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生
一
唐人三大愿:举进士、修国史、婚娶五大姓(崔、卢、李、王、郑)。
唐人为何要婚娶五大姓?这还得从世家大族和门阀士族说起。
世家大族的形成有三个条件:政治、家学、乡里。如:
汝南袁氏—四世五公—孟氏易学—汝南
弘农杨氏—四世四公—欧阳尚书—弘农
东汉末年形成世家大族,魏晋时代变成门阀士族。五胡南下,中原大量的门阀士族渡江南迁,与司马家建立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王朝。
这样就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体的、以皇权为象征的、以文化为凝聚的独特的政治制度。
王家者,道统领袖也;司马家者,政统领袖也。自从司马家的西晋王朝灭江东孙吴政权,江东的文化士族就对中原王朝表现了不合作的态度。“八王之乱”,五胡趁机入主中原,西晋亡国,江东士族更加鄙视司马政权。
二
东汉—曹—西晋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形成了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以儒家文化为信仰的袁绍、刘表、刘璋、袁术集团和以庶族地主为代表的、以法家思想为信仰的曹操、孙权、刘备(外儒内法)集团。最后,寒门地主战胜世家大族,法家战胜儒家,建立了魏、蜀、吴三国。
东汉末年,江南一等文化士族为了保土安民,就共同追随二等的军事贵族孙氏建立政权,这样,以会打仗的军事贵族为君,以会安民的文化士族为臣,就形成了士大夫组织文官政府而贬斥皇权的局面。
三
江东的顾、陆、朱、张等世家大族本身就看不起皇族,那么司马家失掉中原就更为江东士族所不齿。故司马睿渡江,江东士族不合作,但是看到中原文化士族的领袖王导兄弟亲自扶轿,陪司马睿出行,才伏地称臣。
故东晋王朝是靠着文化的力量建立的,司马睿登基,唤王导同坐御床,王导敬谢不敏,这样就开创了王与马共天下,道统与政统共天下的历史局面。一直到了北宋王朝君主士大夫化、文化化,才结束了这种道统贬斥政统、士大夫贬斥皇权的局面。
四
五胡乱华,没有南迁的中原文化士族慑于游牧民族政权的兵威,不得不出仕;而开明的游牧民族政权领袖为了安定国家而不得不三顾茅庐,请士大夫出山。这样就形成了以游牧军事贵族为君为元首,以一等文化士族为臣为宰相的政治格局。
士大夫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文化本位,从心理上看不起游牧军事集团,于是他们认为他们的出仕是做文明的导师。为了维护这种文化的优越感,他们实行“禁婚嫁”,不与游牧军事集团通婚。欧洲的贵族不与平民通婚,主要是血统歧视,而中原的文化高门士大夫不与游牧政治集团通婚则主要是文化歧视。
五
为了改变这种被歧视的状态,魏孝文帝把首都由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强令鲜卑贵族汉化,用政治权力扶持鲜卑门阀士族,但是中原一等文化士族还是不屑一顾。
当时为了预防柔然南下,北魏王朝在长城沿线设立6个军事重镇,魏孝文帝实行政府汉化政策,使他们非常愤怒,于是爆发了以破六韩拔陵为领导的士兵起义。
北魏王朝在平叛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高欢集团、宇文泰集团。两大集团斗争的结果使北魏王朝一分为二:东魏、西魏,即:东魏—高欢集团—四镇;西魏—宇文泰集团—两镇。
六
宇文泰率领两镇进入关中(长安),这样就形成了东魏王朝以邺城为政治中心,而西魏王朝则以长安为政治中心的政治格局。后来,高欢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宇文泰取代西魏建立北周。
为了取得关陇地区士大夫的支持,宇文泰实行关中本位政策:
政治上以周礼六官制度为思想核心,建立了一套得到汉族士大夫文化认同的政治制度。
在文化上,让胡汉贵族集团冒认汉人郡望。李世民的祖先李虎自称天水陇西郡望,杨广的祖先杨忠自称河南弘农郡望,这样就得到了关陇地区文化士大夫的认同。
在军事上,实行兵农分家的府兵制。全国设立八大柱国将军,保持鲜卑族的八部大人部落制度,但是前两大柱国将军宇文泰和皇族元欣只是最高领帅不具体带兵,后六大柱国将军才具体带兵,又暗含汉文化的周礼六官制度。
给汉姓士大夫赐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故我们可以推想平时李虎姓李,进了兵营他则姓大野氏。这样防止鲜卑士兵汉化,就保持了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七
当时三国演义,北齐、北周和南朝的梁、陈,而北周面积狭小,国力最弱,但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隋取代北周,又灭陈,统一全国,皆是府兵制的力量。
武则天执政,执行摧毁关陇政治集团的政策,通过扩大科举考试,让山东新兴文化士族进入政府,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培养,逐渐取代了关陇政治集团的势力。又通过迁都洛阳,使关陇政治集团离开政治老巢长安,使长安周围的四百多个兵府逐渐淘汰。这样,在山东士人集团的拥护下,武则天就革了唐朝的命。
八
唐太宗李世民让高士廉修《氏族志》,高列博陵崔氏为天下门第第一,李世民大怒,降博陵崔氏为三等,将李氏列为高等;唐高宗时又重修《氏族志》,但是政治权力压不服民间倾向,山东的旧士族崔、卢、李、王、郑,仍然是天下第一,李唐皇族仍然为其所不屑。
有一天李隆基郊游,看到几个人在一个亭子里品评门第,李隆基上前曰:“我高祖皇帝,我曾祖皇帝,我父皇帝,我淄博王李隆基是也。”众人闻之散去。从唐玄宗少年时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李姓皇族在文化方面的自卑。
九
唐文宗欲为太子娶宰相郑覃家族之女,每问,郑覃装聋作哑,文宗叹曰:我李家三百年天子,竟娶不来一个士大夫家族之女。
为了表现对具有游牧文化特点的关陇集团的贬斥,中原一等文化士族就继续实行魏晋南北朝以来禁婚嫁的方法。通过婚姻表达文化本位,和对李唐皇室的藐视。于是天下士庶皆以婚娶五大姓为荣。
宰相李林甫在客厅墙上挖了个洞,让其女儿在洞中偷看,新进士来参拜宰相,他就让其女偷偷相亲,不惜降尊纡贵,把女儿嫁给落魄的山东旧士族考中进士者。当时,人们有两大心理:以婚娶五大姓为荣,以招驸马为耻。
十
以婚娶五大姓为荣,即使抛弃前妻,也不为天下诟病。元稹《莺莺传》写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其实隐藏了自己抛弃相爱者,婚娶高门的真事。他的朋友白居易、李绅不但不谴责他的行为,而且表现了羡慕。由此可看出唐人的心理。
《霍小玉传》写李益抛弃小玉婚娶高门,遭社会谴责,其实是作者借小说对李益进行党争人身攻击,并不是表现唐人贬斥陈世美的心理。
十一
以招驸马为耻,婚嫁皇族为耻。唐代公主开府,驸马如同倒插门。
唐代公主品德下贱,作风恶劣,某公主的驸马奄奄一息,她还在外看戏,唐文宗知道了,说:我家公主如此,怪不得士大夫瞧不起我们。
我们看武则天的太平公主和唐中宗的安乐公主,就知道唐代公主的品行了。
十二
吸取李唐和五代教训,宋太祖追求道德化、士大夫化,于是就改变了宋王朝的开国风气。故苏轼之浪漫与李白截然不同,柳永之多情与杜牧截然不同。
故唐代多妖姬,宋代多贤后。宋神宗死,哲宗登基,年幼,神宗之母高太后执政,以司马光为相,以苏东坡为翰林学士,当时,蔡确写诗讽刺高太后,太后很生气,但即使这样,还是听从了指斥蔡确的正直朝臣的建议,务以宽容,不以文字罪人,最后仅作贬官处理。
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尽废太后政策,而恢复神宗新法。一日上朝,罚小苏学士跪大殿多时,第二天,文武大臣上书,我朝礼遇大臣,陛下怎能羞辱士大夫,要求哲宗向小苏学士道歉。故宋代不管皇帝执政还是太后临朝,皆文质彬彬化,君臣关系实际是朋友关系,互相辩论而相互尊重。而皇室公主更是如同平民家中之妻,孝敬公婆,尊重丈夫。故宋代娶公主实在是一件很光荣、很幸福的事。
十三
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大量的一等文化士族家乡遭受战乱破坏,使他们不得不改变与李唐王朝不合作的态度,被迫通过科举入仕来谋取经济收入,但是他们看不起李唐皇室和新兴寒门出身的词科进士,于是两大集团形成。
牛党—寒门—进士—辞赋取士—诗才—词科进士—民间崛起。
李党—高门—明经—经义取士—学养—一等旧族—世代延续。
十四
中唐以降,胡人武力集团不复存在,朝廷上出现了山东士人集团内部的两大朋党:
牛党集团——主要由科举出身的词科进士组成。代表庶族地主或新兴的商贾阶层。唐代进士轻佻,主要指这个集团,但是其领袖牛僧儒却是方正之士。
李党集团——主要由魏晋南北朝以来绵延几百年的文化旧士族组成,他们以家学和门第自傲,维持良好的教养。他们在经济上不一定保守祖业,但是他们在文化上却形成了一个以中华文化为本位,通过“禁婚嫁”表示对李唐王朝胡汉门阀贵族蔑视的政治文化集团。由于这个原因,在安史之乱之前,他们不以科举仕进。但是,安史之乱,他们的经济遭受了空前破坏,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通过科举禄仕来维持生活。然而,他们看不起牛党集团的轻佻进士。代表人物李德裕。
关于中古门阀士族升降演变及其与政治之关系,陈寅恪先生有精辟至极的论述,我这里只是借着先生的观点略有发挥而已。
十五
李党集团坚持中华文化本位,内华夏而外四夷,故对割据的藩镇和叛乱的四夷持武力讨伐的态度。而牛党集团舞文弄墨,写诗填词,故他们的政策不是从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出发,而是随风舞蹈,讲求眼前功利。故他们对当时存在的问题藩镇割据和吐蕃内犯,总是因循委屈。
李商隐是牛党领袖令狐楚的书童,和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共同读书,举进士后娶李党领袖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为妻,有人研究说是看中了王茂元的产业。结果李党认为他无行,牛党认为他背恩,于是李商隐就生活在党争的夹缝里。后来,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就运用楚辞美人香草托喻的手法写了大量无题诗,以爱情的忠贞不渝向令狐绹陈情,暗示自己没有忘记哺育教导之恩,希望得到令狐绹的援引。
十六
宋代两党则不然。宋代两党是儒学内部的事,与门第家学毫无关系。王安石虽然外儒内法,但他的人品实在是很好,故两党之争,在王安石时代基本上是君子之争。当然,到了蔡京的时代,就成了君子小人之争了。究其原因,还是导源于王安石的法术思想启小人幸进之门,对道德造成颠覆。故苏轼受其父影响从一开始就反对新法,但他和他的旧党并不是完全反对变革,只是主张温和的、稳健的、不能踩道德底线的综合的改革。
北宋后期国家问题是很多,但是怎么解决却出现了两大集团。
十七
新党王安石集团——王安石一代儒家,享有天下之盛誉,但是他的根本思想核心却是外儒内法的法家。
故他的政策就是从现实利害关系出发,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往往忽略宏观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普遍的社会人群心理对现实的影响。
如青苗法害民,把老百姓从地主手里解放出来,又交到比地主残忍百倍的胥吏衙役手里,使老百姓受尽了这些人的盘剥敲诈,终于导致天下难民如潮。
十八
旧党司马光集团——司马光也是享有天下盛誉的一代儒宗,但是由于他的学术重在历史学方面,故他的思想能够从儒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但是对现实问题往往采取稳妥和求全的办法。
苏东坡是个浪漫的天才的文学家,但是他的父亲苏洵却是一个继西汉贾谊之后的伟大政论家、战略家。由于这种家学的影响,苏东坡的文学上认同王安石,但其思想深处却与司马光息息相通。因此,苏东坡的思想意识既相当于唐代的李党,又和他的父亲一样,具有战国纵横之风。同时他的文学创作和日常生活行为又具有牛党进士的轻佻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