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生学风实录——自然情境下的互动与归纳
19079900000008

第8章 走向成功之路——学风优良案例分析(4)

对郑同学的总体评价是三个优秀,即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和社会实践工作优秀。在学习上,各门课程成绩优秀名列专业前茅。博士生期间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且全部为SCI检索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并做大会发言,并因此先后获得优秀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和宝钢奖学金,成为全院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在科研上,刻苦钻研,跟随导师进行复杂系统研究,先后参与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基金等相关课题研究,个人获得博士生创新基金资助;在社会实践工作上,作为2006级博士生班班长,他关心同学,开展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所在班级获得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校级优良学风班。个人先后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等称号。

聆听与归纳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和经历塑造了这样一位集各级各类荣誉和成果于一身的科研牛人?是天生就有的才能,还是后天自身的努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正在美国的郑同学,了解了他成长过程中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郑同学的成长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1.磨砺的成长经历,坚韧的人生性格

郑同学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五口之家生活原本过得殷实而幸福,然而在他不到三岁那年,父亲的疾病让原本幸福快乐的家庭陷入了困苦,由晚期肿瘤引发并发症和后遗症,使他的父亲丧失了工作能力。为了给父亲治病,不但花光了多年来家中的全部积蓄,全家还欠下了沉重的债务,家庭状况就在瞬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从那以后,他的母亲开始承担起全家的负担,照顾他的父亲,支持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和母亲一起支撑家庭、照顾父亲,他的姐姐几年后辍学开始工作,全家生活渐渐好转。疾病总是无情,虽几经治疗,但他的父亲还是在4年前去世了,这给这个家庭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目前,他姐姐和哥哥都已工作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姐姐在西安,哥哥在深圳,生活幸福,母亲经常去哥哥和姐姐家里居住。家庭的变化让郑同学很小就懂得珍惜一切,明确了什么是责任,也让他更刻苦努力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2.曲折的学习经历,不变的人生追求

对郑同学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去学习,带给自己的母亲和全家幸福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一直是他的梦想,并且一直在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小时候的学习是在自己的努力和家庭的重担下进行的,母亲经常要为三个孩子的学费而辛勤劳作,四处奔波,郑同学也在不断地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农村的学习环境是特别艰苦的,教学条件差,学校离家远,经常要顶着暴雨狂风走很远的路去上学,但是他一直都没有退缩,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直努力坚持,小学、初中到高中,岁月变迁,不变的是刻苦的学习和坚强的决心。但是命运却总在和他开玩笑,在1999年的高考中,由于发挥不理想,他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被大庆石油学院录取了。为了不给母亲和本就压力重重的家庭增添负担,他接受了去大庆学习的选择。但是,消息的闭塞,对理想的追求和家人多次的劝导终于让他重新参加了高考,冲破困难,几经辗转,终于考上了心中理想的大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研究生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

进入重点大学学习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他给自己设立了新的目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扩展自己的视野,认真总结和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努力提高社交和社会工作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此,他开始按照自己新的理想不断努力拼搏。

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是把科研和学习这两项基础工作做好。郑同学认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他在学习和科研上取得的成绩正是源于在课程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建立的良好习惯。对郑同学来说,每天做什么事情,基本都提前计划好,长到一月一年,短到一周一天。毫无计划的科研和学习是低效的,而学习和科研中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学习和科研中遇到难点时,他总是先自己慢慢思考寻找原因,而不是马上就去向别人求助,他认为这样会使人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不利于独立思考,对科研极为不利。当自己长时间无法解决时才会主动找导师和其他老师讨论,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正是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使他在学习中异常出色,在本科及研究生的学习中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取得多项学术成果,参与多项国家973、863和自然基金课题,自己主持博士生创新基金课题一项。

3.严谨的习惯与导师的知遇结出卓越的成果

虽然家庭中总存在着一些不幸,但是在学习中郑同学是幸运的。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他遇到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导师。他说导师是他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导师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对科学前沿的洞察和把握以及对处理具体问题时的敏锐对他具有深远的影响,导师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准则。作为学术领域最前沿的知名学者,导师经常关心他的生活和研究进展,对他进行指导。当他遇到问题不能前进或者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研究是否可行时,导师经常会坐下来和他一起讨论,分析问题所在,为他指明可行的研究方向,让他在学术研究上继续前进。

郑同学学术科研成果的获得离不开导师悉心的指导,他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不忘对师弟师妹的关心。他经常指导师弟师妹的科研学习,把自己的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师弟师妹们,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科研学习习惯。指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告诉他们如何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去进行阅读。当师弟师妹们遇到各种问题时,他会积极和他们进行探讨和分析,为研究指导方向。

4.全方位的人生探索和发展

在人生理想的支撑下,他在学习和科研之余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了提升自己的组织和交流能力,在本科班级担任班长和学习委员。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以后,面对学校博士生工作不好开展的实际情况,他主动申请担任交通运输学院2006级博士生班的班长,带领这个班级不断创造奇迹,成为学校响当当的班集体,先后获得北京市“先锋杯”优秀班集体、本校优良学风班,本人也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等一系列荣誉。谈及郑同学,班级里所有同学都挑起大拇指,佩服他的为人,极力称赞他的能力和热情。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在学习科研的同时不忘锻炼身体,作为科研团队的学生负责人,带领团队全体研究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连续获得交通运输学院“团结杯”师生乒乓球赛的冠亚军。

虽然现在他已经在专业领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面对这些他总是说这些还不算什么。他认为要想扩大自己研究的影响力和国际化,就必须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合作,这也是他人生理想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国内,通过在2007年全国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他认识了国内外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优秀的研究生,在之后的研究中他经常与这些学者联系,交流经验。除此之外,他经常通过邮件联系国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他们进行交流并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申请去了美国西北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学习,开始了与国外学者的直接对话。

理想还在继续,郑同学正在按着自己的路不断前进,实现自己的理想。

成因分析

从对郑同学的了解和分析中,我们可以说因为家庭的变故,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历经的磨难塑造了他坚韧不屈的性格,为他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同学从一个艰苦的农村家庭的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杰出的博士研究生,他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和老师的支持。

(1)他拥有一个团结不弃的家庭,家庭给予了他成长的理想和力量

他拥有一位勤劳、善良、智慧的母亲。母亲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支撑着整个家庭的重担,照顾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伴侣二十余年,支撑三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并将他们养大成人,并用自己的努力为子女树立了人生榜样,不抛弃、不放弃。虽然生活艰难,但是母亲却教给了孩子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他的母亲仍在不断鼓励他按照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

他拥有幸福的兄弟姐妹关系,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鼓励,携手共进。为了辅助母亲照顾生病的父亲,支撑两个弟弟的学习,姐姐辍学赚钱养家,哥哥也在学业上和生活上给予他指导和支持,这些都是他实现现在这些成果的重要保证。

家庭一系列磨难使他很小就懂得珍惜一切,明确了什么是责任,也让他更刻苦努力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这些对郑同学形成坚强的性格、乐观的精神、责任的意识异常重要。

(2)他拥有独特的人生品质——明确的人生理想、坚韧和勇于挑战的性格

可以说,他的成长经历了众多曲折往事,但他的信念始终未变。正是这种品质让他从一个农村家庭的普通孩子成长为杰出的博士研究生;是这种品质让他在童年磨难的家庭生活中依然坚持学习;是这种品质让他重新参加高考,从而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学习;是这种品质让他不断学习,全方位发展;是这种品质让他潜心思考,攻克一道又一道科研上的难关。今天,也是这种品质让他主动走出国门,积极与国外学者交流,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国际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明确的人生理想是动力,坚忍不拔的性格是他成长的重要保障。

(3)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是他成绩取得的重要保障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郑同学在学习和科研上取得的成绩正是源于在课程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建立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促使他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善于规划、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反思构成了郑同学学习科研中优良的学术性格,这些无疑是推动他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4)他的成功离不开导师和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的严谨治学、从严治教、教书育人,以自身的优良品德和学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将深刻地感染、熏陶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郑同学拥有非常杰出的导师,导师独特人格和学术魅力深深影响着他。

导师对郑同学的影响是“为人处世做学问”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导师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实验室环境、国际上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方向并不断指引他的前进方向,使他能始终站在领域最前沿,不断汲取精华是他不断取得成果的保障。同时,科研成果的取得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在他身边,导师建立的庞大的科研团队拥有的活跃思维、集体力量也是他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

除此之外,郑同学的优秀还在于他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个人品质:①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②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力;③具备充足的自信心和凡事必争第一的上进心;④坚忍不拔的性格;⑤刻苦的钻研精神;⑥注重全面综合发展。

每次说郑同学是科研牛人,他总是很害羞地说:“虽然发表了一些论文,但是我觉得自己在科研上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现在的成果真不算什么的,所以我会更加努力,刻苦钻研。而且我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主要是导师和其他老师以及同学们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

郑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锐气而又异常谦逊的人”。对于学术牛人,很多研究生总是充满羡慕和崇拜,同时又充满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这么出色,超凡脱俗?通过对郑同学的了解,其实每个不平凡人的背后都有很多平凡的故事,每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很多失败的经历,每个荣誉下面都有很多辛勤的努力和汗水。

郑同学的优秀离不开他团结不弃的家庭,善良、勤劳、智慧母亲的教诲,病重父亲的鼓励,哥哥姐姐的帮助和支持,他的家庭给了他成长的理想和力量;他的优秀离不开坚定信念的支持,虽然他的成长经历了众多曲折往事,但他的信念始终未变,明确的人生理想、坚忍不拔的性格给了他坚持的力量;他的优秀离不开自己良好的学术性格,善于规划、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反思,这些良好的习惯无疑成为他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他的优秀更离不开学校、导师、团队和好友的支持,他们给了郑同学丰富的养料让他茁壮成长。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导师和朋友为郑同学的成长提供了机会,他用自己的坚韧、汗水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所有关心和支持他的人,新的起点已经开始,郑同学正在为成为一名杰出的人民教师而继续前行。

建议谈起对母校的热爱,郑同学溢于言表。但在自己经历过近10年大学生活以后仍然发现,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学风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