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138

第138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3)

在进行选题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设计讲义中的设计题目,还可以选择讲义以外的设计题目,但是需要通过指导教师的审核,以确定学生自拟的题目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要求,把好教学质量关。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题目的设计工作同时在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学生们互相交流,扩展了知识面。

2.提供自主学习环境

传统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向过程,“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就是这种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把教学过程理解为教师从自己的“桶”里给学生的“杯子”里倒水的过程。新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强调学生的发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中完成。

按照教学计划,“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该集中在春季的小学期进行,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设计时间,有更多的时间自主选择设计题目,我们在开放实验室的前提下,提前一个月安排设计工作,明确设计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对不同题目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和调试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的介绍,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进行方案论证,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为保证学生在教学计划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指导和准备工作。自主学习尊重了个人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客观需求,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要素。

3.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启发性教学

考虑到改革后的课程设计题目多、方案多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指导教学工作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提高教学效率,每位指导教师仅针对一两个设计题目进行精心的教学准备,进行课程设计题目、内容的介绍。同时授课电子教案发布在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网站上,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式教学,将在实验室手把手的指导方式转变为启发式的引导。针对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总体方案设计思想的介绍和设计步骤的讲解;注重设计错误典型案例和减少设计错误的措施、调试方法和经验的介绍。在设计课程中,仅介绍部分设计方案中核心芯片的功能,不提倡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设计电路,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4.重视实践过程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不仅注重学生的设计结果,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希望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工艺素质、市场素质、团队精神、综合设计和实践能力。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与我校相邻的中关村电子市场为培养学生的市场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一个功能系统的物理实现,如数控稳压源、红外遥控器等实物。因此,购买材料、器件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考虑到学生的方案多、元器件的种类多,我们让学生在设计方案确定之前,进行市场调查,自行到电子市场购买元器件。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实验室的教师购买材料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查阅芯片资料、确定参数、寻求各器件的替代品、灵活修改电路的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的成本意识,而且让学生熟悉了电子市场。

由于设计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因此课程设计要求以3人小组的形式完成,由学生自由组合、选出组长、根据小组选择的题目进行分工。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设计方案论证、资料检索、器件购买、问题分析等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完善科学的考评制度

考核的目的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目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考核包括3个方面:设计结果、设计报告和答辩结果。在考核过程中,不仅注重设计结果,更加重视设计过程,重视学生设计报告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重视学生答辩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创新能力,多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和评价学生的能力,探索和完善科学的考评制度。

四、教学方式比较

在近几年的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尝试了3种教学方式:一是全部工作由实验课教师完成,根据自然班安排指导教师,实验室开放,学生任选设计题目;二是由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共同承担设计指导工作,根据自然班安排指导教师,实验室开放,学生任选题目;三是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共同指导,实验室开放,任选题目,但教师的安排不再是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以设计题目为单位,每位老师仅负责一两个设计题目。

实验教学结果说明第3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较好。首先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共同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人员充足,便于工作细化,指导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给予每个小组必要的指导,保证了教学质量。另外,由于每个教师仅指导一两个题目,不再是10几个题目、近百种设计方案,这样老师有更充沛的精力研究和分析设计题目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方案,便于精品课程的建设。针对同一设计题目,不同学生小组的设计过程在同一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成果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比较,便于给学生一个相对公平的考核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想

近几年来,根据新的实践教学思想,我们改变了以课程为基础设置实验的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实验教学采取独立设课与联合设课相结合的方式。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开设了4门课程设计,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DSP技术课程设计、EDA 技术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信息学科类专业的学生的第1门进行综合电子设计的实践课程。虽然我们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但是还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课程设计时间安排问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最佳教学时间应该是学生完成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后。目前,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时,部分学生尚未完成数字电子技术和通信电子线路的理论学习,这些学生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花费很多时间自学相关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设计题目的选择范围。

二是如何提高学生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问题。学生查阅的大量参考文献和很多有参考价值的设计方案中,核心芯片的说明书通常是英文资料。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较弱,无法正确理解芯片的性能和各管脚的使用功能,从而影响了最佳设计方案的确定。

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如何提高学生的科技文献阅读能力?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六、结束语

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中,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几年来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实施步骤中的不断改革、探索,改变了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开放实验室、网络和社会,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在设计指导过程中,重视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课程建设,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姚青梅,李辉,林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6(4):40-42.

[2]范爱平.趣味型激励式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纪实[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4):

111-113.

[3]董尔令.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2):89-90,101.

[4]陈后金,侯建军,张有根,等.创新教改,发挥国家教学基地的示范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4(8):30-31.

[5]曾涛,侯建军.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14-17.

[6]侯建军,佟景才,鞠颂东,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改教改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90-91.

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汝宜红,林自葵,田源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所,100044)

摘要:“物流学”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大类基础课和经济类本科专业平台选修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是提高“物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案等方面对“物流学”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深入进行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物流学 教学改革 研究性教学

“物流学”课程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大类基础课和经济类本科专业平台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研究、管理物流企业和组织物流活动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符合21世纪人才战略要求的、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案例讨论、实验分析和现场调查,使学生正确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主要研究方法。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是:正确理解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了解物流学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物流问题,学会进行文献调查及现场调查的方法;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及从事物流管理职业的兴趣。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物流专业教育,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物流人才,“物流学”课程组从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网络课件、实践教学体系、考核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得到物流领域专家普遍认可的是“建立了适应学科发展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和以教学网站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环境”。本文将对“物流学”课程组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研究性教学的环境

开展研究性教学,必须进行研究性教学的环境建设,这就要求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造研究性教学的环境条件,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物流学”课程组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与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工作实际,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以教学网站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环境体系。

1.创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物流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经过多年探索,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由本科专业基础课、本科平台选修课、硕士专业课和博士专业课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课程体系,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分别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兼顾了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

2.出版系列精品教材

课程建设迫切需要满足不同层次教学要求的教学用书,课程组从2000年开始,编写出版了主要面向研究生教学的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物流学》和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学的精品教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配送管理》,以及教学参考书《配送中心规划》等。

3.开发图文并茂、素材丰富的教学网站

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课程组开发了物流学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介绍、网络课程、电子教案、实践教学、课程测试、相关资源、使用帮助等内容。教学网站图文并茂,素材丰富,应用效果良好。

4.设计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组从实验室、社会实践、案例分析3个方面建立实践教学内容,组织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采取现场调查、资料检索、仿真实验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物流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5.建立参与式、互动式、仿真式教学方法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组以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等为载体,通过案例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分析和科技活动等崭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了参与式、互动式、仿真式教学方法体系。

6.完善日常考核与期末考试并举的全程化考核体系

课程组改变以闭卷考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技能,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及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程化考核。同时,加大日常考核比重,日常考核与期末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

7.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课程组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多年的国外研修经历,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勇于改革和实践。课程组教师坚持教学和科研相长,教学水平较高且别具风格,是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