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运动竞赛学(第2版)
19093200000006

第6章 中外大型运动竞赛简介(1)

本章导读

奥林匹克运动会

亚洲运动会

旧中国全国运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体育运动的形式之后,运动竞赛也就如影随形地伴随而生。

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即有了庆祝、祭祀时的舞蹈和军事体育的武艺、角抵等活动。在3000年前的夏商、周时代,学校中就有了习武的“体育”内容。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134年)时已有了射黑运动会,一般半年一次,大会每3年一次,竞赛已形成制度化。延至春秋战国时期,又发明了“棋戏活动”,在军事上则用投石、超距、距跃及善走等运动训练武士。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时,投石、超距等原始的竞技运动雏形已发展为类似近代田径运动的比赛大会。到了元朝,在军队中十分盛行长跑运动。陶宗仪所着《南村辍耕录》中说:“元代有一种长跑比赛叫‘贵由赤’。‘贵由赤’者,快行足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儿河起程。越三时,趋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万岁。”“贵由赤”为蒙古语,就是“快走”的意思,“贵由赤”又叫“贵赤卫”,是元世祖忽必烈二十四年(1283年)朝廷建立的一种禁卫军。他们平时要进行长跑训练,距离为180200里,且训练是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有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是从河西务(距北京东南60多里河北省武清县东北)出发至大都内中(宫廷);另一条自泥儿河(河北省宣化县东)至上都内中,距离为180里,天色黎明时起跑。“三时”即现在6个小时。6小时跑完180里路,其速度相当于15000米/小时。放走之日,官员亲临监视。

“以一根绳子于起点拦住,参加者站定,令下,去绳放走。”经过3个时辰(6小时)跑完全程。第1名赏银一锭,第2名赏缎子(衣料)4表里,第3名赏2表里,其余各1表里。

其竞赛时的裁判方法和奖励已形成制度。赛程180里,较现代马拉松赛程长一倍多。速度虽然比较慢,但耐力是惊人的。迄今,世界上尚未有长达90公里的长距离竞赛。

球类运动在我国发明很早,源远流长。以蹴鞠(中国古代足球)为例,早在战国时期即已流行于齐、楚两国;到了东汉时期,对蹴鞠的场地、用具、比赛规则、队长、裁判、运动员道德等都有了具体规定,其后有了“肩、背、拍、拽、拐”等术语和诸如“鸳鸯拐”

等专用技术名词,说明此项竞赛已有了相当的水平。其他如击鞠(似马球)、捶丸(似高尔夫球)、十五柱戏(类似地滚球)、导引、投壶等,都是我国的发明和创造。其中有些运动项目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洋务派及后来的教会,把现代体育的内容引进我国,发展至今,形成了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如武术、导引、围棋、象棋及少数民族特有的运动项目,如木球、赛马、赛龙舟等与国际上一些现代运动项目并存的局面。当前我国的一些民族体育项目,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及竞技体育实力在国际体坛的崛起,也在国际化、同一化的发展趋势中日渐走出国门,为海外国家和民族所接受。199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赛,便是一例。

2.1奥林匹克运动会

2.1.1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关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这些传说,故事曲折,情节感人,但大多具有神话色彩。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性质迥然不同,前者只是宗教的一部分。

体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产生-发展-衰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密切相关。

古希腊时期,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当时是一个城邦制国家;无统一君主,城邦各自为政。各城邦的统治者为了对外扩张,或者为了抵御侵略,或者为了对内镇压奴隶起义,经常进行战争。斯巴达人是这方面的急先锋。这个城邦人口不多,但民风强悍,不事生产,专以掠夺、侵略为业,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从事军事和体育训练,过着兵营生活。其他城邦,为了应付战争,求得生存,也积极发掘兵源。士兵需要有强壮的体魄,而体育是培养合格兵源的有效手段,这促使人们去从事体育活动。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但战争也使自己走向了反面。残酷的屠杀和镇压,给广大平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厌弃诉诸武力,渴望和平的生活。在古希腊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这一对矛盾,却由体育竞技活动暂时地把它们统一起来。统治者倡导体育竞技,是为了从群英荟萃的竞技队伍中物色身强力壮的士兵;平民百姓乐于参加竞技体育活动,不仅因为通过它可以锻炼出健美的体魄,得到娱乐和精神享受,而且可以过上一段短暂的和平生活。国际体育史协会副主席、科隆体育学院教授曼弗雷德·拉梅尔认为,古代奥运会并不是现代人所认为的那样具有和平意义。赛会期间,全希腊境内实行“奥林匹克休战”,只是保证在战争期间运动会能够进行而已,古希腊人称为“豁免”战争。“休战”时间,最初为1个月,后来延长为3个月。“休战”期间任何人都不得动用军队,挑起战事,违者将受到惩处。在竞赛活动中,人们通过交往,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团结和友谊,这自然有利于缓和各城邦间的关系。因此,团结和友谊,便成了古奥运会的精神支柱。

此外,古希腊在婚丧嫁娶、收获季节,常常举行庆典活动,祭奠万神之首宙斯。在庆典活动中,要举行诗歌朗诵、歌舞表演和体育竞技,这也是形成古奥运会的重要原因之一,运动会最初出现时,并不是统一组织的,而是分散在科林斯、雅典、奥林匹亚等几个地方进行,其中以奥林匹亚地方的运动会规模最大。到了公元前8世纪,其他地区的运动会已相继自行解体,并开始集中在奥林匹亚举行,这就是古希腊运动会以奥林匹亚得名的原因。

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前776年在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当时只有短跑(跑距为一个“斯他得”,希腊语“斯他得”意译是“圈”)一个项目,距离为192.27米,恰巧是运动场的长度,但古希腊人把这个长度数字神化了,说它是“大力神”脚长的600倍。

来自伊里斯的一位炊事员——科罗依博斯取得了1个斯他得(192.27米)跑的优胜,是人类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赛跑冠军。公元前724年这个项目改为2个斯他得。4年之后古奥运会才开始按今天这样,每4年举行一次,后来逐渐增加了长跑、跳远、标枪、铁饼、角力、赛马、赛车。第一次举行的长跑是24圈(4600米)赛跑。自公元前708年,由铁饼、跳远、赛跑、标枪和摔跤组成的5项运动开始出现。当然,比赛的方法是有别于今天的。例如,跳远比赛时,运动员要双手持哑铃,并有人用笛子伴奏;又如拳击运动员手戴皮套,套外有针刺,这比现代的拳击要残酷得多。参加比赛者最初仅限于成年男子,公元前632年第37届开始有少年参加。据统计,古代奥运会先后曾举行过24个项目的比赛,其中成年18项,少年6项。由于项目逐渐增多,运动会赛期由1天增加到3天,后来又延长至5天。比赛时,除武装赛跑竞赛项目的运动员身穿衣服外,其他都是赤裸着身体,一丝不挂,全身涂以橄榄油。健壮的身躯,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这种人体的自然美,使人们为之倾倒。故此,赤身运动曾风靡一时,并成为古奥运会的一大特色。运动会上,有庄严、隆重的发奖仪式,优胜者可以获得一顶象征荣誉的橄榄冠。橄榄冠的制作十分考究。所用的橄榄枝条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男童用纯金小刀从宙斯庙后的树上采折,而后的制作更是异常精巧,除授予优胜者橄榄冠外,还要在运动场的墙壁上刻下每个获胜者的名字。此外,对3次获冠的运动员,还要在宙斯庙旁为他们塑像,以示永久性的表彰和纪念。除此之外,获胜者还可得到终身免税的优待。但是这种精神上的鼓励,后来逐渐演变为物质性的。

从索隆时代(约为公元前640-公元前560年)起,雅典就曾奖给奥运会冠军500个硬币,用这些钱可以买到500只羊或25000公斤大麦。后来,对获胜者的物质奖励金额越来越大,从而使体育出现了职业化的倾向,一些优胜者由于腰缠万贯,慢慢走上了骄奢淫逸的道路。

有人认为,这也是古奥运会解体的原因之一。

古代奥运会没有现代奥运会的国际性,它只限于希腊的男性自由人,奴隶、妇女、外国人无权参加,对妇女要求尤为苛刻。古希腊人认为,运动会是一种庆典活动,妇女出席,有渎于神明。运动会又是赤身比赛,妇女参观,多有不便。古奥运会明文规定,凡妇女私自参观运动会或参与圣典者,处极刑。但在公元前396年第96届古奥运会上,一个名叫卡莉帕捷莉姬的寡妇,女扮男装,以教练员的身份带着自己的儿子皮西多吕斯参加了拳击比赛,但终被发现,依法律应被判处死刑。后因其父兄及这次参加比赛的儿子都获得了冠军,才得到了特别赦免。这是古代奥运会平民妇女因偷着观看比赛得以生还的唯一例外。古希腊是个奴隶社会,等级森严,以阶级地位划分贵贱,妇女的地位尤其低下,即使在体育比赛中也不例外。但奴隶主贵族阶级中的女性比平民女性的命运却要好得多。公元前680年,第25届古奥运会马车赛列为比赛项目后规定:获胜者不是选手本人,而是马匹和车辆的主人;女奴隶主和女贵族,可雇人参加比赛,并可成为奥运会桂冠的间接获得者。更有甚者,斯巴达极盛时期,斯巴达王阿西格劳斯的妹妹库尼斯卡,依仗兄长的权势,蔑视古奥运会规章,直接参加了马车比赛,并且成为古奥运会第一个真正的女冠军。女性开始参加奥运会了,那些歧视妇女的禁条也就不取自消了,古奥运会大门为妇女们破天荒地开了一道狭窄的门缝。

古希腊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至公元394年止,历时1170年,共举行293届。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吞并,完全丧失自由,奥运会日趋衰落。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它提倡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遂使欧洲体育处于黑暗的年代,奥运会也奄奄一息,名存实亡。公元394年,笃信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明令禁止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纵火焚毁了奥林匹亚的大部分建筑物。公元511年、522年,接连发生两次强烈地震,加之洪水泛滥,使奥林匹亚遭到彻底破坏,成为一片废墟。至此,奥林匹亚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2.1.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希腊奥运会自公元394年被禁止,沉睡了一千多年之后,于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末期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使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与当时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欧洲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14世纪至18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古希腊文化体育思想的高度赞美,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的怀念和向往。

19世纪末,欧洲各国的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体育交往也日益增多,出现了第一批国际体育组织。1891年成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892年又先后成立了国际滑冰联合会和国际划船联合会。

1887年,德国人在柏林展出从奥林匹亚发掘到的大量文物,反响很大。德国统治者威廉蓄意称霸欧洲,妄图利用人们的狂热情绪,充当奥运会的发起人。倘若威廉的阴谋得逞,则欧洲,首先是德国的近邻法国将无宁日。欧洲人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并认为恢复奥运会是谋求和平的一种良好手段,但绝不能让野心勃勃的威廉来充当现代奥运会的发起人。

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起恢复奥运会的。

顾拜旦(1863-1937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曾留学英国,专攻教育学,选择了从事教育工作的道路。他学生时代就对古希腊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他后来将毕生精力贡献给奥林匹克运动有很大影响。1888年,顾拜旦第一次提出举办类似古希腊奥运会的比赛,但不是简单的继承,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运动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去。

1892年,他遍访欧洲诸国,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同年12月25日,他在巴黎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着名演说。1893年,为了恢复奥运会,顾拜旦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国际体育会议。翌年1月,又致函各国体育俱乐部,协商恢复奥运会的有关事宜;同年6月18至24日,他再次在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由12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选出了希腊诗人泽·维凯拉斯为委员会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会议还作出决定,将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现代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冠以“现代”一词,是为了有别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