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入党培训教程
19065800000017

第17章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按照这条思想路线,我们党逐步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经济和文化还相当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基于我们对当代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重申了这条基本路线,并将它正式载入党的章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富国强民、民族振兴的要求。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十三大以后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将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分别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等问题,分别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定能够胜利。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和基本方针。“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艰苦奋斗的过程。”18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这条基本路线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二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经受住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我们只有这“一个中心”,而不能搞两个中心,更不能搞多个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他还指出: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首先,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因为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中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用什么理论指导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

其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深刻地阐明了对外开放的实质是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轨道,走到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上去。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不坚持改革开放,不能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四项基本原则也难以真正得到坚持。要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同时,重申了党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这个基本纲领,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反作用于经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实现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统一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

第三节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确定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连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2000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早在1997年,当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完成时,党的十五大就对我国到2010年、202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展望和大体部署:新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小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是在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目标胜利实现的基础上开启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思考“三步走”发展战略时,邓小平同志多次对中国现代小康的时代特点做了阐述。中国现代小康是社会主义的小康,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他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在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实现小康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