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生学风实录——自然情境下的互动与归纳
19079900000009

第9章 走向成功之路——学风优良案例分析(5)

(1)以教风带动学风,提高教育和培养质量

学校是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郑同学的成长得益于对课堂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视,得益于导师的悉心指导。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却享受不到这样的优势。学生课堂尤其是研究生课堂学生出勤率低,部分教师授课态度不认真甚至推诿,部分导师对研究生不闻不问、指而不导甚至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科研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大大影响了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对于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非常不利。因此,建议学校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

(2)建立奖惩机制,鼓励知名教授授课

无论国内国外,在学校中受学生欢迎对一个老师而言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能够得到知名教授的指点也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郑同学之所以获得如此出色的成绩,与他经常和国内外知名学者之间进行交流是分不开的。因此,他极力建议学校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鼓励知名教授为各级学生授课,让学生们真正接触到领域最前沿的知识,通过知名教授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以“习惯培养”为载体,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推动职业规划

郑同学的优秀在于他从小塑造了坚忍不拔的性格,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同时对自己的人生有合理的规划并逐步实施。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大多出生于城市家庭,家庭条件优越且多为独生子女,成长大都一帆风顺,经历的挫折较少,因此存在意识品质薄弱、抗压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缺乏人生职业规划,对于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极易在挫折后迷茫,丧失人生目标。因此,建议学校对各类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意志品质和职业生涯教育,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科研习惯,指导学生的成长成才。

(4)以“三个亚文化”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风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良好学风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生生活的开展,“实验室文化”、“团队文化”和“宿舍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三个亚文化载体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功能,影响着每一个研究的发展。他的成长离不开实验室和团队的指导与帮助。实验室、团队和宿舍作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重要的地位,营造健康积极的“实验室文化”、“团队文化”和“宿舍文化”对于推动校园整体文化的发展,推动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同学的理想还在继续,故事到这里可以算是一个结尾了。郑同学,一个来自普通农民家庭的学生,用自己不平凡的经历和成绩向人们展示了交通运输学院学子的优良学风。他的出色源于从小曲折的成长和求学经历、源于坚定的人生追求、源于导师的知遇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作为我们,学生的老师,教育的承担者和主体该如何为所有的学生创造出成为优秀和走向优秀的条件呢?这些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引言

具备良好学风的同学也许很多,但那些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又在社会工作上奉献较多的同学又是如何看待学习的?他们又有哪些好的学习经验?他们又从导师身上学到了哪些好的品质和经验?本文通过对7名优秀研究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尝试了解如何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有哪些学习的好方法、好习惯可以推广,研究生导师在学生成长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的发挥;希望通过这些经验的推广,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也希望导师们能够看到其他导师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全面指导研究生工作。

背景资料

在本次开放式调查问卷中,共有5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参加了调查,其中2006级博士生即四年级博士生3人(分别用A、B、C代表这三位同学),2007级博士生1人(用D代表这位同学),2008级博士生1人(用E代表这位同学),硕士二年级(用F代表这位同学)、硕士一年级(用G代表这位同学)各1人。

研究方法

本文以开放式问卷的形式着手,力图找到学习与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学,他们眼中的学风是什么?表现在学习态度上是什么?在行动上又是如何体现的?他们会建议师弟师妹们如何学习?他们又从导师身上学到哪些他看重的东西?

通过对7名研究生的调查,归纳总结如何了解学习目标,什么是好的学习态度,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学习习惯,导师在哪些方面可以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给学生以学习的借鉴,给导师以指导学生的借鉴。

实例分析

由上述介绍可见,7名研究生综合素质较高,通过对他们的调查,本次重点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有哪些学习的好方法、好习惯可以推广,研究生导师在学生成长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的发挥;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在研究生学习之初,明确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可以有的放矢。

俗话说“态度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学风离不开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促进研究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导师带出来的学生也不一样,而往往学习优秀的学生很多又都出自同一个导师门下,由此也可以看出导师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次调查试图去发现学习优秀的研究生眼中导师的优秀品质与特质。

以下就从学生问卷答案分析学生如何明确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态度与表现形式、他们的学习好习惯、他们眼中的导师、他们对师弟师妹的忠告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这些优秀的研究生是如何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的;

②这些优秀的研究生的学习态度与具体表现;

③这些优秀的研究生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④这些优秀的研究生眼中的导师;

⑤这些优秀研究生给师弟师妹们的忠告。

1.这些优秀的研究生是如何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的

调查发现,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学习目标与任务明确这个问题上,即便是成绩很好的同学也表明自己在入学之初不是很清楚或者了解不深入。那他们是如何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的呢?当时他们的关注点是什么?他们认为导师在这一阶段的指导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问题?

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和导师,更重要的是通过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交流来认识学业任务的;学生入学初的关注点有:课程学习、学分要求、课题研究的方向、毕业的要求,比如论文数量及学业应完成的时间规定、奖助学金等,同时还关注能够提高自己能力的活动,比如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

在这一阶段有的导师给学生的印象是学识渊博,有的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的导师告诉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个别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有经验的导师会指导自己的学生查看大量的课题资料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学生商量,共同制订培养计划,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学习的任务和目的。而有些老师尤其是新的导师不熟悉学生完成学业的总体要求或者不清楚其中的细节,学生需要自己主动去了解,如果有的学生与人交往能力、主动性交流的积极性不高,可能这些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

2.这些优秀的研究生的学习态度与具体表现

这些学生都表示很重视学习,能认真对待,也有在部分课程上面混学分的想法。

好的方面具体的表现有:

①把学业放在所有事情的首位,认识到认真对待学业是必需的,作为研究生要完成课题任务;

②研究生认识到首先态度很重要,其次是合理安排时间;

③把学业的位置永远放在所有事情的首位,且保证有充裕的时间用来学习;

④十分重视认真学习的重要性,没有逃过任何一节课,研一时候经常跟随相关专业其他开课的班级听课;

⑤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学习,来到重点大学,实属不易,要珍惜;

⑥重视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⑦重视请教老师,与老师多沟通;

⑧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⑨培养做学问的兴趣;

⑩认识到主要是进行学习方法的学习,而不是在本科时候针对某一个公式定理的学习思路,导师总是强调学会学习才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具体说来就是专业知识和应用软件的学习,以及现场试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习本身没有捷径,师兄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学习,吃苦才是最有效的途径,这也是导师传授给他们的,我也很受用。

好学生也有混学分思想背后的原因:

对专业学习还是能认真对待,但是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尤其是一年级时期比如主要是政治类课程,上课基本是老师讲自己的,学生在下面做别的,考试也是写个论文即可,造成学生的不重视。另外,还有部分专业课上课也不是很严谨,有时作业就是帮老师翻译其课题需要的外文资料,通过上课学习到的知识很有限。

而通过知识运用比如实习可能对知识的学习更为有效,因此学生比较喜欢到实际工作中去实习锻炼。

3.这些优秀的研究生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①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②做好长期计划与短期安排,比如说这个学期我要完成哪些内容,课题上要取得什么进展及成果(包括成果的展示形式,是以论文发表,还是做成结题报告或申请专利等),这样要求每月最少要做哪些东西,然后具体到每一天要解决什么问题,查阅什么文献。

③多听课多学习,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④积极参与导师课题,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了解科研前沿。掌握最新科研文献和多种科研方法。

⑤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发表一些学术性文章,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⑥认真完成自己的论文,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开展。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阅读论文,别人的研究资料,自己吸收、消化,和老师进行探讨,找到几个突破点,深入挖掘。对于实验,认真完成实验计划,经常和师兄弟探讨实验方案,与老师商量更可行的试验方法。

⑦积极地参与导师的项目,能够开发自己的潜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接触多种类型的人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每周都会通过文献检索查阅本课题的最新进展及研究情况;有问题及时与导师讨论,通过讨论开拓思路;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课题进展顺利。

⑧针对专业特点,对专业知识、现场情况、室内试验等进行系统和重点的学习掌握。

⑨看书查资料,向周围优秀的人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是和学业有关的试验都愿意到现场亲自去实践。

⑩多与导师沟通自己的研究方向,勤思考,多动手。

每晚睡觉前仔细回顾今天做了些什么东西,取得哪些进步,并安排明天要做什么。定期查阅相关课题进展的文献,并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开阔思路并安排课题下一步的进展计划。 掌握文献资源获取方法和整理方法,熟练使用专业软件,积极思考,注重沟通,获得创新和灵感。 从周围优秀的人身上看到的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就是要持之以恒安排学习时间、不耻下问,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学术问题及时与导师沟通。入学前要弄清楚学校毕业的基本要求,在校期间,往这方面努力。经常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并与别人交流。多去国家图书馆看看最近的国外研究进展,非英语读物如何看摘要等。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学习,吃苦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4.这些优秀的研究生眼中的导师

这些学习优秀的研究生的导师一般为教授,个别硕导和低年级博士指导教师为副教授;学科带头人3位,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非学科带头人中有一些年轻的博导,最年轻的37岁,第一次带的博士为优秀研究生。这些学生所在的课题组的例会为12周一次,有的是碰到问题专题会议,有的是天天随时汇报联系。在形式上,有的严格用标准的PPT正式汇报加讨论的形式,有的采用非正式汇报加讨论的形式。

这些学生的导师在学习态度上给学生的印象是:

①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

②认真的态度;

③活跃的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

④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计较个人得失;

⑤以身作则,亲力亲为,鼓励和指导我们,是老师,更像是朋友;

⑥对学术和学风的严谨,以及发表学术论文的级别要求很严格;

⑦严谨踏实,不违背科学规律,不编造数据。并且要有吃苦精神,静下心来搞科研才能有成果。“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成绩不是争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在导师身上的好习惯,这些学生学到的有以下几个。

①良好的大局观和把握科研前沿的能力。

②学术严谨求实,不怕吃苦;把学习和工作当做一种乐趣和兴趣去做。融入周围老师的团队,平时与别人经常沟通。

③作息规律,搞科研的方法,做人的原则等。

④踏实认真,能吃苦。

导师对这些学生的成长起到的影响有:

①渊博的知识、活跃的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工作既敬业又乐业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

②对学生耐心细致地言传身教;

③提供了宽广的科研平台和展现自我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站在巨擘之上,领略科研前沿,进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