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武威通志·天祝卷
19072300000003

第3章 综合(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不稳定。乌鞘岭降水量多的年份达555.2毫米,最少年份只有231.3毫米,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的2倍;松山降水最多的年份达426.5毫米,最少的年份只有143.3毫米,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的3倍;其他地区大都相差2倍以上。从历史演变分析降水量趋于减少。乌鞘岭以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比50年代减少12~13%;70年代又比60年代减少1~3%;乌鞘岭以南地区60年代比50年代减少12~27%,进入70年代后降水增加了4~10%。

雷雨与冰雹

天祝地形复杂,在温暖季节,地方性热力对流非常强烈,往往造成低层与高中层气流的不稳定,以致形成积雨云,或遇冷锋、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影响,受地形抬升,对流加剧形成的积雨云,产生强烈的雷雨或冰雹。强烈的雷雨天气又往往造成强度很大的降水。

积云和冰雹云常起源于黑峨博掌、雷公山、马牙雪山、毛毛山等高海拔地区。冰雹云在高空气流的推动下,经常向东南方向移动,也有受地形影响而向东、向南移动的。

温度

天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如松山为55%,乌鞘岭为58%。高山区和林区稍大于其他地区。8、9两月的湿度为全年最大时段,松山、乌鞘岭均在70%左右。

蒸发

天祝的年蒸发量约在1200~1700毫米之间。林区的皇娘娘台是全县蒸发量最小的地区之一,年蒸发量为1209.7毫米,是年降水量的1倍多。干燥多风的松山滩,年蒸发量为1881.9毫米,是年降水量的6.4倍,是全县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一年中,12~1月蒸发量最小,月蒸发量约在30~60毫米;5~6月蒸发量最大。约在200毫米以上。

五、森林

(一)林业资源

天祝林区属祁连山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区,共有林业用地22.34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1.24%。其中林地18.93万公顷(包括外县管理的2.39万公顷),宜林荒地3.41万公顷。在林地面积中,有乔木林7.26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8.3%;灌木林11.4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0.32%;未成林造林地0.26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35%;苗圃地42.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2%。另有四旁树216.19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6.5%,人均有林0.93公顷。

全县活立木蓄积371.48万立方米(不含外县管理数),其中天然林蓄积量为367.71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98.9%;人工林蓄积量为3.77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1.1%。加上四旁树2.6万立方米,户均97立方米,人均18.7立方米。以林龄组分:幼龄林1.7万公顷,蓄积126.44万立方米;中龄林2.44万公顷,蓄积197.95万立方米;成熟林2405.3公顷,蓄积26.06万立方米;疏林和散生林木蓄积21.03万立方米。

天祝因受大陆性气候和高山寒冷气候影响,树种相对贫乏,大致有15科22属37种。天然林乔木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线桦、祁连圆析及少量的细叶云杉、油松、侧析、棘桦、山榆、山杏等;灌森树种有青海杜鹃、烈香杜鹃、头花杜鹃、玻璃杜鹃、瑞香、锦鸡儿、沙棘、甘肃小檗、金腊梅、银腊梅、山柳、高山柳、黄柳、榆叶梅、爬地柏、野樱桃、灰子、丁香、卫茅、花楸等。人工栽培树种以青杨为主,小叶杨、波氏杨、华北落叶松和沙棘次之,还有少量的花椒、果树。

(二)野生动物

祁连山有陆栖脊椎动物229种,其中兽类47种,鸟类169种,两栖爬行类13种,这些动物在天祝县多有分布。

天祝县内属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有40种,其中一类7种,即雪豹、金雕(洁白雕、线头雕)、玉带海雕(黑鹰)、白尾海雕(黄咀雕)、胡兀鹫、斑尾榛鸡(柳鸡)、雉鹑;二类野生动物33种。据武威地区1977年、1978年动物资源调查,天祝县雪豹、雪鸡、蓝马鸡、白臀鹿、马麝、猞猁、石貂、水獭8种野生珍稀动物分布面积为2257.22平方公里。

(三)野生植物

天祝森林植物相当丰富,蕨类植物、被子植物等总计有千余种。

牧草植物有紫花针茅、垂披碱草、双叉细柄茅、异针茅、冰草、紫羊茅、藏异燕麦、早熟禾、垂穗鹅观草等。

林区所产中草药有猪苓、野党参、百合、甘肃贝母、天仙子、黄精、玉竹、骨碎补、金樱子、黄芪、赤芍、羌活、益母草、充蔚子、秦艽、冬虫夏草等。

林副产品资源主要有沙棘、山杏、云杉树皮、桦汁、蘑菇、野玫瑰、草莓等。

第三节自然灾害

天祝县地跨乌鞘岭南北,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汇合处,境内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兼有多种气候类型。天气变幻无常,无霜期短,致使境内旱、洪、雹、风、雪、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屡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一、干旱、冰雹、洪涝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凉州属(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含天祝)大雨雹,伤禾。

清雍正六年(1728年)武威、平番(含天祝)雨、雹、虫害、旱、禾苗尽伤、灾甚。

清乾隆元年(1736年)秋,平番(含天祝)等地雨泽衍期,旱灾,民饥。

清乾隆三年(1738年)武威(含天祝乌鞘岭以北部分地区)等地水灾,冲没田地,民饥。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平番(含天祝)、碾伯等地水灾,冲没田亩,禾无收,成重灾,民饥。

清同治六年(1867年)平番(含天祝)大旱,田禾枯焦,农牧业遭灾,兵乱灾厄,使藏族人口由十余万人锐减至千人左右。

清宣统元年(1909年)平番(含天祝)等地大旱,民皆荐饥。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省大旱,次年民饥流民载道,饿殍遍野。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底至七月中旬,永登县(含天祝)两次冰雹,大如鸡卵,庄稼损失甚重。烟花(即罂粟)、麦苗、秋禾打落殆尽,秋夏无收。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武威、古浪、永登(含天祝)等地旱、冰雹、洪水严重,民多饥。

1956年,天祝遭受旱、雹、霜冻灾害,其中受旱成灾70906亩,雹灾面积631亩,霜冻面积730亩。

1957年天祝受旱、雹、霜冻灾害。干旱成灾面积134290亩;冰雹灾害面积13415.5亩,主要雹灾区为永丰、安远、华隆、先明等地;霜冻2700亩。

1958年天祝部分地区受旱、雹、霜冻灾害,受灾面积分别为59540亩、1230亩、1030亩。

1959年,岔口驿、华南地区遭冰雹袭击,2682亩粮食作物受灾。

1960年因大旱、风沙、冰雹、霜冻等灾,全县粮油减产甚巨,生活饥馑,疫病蔓延,人口外流严重。

1961年7月15日至31日,全县受暴雨、冰雹袭击,爆发洪水。特别是18日至22日5天,发生巨大山洪3次,最高流量达690立方米/秒,全县(包括古浪地区)有19个公社71个大队受灾,被洪水淹死14人,淹死大畜14头,猪、羊502头(只),冲倒房屋419间,树木1314株,冲走家具2100件、农具147件,被子、衣服335床(件),现金7410元,遭灾农作物面积12.5万余亩。

1963年5月16日至30日,祁连、哈溪等16个公社的126个生产队连续两次突降暴雨,洪水成灾,造成10人死亡,5人重伤,被洪水冲走马、牛、羊、猪共1613头(只)、冲毁房屋404间、公路大桥3座,冲走粮食12957.5公斤、油籽5363.5公斤、清油2292公斤、油渣1572.5公斤、帐篷8顶、大车1辆、衣服196件,还被冲走价值7200元的药品、4500元的商品,4546亩庄稼严重受损。

1964年5月16日至18日哈溪等地发生暴风雨,哈溪雨量47.4毫米,因降水强度大,来势猛,引起山洪暴发,冲毁大桥1座、耕地10015亩、房屋191间、帐篷5顶,冲走牲畜2673头(只)、粮食和油籽20795.5公斤、大车1辆,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

1971年7月13日,华藏寺一带发生雷雨并继发冰雹,冰雹有大如鸡卵者。几十分钟内,使2700亩农田受灾,1800亩庄稼颗粒无收。

1971年8月底到10月初,连续阴雨,已割或未割庄稼普遍生芽,造成严重减产,翌年春夏县内农民多有外流乞食者。

1973年7月14日至15日,东坪公社发生两次雹灾,降冰雹30-100厘米,洪水冲毁梯田9.5亩、水磨1座,冲走羊7只、树2500余株,受灾粮食作物达12447亩、油籽359亩,分别占播种面积的98.8%和80%。蔬菜、青草均无收。

1974年7月4日打柴沟、岔口驿、乌鞘岭、东大滩等地降雹,打柴沟测出最大冰雹直径达4.5厘米。这次冰雹使41154亩农田受灾,减产九成以上。

1979年6月至7月,天祝境内气候变化急剧,冰雹频繁,全县有11个公社35个大队149个生产队受灾,受灾面积达50848亩。乌鞘岭等公社的20个生产队无收。

1981年农业受干旱、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全县受灾粮油面积189393亩,约减产156.5万余公斤。

1982年全县受干旱、冰雹、风雪等多种自然灾害,死亡牲畜124400头(只),死亡率达19%,产仔成活50%。是建国以来畜牧业损失最大的一年。粮油受灾16万多亩,减产30-50%。县上成立救灾办公室组织救灾。

1985年6月,哈溪双龙由于冰雪融化发生洪水,双龙采金区20多个井口冲毁,直接损失达60万元。

1987年6月11日晨,哈溪双龙沟采金区突降暴雨,继发山洪,淹没井口215个,13人被淹死,直接损失约399.5万元。灾情发生后,国家劳动人事局发出通报,省长贾志杰等前往现场察看灾情。

1988年全县大旱,受灾严重的有西大滩、东大滩、祁连、旦马、东坪、赛什斯、松山等乡,受灾面积97290亩,其中粮食作物56180亩,油料作物21100亩。是年秋安远、打柴沟、华藏寺、石门等乡镇又遭霜冻和冰雹,霜冻受灾面积16600亩;冰雹为害面积12200亩。

二、风雪、霜冻

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夏四月壬寅时晨,大风从甘肃西北起,境内云气赤黄四塞,天雨终日,夜雨落地为黄土。

清康熙五年(1685年)古浪县(含天祝乌鞘岭以北部分地区)大风,旋即天地黑暗,白昼灯烛无光,拔禾,损田。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古浪县(含天祝乌鞘岭以北部分地区)大风,旋即天地黑暗,白昼灯烛无光,拔禾,损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初一日,大红风黄雾下尘,咫尺人莫相见,大损禾苗,灾重。

民国三十年(1941年)永登等县(含天祝)黑霜杀禾。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永登(含天祝)等县黑霜杀稼。

1970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发生了4次风雪,积雪日数长达30天,全县在春乏期间损失大牲畜4983头(匹)、小畜85725只。

1976年4月21日至22日,天祝县发生大风雪,松山地区吹散羊54群,牛18群。全县因暴风雪袭击,损失羊3418只,牛786头,马44匹。风雪过后又有大批牲畜死亡,先后共计10050头(只)。

1988年5月9日,大雪。甘新公路乌鞘岭段因雪厚阴断交通,阻挡车辆上千辆,中断时间达20多小时,后经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抢修才得以通车。

三、地震

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六月丁未,广武(含永登、含今天祝)地震,甲子又震。

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六月,金城(含永登、天祝)地震。

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夏四月丁丑,凉州(含天祝)地震,浩门(永登河桥一带)山崩,水涌出。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广武(含天祝)地震,冬无雪。

宋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已亥,兰州一带北纬36.10,东径103.70(含天祝部分地区)发生地震,震级7级,烈度九度。

元泰定三年(1326年)武威、古浪(含天祝乌鞘岭北部分地区)发生地震,持续几年,损失甚巨。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己酉,庄浪(即后之永登,含天祝)地震。十二月戊申凉州(含今天祝之一部)等地地震。翌年正月己丑、三月壬子地又震。

明正统五年(1440年)十月初一日,永登至天祝发生6.25级地震,烈度为八度。十月十一日屡震,坏城堡、官民庐舍,压死男女200余人,马骡牛羊800余。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二月丁未,庄浪卫(含天祝)地震。

明正德九年(1514年)十一月庚辰,凉州、永昌、庄浪卫(含天祝)均地震,声如雷。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已卯、庄浪卫(含天祝)地震。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正月初一日,庄浪所(含天祝)部分地区地震。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九月二十九日,景泰附近北纬37.10,东径104.80发生八级地震,烈度为十一度,波及天祝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