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武威通志·古浪卷
19072100000006

第6章 综合(6)

(二)、水体环境质量检测

1、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2004年,全县重点工业企业排放废水64.2万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61.22万吨,达标排放的2.98万吨。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其中化学需氧量年排放909.68吨,氨氮年排放13.13吨。

2、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县城内建有日供水能力为3000吨的自来水供应站一座,县城内每年排放生活污水60万吨,90%以上的生活污水进入城市集中排入管网,流入古浪河旧河道内。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大肠菌群、氨氮等。化学需氧量年排放1465吨,氨氮年排放144吨。

3、水环境质量状况

地表水:根据武威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对古浪曹家湖水库古浪大靖峡水库采样监测,监测结果是曹家湖水库各项指标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水质良好;大靖峡水库超过国家Ⅲ类水水质标准,属轻度污染。

引黄灌区地表水:经古浪县防疫站对灌区水质化验,结果如下:氰化物轻度超标,细菌总数超过饮用水标准2.5倍,大肠菌群超过饮水标准50倍。因此,黄河水只能用于农业灌溉。

地下水:南部山区地下水是该区群众的主要生活用水,但有些地方含氟量高和碘缺乏。东西部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盐度、碱度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良好。

4、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区的现状。

根据2004年古浪县水务局编制的《古浪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古浪县水源保护地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主要有大靖峡水库、曹家湖水库、十八里堡水库、柳条河水库;饮用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主要有县自来水供应站、古双供水站等8个供水站。全县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100.28平方公里,其中地表水源保护地一级保护区范围为水库库区和库区周围500米范围,上下游行水主河道和河道两侧纵深200米的水域、陆域,总面积57.3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界线向外延伸200米,总面积38.85平方公里。地下水源保护区以取水井为圆心,半径100米以内的区域,一级保护区总面积1.4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以外延200米的区域,总面积3.62平方公里。

四、管理

(一)、排污申报登记

1996年开始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制度,2000年后逐步规范,2003年7月,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条例》实施,新的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的操作程序发生变化,县环保局对25家重点企业和行业进行了申报登记工作,2006年申报工作趋于正常。

(二)、建设项目环境监管

1999-2005年全县共向环保部门报批了56项建设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制度,其中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7项,执行环境影响登记49项,7项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执行了“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三)、排污许可证发放

1996年始,古浪县环保局坚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发放排污许可证,将各项污染物排放量目标值向下分解到各排污单位,限制了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确保每年各项污染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

(四)、排污费的征收及使用

从1986年开始,古浪县开始征收排污费,规定所有在古浪的企业、事业单位排放的污染物,凡超过排放标准的,一律按月或按季缴纳排污费。另外,环保局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以弥补治理经费方面的不足,为企业治污提供资金支持。

(五)、信访、环境统计

古浪县环保局对信访接待、分转、处理时限、结果上报、档案管理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在承办各类信访案件时,采取先调查取证、再协商解决、最后实施行政处罚的办法。

1985年古浪县即开展了“三废”污染及治理的调查,以全县8家大型排污企业和砖瓦行业为重点进行了统计。自2000年起,古浪县的环境统计工作基本上实现了微机处理汇总。到2003年初步建成了县级环境统计数据管理库。

五、治理

(一)、治污工作

一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从1999年开始,县上制定颁布了《古浪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实施方案》,对24家污染严重且暂无法整治的企业采取了关、停、并、转等措施,对1家以麦草制浆为主的小造纸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对泗水造纸厂进行了扶持,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造纸产量增加了1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使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

二是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按照保护生态、以水定植的原则,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奖励扶持,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控制使用农用薄膜、生长调节素,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发展有机农业;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散养和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场的指导和管理,规定在水源保护区外1公里范围内禁止从事畜禽养殖,防止了畜禽养殖业污染上升的趋势;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防止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河道。

三是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尝试性建立共生企业群,使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二)、重点治污工程

1、工业污染治理

1997年5月,古浪县人民政府第一次对县化工厂等8家重点污染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经过几年的治理,全县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近30%。泗水造纸厂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进行综合治理,目前共修建储水池2个,对造纸白水全部回收利用,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废水排放量;通过技术改造,用亚钠和烧碱代替纯碱制浆,使废水PH值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将20公里的排水渠道修改为混凝土暗渠,防止了造纸废水向地下水渗透,并将处理后的造纸废水用于防风固沙林地的浇灌。古浪鑫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分厂,完成了废水沉淀池和PH调节池的修建,并投入使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从9752毫克/升降低到298毫克/升,处理率达到了90%以上。

2、城区环境综合整治

(1)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厂

1997年古浪县城区全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4.3万吨,2005年达60.7万吨,增加37%;1995年古浪县城区全年生活垃圾排放量为1.05万吨,2005年达1.32万吨,增加26%。2001年底,县政府投资40万元建成了县城垃圾简易填埋处理厂,日处理垃圾55吨。

(2)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古浪县

从2001年开始着手调查论证,准备实施集中供热,历时4年多,现建成四个集中供热站,基本上满足了县城的供热需求,使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

(3)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太阳能、液化气都是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能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太阳能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

(4)城区噪音治理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县环保部门随即发布公告,开始了建筑施工申报审批工作,严格限制夜间作业时间,确需施工的要提前申报,批准后方可作业。

六、生态保护

在生态保护方面,长期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方针,积极开展了“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至2006年底,全县累计造林92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封沙育草53.8万亩,森林面积已达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

(一)、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

1、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森林植被少,天然林林分质量差,水源减少,涵养功能衰退,水土流失面积多达205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1.3%。

2、土地沙漠化程度不断加大。古浪县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57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1.6%,耕地沙漠化面积120平方公里,占沙漠化土地的7.7%,特别是中部川区几个流动沙丘,每年以5-7米的速度向前推移。

3、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全县坡耕地面积182.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2%,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有22.1万亩,15-25度的有49.4万亩,15度以下的有55.7万亩。陡坡耕种,过度樵采、放牧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使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二)、国家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情况

1、昌岭山自然保护站保护区总面积6.5万亩,共有林木4万亩,其中乔木林1.5万亩,灌木林2.5万亩,野生植物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祁连圆柏、爬地柏、荀子、金银陆梅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和蓝马鸡。1988年被划为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2、十八里自然保护站位于古浪县南部山区,1988年被划为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古浪县主要水源涵养林之一,总面积22.92万亩,其中森木面积3.03万亩,主要乔灌木树种有云杉、山杨、桦树、落叶松、山棘、荀子、蔷薇、金银陆梅、山柳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鸡、旱獭、狍鹿等。

3、古浪马路滩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01.43km2,无林地872.95km2,保护区内有裸果木、绵刺、沙冬青、肉从蓉、胡杨、草麻黄、斑子麻黄、沙拐枣、朝天委陵菜、甘草、沙芦草、发菜等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鸢、苍鹰、雀鹰、白头鹞、游隼、荒漠猫、鹅喉羚等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4年被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