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11

第11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篇(5)

当前,有的大学生认为,我国虽然进行了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因而他们就会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产生怀疑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讲课中可以告诉学生,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代替旧的事物都是一个充满斗争的复杂过程。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难曲折、几十年的时间内变得非常发达,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分析问题。

例如:可以在讲解美国金融危机这个专题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优越性教育。可以告诉学生,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受到很大影响,而我国2008年的GDP仍然保持在比上年增长9%。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不仅彰显了中国政府很强的调控能力和优势,更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优势。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让学生对美国金融危机有所了解,而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而让大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高校爱国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的实际行动,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的行动结合起来。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他要求大学生“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理性爱国是与极端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相对立的思想、行动,是一种美德。理性爱国主义反对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混淆,盲目排外,抵制这个抵制那个。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突发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利用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组织学生观看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及回收实况,接受尖端科学技术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带给学生无比的骄傲自豪。尤其是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这说明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激发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可以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像界面技术等现代技术,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提高实效性。互联网是大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手段,《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有效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讲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让学生自己来讲他们切身体会到祖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发展,会更具有感染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应该提高多媒体的教学水平,制作内容丰富、学生喜爱的精美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除在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就国家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做可以取得纯粹的课堂讲授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程迪

摘要:教学评价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模式,提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路,分析了构建这一体系的必要性,介绍了构建这一体系的实践探讨,期望能对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评价现状有所启发。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评价的现状

从2005年秋季开始,中宣部、教育部出台并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将原来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了保证新方案的顺利实践,2005年2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应该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一定程度上也注意到了全面性和发展性的重要,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评价体系却依然无法摆脱传统评价体系的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目的终结性评价仍占很大比重。这种评价早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忽视其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二是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多地限于学业成绩,很少涉及学生的多元智能,更少提高到情感、道德、能力、思想等层面上;三是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始终呈现“他评”的特征,忽视了被评者的作用;四是评价时效单一、评价片面,过于强调终极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等。所以,这种评价难以全面、系统、准确地对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评价,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态发展变化。

二、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第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探索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建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性评价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激励学生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具有促进性、激励性的机制,使更多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不断有机会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拓展个性,使接受高等教育的每个学生的潜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智力、体力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促进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尺度,不以学业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拓展学生评价的内容,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倡学生彰显个性和发挥特长,以此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才。从小处看,它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面貌和努力方向。从大处讲,学生在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后,会更主动地保持优势;学生在体验成功之后,会更积极地为下一次成功努力,为追求被社会、被他人认可和尊敬的心理体验,他们将在人生道路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这必将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第三,满足大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性、技能型,更应该重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创业等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的教育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和模式。所以,对大学生的评价,应当体现高等教育的这些特点,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多样要求和个性发展的期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张扬个性的需求,促使每个学生顺利成才。

第四,“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对人的潜能与智慧的信任,从而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展示本色人生。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主动为学生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发掘学生创造潜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培育学生具有完整人格。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所以,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是将对学生较为单一的评价改为多元评价,除考试或测试以外,还要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力求使评价合情合理。其综合评价方案如下:

第一,学习过程性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处于权威和唯一的评价主体地位。而实际上,学生是主动且负责任的学习者,他们有能力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人的评价。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将课程的考核与学生的德育考核紧密结合起来,设计课堂学习评分表,采取学生自评、班级综评、教师评定三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具体做法是:从100分的分值中拿出30分,分为平时表现10分、学生自评10分、班级综评10分。平时表现包括课前演讲、上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作业积分;学生自评是指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这一学期的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分数;班级综评是指由班委会根据学生的考勤、对班级的贡献、日常道德行为等给出比较公平的分数。采用此种评价制度,目的在于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在多种情境中展现自己的所学,同时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