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伊斯兰经济思想
19083300000019

第19章 中世纪伊斯兰经济思想(7)

苏非派的经济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消费层面上,即苦行禁欲主义的消费价值观。我们知道,人类的消费行为受人类的消费欲望所支配。在正常的社会、自然环境里,人们的吃、穿、住、美、乐等欲望导致人类去追求获得相关的物质与精神产品来满足人类的欲望,从而激发人类创造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活动。满足人类合理的欲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点。苏非禁欲主义的消费观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内在的矛盾性。苏非派追求认识上的“灵感悟彻”,并认为通向“灵感悟彻”的惟一道路就是禁欲、净化心灵,而禁欲的核心是对真主的无限爱和虔诚。苏非派把心看成是认识的惟一媒介。同时他们也承认心不仅是爱的源发体,也同是欲的栖息地。心虽然是认识的媒介,但是,它并不是始终处在能够实现“认识”的工作状态,而是需要通过修炼,完全屏弃欲的时候,才进人心灵“开窍”,才能得到神的启示去实现认识。因此,禁欲的目的在于从心灵中屏弃一切欲的成分。但是,苏非派(特别是安萨里)又认为不是所有实施禁欲的人都可以达到心灵净化。在苏非派看来,禁欲有三种类型,即惧怕型禁欲,其动机为惧怕来世受到进入地狱惩罚,因而以毅力抑制欲望;功利型禁欲,其出发点为视禁欲为获得来世进入天堂福地的条件;自觉型禁欲,这一禁欲是无动机、无目的的,其实施者不视俗世红尘的一切享乐为享乐,认为尘世皆为虚无。苏非派认为,只有实施这一性质禁欲的凡人,其心才能得到净化,其灵魂才能得到升华,才能获得神的启示,进入最完善的认识,从而在入神状态下,使灵魂同真主融合,实现“灵感悟彻”。“他们严格遵奉经训、教法和履行宗教功课,效法先知穆罕默德及门弟子早年的虔诚和简朴生活,不满伍麦叶王朝宫廷的奢侈腐化和统治者之间的争权夺利,期望通过克己守贫、苦行禁欲来表示抗议,求得内心的纯净和精神上的慰藉。他们身着粗毛织衣,不贪图现世的物质享受,注重个人宗教功修,清心寡欲,沉思冥想,长期诵经,祈祷、斋戒和坐静,徒步朝觐,隐居独修,或出家漫游四方,沿途宣教,靠让别人施舍和个人劳动为生。”这种清心寡欲、苦行的消费价值观,是特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因而在自然条件差的贫苦地区广泛传播,具有精神探索的积极意义。但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抑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在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好转的情况下,苏非派穆斯林便积极发展经济,追求“两世吉庆”,既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又加强心灵的精神修养。

苏非派经济价值观同它的两世观紧密相联。它认为现实世界和人生犹如旅途,是短暂的、即逝的;而后世是人生的归途,是永生的、长存的,故不要贪图今世的荣华,应从心灵中摒弃今世的浮利和私欲,抑恶扬善,苦行禁欲,使灵魂得到磨练。对现实生活的苦难,主张忍耐、屈从,与世无争。说明苏非派的消费观主要是从道德、宗教信仰的立场出发的。

苏非派的宗教功修方式也体现了苦行禁欲的消费价值观。“苏非派的宗教功修方式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肉体的修行指节食、苦行、禁欲等。”“有的教团将道乘修持分为忏悔、禁欲、断念、守贫、坚忍、信心和满足7个阶段”。

苏非派主张禁欲、苦行、出世主义的思想同原教精神不尽相同。伊斯兰倡导的是“适中”的消费观,也不反对人们享受有节制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苏非主义在阿拉伯帝国后期逐渐盛行,反映了伊斯兰社会消费价值思潮的重大变化。“禁欲”“苦行”“出世”主义的消费价值观,虽然体现了社会底层对统治者奢侈腐化之风的抗议,但也存在着消极作用:一是当苏非主义经过安萨里的阐扬成为统治思想以后,苏非主义便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有力工具,起到化释人民的不满、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作用;二是苦行、禁欲、出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社会消费需求,从而抑制了社会物质生产、流通的大力发展。社会消费需求决定着市场需求,从而影响到生产、流通。

四、至诚兄弟会的经济思想

“至诚兄弟会”是阿拔斯王朝时期一个由穆斯林组成的秘密宗教社团。它最早形成于10世纪的伊拉克境内。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亦是该会的主要教义,但他们对宗教的认识同其他伊斯兰教派并不完全相同。如他们认为“对真主的真正笃信可取代对使者的信仰”,“伊斯兰法是人为的法律”等。他们的人生观为追求来世生活,认为来世生活是不朽灵魂所获得的真正生活。至诚兄弟会相信末日审判,他们的审判标准显然比普通伊斯兰教义所规定的标准更为严格。他们对科学知识也十分重视。至诚兄弟会经济价值观与认识的主要体现是:(1)将现实世界看做是充满痛苦的世界,而把来世看作属于灵魂的世界,其生活才是最幸福、最美好舒适的。从这一立场出发,他们对现实的物质生活便采取一种相对轻视、消极的态度。(2)由于他们注重来世的幸福、轻视现实的物质享受,他们的经济价值观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他们具有禁欲、苦行的消费观念,他们理想中的“完人”生活是“苏非派的生活”。(3)强调社会合作,包括经济合作。他们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阶层组合而成,人自出身之日起就被规定属于某一阶层,社会不同阶层的存在是自然而又合理的,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以个人的力量、智慧完成全社会的所有工作。不同阶层的存在,其目的就是为了分担社会的不同工作。至诚兄弟会倡导各阶层的广泛合作以利于社会,他们具有社会阶层合理论的认识,又强调社会合作,包括社会经济的合作。

另外,还有一些教派的教义、思想中,也包括了一些经济思想内容。7世纪产生的哈瓦立及派提倡民主、平等,主张在所有穆斯林中平等分配土地和战利品。该派还严禁烟、酒和一切娱乐活动。有的学者认为他们的这种清教徒式的生活对后来的瓦哈比教派有一定影响。10世纪卡尔马特派主张平等、财产公有、平分生活福利。在其所建立的国家中,对穆斯林自由民实行人人平等和财产公有,居民不纳税,国家对贫困者给以贷款或资助。这些经济主张与政策体现了原始“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值得注意。

阿拔斯王朝后期在塞瓦德(下伊拉克)地区爆发的声势浩大的“盖米拉特运动”,主张废除小土地所有制,实行经济绝对平等,一切财富归大众所有,每个人不论妇孺都必须劳动,劳动所得归为公有,劳动者按劳分配。近代阿拉伯历史学家称之为“社会主义”。盖拉米特运动在巴林地区建立政权后,夺取了封建主的土地,把它分配给农民,废除了农奴制,鼓励兴办手工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在商业方面,则控制外贸活动,并铸造铅质货币,实行自给自足,以防止财富外流。这个运动还导致了在埃及建立了强大的法蒂玛王朝(968~1071年)。法蒂玛王朝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改善大众生活,为手工业者提供各种方便,同时允许农民离开土地自由转移,贵族和政府官吏占有土地必需缴纳由政府规定的地租数额。在商业方面,评定商品价格,减轻大众负担。同时鼓励外贸活动,特别是同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的贸易。

总体来看,中世纪伊斯兰教派的经济思想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受到古希腊、罗马理性思辩思想的一定影响,穆阿台及勒派的经济思想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第二,经济思想为各教派政治主张服务,什叶派的经济思想是典型体现。第三,受神秘主义影响较深,苏非主义、至诚兄弟会的经济思想表现得比较突出。总之,中世纪伊斯兰教派的经济思想同原教经典经济思想相比较,有一定的变化。

第四节 伊斯兰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

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圣训经》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认为物质需要的满足是以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反对挥霍、浪费、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在消费的内容方面还有许多禁诫,如禁饮酒等。在穆罕默德之后,最初的二位哈里发严格地遵奉了这些消费原则。从第三位哈里发奥斯曼开始,伊斯兰社会消费价值观念与消费思潮逐渐转变,追求豪华、享受的奢侈之风在伊斯兰社会漫延。

一、四大哈里发:从坚守简朴转向崇尚奢侈

艾布·伯克尔时期,生活十分简朴,一切都遵循先知即定的方针、政策、命诫。第二位哈里发欧麦尔在远征胜利的过程中以及胜利后,始终提倡简朴廉政,保持原来的艰苦作风,防止各地奢侈生活风气的浸染。欧麦尔认为,染上这种生活风气是与伊斯兰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因此,欧麦尔命军队驻在军营,不许同当地人混杂居住。他认为,阿拉伯人远征之所以能胜利,就是依靠他们习惯于粗野简单的生活,一旦让他们生活优裕、养尊处优,那一定会走向失败。所以命令部队在沙漠中建造兵营式的城市,供阿拉伯士卒居住,不让他们居住大城市,以免染上腐败的生活方式。他对部下的生活要求是非常严肃的,并且以身作则,过着朴素节俭的生活。例如,第一次大扩张后,欧麦尔骑着毛驴,粗衣简从,到叙利亚视察,当到达查比叶城时,出城迎接者为大将宰德、欧拜德和哈立德,三人骑着骏马,身着毛裘,马背上装配着华丽无比的马鞍。欧麦尔一见大怒,用石头向他们投掷,并斥责道:“你们变成如此模样,你们吃得太饱了,我不喜欢这样的人来迎接我。”三人说:“这是我们御寒的皮袄。”欧麦尔才没有说什么。

欧麦尔之后,由出身倭马亚贵族的奥斯曼继任哈里发,情况发生了变化。奥斯曼继位后,对麦地那贵族极为宽容,放任部下奢侈放荡、敛财、享乐、建造豪华的住宅,抛弃膻肉、酪浆、麻衣、帐幕的生活。欧麦尔禁止古莱氏族人移居岛外,而奥斯曼却放任麦地那的古莱氏贵族出外,去到各大城市享受贵族生活。

麦地那贵族在各大城市和麦地那广建宫室,精心装饰,占有土地,敛财致富,成为大地主。相反,在战士中出现了赤贫阶层,分住各城兵营,成为阿拉伯远征军的最底层。648年起,奥斯曼本人在麦地那建造了7座极为豪华的宅第,并广置田庄。古莱氏贵族竞相效尤,彼此攀比,争奇斗富,仅在奥斯曼在位的12年内,麦地那从一座简陋的小城市,变成了富丽堂皇的都市,豪华的宫殿和私宅遍布城中。城中巨宅和郊区土地几乎全被这些贵族占有,其他各大城市也是如此。以左拜尔·阿瓦姆为例,他在巴士拉建造了宽敞豪华的宫室,同时又在库法、福斯塔特和亚历山大各城建造巨室。并到处购置田庄。其他人如脱勒哈·本·欧拜杜拉、阿卜杜·拉赫曼·本·奥夫,以及赛耳德·本·伊本·宛葛斯等,曾经是哈里发候选人,也无一不在各大城市和麦地那城拥有多处房产和田庄。同时,在麦地那,金银珠宝滚滚而来,复活了伊斯兰教兴起以前古莱氏商业贵族横行的时代,与前两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的廉洁朴实时代相比,判若天壤。

从艾布·伯克尔、欧麦尔遵奉伊斯兰创教时代俭朴的消费观念到奥斯曼时代崇尚豪华、享乐、舒适、奢侈的消费价值观念,体现了伊斯兰社会消费思潮、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的重大变化。从此以后,伊斯兰社会的消费思潮、社会生活价值取向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潮流,一股是体现社会上层阶级普遍愿望与追求的享受、享乐、奢侈、舒适、华贵、宏大、精美的社会消费思潮,另一股则基本体现了下层社会以及一部分对宗教、精神执着追求的宗教上层、知识分子普遍愿望的节欲、节简消费思潮。如最初的哈瓦立及派与后来的苏非主义就是这股思潮的代表。对这两种不同社会思潮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才能全面、客观地理解、阐述中世纪伊斯兰社会消费价值观念的基本状态。

从伯克尔、欧麦尔到奥斯曼时代社会消费思潮的重大变化,也似乎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世界历史上许多社会运动在“革命”阶段,都强调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思想,在革命队伍中、社会中也形成积极向上、艰苦朴素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消费思潮。但当这种社会运动获得成功、革命队伍掌握统治权、上升为社会上层时,情况便会发生变化,这里有快、慢的区别,但变化却是必然的,人类总是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俘虏。归根到底这同人类本能的愿望有关,七情六欲乃人之本能,莫能常禁也!这种本能给人类带来社会的进步,也带来社会的灾难,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中国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都逃不脱这一历史的“大命运”。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便是显例:攻占北京后便迅速“腐败”。伊斯兰社会运动与革命有所区别,它具有严密、严格的宗教教义的约束,艰苦朴素的作风能维持相当长的时期,穆罕默德、伯克尔、欧麦尔整整三代,已属难能可贵。但由于伊斯兰教社会化特点,伊斯兰运动实际为一种社会运动,最终也难逃这种社会运动的“大命运”。

二、倭马亚王朝:奢侈之风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