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19079800000032

第32章 沿黄城市带区域金融合作构想(2)

区域金融合作与发展,是参与方利益协调的结果,也是利益协调的目标。利益协调就意味着利益冲突的存在。因此,必须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构,完善协调机制,制定冲突解决办法等,理顺参与方利益。特别是对于参与方较多的区域金融合作而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紧迫性更为突出,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相比较,参与方主体较少,利益协调相对容易,金融合作的深度和范围比后者更为理想。

3.充分发挥金融中心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的上海市,是国内金融业最为发达,金融机构、金融人才和技术最为密集的地区,金融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这使得其在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中处于绝对核心的枢纽地位。众多实证研究表明,上海金融业为整个区域金融合作起到极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环渤海区域既有金融历史悠久、技术人才密集的首都北京,也有金融发展基础良好、具有金融业创新优势的天津,这两个地区对整个环渤海区域金融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如果能够进一步明确两地金融中心的定位,强强联手,不仅意味着京津冀次级区域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也会进一步放大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区域金融合作进度。

第二节 宁蒙陕甘金融合作的可行性

一、区域金融合作的前提条件

(一)区域金融合作范围

宁蒙陕甘沿黄城市指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涵盖宁、内蒙古、陕、甘四省区的15座城市,包括甘肃的兰州市和白银市,宁夏的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内蒙古的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陕西省的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和西安市。西安市虽然不在沿黄城市的范围内,但其作为宁蒙陕甘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龙头作用,本书也将其纳入考虑范围。

(二)区域金融合作分析方法

归纳演绎法:归纳的核心是从具体到抽象,演绎的核心是从抽象到具体。通过归纳与演绎的互动,就能够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关于区域金融合作的权威理论阐述,因此,本书主要根据区域金融、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对区域金融合作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归纳总结,并依据结果提出观点。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在经济研究中运用较为广泛。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开阔研究视野,进而有助于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在论证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的条件、现状和制约因素时,进行宁蒙陕甘各省、主要城市之间经济、金融数据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发现问题,以帮助下一步的机制设计和对策研究。

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主要体现在本书的实证部分,具体包括使用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前者运用于宁蒙陕甘四省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的分析,后者主要应用于宁蒙陕甘各城市金融竞争力分析,并构建宁蒙陕甘金融集聚的层次。在此,本书注重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更为准确、具体地分析问题,并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求更加深入全面地分析宁蒙陕甘金融合作问题。

二、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的必然性

(一)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客观要求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使我国更加关注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会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重要力量。西部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不但有着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拓宽地区间经济协作和交流渠道,扩大区域间市场规模和产业互动,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和重组,充分利用区域内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和生产资料上的差异性,发挥集聚效应,能够实现各地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区域金融合作能够推动金融资源在区域内快速流动。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会向某些特定的有相对经济优势的中心城市集中,各金融机构围绕快速增长的中心区域分布,并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区域性的金融增长极,极化效应将使原有的金融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实现外部规模效应,并在生产、商品流通、资金流动等方面产生极化效应,由此带动整个区域的集聚效应产生,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

(二)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联系日趋紧密,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发展

自2004年6月,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联席会议成立以来,29个市(盟)、县(旗)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推进区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富有成效的合作项目。主要合作领域有:经济技术合作、旅游、消费者保护、扶贫开发、人才招聘、统计信息交流、卫生防疫等。7年来,已成功举办了8届毗邻地区共同发展联席会议,共同签署了《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联席会议工作规划》等多个合作协议。地区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交流日趋紧密,联席会议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呈现出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区域内经济合作程度的加快,经济社会联系的加强,必然对区域内金融服务、金融体系配置、金融资源流动提出更高要求。宁蒙陕甘沿黄区域金融合作成为推动区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城市化战略对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赋予更现实的意义

中央“十一五”规划提出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度明确该发展方向,推动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题,周边中小城市为支撑的空间格局。城市群的发展能够带动城市实现功能拓展、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合理整合城市间的资源要素,带动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上海、深圳、北京等区域中心城市聚集了大量金融资源,金融业相对发达,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推进,进入了金融一体化的阶段。随着当前的竞争格局转向了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和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内主要城市的实力决定了区域整体的竞争力。区域金融是金融在空间内的流动,具有规模经济性和外溢效应。加强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打破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行政壁垒,明确各城市的定位,优化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配置,引导、优化区域内产业布局,将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将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城镇化进程加快,新的城市群加速形成,城市集聚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内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三、宁蒙陕甘金融发展的差异性

金融资源禀赋差异是区域金融合作的初始催发点。金融资源在空间地域分布上表现出非均质或不连续的特点。正是这种初始的地域禀赋差异性,促进了不同国家、区域间的金融合作。本书主要从金融资源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宁蒙陕甘沿黄城市间的金融差异进行分析。

(一)宁蒙陕甘金融资源总量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宁蒙陕甘区域内主要城市金融资源总量快速发展。由于数据获取方面的原因,本书选取了宁蒙陕甘15个城市2010年的存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数据,以及宁蒙陕甘14个城市“十一五”期间存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宁蒙陕甘中的各城市金融资源总量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宁蒙陕甘各城市金融资源迅速增加。存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各项指标在“十一五”期间都经历了较大的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大多在20%以上。兰州、银川、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榆林、西安7个城市的存款规模都超过了千亿。

金融资源向省会城市聚集的趋势明显。陕甘宁三省省会城市(西安、兰州、银川)的各项指标均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是内蒙古例外,呼和浩特只有存贷款总量大于鄂尔多斯和包头,在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上都大幅落后于鄂尔多斯和包头。

“十一五”期间,能源资源型城市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鄂尔多斯和榆林在多个指标的复合增长率上领先宁蒙陕甘其他城市,使得金融资源迅速在能源资源型城市聚集。

西安市在各项指标的总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说明西安是区域内资源的聚集地,是区域龙头。

(二)宁蒙陕甘金融深化程度与金融结构差异

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认为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可以由该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FIR)来衡量。FIR是指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价值之比,通常简化为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其反映的是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国民财富的基础上,金融体系越发达,金融相关比率也越高。本书使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作为金融资产的替代指标。

金融资源向省会城市聚集的趋势非常明显,兰州、西安、银川和呼和浩特的金融相关比率分别达到了5.00、4.41、4.44和2.49,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

同时,本书通过比较宁蒙陕甘银行、证券、保险的一些基本情况,来判断区域内各地区金融结构方面的差异。

宁蒙陕甘银行贷款在总融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宁夏和内蒙古,银行贷款占总融资规模的比重都接近90%,说明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宁蒙陕甘区域一方面由于发展滞后,自我积累能力差;另一方面,投资环境差,投资回报率低,难以吸引外来资金,资本形成能力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政策优惠,宁蒙陕甘区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资金外逃的现象。因此,大力发展宁蒙陕甘区域资本市场,提高区域资本形成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银行在宁蒙陕甘区域金融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各类银行机构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几乎占到各省银行业总资产的半壁江山。比较来看,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的最全面,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17.04%,远大于区域内其他省区,说明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较好。内蒙古城市商业银行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4.08%,领先于区域内其他省区,内蒙古民间金融最发达,地方性银行与民间金融有天然联系,部分解释了内蒙古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较好的原因。宁蒙陕甘处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外资银行发展滞后。2006年以来,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其所占的资产份额仍然非常小,占比最高的内蒙古为0.37%。

宁蒙陕甘区域内股份制银行发展差异较大。陕西和甘肃的股份制银行较多,达到了10家以上,内蒙古有6家,而宁夏只有招商银行设立了分行。随着内蒙古和宁夏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股份制银行也在逐渐增多。

宁蒙陕甘区域证券业发展滞后,突出地表现在:证券业机构数量少,特别是总部级机构。上市公司数量少,且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量少。从省级比较来看,陕西证券业发展相对较快,宁夏证券业发展相对滞后。

宁蒙陕甘区域保险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保险业机构数量少,只有陕西有总部级机构;保费收入和赔偿给付总额较小,保险密度低。分地区比较来看,陕西保险业处于区域内领先地位,甘肃的保险密度明显小于其他地区。

第三节 宁蒙陕甘金融合作实证研究

要运用实证方法客观评价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问题,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证模型和选择指标。由于城市群相关经济金融数据在统计上的不完善,应在指标选取时充分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问题。

本书首先对宁蒙陕甘进行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检验,判断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没有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而加深;其次,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测度宁蒙陕甘区域内金融聚集现象,结果显示宁蒙陕甘区域存在金融集聚现象,但是金融集聚程度低,速度慢;最后,应用威尔逊模型,探索宁蒙陕甘金融集聚的层次,并分析主要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

一、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现状

通过对宁蒙陕甘区域内各省储蓄与投资的变化趋势,以及无条件的储蓄与投资相关性检验来判断宁蒙陕甘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程度没有提高。市场化的改革和国家政策支持,使得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资源快速增加,但是金融开放程度和一体化程度并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