书城政治入党培训教程
190658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1)

党的纲领即党的奋斗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近期目标。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近期目标即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一节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归根到底都是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有三个含义:一是指共产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二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三是指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实现条件,而且科学地分析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创造,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已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随之消失。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第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以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原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一客观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还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同一社会形态在经济上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一定的社会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中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特别是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规定着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主要特征,也规定着它的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的基本点是相同的,只是在发展的成熟程度上有所不同,表现出同一社会形态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间某些质的差别。

既然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属于同一社会形态,它们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基本点又是相同的,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共产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到一定程度,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必然性并不等于现实性。要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必须具备一系列必要的条件。创造和形成这些条件,需要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因而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信念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信念,是共产党员思想政治修养的核心,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

(一)共产主义信念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信念

首先,共产主义信念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分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从而找到了社会变革、更替、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根本原因和动力。马克思用这条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它的运动和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胜利。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共产主义社会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完美、最壮丽的画面。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形成了人类社会最高的精神文明,消灭了三大差别和旧的社会分工,劳动已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从而使人类社会由自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一切都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完美、最壮丽的画面,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所向往。它的实现,不仅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性,而且也会为精神文明建设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给全人类带来利益。因此,世界上一切先进正直的人们都应以此作为崇高的信念追求。

(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思想政治修养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先进性决定我们党必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也必然要求它的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因而,《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共产党员科学地定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有共产主义觉悟”即有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鲜明标志,是共产党员本质属性的重要体现,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丧失这一条件,就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就失去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因此,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能不成为党员思想政治修养的核心问题。

(三)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

共产主义信念对共产党员来说决不是点缀品,而是生命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作为精神支柱,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同样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就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需要共产主义信念的支持;今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权利与金钱的考验,更加需要共产主义信念的支持。共产党员只有在这一信念支持下,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拒腐蚀,永不沾;才能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著追求,在脚踏实地追求人类最高信念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人生的境界和品位。

第二节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实质上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实现创造物质文化的基础和条件,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应该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社会发展的总规律和一般规律,并不排除个别国家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情况。由于社会发展的种种具体原因,历史上有的国家可以越过某个社会发展阶段而出现跳跃式的发展。在我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又决定了我国不能超越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直接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因此,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个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变、发展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国情做出的实事求是的判断。它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路线提供了理论基础,正如党的十五大指出,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也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