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武威通志·天祝卷
19072300000004

第4章 综合(4)

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23日凌晨5时40分,武威、古浪发生7.75级大地震,波及天祝乌鞘岭地区,灾情严重,房屋倒塌,压死人畜。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23日上午5时20分,武威、古浪一带发生地震,震级8级,烈度为十一度。震中在祁连山区沈家窝铺至冬青顶(属今天祝)一带,极震区东起黄羊川、上张家沟、西连冬青顶、沈家窝铺,南至小坡黑松驿,北至赵家庄,该区内窑洞全塌,房屋倾倒者90%以上。波及天祝乌鞘岭以北全部地区,亦受灾甚重。5月23日6时23分47秒,古浪附近发生级别为8级、烈度为十度的地震;21时51分10秒又发生6级地震,烈度为八度,均波及天祝县境。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8日6时43分28秒,古浪附近发生地震,震级6级,烈度八度。天祝北部均属震区。

1954年2月21日,山丹地震,震级7.25级,烈度八度,波及天祝,震时2分钟,地面和房屋摇动。7月31日山丹又震,震级6级,再次波及天祝,房屋多向南移动或倾斜。

1987年12月6日,哈溪地区发生4.6级地震。

1990年10月20日16时零7分,天祝、古浪、景泰三县交接处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天祝松山、东大滩、钱宝等乡镇遭受严重损失,受灾的有33个村、3450户17588人。倒塌(危)房屋18135间、牲畜棚圈9135间,压死牲畜9只,损失粮食2.5万公斤,损坏机井4眼,水井、涝池44眼(座),震坏引水管道、水渠25800米,损坏农机具2066件、家电家具6979台、农电线路15公里,小煤窑38座,经济损失总额5749.88万元。其中松山乡囊锁、藏民、蕨麻、旧寺沟等村损失最大,经济总额达2334万元。

四、火灾

1954年5月18日,朱岔乡那威林区因路人吸烟引起火灾,烧毁面积1.1公顷,林木789株。

1955年3月4日,朵什乡黑沟村九道沟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灌木林22.8公顷,树木15株。3月6日,石门乡黄草川林区因牧人吸烟引起火灾,烧毁灌木林57.3公顷,烧毁树木437株。

1956年1月16日,哈溪镇大峡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5.2亩,烧毁树木5108株。

1957年4月1日,西大滩乡强坡沟林区因小煤窑窑工生火取暖引起火灾,烧毁面积6公顷,烧毁树木3365株。12月13日,祁连乡南泥沟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2公顷,烧毁树木368株。

1958年3月,赛什斯乡老虎沟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0.7公顷,烧毁树木1212株。

1971年2月25日,炭山岭镇小科什旦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灌木林0.7公顷、草原49.3公顷。4月5日,祁连乡小布尔直林区因牧人吸烟引起火灾,烧毁面积5.2公顷,烧毁树木4382株。

1972年10月6日,东坪林区牧人吸烟引起火灾,烧毁面积2.3公顷,烧毁树木5000株。

1976年12月19日,哈溪镇套牛山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6.8公顷,烧毁树木499株。

1980年12月12日,哈溪镇华山林区小孩玩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23.3公顷,烧毁树木54株。

1982年12月2日凌晨,天祝永丰供销社门市部(在安远镇)因电热毯长期通电引起火灾,烧毁营业室10间,营业室内大部分商品被烧毁,损失人民币129920元、粮票224公斤、布票7300尺。

1983年3月18日,朱岔乡格树沟林区因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0.8公顷,烧毁树木893株。

1985年1月18日,西大滩乡西沟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灌木4.6公顷,烧毁树木535株。

五、病虫害

清乾隆三年(1738年)元月,凉州属县螟特蟊贼害稼。平番(今永登并含天祝)蝗害,饥。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古浪、永登(含天祝)等县虫害,大伤禾苗,无收,民饥。

1959年全县普遍发生小麦黑穗病,田间发生率达5-8%,高的达12.5%,个别地区严重的达30%。

1961年今华藏寺镇石家沟队72亩洋芋有39亩发生腐烂,腐烂率达80-90%。

1962年钱宝阿岗湾发生小地老虎,为害面积1280亩,其中107亩小麦严重缺苗,10亩豌豆、8亩青稞毁苗。

1964年6月下旬至7月份,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偏高,降雨偏多,田间温度高,全县77425亩小麦普遍发生条锈病,严重程度高达39-80%,病情指数31.2-78.8%。

1968年夏玛林区发生云杉叶锈病,受灾面积达9533公顷。

1974年全县油菜发生小菜蛾,为害面积达79000亩,虫口密度每亩30万头左右,严重地块达100万头,全县损失油菜200万公斤。

1976年全县普遍发生小麦蚀病,发病面积37200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5.5%,田间白穗率为4.6%,全蚀病占白穗率的46%。

1977年朱岔公社朱岔队发生小麦条锈病,一般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

1979年朱岔公社油菜幼苗发生黄条跳虫甲(俗称土疙蚤),田间虫口密度每平方米11.9头,被害率一般为8-12%,严重的达35%。

1982年全县油菜发生小菜蛾,受害面积44130亩,其中严重的15000多亩,占油菜播种面积的26.5%。

1983年全县普遍发生小麦锈病,其中严重的达39800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3.7%。同时有小麦黑锈病和全蚀病发生,其中东大滩、西大滩、岔口驿等地发生黑锈病率达5.8%,严重地块高达27%;小麦全蚀病全县平均发病6.1%,面积65000亩,占播种面积的61.9%。是年全县洋芋8.5%生坏腐病,5.3%生黑杆病。

1988年,华藏寺一带发生严重的小麦白杆病;东大滩乡720亩油菜发生小菜蛾,几近绝收。

第四节建置沿革

一、区域位置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北纬36°31′~37°55′,东经102°07′~103°46′之间。南接永登县,东靠景泰县,北邻武威市和古浪县,西北与肃南县接壤,西与青海省的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东西宽142.6公里,南北长158.4公里。总面积达7149多平方公里。属甘肃省武威市,辖8镇、11乡、172个村民委员会、17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末,有538710户、212957人。其中:少数民族82702人,占总人口的38.84%。县人民政府驻地华藏寺镇,东南距省会兰州145公里,西北距武威市135公里。

天祝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2040~4874米之间。境内4000米以上的大山有马牙雪山、雷公山、牛头山、歪巴郎山、代乾山、干沙峨博、磨脐山、响水顶、卡洼掌等。这里峰峦叠嶂,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涧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景色秀丽,矿藏丰富;巍峨的乌鞘岭如一道天然屏障,势控河西,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金强川、哈溪滩、抓喜秀龙滩、松山滩等地方有大面积肥沃的农田和优质草原;大通河沿岸有风景优美的天祝三峡(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和著名的天堂寺;乌鞘岭以南还有马牙雪山天池、石门沟景区,岭北有祁连布尔智、冰沟河、大小河、西大滩森林草原等旅游风景区。

二、历史沿革

天祝地区历史悠久,是甘肃河西走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已有人类活动。

西汉时,今天祝地区岭北分属姑臧、张掖、仓松县,属武威郡。岭南为令居县,属金城郡。南北朝时,岭北为昌松、莫口、林中、(即姑臧)。岭南为广武县(北魏并令居、永登、枝阳为广武县),属凉州。隋朝,岭北为武威郡(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姑臧、昌松县(初改为永世,后复)。岭南为允吾县(隋初废广武郡。建邑次,寻复广武,大业初改允吾县)。大业六年(610年)改名为会宁县,属凉州武威郡。五代时,由吐蕃折逋氏家族控制(后汉)。北宋时为西凉府,初由凉州六谷部潘罗支政权管辖,后于公元1036年为西夏所有,仍称凉州。元时,岭北初为西凉府。至元十年(1273年)降为西凉州,属永昌路(治所在今武威市永昌镇)。至元元年(1264年)在戎城(今古浪县治)设巡检司;岭南于至元元年设庄浪县管辖。明时,洪武九年(1376年),岭北置凉州卫。正统三年(1438年),巡抚都御史罗享信奏设古浪守御千户所。岭南于洪武五年(1372年)置庄浪卫。清时,岭北初为凉州卫,古浪守御千户所,雍正二年(1749年)改为武威县、古浪县。岭南为庄浪卫,康熙时降为所,雍正二年为平番县。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庄浪茶马同知,管理今天祝岭南藏区事务。

岭南岭北均的属凉州府。民国初,为平番县管辖,属甘凉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平番县改为永登县,属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公元1936年)设天祝乡,属永登县。

民国27年(1938年)为永登县第四区,民国29年(1940年)复为天祝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天祝区,属永登县,区政府驻华藏寺。1950年5月6日成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3年12月21日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县。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古浪县,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城设在安远。1961年12月15日恢复古浪县,原行政区域随之划出。

三、行政区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行政区域

明至清前,实行部落(藏语称措哇,即族)制及千百户制度。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置庄浪茶马同知,辖34族。民国3年(1914年)设置庄浪茶马厅理番委员,辖36族,14寺院。

民国20年(1931年),永登县设立九区,天祝为第七区。民国23年(1934年)调整区划,天祝改为第四区。民国25年(1936年),设置天祝乡,实行保甲制度。民国36年(1947年)天祝乡辖8保、101甲。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域

1949年10月~1950年5月天祝区辖9乡。

1950年5月~1951年自治区辖10乡。

1952年自治区辖6区、30乡。

1953年10月撤销四区的四乡、五乡,建立了茶岗、龙滩、那述、延禧、扎提、百灵6乡。县辖6区、34乡。

1956年县辖6区、40乡。

1957年撤销安远乡,设立安远镇。

1958年11月,全县6个区改为6个人民公社。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古浪县,其辖区并入天祝县。县辖17个人民公社、20个牧场。

1959年县辖11个人民公社、17个牧场、1个镇。

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古浪县,原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古浪县辖地仍划归古浪县。县辖16个人民公社、15个牧场。

1962年7月22日重设7个区工委。

1965年县辖7个区工委、40个人民公社、1个镇、11个牧场。

1966年2月2日撤销7个区工委。

县辖30个人民公社、1个镇、10个牧场。

1968年10月,30个人民公社合并为14个。1镇为安远镇。10个牧场。

1976~1980年县辖12个公社、106个大队、559个生产队,其中牧业大队1个,牧业生产队85个,1个镇,10个牧场。

1981年12月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祁连公社、旦马公社、旦马牧场划归天祝县。县辖14个人民公社、1个镇、11个牧场。

1983年5月4日撤销14个人民公社,设7个、34个乡;8月11日以11个牧场为基础,建立乡政权组织。县辖7个区、45乡、1镇、338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

1985年10月,撤区并乡。县辖5镇、17乡、215个村民委员会。

1987年共辖5镇17乡:华藏寺镇、炭山岭镇、打柴沟镇、安远镇、哈溪镇、天堂乡、朱岔乡、大红沟乡、石门乡、西大滩乡、赛什斯乡、赛拉隆乡、抓喜秀龙乡、松山乡、东坪乡、钱宝乡、朵什乡、东大滩乡、毛藏乡、柏林乡、祁连乡、旦马乡。

2002年10月,撤销赛什斯乡、石门乡、钱宝乡,建立赛什斯镇、石门镇、钱宝镇。

2004年9月12日,对县城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柏林乡,其辖区分划华藏寺镇和打柴沟镇;松山乡和钱宝钱合并,成立松山镇;撤销朱岔乡,其辖区划归天堂乡。县辖8镇11乡:华藏寺镇、安远镇、炭山岭镇、打柴沟镇、哈溪镇、松山镇、石门镇、赛什斯镇、抓喜秀龙乡、大红沟乡、毛藏乡、祁连乡、旦马乡、朵什乡、西大滩乡、东大滩乡、天堂乡、赛拉隆乡、东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