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武威通志·古浪卷
19072100000012

第12章 经济(6)

2、渠系

古浪河、大靖河、柳条河等河流,是全县农业生产的命脉。明代“兴办屯垦”,以“欲兴屯田,必兴水利”为主导,“引古浪河水者三渠灌田2300余顷”。清乾隆初,修3渠17坝,刻石立碑。铭文记载。民国时期仅古浪河每年就要摊派民夫3万多工日,柴草2万余斤。由于水规制度不完善,水利纠纷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兴水利建设事业,整治沟渠,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1990年以后,集中对古丰干渠、暖泉干渠、古浪河三坝干渠、古浪河东干渠、古浪河东二干渠、古浪河包坝干渠、中丰干渠、古浪河四坝干渠、大靖河东西干渠实施改建工程,对涉及到的明渠、暗渠、分水闸、跌水、车桥、防洪堤、分水闸、渡槽、倒虹吸、闸门等工程分别进行修建安装,使改建后的渠道水利用率明显提高,年节水量、保灌面积均得到极大改善。

3、打井提灌

古浪县较大规模地进行地下水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县机电井的建设与管理已具相当规模。截止1990年,全县机井配套466眼。井渠配套总长度737公里,井水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2万亩,保灌面积8.4万亩。

4、人畜饮水

民国以前,人畜饮水主要靠山泉、土井、涝池和水窖。一般南部山区靠山泉,中部浅山滩旱区靠水窖,北部平川涝池,个别地段靠土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畜饮水工程,截止1990年底,全县已建成人畜饮水管道56条,解决了185.31万人,4.05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兴建、改建了一批川区涝池,兴修了2000多水池,改善了饮水条件。从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除建设灌溉机井外,还新打专供人畜水的机井21眼,开挖了人畜饮水土井400眼,在山区大量扶持农民兴修水窖6779眼。县城自来水工程于1968年开工兴建,居民全部用了自来水。1992年—1995年武威地区水利处先后两次批复建设大靖城区供水工程,批复工程总投资135.06万元。于1995年5月开工建设,1996年7月竣工。西丰渠人畜饮水工程,批复工程总投资143万元。工程于1999年4月开工,1999年底竣工。古双供水工程,于1999年6月开工,2002年12月底竣工。土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批复工程总投资9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于2000年6月开工,2001年8月竣工。谭家井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批复工程总投资1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于2001年9月开工,2002年10月竣工。长城片人畜饮水工程,工程总投资178.65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57.899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7.57万元,其它费用13.184万元,于2002年4月开工,2002年10月竣工。

2001年第一批农村人饮解困工程总投资725万元,于2002年5月开工,2002年9月竣工。氟病改水工程总投资638万元,于2002年7月开工,2002年11月竣工。

5、景电二期引黄提灌

景泰川电力提灌第二期工程,是一项高扬程、大流量的电力提灌工程,景泰、古浪两县受益。该工程第一泵站设在景泰县五佛乡黄河北岸的盐寺,因第一期工程建于景泰川而得名。1984年7月5日正式开工兴建。在景电二期工程建设中,古浪县共完成总干渠工程99.618公里,南北分水闸上游支渠13条40.36公里,分水闸下游南干渠7.31公里,支渠7条113.66公里,分支渠5条26.14公里,北干渠6.31公里,支渠5条40.9公里。累计建设干支渠40条353.4公里泵站30座,变电所13座,隧洞、渡槽、分水闸等输水设施1100多座。其中古浪灌区建设泵站13座,干支渠31条234.68公里,斗渠490条722公里,农渠5389公里,平田整地31.11万亩。国家累计投资4.88亿元,其中景点工程古浪指挥部完成内投7667.25万元。3355粮援项目无偿援助古浪项目区小麦6.27万吨。

1988年11月18日,景电十泵站一次上水成功,黄河水流入古浪鸡爪子滩。1990年10月15日,古浪景电二期工程总干渠全线通水,1993年10月输水到最后一个泵站,实现了景点古浪灌区全线通水,1999年11月通过竣工验收。

(三)、水土保持

古浪县深居内陆腹地,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93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4.4%,其中水蚀面积1766平方公里,风蚀面积2169平方公里,侵蚀模数为500—2500吨∕平方公里·年,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393万吨。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县上于1984年成立了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负责全县水土保持治理任务,1996年水土保持工作站升格为科级事业单位,同时成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隶属于县水务局,进一步加强对本县水土保持监督治理的力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截止2005年全县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35平方公里。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重点治理工程有黄羊川坡改梯工程、古浪县生态环境建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古龙山绿化提灌工程、扎子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黄羊川旱坪台提灌工程、炭窑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古浪县柳条河小流域治理坡改梯工程。普遍治理工程为兴修水平梯田、沟坝地建设、铺压砂田。

(四)、防洪工程

1、大靖河海子滩临时防洪工程

大靖河洪水流至下游海子滩后无安全行洪通道,致使该区域形成大面积的洪水泛滥区,造成大水大灾,小水小灾,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大靖河海子滩临时防洪工程位于黄灌区海子滩地区,是利用形成的自然冲沟,开挖新修设计流量50立米/秒的排洪土渠5.2公里,修铁路路基防护堤1.3公里,穿渠倒虹吸7座,跨井渠渡管2座,过水路面2处,穿越村庄1处,将大靖河洪水引入马家磨河。排洪渠底宽7.5米,深2.4米,渠口宽17.1米,堤顶宽2.5米。完成土方开挖及回填12.26万立米,C15细粒砼砌石697立米。工程由古浪县海子滩镇政府负责实施,水务局负责施工技术指导,于2003年5月16日开工,2003年7月20日竣工,投资80万元。工程确保了海子滩4.2万亩耕地,1.35万农户,6.6万人的安全。

2、民权

乡赵家茨滩防洪工程民权乡赵家茨滩防洪工程是解除七、八墩沟洪水进入赵家茨滩后对沙河沿、山弯两个移民村耕地、村庄危害的防洪工程。工程设计新建长930米,底宽5米,深2米,口宽9米的排洪土渠1条;新建长160米,顶宽2米的截水坝1座。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该工程由古浪县民权乡政府负责实施,大靖河水管处负责施工技术指导,于2002年6月开工,2002年7月建设完成,总投资10万元。

二、电力

(一)、机构

古浪供电所于1979年1月18日成立,所址在县城东隅的古浪河滩东岸河床上,1991年6月11日,古浪县农电局成立。1997年5月23日,古浪县农电局被武威电力局协议代管。县农电局下设4办(行政办、党委办、工会办、职教办)7股(安监股、用电股、生技股、财务股、审计股、保卫股、后勤股)3室(行政监察室、调度室、校验室)和修试所、汽车队、综合服务公司、光明热力公司4个实体单位。下辖8所(古浪、永丰滩、黄花滩、大靖、土沟井、横梁、干城、十八里堡供电所)22站(古浪、古丰、定宁、城关、永丰滩、泗水、胡边、土门、黄花滩、大靖、大墩滩、裴家营、海子滩、冰草湾、直滩、横梁、民权、干城、新堡、十八里堡、黄羊川、黑松驿供电站)。2006年在编568人。

(二)、电网建设

黄羊镇至大靖35千伏线路及大靖变电站,于1975年1月3日通电。长城至永丰滩35千伏线路及永丰滩变电站,1977年6月5日通电。黄羊镇电厂至古浪35千伏线路及古浪变电所、古浪至十八里铺35千伏线路及十八里堡变电站,1988年8月16日正式通电。截止1990年,全县已建成35千伏农电线路4条,109.7公里;10千伏线路16条,758.62公里;低压线路266.5公里。建成35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8台,容量18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35千伏越级6台,容量5700千伏安;10千伏896台,容量45110千伏安。全县用电设备容量30713千瓦,其中农业用电设备容量25183千瓦;县办工业用电设备容量5356千瓦;其它174千瓦。全县年用电量以1990年计为7002.86万度,其中农业用电量4481.16万度;县办工业用电量2438.7万度。县城居民生活用电83万度。1990年底,全县23个乡镇中已通电的19个,224个村委会中已通电的200个,总农户63300户中已用电的40000户,占63.19%。

止2006年,县境内建有裴家营、泗水110KV变电站2座,古浪、十八里堡、干城、横梁、大靖、土沟井、黄花滩、永丰滩、城关35KV变电站9座,拥有35KV送电线路8回239.97公里,10KV配电线路35条1594.75公里,初步在全县形成了以2座110KV变电站、9座35KV变电站为主网架,8条239.97公里35KV配电线路,1594.75公里10KV配电线路辐射县域的供电网络。

(三)、农电建设与管理

1975年大电通古浪后,彻底解决了深井抽水动力问题,加速了海子滩、永丰滩两个纯井灌区的开发建设。截止1990年底,全县共有机井722眼,配套644眼,运转的460眼,使7.7万亩干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井水地,安置了干旱贫困山区部分贫困户,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据统计,井灌区亩产普遍达350多公斤,是旱地的6倍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990年已达1466台,大大减轻了人畜负担。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1990年全县达到3139家,总产值达2989.06万元。1991年古浪县农电局与原水电局分设成立后,对农村低压用电进行地埋式改造。低压线损由原来的25%下降为7.4%,户均月缴费从8.80元下降为1.91元。以8个变电站为中心,设立了8个供电所,以乡镇为网区建立了22个供电站,实行局、所、站三级管理。1999年,农电局购、售电量首次突破一亿千瓦时大关后,购、售电量每年均以12%的速度递增,2004年创历史最高记录,售电量达14660万千瓦时。

第八节工业

一、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建设科兼管工业。1951年5月成立工商科,管理工商企业。1958年7月,工商科和交通科合并,成立县工业交通局。1982年9月,工业交通局与手工业管理局合并,成立经济委员会。1983年11月,经济委员会和计划委员会合并,成立县经济计划委员会。1984年,手工业管理局从经济计划委员会分出,管理手工业企业。1987年3月,县计划委员会分出,由经济委员会管理国营、集体工业企业。1988年2月,手工业管理局改为二轻工业局。1997年12月,成立县经济贸易局主管工业经济。

二、历史上的工业

明、清两代,古浪在县城及土门、大靖等集镇就有手工业作坊和一些以技艺维持生活的手艺人,其种类有铁、木制农具加工、毛纺织、皮革加工、酿造等,生产设备简陋,多以户为单位或兼收学徒,一般的手工业作坊收入,仅能维持一家五六口人生活。民国元年(1912)年至30年(1941),古浪处于马氏军阀统治之下,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再加民国16年(1927)大地震,17年(1928)大旱,致使许多手工业者破产、外逃或转事农业牧业生产,手工业日趋哀落。民国30年(1941)后,手工业又开始回升,设备有了改善,规模逐渐扩大,织袜机、缝纫机开始使用,大大提高了工效。油坊、烧坊(酒厂)又重新兴起,有的作坊二三十人同时劳作,有的人手不够,还雇佣帮工或带领学徒,如土门王氏铁匠铺,就有20多人作工,仅镰刀一项,年产数千张。据1949年统计,全县共有个体手工业作坊、铺店和煤矿191个,其中煤炭开采业50家,建材业15家,食品加工业50家,金属加工业5家,木器制造、酿造业30家,皮革、纺织、制毡、缝纫等行业41家。这些行业大多集中在县城、土门、大靖、黄羊川等集镇,也有散布于乡村的。

1950年,人民政府对手工业者的生产进行了扶持。全县有个体手工业208个,主要行业有煤炭开采、石灰、砖瓦烧制、铁工锻造、运输车辆制作、木制农具加工、家具制造等。年生产镰刀4000张,加工铁锨、犁铧及其它铸件13.6吨,制造大小车辆302辆,家具2500件,年产值300万元。古山墩煤矿年开采量也增至3310吨,产值4万元。之后,个体手工业者有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