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亲身体验到旧教育培养的人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所具有的缺陷,尤其是身体发展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他接受了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的观点,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1917年,他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当年,毛泽东不仅认识到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还将其付诸实践。他通过登山、冷水浴、游泳等形式在室外进行锻炼,还自创了一套“六段运动”在室内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实现“文民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目标。他后来回忆说:“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毛泽东认为,健康是智能发展的先决条件。“善其身无过于体者”、“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也就是说,只有德智体并重,才真有德智的发展,忽视体育则一定事倍功半,力不能胜。毛泽东反对旧教育偏德智轻体育的观点,他提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并认为体育是德育、智育的物质保证。新中国成立后,针对青年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他告诫教育工作者“应该把青少年的体育活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毛泽东看来,德智体三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只有全面理解、认真贯彻三育并重的方针,才能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目前学校教育中轻视体育的现象
体育的重要功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一方面人们懂得体育锻炼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懂得健康是每个人生存、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升学率”的魔绳死死缠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人的片面发展,学校中只重视德智轻视体育的现象依然存在。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一些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有些人对体育仍然存在片面的理解,认为它只是一种增强力量和肌肉的训练,以至于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中把体育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体育课被简单地误认为是孩子们打打球、跑跑步的游戏,体育的重要功能被严重忽视了。不光是农村中学和一些普通中学是如此,就是一些重点中学也存在这种轻视体育的现象,就笔者所在地区的一所省属重点中学——乐山一中的有关统计资料来看,从高考体检结果来分析学生体质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据统计,从1991~1995这五年高三毕业学生合计2015人,总的情况是:(1)1991~1995年学生的平均合格率是21.23%。其中91级最高达到23.20%,95级最低仅为18.95%。(2)专业受限平均率为77.80%。其中91级最低只有75.70%,95级最高达到80.10%。(3)不合格率平均是0.99%。其中94级最高达到1.2%,93级最低为0.80%。以上统计资料说明,高三毕业学生每年完全合格率呈下降趋势,由23.20%下降到18.95%;专业受限率呈上升趋势,由75.70%增加到80.10%;不合格率在0.85%至1.2%之间波动,反映了学生体质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省属重点中学都是如此,更何况一般普通中学及农村中学。
由于学校教育中轻视体育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学生中“肥胖儿”、“豆芽菜”型的体格也不断增多。据着名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在北京的调查,小学生中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中有的开始出现动脉硬化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水平提高了,有些人的寿命反而更短了呢?有人认为现在心血管病、肿瘤和糖尿病多是因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造成的。其实这完全是个误区。美国的经验表明:白人与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中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要少,寿命更长。这是因为他们受到更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卫生知识、身体锻炼及自我保健意识高。法国着名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道出了体育运动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这说明体育运动不仅对人的生存发育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经预言,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个方面,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就进一步说明一个人要想得到全面发展,就不能轻视体育的功能。由此可见,当前学校教育中轻视体育的现象是一种短视行为,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这一时期不养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不找到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其身体的发育和终生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是不足取的。
三、进一步贯彻“健康第一”的方针,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如果体育不振兴,就不会成为健康文明的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体育不发达,就很难成为现代化的经济强国。被殖民主义者称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技术文化落后、民不聊生,没有多少体育事业,在奥运史上只有零的记录。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权在全国的建立,为全面实施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方针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健康第一”成为可能。针对传统的教育重德智轻体育的积习难返,毛泽东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即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形势下,半年内两次致函当时的教育部马叙伦强调“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接见青年团“二大”主席团,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方针,坚定不移地将“身体好”摆在第一位,并一再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勉励学生青年和人民群众。当然,毛泽东所强调的体育“第一”、健康“第一”决不是要求学生用大量时间搞体育。毛泽东认为,与智育相比,体育时间要少;在锻炼时,“运动方法贵少”,即适量。“健康第一”的方针以及围绕这一方针发表的真知灼见,构成毛泽东光辉的体育观,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殷殷爱民(尤其是爱青年学生)之情。同时,“健康第一”的方针与今天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化的社会,它更需要人们有健康的体魄和灵敏的反应,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人的寿命的延长,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这使人们对体育产生了更广泛、更迫切的要求。为此,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明确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这在我们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同时,也使毛泽东关于“健康第一”、“三育并重”的思想能够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过去我国的传统教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从当代来看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这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知识轻素质;重应试轻应用;重占有轻创新。在现代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性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因此我们应在以往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注重素质教育,把人培养成既有知识又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使知识变成能力,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能力教育,就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而这些都要求每个人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胜任各种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进一步贯彻毛泽东所倡导的“健康第一”、“三育并重”的方针,重视体育课的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增进健康、抵御疾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奥运选择北京,世界看好中国的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体育观,更加深切地感到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昨天,也正在影响着我们的今天,而且必将伴随着我们的明天,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毛泽东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并且认为身体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提出“三育并重”、“健康第一”的方针,围绕这一方针构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体育观。而这一方针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相一致的,它对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毛泽东提倡的这一方针至今在一定程度上被束之高阁,以致于一些学校中仍然存在轻视体育的现象,从而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地自由地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明确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献,并将其作为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这就使毛泽东关于“三育并重”、“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我们深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终生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人的平等、和谐及自由的发展也会逐步得到实现。
(原载《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
李嘉民:男,1954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为乐山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