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136

第136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1)

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性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马 忠,张真继,高桂莲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44)

摘要:本文提出了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研究性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框架、教学方法、训练载体及考核形式,认为学生应成为研究性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在全面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以课程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要训练载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辨析式思维 基于问题的学习 课程专题研究

一、引言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弊端和不足已日渐明显。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信息和知识的接收者,没有形成有逻辑的、系统的、连贯的思考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忽视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不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21日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高校教育要科学定位、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要继续加强高水平、研究性大学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国家培养大批高质量、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迫切要求高校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研究性课程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提出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出发,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通过课程实验、案例分析、课程专题研究等不同形式载体的训练,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备辨析式思维能力,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辨析式思维能力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介绍。

在工科物理类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卢德馨特别强调探究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实践,但工商管理类课程研究尚未结合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过程,把这种学习方法通过一种有效的训练载体转化为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在本科生工商管理类课程中,课程实验、案例分析、课程专题研究(Course Research Project)等是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的有效训练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载体中,侧重于综合问题分析的课程专题研究对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提高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与设计框架

本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进行研究性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性课程最显着的特点是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全面学习并掌握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通过课程试验、案例分析、课程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载体,对所提炼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判断,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研究性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法、训练载体、考核形式等方面的设计。

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侧重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有必要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学习新知识,自身有强烈的学习要求,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尤其是当面对一些未接触过的新问题时;②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即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过程,是有针对性地根据问题的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不成体系的知识;③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积极思考问题,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对问题采用不断认识-否定-再认识的思考模式,即辨析式思维;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能力识别和搜集相关资料,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学生经过一系列包括理论、方法等的训练,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在遇到新问题时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应当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①。辨析式思维能力强调的是一种批判式的思考方式及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一方面是学习和加工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辨析式思维是符合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一种重要素质。

Thoma 在分析如何培养本科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时指出,辨析式思维能力是指运用恰当的方法,如归纳演绎、数据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识别问题、分析评估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Pithers 认为,要想具有辨析式思维能力,要学会识别问题及其相关假设、理清问题并识别关键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及相应的判断能力等。其中,对知识和信息进行评估的能力是核心。即强调对知识和信息的有效性、可靠性、相关性加以评价和评估,有选择地、批判性地汲取知识和信息。这种定义倾向于将辨析式思维能力定位为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方式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还有许多学者将辨析式思维定位为一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观点强调辨析式思维是自主学习、自治学习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辨析式思维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有好奇、求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有逻辑的、合理的分析能力等,才可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这两种观点是国外学者对辨析式思维的主流定义,但现有的文献对辨析式思维的定义还是比较含糊,国外学者也列举了一些辨析式思维具备的特征②,这些特征反映了辨析式思维的核心:驾驭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本质及批判的学习态度。

综上,本文认为辨析式思维应定位在强调自主学习、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认识-否定-再认识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包括学习态度、批判精神和知识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对于如何培养辨析式思维能力,国外研究者提出了案例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现实问题和现实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机会,都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一些研究学者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研究设计方案。但是,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学科中,由于各学科的本质特点不同,决定了教师需要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本质、学习目标和内容,设计和实施特定的方法。简单地套用既定的设计方案,可能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需要从学科和课程的特点出发,从方案的科学性、灵活性、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全面考虑设计方案。

在培养辨析式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生辨析式思维形成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学习的关系。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反馈,并不断提出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问题,指导学生对获得的数据、资料提出质疑,并学会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简单地发表意见、对问题进行过多的解释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要多给学生以自信心,鼓励学生开阔思维,多方位考虑问题。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充分交流和信息共享同样有助于大家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提高辨析式思维能力。这些方面与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是一致的,即教师应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成为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和引导者。

目前在研究性大学的教学中实施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辨析式思维能力,其理念和培养辨析式思维所需的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三、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

研究性课程教学内容以核心问题为主线,以相关具体问题为导向,以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模块为内容结构。在这样的基本内容框架下,各知识模块的具体知识点既是整个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又是支撑相关问题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方法依据。

本文以本科生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设计了以财务价值管理核心问题为内容主线,以财务分析、财务规划、价值估价等财务问题为导向,梳理并提炼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模块,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结构,如图2所示。财务管理课程各知识模块的具体知识点既是整个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又是支撑相关财务问题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方法依据。这一内容结构的特点是,按照价值管理的主线,以系列专题研究为核心,影射相关知识模块群,并形成知识模块的层次递进关系,进而覆盖相关知识点。

财务管路课程设计了以公司价值管理为主线,以企业核心财务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相关知识模块内容结构,如图2所示。这一内容结构的特点是把对应于核心财务实际问题的主要知识模块组成一个矩阵结构:横向体现了公司价值管理主线的递进分析与决策过程,纵向体现了对应于核心财务问题相关章节的知识模块群,而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则根植于相关知识模块群当中。其中,公司价值管理的递进分析与决策过程体现在:①公司财务分析旨在对过去及当前的公司价值做出判断;②公司财务规划旨在对未来近期价值进行规划;③投资项目评价旨在对影响未来长期价值的投资做出决策;④公司价值估价旨在发现与管理实施战略与管理的未来价值。

(二)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

研究性课程教学方法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它的核心在于对问题的选择,PBL 方法强调选择复杂的、非结构化的现实中的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最初应用于医学院教学,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进而被引入商学院的教学中。到20世纪80年代,PBL 方法在美国研究性大学的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传统的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被认为不能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的管理环境联系起来,学生只学到了概念、原理,而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使培养的人才缺乏交流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将PBL 方法应用于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具体、复杂的商业问题的能力。

大量的文献提出PBL 方法优于传统讲授型教学方法,其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面对实际问题的情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Margetson 指出,采用PBL 方法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与人交流沟通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

PBL 方法的特点如下。

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发现、探索过程相结合的机会,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发现、理解、评价问题及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激发学生对知识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兴趣。

②自主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问题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学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记忆知识。学生更关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

③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习。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合作、分享不同观点与成果,是PBL 实施的前提条件。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④开放性、多样化的动态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被置于开放性的动态信息资源环境中,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挖掘、搜集与利用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自主确定分析对象,鉴别、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⑤现实的、非结构化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PBL 学习中,提炼有一定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反思问题的习惯和质疑的学习态度。Milter andStinson 提出,在管理学教育体系中“应更关注思考、多提问,而不是只追求知道答案”,这些培养目标和辨析式思维的理念相吻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