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运动竞赛学(第2版)
19093200000002

第2章 运动竞赛简介(1)

本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而编写。全书共11章,分别介绍运动竞赛的发展历史,我国有关运动竞赛的方针、政策法规,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及不同项目的编排方法。此外,还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在运动竞赛中的应用等。本书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不仅可作为体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普通院校、机关、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章导读

运动竞赛的起源

运动竞赛发展简况

运动竞赛学及其研究对象

竞赛的类型与我国现行竞赛

运动竞赛的意义

1.1运动竞赛的起源

竞赛是体育最基本的特征,体育离不开竞赛,体育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通过竞赛来实现,竞赛是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了解竞赛的起源首先要了解体育的起源。通常认为:从古猿到人类的转变大约完成于300万年前,它意味着直立姿势的确立、手脚分工、脑功能的发达和社群生活的进化等革命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早期的人类共同体——原始群、血缘家族。稳定的群居生活导致了旨在保存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原始教育的产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人际关系和劳动技能的知识;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模仿。原始教育兼有知识、社会规范和动作技能技巧的学习及审美等多种功能,并且和劳动实践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原始教育是教育和体育的共同源头。

旧石器时代中期(约10万-5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时期的工具已经十分复杂,人类不但能够打制多种石器,而且学会了制造骨器、飞石索和人工取火,劳动技能日趋复杂和精细,思维和语言迅速发展。再现狩猎和采集劳动过程的原始宗教仪式的出现,表明了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与直接劳动过程相分离的早期身体练习的出现。

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约5万-1万年前),人类学会了制造标枪、弓箭等复合工具。

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约1万-5000年前),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纺织业都已经产生,原始艺术、原始宗教也迅速发展起来。生产劳动过程更加复杂,各种动作被更精细地整理分类和有计划地事先练习,并被组合起来作为特定的身体练习形式,这种练习形式特别集中地表现在模仿劳动的各种游戏之中。这样,逐渐形成了多功能、多目的的运动形式,并被作为获得各种身体素质和学习生产生活技能的重要手段。

在原始民族中,即将进入成年社会的青年常常须履行一定的形式,人类学称之为“成年礼”。许多原始民族的成年礼,常常由长者通过狩猎、格斗或其他繁重劳动等方式对适龄男青年进行检查,以确认他们是否已具备各种技能和知识。为此,出现了专供训练用的青年营。青年们在这里学习劳动、格斗和舞蹈等技能,学习部落的历史和各种习俗,并通过一些比赛性的活动检验或促进学习。这样,竞技活动出现了,体育的性别分化也日益扩大。

竞技的出现表明身体活动进入了新的阶段。它是早期身体练习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与之共存而流传下来,但它和一般身体练习又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自然动作和劳动动作的简单模仿,而是更多地使用了人为设计的身体练习形式,例如,爬杆、球戏、抽陀螺等。民族学和考古学的材料表明,射箭、跑步、游泳、划船、投掷等运动形式在氏族社会已广泛出现。

由于竞技充分表现了能力、意志、智慧和审美情感等,它很自然地成为祭祀活动中歌颂、纪念祖先英雄业绩的重要形式,某些祭祀逐渐成为以竞技为主要节目的祭祀运动会,许多竞技也在巫术和祭祀的外衣下得到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竞赛的起源大约有以下渠道:首先是从“游戏”发展过来的,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玩”,它最初是为了愉悦身心使自己高兴,只不过体育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人们就要“比试”一下,看谁玩得更好;其次是从人的需要发展过来的,人为了获得最基本的生活物质需要,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如跑得要快,跳得要高,战胜对手等,为此就要向年长的一代学习基本的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这就是从大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自然动作中分化提炼出来的一些有助于发展身体技能和能力的动作或练习;其三是为准备成年礼而进行系统的身体训练的出现,它标志着人体自身发展的自觉意识已初步产生;最后是祭祀竞技的产生,表明组织化的运动形式已经出现,这是最早竞赛的雏形。

竞赛的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动物动作转化为人的动作,还是自然动作转化为身体练习动作,生产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运动竞赛发展简况

1.2.1古代体育竞赛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人类陆续进入阶级社会,直到17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之前,被称为世界历史的古代。在这个时期,交通的不便和生产生活的相对自足,使古代世界各大文明区域相对隔绝地独立发展起来。这些因素造成了古代体育发展中的社会分化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为祭祀主神宙斯而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最盛大的民族和宗教庆典。举行运动会的阿尔提斯神域早在公元前10世纪时,就已经是伊利斯地方的祭祀竞技中心,一个世纪后,它成了整个希腊最着名的宗教和竞技中心。奥林匹克竞技集中表现了古希腊体育的基本面貌和水平。有记载的奥林匹克竞技从公元前776年开始举行,以后每4年一届,称为一个奥林匹亚德。运动会期间实行神圣休战。赛前一个月,运动会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带着各城邦经淘汰选出并已训练10个月的运动员,来到伊利斯参加最后的集训。奥运会开始时,裁判员和运动员向阿尔提斯神像宣誓后,抽签决定分组和赛马的起跑位置。道德上有污点的男人和妇女、奴隶不能参加比赛。与此同时,各个城邦和个人向诸神献上礼品。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奥运会最初的比赛项目,是从阿尔提斯的宙斯祭坛跑到珀罗普斯基,距离约192.25米。后来陆续增加了往返跑、武装跑、五项运动、摔跤、拳击、赛车和赛马等项目。

非正式的比赛有火炬赛跑、传令比赛、艺术比赛和吹笛赛,偶尔举行的还有举重、技巧、拔河、掷盾和接力赛等。奥运会也是进行商品和政治交易的极好时机。随着奥运会的兴起,新的运动场、赛马场、角斗场和各种神殿,也陆续修建起来。古奥运会比赛的胜利者被授予从阿尔提斯采摘的橄榄枝编成的花冠。公元前6世纪末以后,优胜者的雕像被安放在神域,像座镌刻着对优胜者的赞辞。优胜者回到本城邦时常常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和尊崇。荷马时代的祭礼竞技不仅孕育了奥运会,而且产生了许多地方性或全希腊的运动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祭祀阿波罗的皮托运动会,祭祀海神波塞冬的伊斯特摩运动会,纪念英雄赫拉克利斯的尼米亚运动会,全雅典竞技会和赫拉运动会等。

古希腊体育和古奥运会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世界体育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标志着人体自身的完全对象化。尽管古希腊体育还披着宗教和军事的外衣,但在实质上,对人体力量、技巧和健美的追求,已是古希腊人生活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的运动竞赛也是比较盛行的,如蹴鞠。在东汉人李尤的《鞠城铭》中有所记载:“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竞赛性的蹴鞠,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走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古称之“鞠城”;鞠城两端分别有月状形的“球门”,称之为“鞠室”。另据记载,野外鞠场一般没有“鞠城”,在鞠场两端分别挖有圆坑,作为“鞠室”,又称鞠城。竞赛是在12个人之间进行的,每队6人,一人守室,其余5人在场上驰骋争抢,以把球踢入别人“鞠室”为胜。汉代蹴鞠已经有一定的防守进攻阵形,进攻时讲究一定的战术,竞赛是在阻截和摆脱阻截的高速度中进行的。竞赛有“裁判”监督,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为了保证公平的竞争,还对“裁判”提出“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的裁判原则,对运动员提出“端心平意,莫怨其非”的竞赛道德。

竞赛性蹴鞠被汉代规定为和平时期军队训练的重要内容。《汉书·艺文志》将蹴鞠划归“兵技巧”类。遗憾的是,这本书早已失传。

1.2.2近代竞赛

19世纪后期,各种竞赛活动和运动组织迅速越出学校和上层社会的圈子,遍及欧洲社会各阶层。各种单项的各国性协会和竞赛在欧美各国陆续出现,其中较早的是全美棒球协会(1858年)和英国足球联盟(1863年)等。这些全国性运动组织的成立,使原来仅限于学校或俱乐部水平的国际比赛活动逐步升级,导致了各种国际单项运动协会的诞生,成立最早的是国际体操联合会(1881年)、国际橄榄球协会(1890年)、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1892年)。体育组织的成立促进了竞赛活动的兴盛,促进了运动技术和规则的进步。奥林匹克运动会复兴的时机成熟了。

早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对古希腊﹑罗马的研究就唤起了人们对古代奥运会的浓厚兴趣。从19世纪初开始,英﹑德﹑法等国学者相继到奥林匹克考察发掘,19世纪70年代,由德国人主持进行的多年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复兴奥运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希腊为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从1859年到1889年先后举行了4届奥运会,它是奥运会复兴的先声。当时有不少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都主张恢复奥运会,倡导最力﹑贡献最大的是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他在对法﹑英两国中等教育进行对比研究后,对法国体育不振深感忧虑,试图“用体育来唤醒法国”。早在1883年,皮埃尔就积极倡议举行世界性比赛,1892年他在法国体协联合会成立3周年大会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举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1894年6月,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在巴黎举行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决议每4年举办一次奥运会,并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1届现代奥运会。当时不少体育界人士把体操和竞技运动对立起来,以致一些国家的体操协会反对举行奥运会,但还是有13个国家的311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含跳水)、举重、摔跤、体操、自行车、射击﹑击剑8项比赛。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届奥运会时,已有22国1330人参加,其中包括11名女运动员。

现代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只有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项目才能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只有经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奥委会才有权派队参加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委员由国际奥委会自行选任;奥运会会旗图案为白底五色环。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在奥林匹克理想指导下,鼓励组织和发展体育运动﹑体育竞赛,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保证奥运会的按期举行。

我国在“五四”运动前夜,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部分民主主义者和进步知识分子,也把体育作为向封建文化开战的一条重要战线,开始用近代科学的观点研究和提倡体育。

1917年4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针对当时中华民族体质衰弱而提出体育者多不知“体育之真义”的情况,就体育的意义、作用、体育与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章首先对体育的涵义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说明体育是人类特有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须使人体全面、均衡发展,其本身又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文章正确地阐述了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指出知识和道德诚然可贵,但身体也很重要。身体犹如“载知识之车”。因此,文章强调指出,对少年儿童应特别“注意与身体之发育”,学校“宜三育并重”。文章批评了偏重智育、德育而忽视体育的现象,指出当时学制和“密如牛毛”的繁重课程,对学生只能起到“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的严重危害作用。

文章对体育的基础作用也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体育的功效是“强筋骨”,因而“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强筋骨”是体育最基本的作用,其他三方面的作用须通过“强筋骨”方能获得;反过来,这三方面的收效又能促进“强筋骨”。

对于参加体育活动及其应注意的问题,文章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文章特别强调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指出体育锻炼“重在实行”。锻炼的方法不必贪多,在锻炼过程中,应当注意三点:一是“有恒”,二是“注全力”,三是“蛮拙”。无疑,这三者都是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