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应用翻译研究
19088800000023

第23章 旅游翻译(3)

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所说语句的概念意义与语用用意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特别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例如,中国人送礼总喜欢讲这样的话:“今天略备薄礼,不成敬意,望各位笑纳!”说话人话语的字面意义可以说与语用用意几乎毫无联系:既然是“礼薄不敬”,何必拿来送人!然而,根据认知语境中的文化背景信息,我们知道中国人十分注意礼貌原则,说话时常常“贬己尊人”以示谦虚。结合认知语境中的其他信息(如社交信息),我们即可得出这是中国人表达馈赠的一种言语行为(并非说东西不值钱),其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通过使用符合汉语社交规范的语言来有效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认知语境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又告诉我们,汉语这种“贬己”行为明显是不会被西方人所理解和接受的。因为,根据礼貌原则,这会对他们构成“面子的威胁”,这实际上是文化差异所致。因此,要正确转达这一馈赠信息,只能改变原语形式,用英语的惯用方式直接说出它的交际意义:Now we have some presents for you and hope you’ll like them.可见,语境因素不仅在推理识别话语意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而且还决定其使用的语言手段、语言表达风格等,主宰并影响着语篇的制作策略及其形式。

因此,在旅游翻译的理解过程中,对原文语境因素进行正确分析推理是能否真正理解原文实际意义的关键,不然很容易陷入形式对应的俗套,译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言不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译者除了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获取句子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必须根据原文语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思辨、推理,找出原作者隐于明说之后的交际意图和语用用意,以形成自己对原作语篇意义的认知心理图式,正确理解原义,进而考虑译文读者的需要,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和译文形式。何况,旅游资料大多与文化有关,加上汉语和英文各自在行文用字上的不同习惯和风格,更容易造成理解与表达之间的错位,例如:

(14)这里三千座奇峰拔地而起,形态各异,有的似玉柱神鞭,立地顶天;有的像铜墙铁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垒卵,摇摇欲坠;有的若盆景古董,玲珑剔透……神奇而又真实,迷离而又实在,不是艺术创造胜似艺术创造,令人叹为观止。

3000 crags rise in various shapes.They are like whips or pillars propping up the sky;or huge walls,solid and sound;or immense eggs piled on an unsteady boarder;or miniature rocky or curios…Fantastic but actual,dreamy but real! They are not artistic works,but more.exquisite than artistic works.One can not help marveling at the acme of perfection of Nature’s creation.

——《武陵源风景》画册

英译文的行文用字汉化痕迹明显,语言啰嗦堆砌,言之无物(译文黑体部分)且有不合逻辑之处(“whip”怎能“顶天立地”),表面虽是英语,深层却像汉语,严重忽略了原文中的语境因素。中文原文中大量使用的“四言八句”和平行对偶结构是汉语旅游文体行文用字的习惯,意在工整对仗,同时渲染一种诗情画意(但太显牵强),这是认知语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再分析上下文语义,我们就能从原文的“四言八句”中找到实际有关景点的具体信息(见原文黑体):前一部分写景,诉诸意象以营造意境;后一部分则是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了,文笔华丽,带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翻译时只要化“虚”为“实”,直接将原文中闪现的具体物象逐一译出,结合考虑英语景点介绍的文体特点,就能打破原文形式的束缚,在译文中很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实现原文的功能:

3000 crags rise in various shapes-pillars,columns,walls,shaky egg stacks and potted landscapes…conjuring up unforgettably fantastic images.

这样的译文可能要直观简洁一些,比较符合英语旅游文体和英语读者的欣赏习惯,也正确传递了原文的实质意义。当然还有更好的译法,读者不妨一试。

(15)对于久居在一个城市的人,放下经年累月循环往复的工作,带上家人,或约三两好友,到百里千里之外的地方走走看看,总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况且,又逢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年国庆长假让人心驰神往的,就是--去外地,游山水。

不过在这样的旅游旺季出门难免会碰到诸如车票、机票难买,住宿紧张或票价上涨,热门景点人山人海等问题,让你有遭遇“人灾”的烦恼。所以,选定方向和地点,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是保证出游好心情的关键。

通过分析原文的语境,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则旅游广告,为强化其功能感化受众,策略上适当地采用了“煽情”的手法,突出“诱导”功能,向读者巧妙传递广告意欲表达的(旅游)商品信息。翻译时只要抓住这一意图,将其中的主要信息(非黑体部分)分解出来,结合英语广告规范和英文读者阅读习惯加以考虑,就能将原文的实际内容在译文中正确地表达出来:

Getting out of town is a great way for urban residents to celebrate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especially those who want to 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ir families.But many people will have the same idea that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a shortage of train tickets,crowded hotels and transit depots can be expected with your trip.So you’d better take all the possibilities into consideration before you begin your tour.Carefully developing a travel plan can ensure you a better trip.

——BEIJING THIS MONTH,2000(9):50

短短四句便囊括了原文长长两段的内容,简洁明了,段落结构也合二为一。很明显,译者在全面分析原文语境的基础上,根据各语境因素的提示,策略上采用了“归化”的手法,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减(汉语黑体部分几乎全部删去未译),语义更为浓缩集中,一目了然,加强了译文效果。

(16)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知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花公园,阵阵桂花花香扑鼻而来。

通观整段文字,我们知道作者文中点明各种稀有的名贵花卉,意在表明“物以稀为贵”,这样可以改变受众的认知语境,起到吸引观众的作用。同时,在语篇策略上采用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四言八句式,去迎合汉语读者的欣赏习惯,以便获得旅游广告预期的效果。因而,在翻译时只要对这些不合译文习惯的原文表达形式进行删减或改写,突出信息内容的表达,结合考虑社交语境的筛选功能,就可化“虚”为“实”,以保证译文的通达与简洁: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闵大勇,“旅游翻译初探”,《中译英技巧文集》,1992

可见,只要译者认真推敲原文语境因素,认清文本功能,就能在形式与内容之间正确取舍,确定译文采用的恰当形式。对于像广告、告示、说明书一类文本的翻译,纽马克(Newmark,1988:12-13)认为,译者大多会用“阐释(explanation)”而不是“复制(reproduction)”的手法来处理文本。当然,这里也不妨设想一下,倘若上例的译文是给来访的专业人士看的,则不妨采用“语义型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Newmark)的手法,严格遵从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语言形式,将那些花卉名尽可能地逐一译出,因为其译文功能不再是广告宣传,而是特殊的园林业务交流。可见,翻译中是采用异化(foreignization)还是归化(domestication)策略,需根据文本的不同文体功能和交际目的来灵活决定。

6.2.2弄清原文内涵

由于英、汉语旅游文体修辞风格上的明显差异,英译文不会也不可能将汉语大段的华丽辞藻和平行结构全盘译出,汉译文也不可能做到像英文那样简洁平白而句式紧凑。特别是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尽管照直译出信息内容无大谬误,意义也能理解,但却与汉语读者的欣赏习惯相去甚远。就旅游文体功能而言,英语的这种简约风格并不是汉语旅游文体追求的理想形式,因为汉语的传统和习惯使得它在描绘和展示自然美景时,往往更多地借重言辞的渲染去烘托一种“诗情画意”,语言过于简约会使表达太显平白而索然无味,破坏读者的阅读情趣,达不到旅游翻译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以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

(17)The hub of public life is the “Piazza San Marco”(St.Mark’s Square)where tourists and citizens sit on the terraces of the famous Florian and Quadri cafes to listen to the music,dream and see the mosaics of St.Mark’s glow under the rays of the setting sun.The Quadri is more popular but the Florian is the best-known cafe:founded in 1720,it has received Byron,Goethe,Musset and Wagner within its mirrored and allegory-painted walls.

——Venice,EnglishWorld

原文相当简约,却含义丰富,倘若不将字里行间的意蕴展示出来,译文恐怕很难打动汉语读者心弦:

公众生活的中心是圣马可广场,那儿游客和市民坐在广场内着名的弗洛里安和夸德里咖啡店里聆听音乐,梦想着并观望着圣马可教堂的马赛克在落日余晖下闪烁。夸德里咖啡店众所周知,但1720年建立的弗洛里安咖啡店则更出名:在那墙上镶有镜子和画有寓言壁画的地方曾接待过拜伦、歌德、缪塞和瓦格纳等人。

上述译文的信息传达固然无错,语句也还通顺,但却远未传达出原文的意旨和韵味。原文粗体部分描述的场景情景交融,这样简单地译出不合汉语表达习惯。另外,“拜伦、歌德、缪塞和瓦格纳”又是一批什么人?汉语读者是否了解?对于这些问题,都应在翻译时予以考虑和处理,否则译文会显得生硬牵强,缺乏感染力。推敲了原文字里行间的这些蕴涵,再按汉语的习惯行文用字,即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圣马可广场是公众的生活中心,游客和市民常坐在广场内着名的弗洛里安和夸德里咖啡店里,聆听着店内的音乐,目睹着夕阳余晖下圣马可教堂熠熠生辉的马赛克墙面,忧然入梦。夸德里咖啡店虽名扬全城,却不及弗洛里安咖啡店声名显赫:在这家四壁明镜相嵌、(窝言)壁画环绕的百年老店内,自1720年开店以来,先后接待过拜伦、歌德、缪塞和瓦格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