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教育理论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实践
19073400000015

第15章 “最近发展区”与“教学与发展”理论(3)

5.班里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这条原则“使上述四条原则的作用范围更加明确了”,是前面四条原则的总结,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赞可夫认为,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均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教学没有把致力于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赞可夫主持领导的教学实验对差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比较研究,并从心理学角度予以分析,认为差生普遍具有自尊心强,不合群,思想负担重,求知欲低,观察力、语言表达力、抽象思维力差等特点。传统教学不能为差生提供真正有力的帮助,而是把补课和加大练习训练作为克服学业落后的必要手段,其结果是加重差生的负担,阻碍其发展,拉大了他们与班里其他学生的距离。他认为这些学生尤其需要在发展上下工夫,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思考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方面取得好成绩。所以要采取“恰如其分的可靠措施”,“全面安排教学与教育工作而首先要保证差等生得到理想的发展”。“教师要进行目标明确的系统的工作”,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都能在发展上尽他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取得最大的成果。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发现、培养和发展每一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能力,力求将相同的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一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以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健康快乐地发展和进步,这正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所在。

五、“最近发展区”与“教学与发展”理论予以我们的启迪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纪,亦是教育蓬勃发展的世纪。随着人们对教育和儿童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人们逐步将心理发展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试图揭示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学习理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生成学习理论等等。其中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和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从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强调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最近发展区”上,通过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从现在发展水平转化,使得所有学生在一般发展上取得最大的效果。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迎接挑战的10年。人类在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加快了脚步,教育更是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正是人才强国,教育兴国的主动诉求和战略需求。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的教育改革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数以亿计,世界规模第一的教育改革实践一直没有成熟的教育理论支撑,也在“摸着石头过河”,饱受争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不久前驾鹤远去的钱学森先生首问,而成了中国人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亦成了许多仁人志士试图解答的命题。我们似乎从不缺命题,但欠缺解答命题的科学精神和讲出真话实情的勇气。我们似乎也从不缺大理论和大口号,但理论和口号过于空洞,或东拼西凑,或原样照搬,脱离国情,脱离时代。由此,我们急缺维果茨基这样的心理学家,更缺赞可夫这样坚持教学实验20年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研究表明,教学与学生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赞可夫从一个实验班开始,到1281个实验班的整体规模,长达近20年的系统科学的探索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和教学五原则。理论原则简单易懂,简洁明了,从实验中假设,从实践中总结,均为辛勤探索,个人创新,自成体系,受到好评,引起轰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和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给我们以下启迪:

(一)高度重视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师用知识、技能武装学生的过程,同时也应当是学生得到一般发展的过程。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未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也一直试图在这一问题上有所突破。“最近发展区”和“教学与发展”理论再次告诉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即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即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学生发展,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轨道上来。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和意志,形成学生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把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忽视学生的发展这一被动局面。把发展列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目的上要重视发展性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科教学的综合训练培养价值,从而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发展学生智能和个性,从发展智能和个性出发来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尽可能多的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这是我们所应树立的教育理论,也是“最近发展区”和“教学与发展”理论予以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二)把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积极吸取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坚持开展教学实验与探索,从而揭示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探索和论证能够使学生达到理想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赞可夫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从1957年一个实验班开始,至1972年1281个实验班结束,实验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成效之显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告知我们,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现代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仅凭主观想像和现成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是很难成功的。唯有理论上的新探索和实验验证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得出真知灼见,才能找出规律和方法,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以此指导今日的教育改革。

我国的现代教育实验在20世纪初就已产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高潮。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紧迫需求,我们以国家的法律法令,政府的文件政策,推动实施了数次大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活动,其成效自有评说。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没有认真扎实、系统的教学实验,教学实验精神匮乏,实验水平不高,实验成果不明显,“很少在实验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大多是对书本的注解或首长指示和政策条例的汇编,没有科学的论证”。这是一位学者的感叹,更应是每一教育理论者的检讨反思。教育不是培养“食而不化”的“书呆子”,教育理论工作者从时代和学生的发展深知我国现今教育的种种弊端,当以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开展科学研究,开展教学实验,著书立说,形成有时代气息,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借以指导中国这一规模庞大的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于人才强国之梦想的实现。

(三)全球一体化和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步伐的加快,学生的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在教学论上,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赞可夫敏锐地把握住了教学理论现代化这一中心课题,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理念和原理,强调超前教学,努力使教学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之前,以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在今天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我们的班级授课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一切按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主张“因材施教”,但却严格“一刀切”,固定的上课时间,严谨的教学流程,致使学生“反复咀嚼已知的材料”,学而无味,教与学都偏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这为教育工作者所苦恼,也为学生所厌倦。“最近发展区”和“教学与发展”理论告知我们,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针对班级教学的局限性,辅之以小组和个别教学,并开辟第二课堂,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沿着愿学——会学——乐学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在学科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适度的超前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有适当的难度和速度,用维果茨基的话说,就是要把教学目标定在“最近发展区”而不是“现有发展区”,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跳一跳,摘桃子”,从而获得最理想的发展。我们要克服应试教育所暴露的各种弊端,要改变只重成绩,只看分数的评价标准。要坚持客观准确地全面评价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拓与合作意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作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以此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这是“最近发展区”和“教学与发展”理论予以我们的又一启示,也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所应追求的一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