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伊斯兰经济思想
19083300000021

第21章 近代伊斯兰经济思想(1)

由于近代与现代伊斯兰世界历史发展过程相关度较强,能够用同一个历史大背景与历史总体特征来概括,故在这里集中概括一下近代与现代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历史大背景。

伊斯兰教创立后短短百年时间,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便从一盘散沙、愚昧落后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创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阿巴斯王朝时代是这一帝国最为繁荣昌盛时期,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辉煌足堪与已经有着近千年封建文明史并已出现过秦、汉帝国的中华唐(宋)帝国相媲美,而且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了独有的繁荣特色,并由于它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繁荣。

然而,这份值得光荣与自豪的历史并没有长久地保持下去。阿巴斯王朝的繁荣之后,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开始停滞不前。同西方相比,它逐渐地落后、衰败了。但是,它自身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种落后与衰败。西方世界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的兴起已逐渐培植了一批不可一世的列强。它们像恶虎扑食般地扑向衰落的阿拉伯世界。从18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中叶,穆斯林世界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面对西方列强的欺侮与侵略,觉醒的穆斯林不甘心于这种衰败与屈侮地位。他们开始了不懈地振兴、努力奋斗图强。1798年7月拿破仑进攻埃及的枪炮声是对阿拉伯世界的当头棒喝,“使他们从中世纪的酣睡中惊醒过来”。先进的穆斯林积极探索振兴之路,一种种思想被提出来,一股股社会思潮纷涌而至,一浪赶过一浪。一种方案、一套办法失败了,便寻求、探索另一种方案与办法。19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成为各种思潮、体制、政策、主义的实验场。

衰落与振兴成为近现代穆斯林世界的时代特征。

不仅如此,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方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席卷而来,同传统的伊斯兰文明发生了强烈的冲突与交融:

在近代,由于西方文化首先是通过坚船利炮的强大威力与野蛮征服来显示它的先进的,便给予所有穆斯林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民族危机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教养的穆斯林都具有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但具体的反应是不同的。传统的伊斯兰教宗教人士或强烈地痛斥西方文化的恶劣性,更为坚定地维护现存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反对任何西方化的思想与措施,或以原教旨义与精神来发动穆斯林奋起改变现存的被认为是不符合伊斯兰原教精神的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穆斯林下层群众对于西方文化的全面情况不甚了解,民族的自尊与阶级压迫的深重使他们普遍具有反西方与反腐败的穆斯林统治者的强烈情绪。穆斯林社会的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的统治与增强国家的力量,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兴办现代教育,派人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这其中又有自觉与被迫、动作快与动作慢、规模大与规模小的程度与情况。与近代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不同,一部分穆斯林知识分子主张西方化、世俗化,他们反传统伊斯兰文化的倾向比较浓厚,一部分兼通西方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穆斯林知识分子,一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主张按科学理性的精神改革伊斯兰教。他们的主张代表了穆斯林世界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历史的车轮从近代向现代转变。一方面,随着大部分伊斯兰国家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文化更为全面、深入地影响到伊斯兰世界的各个方面,从政治体制的转换到制度的变更,从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到科学文化的倡兴,从现代经济制度的确立到现代企业的大批建立,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世俗与宗教的分离,西方化(或称以西方化为特征的现代化)逐渐在上层占据优势。广大穆斯林下层群众,尤其是乡村的穆斯林社会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社会之中。伊斯兰传统呈现出衰落的态势。在西方列强的推动下,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西方化带有强制推行的特征。另一方面,随着穆斯林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西方化与伊斯兰现代化、民族独立逐渐成为穆斯林民族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追求,并注意协调西方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西方化与伊斯兰文化、民族主义、民族解放运动逐渐相结合。这时期国际上出现了西方两大思潮:一为资本主义化,一为社会主义化。并因此转化为两大对立方向的运动。这种国际背景影响到穆斯林世界。随着20世纪中叶穆斯林国家相继独立,选择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大部分国家选择了走政教分离的伊斯兰+社会主义道路,一些国家选择走政教分离的伊斯兰+资本主义道路。还有的国家走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道路,但其有选择地、部分地西方化或称现代化也在逐渐推行。还有的国家走世俗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文化的冲突仍在继续,但文化的交融也在进行之中。将伊斯兰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相结合本身就是这种交融的产物。这一时期,一种现代的、逐渐理性化的伊斯兰政治、经济、文化力量也在逐步成长,他们鲜明地反对西方(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模式与发展道路。但50~60年代他们不具有主流思潮的地位。

然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在当时的穆斯林社会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西方影响下的各种思潮也并没有在广大穆斯林社会基层扎下根。相反,许多国家政局不稳,频繁地出现政变、动乱、革命、军事独裁等,同时也引来了外国的干涉;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多数穆斯林国家经济水平仍十分低下,工农业生产落后,经济畸形发展,经济结构单一,对外依赖严重,广大穆斯林群众生活困苦。社会分配不均,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失业、混乱、犯罪、道德伦理败坏、政治腐败等等,这一切同伊斯兰所提倡的正义、平等、友爱格格不入。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使穆斯林把希望寄托于伊斯兰教的复兴,呼唤着一种既能体现传统价值观念又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发展模式、新理论。伊斯兰世界从而形成巨大的伊斯兰传统主义复兴思潮,70~80年代伊斯兰复兴思想成为主流社会思潮,伊斯兰传统主义复兴运动成为伊斯兰世界最为重要的社会运动,反西方、反西方化成为这股思潮与这场运动鲜明的特征。实际上,这股思潮与这场运动已是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内在交融的产物。从整体上看,无论从政治体制还是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方面,都已步入了现代的轨道,在性质上已同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甚至同近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完全不同了。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种现代的、理性的甚至是科学方法的伊斯兰经济理论应运而生。

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成为近现代穆斯林社会的又一时代特征。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拿破仑于1789年侵占埃及,伊斯兰世界逐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开始了近代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延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奥斯曼帝国最终消亡。但是,如果从伊斯兰的发展历史、从经济思想的角度来划分,首先对中世纪发起挑战与斗争的是发生于18世纪中叶的瓦哈比运动,从此,一系列带有终结中世纪伊斯兰时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纷纷兴起。这些运动对于动摇、瓦解、终结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将近代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开端定于18世纪中叶瓦哈比运动的兴起。其下限与奥斯曼帝国最终消亡同期。另外,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近代又可分为两个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为第一个时期,伊斯兰经济思想主要体现于同期的伊斯兰传统复兴运动的基本主张中,仍然属于传统的范围;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为第二个时期,伊斯兰经济思想主要体现于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的思潮中,已体现出西方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一定程度的交融这一鲜明特征来。

第一节 近代伊斯兰传统复兴运动的经济思想

面对社会经济、国力的衰落,面对西方的侵略,面对政治的黑暗、阶级矛盾的尖锐,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潮往往把这一切归结于伊斯兰教的不纯洁和衰微,归结于思想的僵化、政治的腐败。所以复兴伊斯兰教、纯洁伊斯兰教、改良政治状况成为时代呼声,一系列伊斯兰传统复兴运动蓬勃兴起,他们或以纯洁宗教信仰为口号提倡严格按照早期的伊斯兰教教义教法行事,或主张革新和发展伊斯兰教以达到他们所追求的社会政治目标。这些运动对当时乃至今日的伊斯兰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复兴与纯洁伊斯兰传统的主流思潮导引了社会运动的方向,经济的近代化、工业化问题被人们所忽略了。伊斯兰复兴运动所提出的经济主张主要是体现了复古与纯洁化的思潮,反映了社会底层阶级的利益与愿望。

当然,维护现存的伊斯兰政治、经济体制的保守力量仍然很强大,他们的经济主张没有多少新的见解。

一、瓦哈比运动的经济主张

瓦哈比运动虽然发生于18世纪中叶,但因其开创了复兴伊斯兰运动的先河,而且这一运动的发展一致延续并影响了近现代阿拉伯世界,学者们通常将它划人近代的范围内。它是阿拉伯半岛上首次规模较大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运动的领导者阿布杜勒·瓦哈比(1703~1791)出生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学者家庭,早年求学于麦地那,后来周游各地,是罕百勒教法学派的热烈拥护者,遂萌生宗教改革思想,大约35岁左右开始宣传他的宗教改革思想并由此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伊斯兰复兴运动。

瓦哈比运动基本的经济主张有:(1)提倡取消高利贷交易;(2)反对禁欲、苦行、遁世等苏非主义宗教传统;(3)禁止非法消费,包括禁止吸烟、赌博、歌舞、佩戴首饰、穿丝绸;(4)整顿税制,主张取消一切行政税收,只允许收取天课。

1910年以后,瓦哈比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创建的伊赫瓦尼(原意为兄弟)制体现出一种集体宗教—军事—经济一体化的思想。即打破部落界限,在水源附近建立大小不等的居民点,实行农业屯垦。居民点内由三种人组成:教士、商人、农民或牧民,除各司其职外,均编成分队,随时准备“圣战”。在10年之内此类居民点约达70个,每个由千人至万人不等。这种公社式的集体组织类似于麦地那公社——乌玛体制。瓦哈比运动的领导人在运动的发展中还主张吸收现代技术,当然主要是指军事装备。

从总体来看,瓦哈比运动的经济主张并未与世界的潮流——近代化、现代化接轨,但它毕竟是对中世纪末期伊斯兰传统经济体制的挑战,它的思想解放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坚冰已被打破,随之而来的一条条新的航道正在开辟。

二、赛努西运动的经济主张

赛努西运动是于19世纪上半叶发生在北非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它是18世纪新苏非主义思潮的产物,领导者为穆罕默德·伊本·阿里·赛奴西(1787~1859)。赛奴西出生于北非摩洛哥的非斯,早年在经文学校受过正规的宗教教育,青年时代曾加入达尔卡维教团和提加尼教团,后来成为知名的圣训学家和教法学家。1838年自创教团组织“札维亚”,推动了赛奴西运动的开展。赛奴西运动反对旧苏非信仰体系中的遁世、安贫、禁欲、与世无争等消极的人生态度,提出以现实主义态度直面人生、世界,要求信徒积极参加现世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他提倡俭朴的消费生活,反对追求物质享受。禁止信徒吸烟、喝咖啡、听音乐、穿奢华衣服,禁止储藏金银;主张严格遵守《古兰经》的生活准则,“不要做安拉所禁止的事,不要说谎、堕落、侵占别人的财物、饮酒、作假证……”创建“札维亚”,即军事、生产、宗教文化生活一体化的社会基层组织。“札维亚”的首领称穆嘎迪姆(mugaddim),领导教民耕种田地,从事各种生产劳动。要求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鼓励信徒务农、经商,创建各类学校、图书馆。

这些主张和措施对经济起到积极的影响:维持了地区的和平和安定环境,保障了商道的畅通,使过去萧条落后的地方,变成了繁荣富足的城镇。受到北非地区众多从事商业活动及对地中海贸易的部落和群众的拥护。

三、伊朗巴布运动的经济主张

巴布运动是19世纪上半叶在伊朗爆发的一场宗教运动。同其他伊斯兰复兴运动相比较,它具有较为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不主张回到伊斯兰的原教旨义中去。运动的领导人巴布所创作的《默示录》被认为是高于一切旧经典的“新经”,现存的社会制度和律法应按《默示录》的精神予以修订。这些主张已明显脱离了传统伊斯兰的轨道。

巴布具有社会历史发展不断进步的观念。他认为,人类社会各个时代依次传递向前发展,每个时代皆有其特定的制度和律法,旧的制度和律法必将随着时代的结束而废止,代之以新的制度和律法。巴布的经济思想受社会历史发展观的影响,具有较强烈的变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