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知识问答
19083500000008

第8章

回国后,于乾隆年间在循化、河州等地传授哲合忍耶教旨。该门宦主要分布于甘、宁、青、新、滇等省区。“虎夫耶”(意为“隐藏的”“低的”)主张低声念诵“齐克尔”,故又有“低念派”之称。虎非耶支系甚多,有二十多个,互不统属,各自为教。主要分布于甘、宁、青、新、滇等省区。影响较大的有花寺门宦,创始人为马来迟,人称“道祖太爷”。“嘎德林耶”(意为“大能”)相传源于苏非派卡迪里教团。在中国的始传人相传为穆罕默德29世后裔和卓·阿布都·董拉希。阿布都·董拉希来中国后据说传了三门,即“祁门”“鲜门”“广门”,主要分布于甘肃临夏及宁夏海原地区。影响较大的有祁门,又称大拱北门宦,创始人是祁静一。“嘎德林耶”教主有“出家”和“不出家”之分。上述三门的当家人皆不要妻室,俗称“出家”。另有如宁夏同心石塘岭门宦是不出家的,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虎夫耶属同一派别。

“库布忍耶”(意为“至大者”)推测于清康熙、乾隆年间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始传人相传是穆罕默德后裔穆呼应底尼。他来中国后定居于今甘肃东乡大湾头,改张姓,归真后即葬于该地,故又称其为“张门”或“大湾头门宦”。库布忍耶主张静修参悟,干“尔麦里”时除念《古兰经》外,还要念《卯路提》和《满丹夜合》。

63.回族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有哪些称呼?

阿訇。波斯语音译,又译作“阿洪”“阿衡”,意为“教师”“学者”,是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者的称呼。伊玛目。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教长”“表率”“领袖”“楷模”等,多指在清真寺内领礼拜的阿訇。海推布。

阿拉伯语音译,又译作“合推布”“哈推卜”“海提布”等,意为“演讲者”,是回族穆斯林对在主麻日和尔德节念“呼图白”的人的称呼,后专指在主麻日或节日向穆斯林宣讲伊斯兰教义的人,其宣讲词称“呼图白”,故又称海推布为“念呼图白的人”。满拉。波斯语音译,旧译“满喇”“曼拉”。

一说系阿拉伯语“毛拉”的转音,一说为突厥语“蒙拉”的转音,原意均为“伊斯兰学者”,回族穆斯林用以指在清真寺接受经堂教育的学生。穆安津。阿拉伯语的音译,指清真寺按时呼唤穆斯林做礼拜的人。海里凡。有人认为“哈里发”在中国的转音,清真寺“满拉”的又一位称呼,也指门宦里老人家的弟子。

64.穆罕默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穆罕默德(570~632年),伊斯兰教的复兴者,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父母早亡,自幼由伯父抚养,早年随商队到过叙利亚等地。25岁时与麦加贵族富孀赫蒂彻结婚,因而富有。当时阿拉伯半岛盛行多神崇拜,各部落间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日趋衰落,要求改变这种社会状况和实现统一成为各部落的共同愿望。穆罕默德于40岁时宣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是“最后的先知”,在麦加开始创传以信仰一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号召信仰安拉独一,反对多神崇拜,并提出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主张。据《布哈里圣训实录》载,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在莱麦丹(9月)的一个夜晚,当他在希拉山洞潜修冥想时,安拉派遣天使哲布拉伊勒向他传达旨意,并首次向他“启示”了《古兰经》,授命他作为安拉在人间的“使者”,向世人“传警告”“报喜讯”。

此后不断受到“启示”,命他传播“主命”,教导人们信奉伊斯兰教。

从此,穆罕默德接受真主赋予的“使命”,以无限的虔诚献身于伊斯兰教事业。后因遭到当地信仰多神的古莱什部落贵族富商的反对和迫害,穆罕默德令信徒分批迁往麦地那,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继续传教。630年,麦加贵族商人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穆罕默德则承认麦加贵族在宗教和经济上的既得利益,清除了多神教徒敬神献祭在“克尔白”中的偶像,将该殿定为伊斯兰教的朝拜中心。

次年,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大多接受伊斯兰教,该教遂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宗教,整个半岛大体上统一。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历时23年,可分为麦加时期(610~622年)和麦地那时期(622~632年)。起初,先知穆罕默德只能秘密传教,并且受到了当时麦加大富商和多神信徒的强烈反对和敌视。当穆罕默德历经磨难到达麦地那后,伊斯兰教从宣传教义阶段过渡到了组建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的阶段。

632年6月8日,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与世长辞,终年63岁,葬于今“先知清真寺”内。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为思想旗帜,创建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国家,他所发动的伊斯兰革命,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使阿拉伯民族从“蒙昧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六大圣人”之一,也是安拉派遣的最后一位使者,是“封印万圣之圣”,也称“封印使者”。

65.伊斯兰教有哪三大圣寺?

麦加禁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哈拉姆”一词的意译。该寺坐落于沙特阿拉伯境内山峦环抱的谷底--麦加城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克尔白天房的所在地,也是穆斯林履行朝觐功课的中心圣地。在先知穆罕默德时代,为了保护麦加天房,使之不受外来势力的侵犯,遵照《古兰经》的启示,特将克尔白天房四周划为禁地,规定非穆斯林不准进入,禁地内不准狩猎杀生、斗殴和一切邪恶异端行为,因此,该寺又有“禁寺”之称。禁寺建筑巍峨宏大,庄严肃穆,墙垣由892根圆柱组成,每4根柱子上建有一个工艺精湛的圆顶,约计有500个,全寺面积为达18万平方米,可容纳5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寺内有名为“渗渗泉”的天然泉水,被称为“圣泉”,供朝觐者使用,而且可携带“圣水”回国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友。

麦地那先知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该寺坐落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的白尼·纳加尔区,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于622年9月到达麦地那后建造的。起初,清真寺建筑极为简陋,寺长约52.5米,宽45米,院墙不过一人高,礼拜大殿也没有后代建寺中惯有的一些设施。经过后代不断扩建,如今这座先知圣寺面积达1.6326万平方米。寺内建有5道门和10座尖塔,其中两座尖塔高达70米。

豪华宽大的礼拜殿内,有精致的米哈拉布。先知寺的东南隅是圣陵--穆圣之墓,圣墓北侧是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的陵墓。由于该寺为先知穆罕默德所建,故备受人们尊崇,凡到麦加朝觐者,一般都要到此祈祷和礼拜,瞻仰圣墓。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位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东区旧城东部沙里夫内院的西南角。

阿拉伯语“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阿克萨清真寺在伊斯兰教中极关重要,它不仅与先知穆罕默德登霄的故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又是伊斯兰教早期的穆斯林礼拜朝向。该寺于705年由伍麦叶王朝哈里发阿卜杜勒·麦利克·本·麦尔旺及其子瓦立德修建,建筑宏伟,气势壮观。礼拜大殿长90米,高88米,宽36米,内耸立有53根大理石圆柱和49根方柱相擎。西方历史学家称该寺是“地球上最豪华最优美的建筑物和历史遗产”。

66.伊斯兰教第一座清真寺是怎样建起来的?

库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古老的清真寺,又译为“古巴义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西南距城约3公里处。因附近一水井名“库巴”,故得名。该寺是伊斯兰教以“泰格瓦”(即敬畏)名义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古兰经》所言“从第一天起就以敬畏为地基的清真寺”(9:108)即指此寺。622年,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在进城之前,曾在寺址附近的白尼·阿慕尔·本·奥夫家里做客4天,期间,他曾为修建库巴清真寺奠基,并亲自参加劳动。此寺的建筑非常简单,只是垒起一圈围墙。后几经翻建,建筑规模逐步扩大。约在8世纪建起了宣礼塔,并用优质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建造了拱廓、庭院等。如今礼拜大寺可容近千人,但仍保持朴素美观特色。在清真寺大门附近有艾里斯井和蓝眼泉。麦地那居民均饮用蓝眼泉的水。艾里斯井又称戒指井,系因先知的戒指被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不慎掉入井中而得名。

67.穆罕默德去世后四位正统哈里发是谁?

艾布·伯克尔(573~634年),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一位正统哈里发,本名阿卜杜拉·本·奥斯曼·本·阿米尔,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台姆家族,是麦加富有的布匹商。他阅历丰富,刚直善良、谦恭持重、颇有威望,在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初期,与赫蒂彻、阿里、宰德等首先信教,称为穆罕默德的挚友和助手,后协助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并巩固政权。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他被推选为第一任哈里发。

在其执政期间,团结领导集团成员和圣门弟子,平息了各地部落抗缴天课、反对伊斯兰教的武装叛乱,从而巩固了麦地那政权,维护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同时,他主持了《古兰经》的首次会集工作,其主持汇编的《古兰经》史称“穆斯哈福本”,这为后来《古兰经》的保存整理和统一定本奠定了基础。

艾布·伯克尔634年因病在麦地那逝世,葬于“先知清真寺”穆圣墓北侧。欧麦尔(584~644年),伊斯兰教史上第二任正统哈里发,全名欧麦尔·本·哈塔布·本·努费勒,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阿迪家族。为麦加有声望的贵族商人。

据阿拉伯史载,欧麦尔精力充沛,才略出众,文武兼备,能言善辩,虔诚公正,生活简朴。622年迁徙麦地那后,欧麦尔成为穆罕默德的得力助手之一,参与了创建穆斯林公社的一系列重大军事决策。634年7月,继艾布·伯克尔任第二任哈里发,在他执政的10年期间,被穆斯林称为“辉煌的年代”。欧麦尔为巩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控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制定了政治、军事、经济和司法制度。

他创建的这些国家制度,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39年欧麦尔主持制定了伊斯兰历。644年11月3日,欧麦尔率众举行晨礼时,被一个信奉基督教的波斯奴隶行刺身亡,葬于“先知清真寺”内穆圣墓北侧。

奥斯曼(577~656年),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全名奥斯曼·本·阿凡,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伍麦叶家族,贵族富商。据阿拉伯文献记载,他在艾布·伯克尔的影响下,于615年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穆罕默德的忠实支持者,主要协助穆罕默德处理外交事宜。644年奥斯曼被推举为第三任哈里发。他执政期间,在欧麦尔扩疆的基础上,加强军队建设,继续进行军事征战,并巩固已开拓的地区。

651年,奥斯曼曾派遣使者到长安与唐朝修好,为阿拉伯与中国首次正式邦交之始。奥斯曼汇集了《古兰经》定本,为使《古兰经》得到正确的传播,653年他组织专人汇编《古兰经》,统一经文内容,确定正式文本,世界穆斯林一直沿用至今。

656年4月,由于内乱,奥斯曼被杀于宅邸。阿里(600~661年),伊斯兰教史上的第四任正统哈里发,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全名阿里·本·艾比·塔利卜·本·阿卜杜拉·穆塔里布,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阿里是穆斯林公社领导集团成员之一,并担任穆罕默德的录事,记载“启示”和先知的训示。他聪颖笃学,通晓经训、教法,酷爱文学,擅长军事韬略和武艺。656年,阿里任第四任哈里发。

在执政期间,他把首都从麦地那迁至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库法城。661年1月24日,阿里在去库法清真寺礼拜的途中被杀害,阿里遇害标志着伊斯兰教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的结束。11世纪,什叶派的学者阿里本·侯赛因·谢里夫·穆尔塔达将阿里身前的言论、书札、祷辞及其有关资料整理汇编成书,命名《辞章之道》。

68.在伊斯兰教初创时期,最先加入伊斯兰教的有哪些人?

在伊斯兰教的初创时期,先知穆罕默德只是在至亲密友中传道。他的妻子赫蒂彻,因受堂兄韦赖盖的影响而首先成为他的皈依者。最早的信徒还有他的年轻的堂弟阿里(由他收养)和释奴宰德·本·哈里斯(他的义子)。在家庭的圈子之外,艾布·伯克尔是最重要的人物。跟随他加入伊斯兰教的还有赛尔德·本·艾比·瓦嘎斯、脱勒哈·本·阿卜杜拉、祖白尔·本·奥瓦木、阿布杜·拉赫曼·本·奥弗、奥斯曼·本·阿凡。此后,在他的影响下,阿布·欧拜德·本·哲拉哈等人也成了首批信徒。

69.为什么“克尔白”是穆斯林祈祷的方向?

“克尔白”也称“天房”,是一座立方体建筑物,位于麦加的禁寺内。为什么穆斯林在礼拜和朝觐的时候要面向克尔白的方向呢?根据记载,克尔白是由人祖阿丹依照天堂的建筑“天使崇拜真主之处”的原型而建造的,之后麦加山洪暴发,克尔白遭到毁坏,先知易卜拉欣与其子伊斯玛仪又重新建造了克尔白。伊斯兰教认为,克尔白建造在人间最神圣的地点,那里是世界的中心点,是世界的至高点,是真主选择的地方,那里曾住着真主的使者,穆斯林从那里直接获得真主的启示。

所以说,在礼拜和朝觐时面向克尔白的方向,是因为克尔白代表了真主的仁慈和保护,是时刻提醒穆斯林对真主的坚定信仰和绝对敬畏。穆斯林每天5次朝向克尔白的方向进行礼拜,他们高声赞主,拉近了同真主的距离,朝觐的穆斯林则从全世界各地来到天房之下,向真主表示敬畏。全世界的穆斯林不论肤色、不论语言、不论文化的差别,所怀敬畏之心相同,那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