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36

第36章 教学模式改革()(15)

六、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问题及设计模型

先进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教育目标、体现教育指导方针,还应该反映学科发展与工业化实践的水平。在软件工程专业教育体系的诸多要素中,课程体系建设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软件工程知识领域广博,交叉学科与近似专业较多,容易使课程体系设计走入迷途。

(2)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层次上,还体现在多方向与多角色上),使课程体系很难同时满足多种培养目标。

(3)软件工程专业广博的知识领域,使该专业的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课程体系设计需要在理论授课、动手实践及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之间找到平衡,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合理的专业学习负荷下发展自我的兴趣和爱好。

(4)尽管SWEBOK 是按照树状结构来刻画知识领域及其所含单元的划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点网络。封装知识点构成一门课程,既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高内聚性,保持课程相对独立,又要兼顾知识点内在联系给课程间时序关系带来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课程进行建模才能解决复杂的课程设计与结构优化的问题。

SEEK(SE2004)从4个方面阐述了19条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介绍了一些典型设计的案例,但并没有明确定义课程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因此,作者对课程体系设计的方法与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借鉴过程与软件设计的思想,设计出“4+1”模型来解决对复杂课程体系建模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模型(用于宏观建模,关注课程设计)。

①课程关系模型:反映课程之间的前趋与后继关系,并基于学期时序展开和归类的网状模型。

②课程体系层次模型:反映课程类别(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主修、专业拓展等)的知识结构层次模型,并清晰标识课程按专业方向的分类。

(2)课程教学模型(微观建模,关注教学实现)。

①课程目标模型:反映单个课程教学目标及其相关知识点关系的模型。方法是把课程知识点关系图(整个知识点的子图)做基于课程教学目标的纵向划分。

②课程教学实施模型:反映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目标与实施环节之间关系的模型,刻画教学实施方式。

(3)课程体系设计过程模型(过程模型,关注如何设计)。

该模型刻画课程体系设计的产品工程过程。

作者运用上述模型成功地开发出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本科两个专业方向(软件开发技术与数字艺术)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不仅实现了与国外引进课程(美国iCarnegie 8门课程)的融合,还完成了覆盖300多个知识点、60多门课程的设计与内容定义。实践证明,“4+1”模型是降低课程体系设计复杂度的有效方法,并从过程上给出了方法应用的有效步骤。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模式与特色

目前软件工程课程体系设计有多种模式,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采用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针对本科层次)。

(1)加强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问题分析与建模的能力,以及用计算机算法的方式对问题求解的能力。

(2)关注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教育。

①对于软件开发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突出.Net 和J2EE 两条技术路线内容的教学与实践。

②对于数字艺术专业方向的培养,开发技术的课程更精专。以此突出“精方向”的指导思想。

以上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并在大学三年级以后发展各自的专业课程教育,在加强理论课程教学同时,保证实训课不断线。

(3)强调架构与工程观点的教育与实践。课程体系中包含了软件工程概论、软件体系结构与模式、软件过程、工程管理、配置管理、测试及软件工程支撑工具与环境等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通过专门的工程实践课程(历时一个学期)进行综合知识运用与团队合作意识的训练。

(4)注重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尽管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内容上差异很大,但都能很好地落实学院的教育指导方针。课程体系重新整合了课程内容并加强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学和加强动手能力的实践。

七、学科发展与师资培养

一流的教育要靠一流的师资。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把该项工作视为学院建设的核心推动力。在依靠学校自身优势、统一规划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本着“超常规、多渠道、多方位”的指导原则,不拘一格地吸纳国内外软件工程人才来校任教,逐步建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既有较高学术造诣又有企业背景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按学科方向建立教师资源信息库。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师资由以下3部分组成。

(1)专职教师。这部分教师为数不多,但却是学院的中坚力量,核心工作是课程体系建设、学科建设及核心课程教学。学院十分重视对这部分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2)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是学院教师的主体。学院通过广开渠道、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人才竞争机制,让校内外优秀的教师来学院兼职任教。建立教师个人教学档案信息库,通过教学过程监控来加强对教师个人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改进。

(3)教育合作企业中的教师。对专业拓展领域的办学,学院采取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发挥专业公司特长,拓宽办学之路。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由企业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学院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确保专业公司按照学院要求的质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可以挖掘专业公司的人才优势,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是对我院师资的很好补充。

八、建立良好的环境与学风

良好的教学支撑环境和学风建设是完整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支撑环境,创建了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软件工程综合实验室,并为教学配备了先进的“双翼系统”。这样一个系统能够保证人手一机、实现师生双向同步交流,从而满足软件工程教学对环境的要求。软件学院的教学环境是目前学校各个学院中最好的。

学院重视学风建设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除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外,还大力扶持学生自主创业、从事科学研究。软件学院科协是交大学生社团中最活跃、最有凝聚力的群众组织之一,每年科协的新软攀峰计划引来了学生们积极的响应和教师们大力的关注。严格的科研立项评审与项目结题汇报培养了学生不断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生创办自己的刊物,并对自己的学院产生归属感。这些工作无疑对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奠定了基础。

九、结论

教育实践是教育体系的具体执行,科学建立优化的教育体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

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教育,把软件设计与过程的思想引入教育研究,使我们找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所阐述的软件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及其相应模型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实践,并为其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小组.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超,周定文,朱毅,等.软件开发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计算机教育,2005(10):15-18.

[3]张红延.过程规格及其资产库结构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4):204-206.

[4]张红延.过程产品规格及其文档化研究//网络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05).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01-305.

[5]徐保文.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特点及其相关专业方向的比较.计算机教育,2005(11):3-7.

[6]蒋宗礼,赵一夫.试论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发展.计算机教育,2005(8):22-26.

[7]骆斌,邵栋.几种可行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设置方案.计算机教育,2005(2):7-11.

[8]郭建东,刘乃琦,刘贵松等.软件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计算机教育,2005(3):19-22.

[9]沈备军,顾春华.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计算机教育,2005(1):39-41.

[10]李丹程,庞洪江.美国iCarnegie认证课程体系:软件学院教学体系的有利补充.计算机教育,2005(3):69-70

[11]张红延.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软件产品工程过程的研究//2005中国计算机大会论文集(CNCC200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4.

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探讨

尹逊和1,刘丽敏2,董海荣1

(1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所,100044)

(2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100037)

摘要: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一现状告诉人们,大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本文从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出发,通过自主学习的思想基础、必要性、可行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等方面的论述,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自主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基于其一定程度上的广泛适用性,已经较为普遍地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虽然自主学习作为一个课题已经研究多年,但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自我导向,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环境和机会。也有人认为,学习自主性是对自己学习作出有见解的决策的一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自学行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能把自主学习看成新的教学方法,而是学习者把握自己学习的能力。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己,即学习者能够处在完全自学的状态中;二是在自学过程可以学到或者用到一整套适合自己的方法;三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受校园环境学习抑制的能力;四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五是学习者确定自己学习目标的权利。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认为,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学习,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学习者的高质量的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能力。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把自由归结为人的“类特征”,他认为人的内在本性的基本要求就是“自由”。

大学这一综合体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由。自大学产生以后,追求学术自由就成为大学发展的主题之一。在西方,学者们把教师的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列为学术自由中的三大自由,大学的教师和学者追求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大学的学生则追求学习自由。学习自由的思想和实践直到19世纪才真正出现,德国的大学是现代学习自由思想的发源地。学习自由自19世纪初在柏林大学产生后,其内涵不断丰富,由最初选择学习内容、时间、方式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发展到选择哪一类教育机构、获得哪一种教育训练的自由。

中国学者李祖祥等人在综合学习自由的不同认识、结合教育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认为学习自由就是学生在遵守学校制度和必要的学习规定这个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资源,自由决定学什么(自主地选择或变更主修专业、课程等)、如何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向谁学习(选择教师等)、在哪儿学习(选择或变更学校),并形成自由的思想。

按照卢梭的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本人通过自己在活动中形成经验的过程,是在形成经验的同时“发现”知识的过程,因此是学生自身的活动过程。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习方法来确定,必须以学生的需求、兴趣为中心,并且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卢梭看来,自由有诸多含义,但最本质的含义是后来伯林所称的积极自由,其核心是自主,那么在学习方面,这种自由就是学习自由,其核心是自主学习。因为有了学习自由,学生可以自我选择、设计大学学习生活,具有了自主选择和自由性;学生在履行自我选择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增强自信心、责任感和自觉性,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其指向既定的个人目标,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的选择过程中,独创性、自主性、自由性、自觉性和自律的获得将共同促成学生自由个性的形成,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