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07

第7章 已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4)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是经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市国资委出资设立,于2003年11月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承担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任务。根据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和与业主签订的相关合同契约,公司主要承担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建设管理,组织初步设计、施工设计、采购招标;组织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土建结构、建筑装修、设备安装工程及相应市政配套工程的实施;组织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系统调试、验收、开通、直至交付运营全过程的管理。公司负责建设管理的北京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8号线一期及二期北段、9号线南段、10号线一期、机场线、房山线、昌平线一期、亦庄线和大兴线已经顺利通车试运营,目前北京地铁通车里程已经达到约372.8km。目前,公司负责建设管理的在建线路有6号线一期及二期、7号线、8号线二期南段、9号线北段、10号线二期、14号线等。

这些线路对缓解首都公共交通拥挤,推动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具有的快速、大容量、改善城市中心区交通紧张状况的特点将更加突出,拉动沿线地区产业经济迅猛发展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大有可为。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是国有独资的特大型专门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网的专业运营商。拥有职工一万余名。目前,公司经营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13号线、八通线、奥运支线和机场专线,运营线路总里程200km,共有123座运营车站。

公司运营业务涉及专业有车辆运输、客运组织、行车电力调度、供电、通信信号、机电和线路等。另外,公司还经营以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角化业务,主要包括经济技术贸易、广告、地下通信、房地产开发、商贸、旅游度假、教育培训、建筑安装、车辆制造、工程监理、出租汽车、设计研究咨询及文化产业等。这些多角化经营业务扩大了地铁的服务领域,也满足了广大乘客的服务需求。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是北京第二家地铁运营服务企业,由北京市基础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地铁公司合资成立。2004年12月4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BII)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BCG)以及香港地铁公司签署原则性协议,以特许经营模式合作投资、建设和运营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地铁4号线的特许经营权为30年,项目总投资约153亿人民币,其中70%由北京市政府出资,30%由特许经营公司出资。2005年2月7日,合作三方与北京市政府草签特许协议,经营期为30年,由工程项目完竣起计算。北京市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和土木建造工程等方面的工作,京港合作成立的地铁公司则负责提供列车和相关机电系统,以及新线运营和管理工作。香港地铁公司在为京港地铁公司提供建设运营方面优良及先进经验的同时,将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对城市对企业对乘客更为优良的效益模式。北京地铁4号线特许经营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总投资46亿元,注册资金13.8亿元,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地铁公司各占49%,北京市基础投资有限公司占2%。

2.1.8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开始考虑地铁规划与建设问题,结合当时的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环两线”的轨道交通规划线网雏形。在其后的规划中,又研究了多个线网方案。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并于1969年10月1日完工,线路长23.6km,这条线路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地铁线路。至1981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作为专项规划正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当时的线网长度为236km。此后对轨道交通规划线网又进行了几次调整。根据规划,至2015年底,北京将建成运营里程达666km的轨道交通网络。

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地铁共有15条运营线路,218座运营车站,运营线路总长372.8km。以运营里程计算,北京的地铁系统目前是中国大陆第二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地铁运营的15条线路,目前日平均客运量在655.4万人次左右。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既有城市公共交通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要求,北京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重,因此,在2010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编制《北京2015年轨道交通加强版规划》的基础上,由北京市规划委组织对上一轮《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5年》进行了调整,在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新增M8号线三期、M16号线、海淀山后线(M16北延)、燕房线(房山线西延)4个建设项目,共计82km,至2015年北京市线网规模将达到666km。线网建成后,轨道交通将实现对中心城全面覆盖及中心城与新城的贯通连接。

2.1.9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1965年2月4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在北京地下铁道建设方案的报告上作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的重要批示,确定了北京地铁“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成立了以杨勇同志为首的国务院北京地铁领导小组。

1969年10月1日,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全长23.6km,设19座车站(有17座车站投入运营,2座未运营)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

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

1992年6月24日,北京地铁复八线开工建设。

1999年9月28日,地铁复八线通车试运营。

2000年6月28日,地铁复八线与一线全线贯通。

2007年10月7日,北京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是第一条北京市南北轨道交通大动脉。5号线全长27.3km,设太平庄停车场和宋家庄车辆段,也是北京地铁第一条加装屏蔽门的路线。

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km,运营线路将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2009年9月28日,随着地铁4号线开通,北京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228km。

2010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开通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苏庄-大葆台)、15号线(顺义线一期首开段,望京西-后沙峪)和昌平线(一期,西二旗-南邵),北京地铁总长度达到336km。

2011年12月31日,8号线二期北段(森林公园南门-回龙观东大街),9号线南段(郭公庄-北京西站),15号线一期东段(后沙峪-俸伯),房山线剩余段(大葆台-郭公庄段)开通试运营,北京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372.8km。

2.2上海

2.2.1上海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上海轨道交通在建线路相继进入建设高潮,车站累计开工65座。其中9号线三期松江段、11号线北段二期(江苏路站-罗山路站)、13号线一期(华江路-金沙江路)以及16号线(临港新城-罗山路)等计划在2012-2013年先行通车,其余站点计划2014年全部建成试运营,届时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超过560km。

2.2.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上海市城市概况

上海位于亚洲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入海口,长江三角洲东部,东海之滨。其西、北两面邻江苏省,西南邻浙江省,东眺大海。地貌以平原为主,河湖纵横,主要有城西的淀山湖和流经市境的黄浦江。

上海市辖区总面积6340.5km2,其中市区面积749km2(2009年)。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设立新的黄浦区。时至今日,上海全市共辖16个区、1个县,共109个镇,2个乡,99个街道办事处,3661个居民委员会和1704个村民委员会。截至201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01.914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万人,占39.00%。

上海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中国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2011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到19195.69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4%,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万元和1.56万元,均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高于经济增幅,在2011全球城市排行榜中香港第五,北京第十五,上海第二十,三个城市共同进入世界20强。

2.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宝山新城、外高桥港区(保税区)、空港新城、海港新城、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新城等组成的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和形象建设,集中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将崇明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新城(含县城,下同)-中心镇-集镇”组成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市城镇体系的主体,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人口控制在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0km2;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规划新城11个,分别是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惠南、青浦、南桥、城桥及空港新城和海港新城。新城人口规模一般为20万~30万人。

3.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2000年上海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规划。规划实施过程中,在遵循原线网基本格局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上海市对线网中的4条长大线路(R线)分别进行了拆分,并对局部线位以及部分外围线路起终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调整后的上海市线网由21条线路组成,总长约1051km。

2.2.3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有11条线路开通运营,在建线路有5条。根据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2010-2016年间,上海将规划建设线路7条,其中包括5号线南延伸(奉贤线)、9号线三期、17号线(青浦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线路总长约220km,车站135座。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建成后,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达到18条,线路总长超过787km,车站总数超过489座,其中网络换乘枢纽数量达到78座。路网将覆盖全市除崇明三岛之外的所有行政区(金山区有铁路金山支线到达),其中,中心城区路网密度从目前的0.54km/km2增加到0.75km/km2,中心城站点密度从目前的0.41座/km2增加到0.53座/km2。预计日客流量将超过1062万人次/日,占全市公共交通总量的49%以上。

1.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线(奉贤线)

自东川路站分岔道往南延伸分,闵行区境内设江川路站,奉贤区境内设7站。

2.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

9号线三期从民生路到曹路,长14.5km,共设站8座。

3.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线)

17号线从虹桥火车站站到东方绿舟,全程35.2km,共设站11座。

4.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

13号线二期从南京西路到张江,全长22.5km,共设站17座。

5.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

14号线从江桥到金桥,全长36.4km,共设站29座。

6.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

15号线从陈太路到紫竹科技园区,全长40.1km,共设站28座。

7.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

18号线从场北路到航头,全长44.3km,共设站30座。

2.2.4上海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1.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支线延长线、北段延伸)

11号线北段二期工程(华山路-罗山路),全长21km,起点为江苏路站,终点为罗山路站。线路途经长宁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全部为地下线。二期工程共设13座车站,先后与轨交1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2号线、16号线7条线的5座站换乘,其中三线换乘站2座,两线换乘站3座,全部为地下站,预计2012年完工通车。

11号线支线延伸线从安亭站-花桥站,全线长5.4km,设3个车站,线路于2011年开工,预定2012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