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29

第29章 思想政治教育篇(17)

(二)把握好评价结论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关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哪些学生是最优秀的,而是为了激励全体学生依据科学的测评标准改进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今后的求职和工作做好积极的准备,从而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举例来说,用人单位喜欢通过毕业生的鉴定评语来选人用人,就是因为鉴定评语包含着反映大学生真实情况的绝对性内容。但是,作为教育者来说应当明确评价结论既具有绝对性、确定性、真实可靠性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相对性、非确定性、非真实可靠性的另一面,它是随着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比如对大学生的积极评价在公开后能收到较好效果,不仅能进一步勉励客体积极上进,而且还能给其他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而对大学生的消极评价,特别是道德品质方面的消极评价,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则会使评价客体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丧失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把握好评价结论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关系,科学地评价大学生会有力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极有可能成为扼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利刃。

(三)解决好发展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

科学素质是指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获取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它们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本领;人文素质则是指大学生专业素质之外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爱人类的态度和精神。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如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的功利性的“职业至上论”。这种观点使人们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兴趣,以至于不少大学生缺乏批判性的思考与整体观,人文精神低落,价值体系混乱。因此,在构建和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我们要坚持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使青年学生不仅具有科学的思想,创新的精神,而且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和承载者。

构建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和自身发展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处理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几个原则和关系,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能,使学生不仅正确继承知识,还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还要把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协调发展。

试论当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平民意识”的培养

肖寒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当代大学生也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的观点,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要树立“平民意识”,以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姿态面对就业,并对培养这种“平民意识”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平民意识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自身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之择业期望值较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影响重大。特别是自2008年全球范围内出现“经济海啸”以来,更是给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大学生而言,压力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严峻。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统计,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总量不断增长,每年全国的毕业人数由1998年的83万增长到2009年的500万左右。而高校本科初次就业率2001年为82%,2002年为80%,2003年为70%,2004年为73%。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毕业生人数将高达630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2%,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往被人们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和“象牙塔”的高校已经改变了形象。大学生已经不是骄子,而是普通人。一届又一届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这个社会的工作者。他们只是这个社会劳动者中的一部分,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那么普通劳动者就应当有普通劳动者的心态,特别是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要以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去面对,树立起“平民意识”。

“平民意识”就是提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放低眼光,在求职时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在当代这样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从高校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如果一味地追求好单位、大城市,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好,在单位不顺心就辞职,那么这种心态是和现实脱节的。在求职和工作的时候,只有认清形势,放低姿态,平和面对,才可能顺利就业,才可能在当今社会立足。当然,“平民意识”不是让大学生都一味的贬低自己,不是让他们自卑、失落,不追求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目标,而只是让他们在求职时找准定位,认清形势,放平心态,合乎实际的求职。高等教育要注意培养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树立“平民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就业形势教育

高校连续的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以及现实的很多制约就业的因素应当让大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每一年都面临很多新问题,如在2008年就遇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些现实情况在毕业生就业教育过程中应当多向学生宣传,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现实。除了关于大学生就业背景知识的教育,还应当将近些年来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详细介绍给学生,即就业地点、薪酬、福利等等情况都向学生做一个对比展示。结合每一所高校的具体情况和每一届毕业生的具体就业情况给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一个直观的展示,在展示的基础之上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定位是否务实与合理。面对年年下降的就业率和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式,让大学生意识到现实的严峻,引导他们放低就业眼光,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就业问题。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大学生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社会定位就是“天之骄子”,人们心中对大学生的定位还普遍过高。这从很多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端倪。比如大学生开洗脚房,大学生开擦鞋店,大学生卖猪肉等等,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思议,或者说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想不到大学生毕业后会做这种工作,会去从事很普通的职业。仿佛大学生毕业后都应当成为中高级的劳动者,从事着“体面”的职业,享受着不错的待遇和福利。但是劳动不分贵贱,每一个职业都是平等的,在任何职业中都可以成功。不论是公务员、医生、律师、教师,还是洗脚工、擦鞋匠,都是千千万万平等的劳动者之一。近几年大学生从“天之骄子”一下变成了这个社会的普通劳动者,不用说大学生自己不能适应这个心理落差,就是社会中的很多人也不能适应。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势必给大学生带来非常多的心理困惑。应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心理引导,需要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者更为耐心、细心的帮助。特别是要避免个别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走向极端。

三、注意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

很多大学毕业生坦言,从学生到普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过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事。除了知识,似乎应该还学些什么。因此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核心就在于想干什么。这一切的起点都在于就业过程之中要树立“平民意识”,以低姿态进入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岗位。但是这种就业过程中的“平民意识”不是一味地强调贬低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是过多的打击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大学生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牵涉到许许多多的家庭,每一个大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期盼着他/她成长成才的家庭,而在中国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一个家庭为之付出巨大的成本和无法衡量的心血。与之相对应的回报,无疑是这一个个大学生能够成龙成凤,能够在走出大学校园之后成为人才,拥有良好的工作、薪酬、环境……而从大学生个人的角度看,当然每一个年轻人都应当树立自己的目标,积极的为之奋斗,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但是当下的就业形势却非常现实,大学生毕业后很快可以拥有一份满意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是在一个国家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问题,岗位不一定和毕业生人数一一对应,工作不可能个个都好。面对这样的矛盾,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认识上,毕业之后先就业再择业。因此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平民意识”。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认为:现在大学生择业观念在改变,不少人选择到基层就业,但是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大学生去卖猪肉,不是件坏事,而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卖猪肉也要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卖出不一样的猪肉”。张亚忠说,择业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可以说,仰望天空,脚踏实地,这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时树立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必须具备的心理准备。

四、结语

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四川省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2月底,大学生就业签约率达32.33%,专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最低。四川省教育厅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四川省有大学毕业生28.18万人,为历年之最。其中研究生1.82万人,本科生12.93万人,专科(含高职)生13.43万人。截至2月底,四川省高校签约9.1万人,签约率达32.33%。其中研究生签约6180人,签约率33.94%;本科生签约36685人,签约率28.37%;专科(高职)生签约48247人,签约率35.93%。专科生签约率高于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最低。专科生的签约率最高,其实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树立“平民意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专科生的求职意识更能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遇到了金融危机的叠加效应,使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之路格外坎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约为12%,大大低于往年同期。当代的大学生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现实,特别是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要以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高校注意培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树立“平民意识”,是应对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之一。

备注:本文系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阶段性成果之一。

浅谈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刘静霞

摘要: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析了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作业、考试抄袭作弊。大学生和中学生不一样,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部分本应用于学习,如:预习、复习、完成作业、补充专业知识、社会知识、锻炼身体等。实际情况确是被用于上网、聊天、打游戏、谈恋爱等,导致作业只能抄袭别人的;考试想过关,也只能作弊,为逃避处罚,尝试各种作弊方法,但最终都会被记过记入档案甚至被开出学籍断送了学业的,很可惜。

2.求职虚构。就业压力大,是目前普遍的现象。为了提高竞争力,有的同学就虚构简历,如在求职简历中,人为把成绩提高;虚构在校期间,组织过大型活动、参加过多项社会实践、担任主要学生干部职务;伪造荣誉证书等。

3.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国家为解决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读书问题,提供了国家助学贷款,有部分同学在校时承诺贷款后一定会按时还款,但毕业后,即使有经济能力,也以种种借口逃避还贷,使得银行、学校都处于两难的境地,而且严重影响了后期学生的贷款。

4.恶意拖欠学费。还有部分学生有钱不缴,恶意拖欠学费,把父母给的钱拿去做生意或高消费。却对老师谎称家里困难,暂时拿不出来。当让其家长与老师联系核实时,又找各种借口说联系不上家长,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有的才拿出部分钱缴学费。这也造成了部分高校学费拖欠严重的现实,影响学校发展。

5.困难学生认定作假。为了骗取国家助学金,隐瞒虚报家庭经济状况,在家庭情况调查表上作假,冒充贫困学生,一拿到助学金就大吃大喝,到处消费,在同学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使其他同学对学校产生了信任危机,也会纷纷效仿。同时,真正困难的同学却会因此得不到助学金的受助,影响学业和生活,使国家助学金未能发挥预期效果,也浪费了国家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