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48

第48章 教学模式改革()(27)

目标体系中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教育教学过程,而且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媒介完成的。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一般都可以归结为知识。世界经合组织在其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总结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将人类知识分为4个层次:关于事实的知识(Know-what),关于原理和理论的知识(Know-Why),关于方法、技能的知识(Know-How),关于人和人力资源的知识(Know-Who)。这4个层次的知识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构成层次。

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样也可以归结为4个层面,只是由于缺少一个焦点,缺少一个轴心,因而缺少一个将这4个层面的知识整合成受体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创新能力所要求的智能结构。其结果是,高等教育注重了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却由于缺失了焦点和轴心而表现出明显的“散光”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愿望难以实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轴的创新教育模式”。

四维时空坐标中,x轴表示知识的层次或种类,y轴表示创新人才的素质构成或教育目标,z轴表示大学生教育的基本方式,t轴表示研究生教育的时间区间。四维时空坐标系中的任何一点a,都可以对应一组确定的变量,反之亦然。任取一组变量,就可以确定一个教学过程。一定量教学过程的集合就构成了一定学制内创新人才素质教育整体模式。例如,当我们选择创新观作为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目标的时候,假如大学生教育的学制为4年8个学期不变,那么可选择的教学过程就有128种方案。如果再加以细分,将创新观培养的5个次级目标,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竞争观和发展观作为教育过程的单一目标,那么可选择的教学过程就有640种方案。如以发展观为教学目标,以关于发展观的原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大学生第一学期进行,就形成大学生创新人才素质教育分项这个动态模式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即这个数学模型尽管抽象,但却更加直观地反映出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的过程性特征,就像求积分一样,最终结果与4年之内任何一个时间单位有关。换句话说,在一定学制内,每一个教育时间单位所实现的创新素质教学实践效果的集合,等于创新型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实际培养方案的策划和制定中,可以通过电脑程序将640种方案一一列出,并根据无重复或效率原则及专业要求,对其进行优化遴选,最终确定不同层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五、创新人才之自我修炼

我们既不能重演历史,期望通过恶劣环境的历练或者依靠“摸着石头过河”一般积累创新经验,也不能对创新教育的发展速度抱有过高的期盼,只有将主动权留给自己,通过自我修炼将自己塑造成为创新型人才。根据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及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不同模式形成的渔人机理,本文提出如下自我修炼的8个方面的修炼方法。

1.创新价值认同

树立一种新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人生观的转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会决定其意识和行为的方向,并成为日常行动决策的根据。创新价值认同,是指承认创新是实现人生价值最高形式,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不论个人或团体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是国家富强乃至人类进步的源泉,并将其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行为决策必要条件的新的价值观的确立。

若要真正认同创新对于人生的价值,最有效的途径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不同侧面进行观察和思考,不仅认识到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的祖先在同自然界进行生存斗争中学会了创新,因而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还要认识到人类社会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历史上的各种丰功伟绩都属于创新成果;今天全球化时代的激烈竞争已经告示人们,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赢家。有了这样的价值判断,并由此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就会形成以创新为己任,以创新求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欲”则刚

孔子在《论语》中有“无欲则刚”之说,指的是一个人若没有私欲,做人做事才会坚持原则,为了真理据理力争。这里将“无欲’ 改为“有欲”,是指一个人有了创新之欲,才会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而且会坚持到底取得创新成功。在当今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赢得竞争、超越对手是每一个人的期盼。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创新价值认同,还应当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够将这种期盼通过创新行动变为现实。

一个人创新欲望的形成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但更为直接的是某种危机感的作用。

危机感的产生又同自己的生存状态及其发展目标直接相关。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的心态,不会有创新欲望的产生。因此,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发展目标,而且将转危为安、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期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又明白创新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创新欲望必将油然而生。

3.事事思变

寻求变异是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思变需要求异思维,这就是针对已有解决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以不同的思路去思考,提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解决方案。求异思维的自我修炼,可以从身边的任何一个事或物做起,分析他人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然后换一个角度、一种思路进行思考,并在头脑中对其结果按照评价创新成果的“三性”标准作出评价。

这样事事思变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形成求异思维的习惯,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水平。

4.善于联想和类比

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联的他事物的过程叫做联想;根据两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关性,将关于一事物的某些知识转移到另一事物的认识上去的思维方法叫做类比。可见,联想和类比之间的关系之密切,没有联想就很难有类比。F.培根曾经说过,“类比、联想支配发明”。

其实,不仅仅对于技术发明至关重要,它适用于人类创新活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

联想、类比能力的修炼,不仅需要理解其规律,还需要广泛的知识积累,并注意观察事物之间的相近、相同和对比关系,遇事首先想一想它与哪些事物相关联,这是进一步类比思维的基础或前提条件。类比是知识转移创新的基本方法,反过来,经常进行这种知识转移创新尝试,既提高了类比思维能力,同时也会增强知识创新能力。

5.想像力训练

创新需要素材更需要想像,二者之间的关系曾被爱因斯坦比喻为鸟的羽翼和空气的关系。想像可以超越任何时空的限制,所谓异想天开就是这个道理。想像力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各种形象信息进行整合或重组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都应当具有高超的想像力,否则他们也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主要就是依靠想像的试验完成的。

今天的潜艇、宇宙飞船等先进技术,都曾经以幻想的形式存在于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之中。

想像力人皆有之,但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反而逐渐降低,其中的缘由似乎是知识限制了人的想像力。其实不然,已有的知识可以禁锢我们的想像力,那是习惯于逻辑推演的思维定势使然,作为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创造性想像不是不需要知识,反而需要更加雄厚的知识基础,就好比万丈高楼的建造需要更多的建筑材料一样。想像力的训练不是要保持无知般的童真,而需要在占有必要的知识的基础上,时时处处进行自我训练,尝试有目的地将不同的知识要素整合成一种有意义的结构系统。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丰富的想像力可以在坚持不懈的自我训练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6.勤于实践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例外。创新能力不仅可以通过创新实践得以培养和提升,还需要通过创新实践得以检验。创新实践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概念,它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两层含义,亦即主观性实践和客观性实践。主观性实践是指创新思维,其结果是提出新的创意,而客观性实践是获得物质性的创新成果。

作为自我修炼的一种方法,创新实践首先是主观性的创新思考,然后才是客观性的创新行动。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进行创新思考,提出新的创意,这是最为经济的创新实践训练。因此,将创意开发为创新方案,进而进入实施阶段,直至取得创新成果,这种完整的创新经历才是最好的训练。从眼前的事物起始观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思考,在专业内外不放过任何创新实践的机会,是创新能力修炼的最好方式。

7.知识面拓展

创新思路的多少往往与创新主体的知识面成正比,因为创新主体的知识量是其通过不同领域知识的借鉴、转移、融合,实现创新目的的必要条件。知识面的拓展,是指将自己的知识面由原来一个专业拓展到几个专业领域或方面。所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也在于此。当然,作为创新思想来源的知识不一定只是专业知识,它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及社会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知识面越是广博,通过类比获得创新条件越充分,成功的概率必将越高。知识面的宽窄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拓展知识面的有效方法,一是阅读,二是观察。阅读专业以外的知识,特别是生物学知识,因为生物物种是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形成,每一物种对于其所生存的环境而言都具有最佳的结构和功能,它们的结构、运动、习性等生存方式都可能为我们解决特定的创新问题提供借鉴。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人工的、自然的、文化的、社会的,只要你不放过任何机会细心观察事物,就能够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参观各种博物馆、展览会是获得历史和现实知识的最好选择,因为这是效率最高,收效最大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8.风险意识和博弈精神

创新往往同风险共存,不愿冒风险的人不会有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创新不等于盲动,如何规避风险同样需要创新活动来解决。因此,这里所谓风险意识包括敢于承担风险和善于规避风险的意识。众所周知的是,风险和收益同样具有共存关系,高风险与高收益共存,我们期望较高的收益又不愿意承担高风险这就存在一种博弈。当然,这种博弈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决策创新的过程。

风险意识和博弈精神同样需要修炼。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都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就意味着每天都存在考验我们的风险意识和博弈精神的机会。每一次考验都是一种训练,只要注意对每一次选择或决策结果的评估,经验会使我们的选择和决策更加合理、科学,遇风险而无险,成为博弈的赢家。

如今创新正在成为社会活动的主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期盼。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决定了其评价标准,尽管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模式不唯一,但是只要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就是好的培养方法。正如俗语所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面对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急需,依靠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虽远水不解近渴但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百年大计。自我修炼方法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而言可谓近水解近渴,8项修炼,希望能够使更多的人以最短的路径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和自我修炼相结合,长效机制和短期效应相补充,希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魏发辰.工程师实用创造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

[2]魏发辰.发现与发明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林友芳,于双元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100044)

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经成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作者作为指导教师自身的体验,针对创新性实验计划过程中如何提高参与者积极性,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如何出题和选题,如何组织和管理实验团队,如何开展有效的指导等方面问题提出一些想法,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创新性 实验计划 实践教学

一、前言

目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通过计划来改变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建设创新氛围和文化,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