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13

第13章 综合()(12)

四、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任何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

组织内诸过程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称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而过程方法则是通过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

为使教学工作有效地运行,必须关注与教学管理存在诸多相互关联的工作。应保证这些工作是贯彻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三全控制管理”的原则,按照PDCA 循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实施,其中,计划P(Plan)明确教学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实施D(Do)按照计划进行逐级布置,即下达工作任务并进行必要的说明,目的在于使具体工作人员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从而达到全面地执行计划,步调一致地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检查C(Check)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管理人员的自检、互检和学校或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处置A(Action)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教学质量管理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教学质量的受控状态,处置分为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所谓系统就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教务处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关的资源管理、过程实现、测量分析等方面的关联关系,并加以控制。教务处为每一项教学活动规定了文件化的程序,即教学管理制度,这些程序文件明确地规定了某项教学活动的目的、范围,时间、地点,做什么,谁来做和怎样做,使用什么教材或资料,以及如何对该项活动进行控制,怎样记录以证明其受控等。

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所谓持续改进就是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其作用在于增强学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包括教学质量、过程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提高效率。持续改进是增强和满足教学质量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改进包括持续改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3个方面的内容。

1.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改进的重点是改善教学的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性。持续改进要求不断寻找进一步改进的机会,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方式。改进的途径可以是日益渐进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突破性的改进项目。

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应具备:

(1)通过教学质量方针的建立与实施,营造一个激励改进的氛围与环境;

(2)确立质量目标以明确改进的方向;

(3)通过数据分析、内部检查不断寻找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改进。

2.纠正措施

教务处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如教学事故、学生投诉等),以及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程度相适应,并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评审不合格;

(2)分析和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3)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4)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5)评价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3.预防措施

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相适应,并形成文件,规范工作流程,规定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2)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3)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4)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5)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作出永久更改或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决定。

学校教学部门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项检查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总结评审,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数据和信息分析是事实的高度提炼。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因此学校领导应重视数据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是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之一。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的质量。“人”的质量包含教与学两方面,即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教师提出各项服务要求。而教师本身的质量如何,将关系到下一代能否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的引进、培训、上岗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主管部门和学校也有一定的细则,但是这些规定、细则该如何实施,对聘用或引进的人才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评,对教师测评的重点是什么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分层、分类运用有关教学质量管理的各种工具和图表,避免随意性、主观性和盲目性,能否保证教师测评工作严格按程序执行,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八、组织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里的“供方”即提供服务方,指学校。学校应在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利用承担教学、实验、科研等任务的教师、教学管理和辅助人员、教育经费、教学设施、实验仪器设备及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等资源。

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我校发布的《北京交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文件,提出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综上所述,建立并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最终使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满意,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永华.ISO 9001:2000服务行业应用与实施教程[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2.

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践

朱卫东,陈杰,李歆丽,何雨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中心,100044)

摘要:为了适应教育部“质量工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推动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深入应用,我们设计并开发了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本文介绍了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具体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使用该平台,不仅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师的教,而且能够很好地支持学生的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关键词:教学支持系统 质量工程 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信息化教学

一、背景

高校质量工程的实施,人才培养是核心。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高等院校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教高[2001]4号),“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高[2005]1号),“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高[2007]2号)。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以网络作为支撑环境的新的教学形态,并借由网络本身的交互性、多媒体性推动了教学的优化和改革。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集成了课程、教师、学生、管理、使用和评估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满足了“质量工程”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多种模式教学过程和环节信息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

另外,随着认识的深入,我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广大一线教师迫切希望能够有一套实用、易用的教学支持平台,一方面减轻其日常教学的工作量,如教学通知发布、课件资源管理、在线作业等;另一方面可以支持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以上因素,为推进我校“质量工程”的建设,我们设计并开发了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集成了对教学管理、教学设计、资源建设及学习支持的子系统,2008年3月面向全校任课教师进行了第一次使用培训,现在全校已有20门课程、26个教学班内进行了试用,系统得到了使用该系统的师生认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二、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功能与特色

我们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了对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和资源建设的设计,并基于大量的调研和资深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开发出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以简洁易用的操作、实用的功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一)技术先进、维护简易

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使用Java 语言开发,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可移植性好,性能稳定;另外,该系统采用B/S 架构,对客户端的配置要求非常低,教师和学生只要通过能上网的浏览器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其功能;另外,系统的后台管理秉承“实零管理”

的理念,可以很方便地与学校的学籍管理、课程管理系统接口,教师在平台中建立和学生访问平台都无需申请,大大减轻了用户及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二)角色设计符合实际

为了符合实际教学的需求,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设计了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这3种角色。其中,管理者角色主要是为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服务,实现包括技术支持和版本更新、系统年度初始化等功能。教师角色是课程和班级的创建者,可以实现学生的管理、课程的组织建设、资源的开发和审核、作业和考试的布置和批改、师生的交互和答疑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追踪和监控等。学生角色是课程的学习者和参与者,学生可以对课程进行学习、分享和下载资源、完成作业考试、与教师实现同步和异步的交互及对教学过程作出评价反馈等。在角色设计时,思源平台特别注意弱化管理员的角色,使其只在后台的维护和运行中承担责任,更多地放权给学生和教师,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看不到管理员这个角色的。这种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行为发生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功能设计实用易用

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功能涵盖了课程通知、作业、习题、邮件、答疑、资源等模块,这些模块的设计都从满足和支持教师的日常授课的需求出发,力求功能实用。另一方面,该系统的各项功能操作简单,教师和学生只要会上网、会Windows 基本操作,无需过多培训,就能很好地使用其各项功能。

(四)系统特色方面

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具备了一般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必备模块,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的教学支持功能和简单的操作设计

一个教学支持系统若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必先被教师接受,所以在设计思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之初,我们对其定位就是方便教师使用。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思源系统的设计突出了功能操作的简单化和教学支持功能的全面化。我们为教师提供了课程建设模板、题库批量导入、资源上传和审核平台及学生学习行为监控等功能,并设计这些功能的实现仅需要简单的按钮操作。

2.性能优良的题库和作业模块

题库的设计既简化了教师反复出题的重复性劳动负担,又实现了习题的积累。在教师布置作业或测试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模板来随机从题库中抽选包括单选、多选、填空、简答、判断、操作题等多种题型。题库与作业模板的搭配可以实现试卷与学生N 对N 的形式,可以保证不同的试卷内容都是不同的,发挥了教学的灵活性。

另外,在题库建设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以往的网络教学平台对出题形式文本化这种单一的限制,针对此设计了可以带附件的习题格式,即教师可以上传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的附件,并且可以随题播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