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12

第12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篇(6)

第二,学业性评价。

学业评价主要应用于平时的课堂讨论会、论文、期末考试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入分组讨论、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各种形式,使学生更能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随着教学进度,结合每个教学专题,会要求学生写出各种调查分析报告,这也是注重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培养学生亲自调查研究,这一过程远比得出结论重要得多,他们学到了调查方法,知道如何选择调查对象,如何研究问题。这些都将计入他们的平时成绩,并作为学业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也通过对实例进行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分析,述说自己的道德体验、生命感悟,达到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第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所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给学生学习划分等级,确定分数并为下一步学习进行诊断、摸底、评价。评价内容:学习过程性评价占30%、学业性评价占70%。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单一评价手段的弊病,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普遍重视了平时的学习和考核,挖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促进了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总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的先进理念,对于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人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性评价体系,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不仅能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准确、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既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备注:本文系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度校级课题“关于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KY0831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于建立大学生思政课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探讨

李健怡

摘要:考核、考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环节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教育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本文拟结合教学实际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的现状,探讨建立新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方式方法,以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多元评价

考核、考试是教育教学的杠杆。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科学的考核具有教育、管理、导向、鉴定和激励等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考核、考试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教育效果的一种测量方式。能否推进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让教与学充满“个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变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是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谈一些认识。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方式的现状及缺陷

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形式各不相同,但从总体上来看仍属于传统的考试模式,即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加期末考试,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和期中考核为辅。这种考核方式曾在教学中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趋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单调的评价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其弊端也日渐显现:重原理、理论知识考核,轻实践、实际能力评价;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不能形成自主学习;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只注重终结性考核,不重视成长过程性评价等。可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方式改革的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既在课堂之中,又在课堂之外,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其思想的表现。因此,一份试卷或一篇文章很难评价其全部的思想与学习状况。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必须从多个侧面全面、全程考查学生。既看日常行为表现,又有期中、期末考试;既有任课教师考核,也有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评价;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既有成长过程性评价,也有教学终结评价;既考理论知识,又考实践技能;既有开卷考核,也有闭卷考试。只有这种综合评定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效果。

第二,实践性原则。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最终转化为实践技能,达到知行合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只有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行为相结合,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发展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应体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学习评价既要有学习前的诊断性评价,也要有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更要有学习后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要考虑学生先天禀赋、兴趣爱好、个性品质、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的差异性,更要考查因学生后天努力程度不同,在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动态地反映学生的现状和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特殊要求,并为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供指导。

第四,激励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不仅要调动被评者——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要注意保护和调动他们在评价活动后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和求知的积极性。这种测评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相互交流和组织的能力。在评价方向上,学生的学习评价要立足现在,回顾过去,面向未来,特别重视评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并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多元体系

第一,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考核,应依据课程性质分类综合评价。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对理论的应用能力,适合采取平时成绩、期中考核加期末考试的综合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缩小期末成绩和闭卷考试的分值比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侧重考查学生的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及其对重大时事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适合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50%;同时还要变革考试内容,注重实践能力考核,可以拟定一些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探索性、研究性的课题,采取案例分析、读书报告、文献综述、专题研究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课堂专题讨论、辩论或答辩等形式,考查学生知识应用、文献资料使用、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多把尺子、多角度、多侧面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第二,过程性(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理论水平既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又表现在对专业的学习中。因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考核评价,要由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更多关注于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样能够使考核成为一种教育过程,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通过日常考核这种外在压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道德、法律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重视成长过程性评价也是“以人为本”在考核过程中的体现,能够使不同水平、不同智能、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考核既评出成绩的高低,但又不只关注本次考试,还要看学生的进步程度,即与自己的过去比是否有进步、进步程度如何?只要有进步即应予以鼓励。

第三,将学生获奖和违纪受罚情况纳入评价范围。学生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奖励,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发表论文、论文获奖、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都要根据获奖层次给予适当加分,而对于受到的各种处分也要分层次扣分。

第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而学习评价多元体系则主张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学生之间朝夕相处,相互了解,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杆秤,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同学。但其中要考虑到在相互评价中某种因素可能会导致结果偏离公正,在统计时应有一定的处理手段来去伪存真。学生自评时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自评也可能过高或过低,因而学生自评必须说明理由。只有理由充足,他的自评成绩才能计入总分,否则不算。

总之,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体系也已确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且更需要建立新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既要体现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功能;既要体现教师在考核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吸收传统评价体系的合理成分,又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增加新的评价内容;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各种功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

备注:本文系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度校级课题“关于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KY0831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