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47

第47章 校园文化建设篇(5)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考

第一,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有实行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受益,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要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作为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在社会保险方面,应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并最终包括一些自我雇佣者和自我服务者。在社会救助方面,应当加大国家财政的开支,建立完善的对贫困居民的救助制度,应进一步放宽救助条件,提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使社会贫困人口都因此而受益。在社会福利方面,要提升社会福利在整个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改革现行的福利体制,整合福利资源,将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制化,让全体国民都能够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二,加快社会保障和福利立法。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社会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法治”文化不足的社会。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先办事,后定规”的做法。就社会保障和福利而言,现有制度的主要依据是政府的政策。与法律相比,政策存在着不稳定、不可诉和效力不强等缺点,所以应尽快将政策上升为法律,使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构建与运转从政策主导过渡到法治主导,使社会保险与福利各项制度在法律的强制性原则下有效运行。唯有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第三,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机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思想,其中“城乡统筹”是最为重要的方面,而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城乡统筹不是城乡统一、划一,而是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同的保障水平,灵活的保障方式,多样化的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应注意以下问题:(1)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并以低保、医疗、养老保险为重点,以城乡统筹就业为突破口;(2)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使用的、终身不变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3)要在财税制度方面城乡统筹,即财政要向农村转移支付,要改变现行户籍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面向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小城镇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4)应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可逐步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也可将有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减轻农村社会保障压力,最终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统一。

第四,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部分,而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险的核心,因此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养老保险要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要与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既要保障基本生活,又不能超出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对于广大农民,要在继续坚持家庭养老、邻里相助等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设立社会保障基金等方式,在农村建立符合实际的社会保障体制。

总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刻不容缓。我们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完备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增强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叶菊珍

摘要: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高校教师政治理论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在增强实效性方面作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增强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教师年龄学历层次的变化,高校教职工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理论学习单一的政治功能和单一的学习形式也就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师们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实效,就需要探讨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优良传统

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师的时事政治学习,要求教师自觉参加学习并接受思想改造。为此,党中央加强了对政治学习的指导,要求全国高校在校长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1951年,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率先在北京大学发起教师的政治学习运动,并邀请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校作报告。此后政治学习活动在全国迅速展开。1953年,党中央为了规范高校的政治学习,发出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指示》。指示指出,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目的是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提高马列主义水平,促使其思想改造,提高其政治觉悟和政治判断力,进一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组织领导应该由各校党委统一组织;学习方法一般为自学为主,辅以小组讨论、专题报告和必要的讲授。自此以学习马列主义为主要内容、以系统学习为主要原则、以集中学习为主要形式为基本特征的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基本形成。

可见,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对知识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核心是政治观和意识形态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功能、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这一核心作用却没有被磨灭,相反,随着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日益解放、各种西方思想观念的渗透及高校教师影响力的增强,这一功能还更应该被强化。

二、目前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政治素养、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理论学习变虚、变难两个方面。变虚主要是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多数人对此态度淡漠;变难主要是学习的效果难以提高,由于学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教师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极为有限。目前制约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成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对政治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无用。目前高校各项工作的重心都转移到了教学和科研方向,各级领导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督导非常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奖惩措施等硬性指标,而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却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硬性的要求。这种政策的倾向性使得教职工产生一种政治理论学习无用的思想。

还有的认为政治学习思想多余。有的教职工认为,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的地方,本身就知识丰富、素质较高,没有集中学习的必要;还有的认为,现在信息技术已经高度发达,通过电视、收音机、网络等途径一样可以了解各种信息,没有必要安排专门的政治学习时间,因此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多此一举。

第二,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选择不够理想。

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是制约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组织者抱着应付的心态组织;内容上,空洞乏味,缺乏针对性。学习的共性多,结合学校实际少;形式上大多采用领导讲话、读报的形式。结果因学习脱离实际,学习方式机械、呆板,不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导致大家产生了讨厌政治理论学习的心理。

第三,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影响了党的形象,动摇了某些教职工的信仰。

近些年出现的党风不正以及腐败现象使得部分教职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产生怀疑,由此导致消极应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现象。

三、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针对目前政治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和改进政治理论学习方式方法。

第一,充分认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提高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的需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术,还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魅力,这就需要教师们自觉地学习政治理论;二是高校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职责的需要。蔡元培先生曾经讲过,欲看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尤其是高校既是人才培育的摇篮,又是新思想、新观点、新意识形成方面的集中地,高校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动向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也就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培养;三是改变目前教职工队伍现状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一些高校教师政治热情减退,不愿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或敷衍了事。在教学中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筛选和对学生的教育。还有一些中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不足,业务上不够勤奋踏实,学问上不够严谨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进而提高其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

此外,它还有增进教师情感的功能。高校教师大多不坐班,上课来下课去,如果不住在学校宿舍大家就鲜有见面的机会,而政治学习一般是间周一次,它实际上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聚的机会,大家通过信息交流、思想碰撞,增进了感情,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可见,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在坚定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更好地履行高校的社会职责及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等方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二,丰富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拓展其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视野的扩大,教师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传达各级领导部门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还应关注一些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如金融危机、我国民族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成果、中国国际国内形势、中美中日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对策等;在向教职工传递政治信息的同时,还要传递经济信息、技术信息、教育信息和改革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丰富知识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联系学校实际,如学校的改革发展及职工实际、职称评聘、集资建房等实际问题;还可以针对教师年龄的差异性、专业的差异性,分层次分专业地举行组织学习。

第三,改进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使学习形式多样化。

政治理论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德国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要使原本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富有感染力,就必须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如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增加学习的时效性,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进行直观教育学习,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手法、方法和观念的现代化;可以采取参观考察的方式,增加感性认识。如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博物馆、革命圣地等;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高校教师文化水平较高,现代资信也非常发达,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各种信息,如果政治理论学习只是泛泛而谈,把唾手可得的信息拿来炒陈饭,那注定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把某一个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讲系统、讲深、讲透,那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建立健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保证学习效果。

政治学习既要提倡自觉性,又要靠切实可行的管理。政治学习要真正做到内容、人员、时间三落实,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而且严格考勤。为了防止形式主义,必要的监督制度是有效手段。在监督方面我们可以发挥学校行政的作用,开展政治学习时,要深入基层、深入教师、了解教师意愿、倾听教师呼声、掌握学习动态、重视学习成果,并做系统的归纳管理,从中掌握教师的思想状况,便于学校制订计划、设计活动,保证学习取得实效。

统筹兼顾,促进高校后勤工作的协调发展

田飒

摘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工作科学协调、可持续的进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文结合高校后勤工作的实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统筹兼顾的方法对促进后勤工作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