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168

第168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33)

研究性教学理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孙敏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44)

摘要:随着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研究性教学理念越来越成为学校和教师所关注的焦点。由于近几年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适应这种教学和人才的双重要求,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和教师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会计教学中体现研究性教学理念。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会计 教学理念

一、研究性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苏霍姆林斯基及其同事创立了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观。其主要观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可以说,研究性教学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不再局限于课堂和课本的限制,而是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环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高质量地完成相关的课程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作为通用商业语言工具的会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同时,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具体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处理将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必然会对广大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的市场化速度很快,需要大量的高层会计人员。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在谈到企业高层会计人员培养时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他指出,高层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我国应高度重视对高层会计人员的培养,使高层会计人员具备对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各项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要求,各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必须改革教学理念,使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拥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而研究性教学理念和方法正是与此相对应的。

实践证明,研究性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培养高层会计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会计学专业在高校开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财会人才。

目前,我国有会计师1000多万,其中注册会计师逾13万,但符合新形势要求的高层会计人员仍然紧缺。这足以说明高校会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1.教学方法还没有突破“教师主讲”的授课模式传统的“教师主讲”授课模式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教法呆板”的问题在教学中比较突出,“满堂灌”的做法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的弊端,可以说,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

2.教学手段还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虽然各高校都开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更多的只是将黑板和讲稿换成了大屏幕和课件,教学手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3.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还无法适应多变的会计环境

由于近几年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发展很快,变化较大,会计教材一定程度上存在落后于实务的局面。同时,各种会计教材虽然版本不同,但套路大致相同,缺乏研究性教学环节的设计。

4.会计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于一般高等院校都仅将《会计研究》作为有效论文期刊,导致很多会计教师认为在诸如《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会计之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其结果是会计教师没有进行会计研究的动力,无法跟进会计实务的变化和需求,当然也就无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适应研究性教学改革需要,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目前会计教学无法适应国家大力提倡的研究性教学理念。本文认为进行研究性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泛泛而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研究性教学理念。

1.适应研究性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最重视的是课堂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教学形式是讲授法,通过知识的灌输完成知识的迁移。即使融入了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教学理念没有彻底更新,教学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以完成学科课程学习为宗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追求只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附加产品。因此,有必要改革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将“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化为研究性教学方法,首先是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社会发展就是要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启发、引导,要避免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其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独立自学能力。正如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中所强调的“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学生在校时不仅要掌握已有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并能终身从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自身的潜力。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具体操作时,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一字不漏地讲授给学生,而是把有关材料提供给学生,并设计多个问题,使他们明确学习中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发展水平。

2.适应研究性教学需要,提升教学手段

如前所述,许多高校都已使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但利用得还不充分。为适应研究性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建立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凭账号和密码可以在学院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使用该网络。进入网络后,系统为每个使用者设置专门的储存空间,包括电子邮件处理等,在网上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和教师使用,图书馆还可以方便学生在网上续借图书。

这样就可以凭借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会计教学延伸到课外,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空间。这些网络资源不仅应包括电子教案与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考试试题库,而且还应该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置智能答疑与利用互联网会议交互系统开展网络会议式的集体答疑系统及BBS 答疑系统,以便快速方便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适应研究性教学需要,完善教材建设

(1)在教材的使用上,不局限于印刷好的教材。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教学内容上既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要求在联系实际中发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的交叉中融合。由于课本所提供的知识相对“稳定”,相对于发展的现实环境来说具有滞后性,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要求,特别是作为同环境存在紧密联系的会计学科更是如此。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可以借鉴英国BHIE 的会计教学对会计专业的教材不作统一规定,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书的做法。

由于近几年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使得会计理论和实务也不断地变化,速度之快,无法使正式出版的会计教材同步跟进。如果仅指定一本或几本正式出版的会计教材作为专业教材,势必使学生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实务,更无从谈起培养未来高层会计人员了。

因此,会计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具体操作时可在指定一本基本教材的基础上,要求任课老师根据授课当期的理论和实务发展情况,随堂分发大量的复印材料。这些材料既包括会计理论前沿内容,也包括政策法规的变化;既包括已发表的论文研究资料,也包括教师正在研究的专题资料。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时既有统一的脉络,又有实时专题讨论,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在教材编写上,增加大量研究性、开拓性环节。

目前,已出版的会计类教材,各环节的设计基本相同,如基础会计学类教材都是按照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基本业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循环、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安排结构;财务会计类教材都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他特殊会计准则等内容安排结构;某些教材每章后面附有习题,某些教材不附任何辅导材料。这样的教材无法引发学生对相关理论和实务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也就无法引领学生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参考2008年3月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学(修订版)》。该教材在每一章中根据例题或论述内容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很多的“想一想”专栏,启发学生对不同条件、情况下的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可以说,每个“想一想”专栏都可以作为一个小的课堂即时讨论问题,既能够引发学生对刚刚论述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该教材在每章后设计了“思考与讨论题”环节,这一环节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改变了原有的简答题和论述题的一般范式,而是根据每章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多个比较灵活的思考与讨论题,这些思考与讨论题不局限于正文所论述的基本概念,而是为学生进行开阔性思维而设计,能够让学生对学习要点进行自我检测,并依据所学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有的还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得出结论。该教材还设计了“案例分析与专题”环节,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搜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针对某个特定专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的能力。

4.适应研究性教学需要,加强教师建设

(1)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研究性教学的开放性、主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并不会使教师的工作量减少,而是会使教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需要教师自身先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广泛的认知范围、全面的知识结构,还需要有最新的教学理念、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课程驾驭能力,也就是说,研究性教学中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复合型的教育者。

(2)鼓励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研究。

一般来说,学校对教师发表有效论文都有一定的规定,作为会计教师,只有《会计研究》属于有效论文期刊,这样,势必影响会计教师进行会计专题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而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实际上,《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会计之友》等期刊恰恰主要是针对会计市场、会计实务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不断地在这些期刊上面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既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还能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证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学校和学院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在《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会计之友》等非一类期刊上面发表论文,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如此,师生之间必将形成研究性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设计师、引路人、推进者”转化,要本着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评估及非教学环节的学生活动等进行全盘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卫忠.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

[2]刘建平.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中的理念问题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徐辉.BHIE 对我国会计教学改革的启示[J].审计月刊,2006.

[4]荣板晓.教学型多科性高等学校教育思想观念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板,2006.

[5]赵晓东.重新审视和设计中国高校会计第一门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

[6]张洋.试论研究性学习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当代经理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