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19103300000021

第21章 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下云南与广西物流发展战略(5)

3.广西已成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物流中心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相互的互补性,广西已有成为中国(重点是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平台和两地物流中心的潜力和基础。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进出境运输工具14万辆(艘、架)次;进出境人员286万人次。2002年,南宁海关监管的进出口货值达24.3亿美元;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30万人次。2006年中国与东盟的1608亿美元的贸易额中,有1000多亿美元的货物是通过泛北部湾港口利用海运完成的。2007上半年广西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和东兴四大口岸外贸进出口值达3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5%,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在对东盟贸易中,北部湾经济区4市对东盟进出口5.6亿美元,增长54.5%,占广西与东盟贸易总值的48.3%,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007年,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0613万吨,比上年增长42.5%,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6853万吨,比上年增长66.3%;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3亿吨,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0.5亿吨,比上年增长42.1%。2007年,广西货物运输总量达到5.02亿吨,比上年增长13.0%,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1516.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3%。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消费品流通市场,以及逐年拓展的外需贸易,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物流需求。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广西物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及制度安排

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后,中国与泰国水果蔬菜贸易实现了零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500多种产品全面降税。2005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平均税率已从9.9%降到8.1%,2007年从7降到6.6%,2009年将进一步降到2.4%,到2010年1月1日始相互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基本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邻近越南和泰国,与东盟在农业合作上走在前面。据预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出口和从东盟进口将分别增长50%以上,为广西物流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2.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及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

2004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老挝万象召开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议把中国广西纳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英文缩写GMS)并获批准。2005年7月,广西作为继中国云南省之后第二个省区正式参与GMS合作。2006年10月30日,中国政府面向东盟国家,正式提出了“积极探索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倡议,东盟国家领导人做出了强烈回应,他们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所谓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指的是,与大湄公河陆路区域经济合作相呼应的中国——东盟围绕北部湾及南中国海进行的海上区域经济合作。2006年7月,时任广西区委书记的刘奇葆在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的战略合作新构想。“一轴两翼”新格局是指在以上述两大陆路和海路合作为“两翼”,以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一轴”组成的中国——东盟一个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板块。

中越两国在2004年5月达成一致决定建设“两廊一圈”,“两廊一圈”的“两廊”是指“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一圈”是指环北部湾经济圈。“两廊一圈”涉及中国广西、广东、云南、海南、香港和澳门及越南的10个沿海地带。两条走廊共跨度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00万。“两廊一圈”是建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上的两国合作机制,目的是要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广西在“两廊一圈”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占据了“两廊一圈”,更在于这“两廊一圈”与珠三角的对接及与中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对接,对广西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发展现代物流是个极好的契机。

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以及广西提出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对广西-东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3.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为广西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商界合作。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同时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到2008年11月,广西已成功地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每一届的交易都有所上升,投资项目对接会项目也有所增长。博览会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于一体,带来巨大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研究表明,会展经济的经济带动系数为1∶9,因此,通过发展会展经济可促进贸易增长,从而进一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4.与东盟良好的经贸关系为广西物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西经济总量位居西南各省前列,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增速加快,具备了作为中国与东盟物流大枢纽的条件。“十五”时期广西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6%,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885亿元,在西南地区中,除四川外(10505亿),高于云南(4721亿)、重庆(4111亿)和贵州(2710亿)。2010年,广西与东盟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广西对东盟出口45.9亿美元,增长27.1%;广西自东盟进口19.4亿美元,增长45.1%。东盟继续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一个内陆城市南宁和三个港口城市北海、钦州、防城港组成,陆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人口1255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发展目标为:用10到15年的时间,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最早建构了区域经济学体系的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认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兴旺由多种因素促进而成,包括区域自然资源丰度、交通运输条件、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变化趋势、区域政策等等。广西自然资源丰富、陆路和海路四通八达,又适逢中国-东盟区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策的实施,广西的社会和经济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家提出要把广西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这对蹒跚起步的广西物流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广西物流业必须改变原来的分散经营、条块分割的传统方式,走整合发展、产业升级的现代物流之路,形成特色显明、适合新的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化大物流。

二、广西与东盟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广西物流发展的态势及薄弱环节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这是双方在自由贸易框架下签署的第一个服务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内容包括建筑、运输、商业服务、环境保护等5大领域的26个部门。在物流领域,中国与东盟首先在运输领域的陆海空展开全面合作,中国向东盟开放航空运输服务和公路运输服务;东盟国家将向中国开放海洋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在港口、航运等交通物流建设展开全方位合作。广西连接着中国西南、华南和东盟地区,是中国西南出口东盟的最便捷的通道,中国向东盟开放的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大多数集中在广西北部湾领域,这为广西的物流产业的繁荣带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许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在内的东盟各国企业,纷纷到广西投资物流项目。马来西亚SSF集团投资公司出资4375万美元建设的中国东盟西南水产专业市场,规划占地500亩,是集水产品交易、水产品冷冻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大型水产专业市场。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约广西物流项目也有10多个。广西物流业正处于一个战略性转变阶段,将从封闭式的内陆物流走向开放式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从居于落后西南地区的边缘物流走向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导性物流,和新近规划的北部湾经济区一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尽管广西物流是中国新兴经济带中最具成长价值的区域物流,但现阶段的广西物流总体上还处于落后、弱小、分散、自发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也不足以支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自1927年拉尔夫·布索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第一次用“logistics”规范物流概念以来,管理学家公认西方的物流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早期阶段,物流只是包涵于销售过程中。(2)萌芽阶段,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为代表的盟军的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第二次世界大战后Logistics的运作方法及理念在企业中广泛采用,这时的Logistics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3)综合物流阶段,1962年着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 Druker)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首次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物流可以形成“第三利润源”,企业物流管理领域正式启动,并且产品物流与原材料物流综合起来大大改进对物流系统的管理。(4)供应链管理阶段。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由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更名为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现代物流理念的确立,一体化物流管理的思想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物流管理逐渐扩大到整个供应链范围。

以此观照,广西物流要担当中国——东盟大物流枢纽的重任,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修补,主要表现如下:

(1)从发展阶段来看,广西物流整体还处于物流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不太平衡,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停留在仅仅把物流当做销售、供应的手段,只有极少部分向综合性物流迈进。综合物流阶段有两个标志,其一,有联盟型和合作式的物流体系,实现最终用户和各层次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商流的整合;其二,第三方物流在综合物流管理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如组织站、港、库、点的交叉与衔接、产品物流问题分配、供应合理化、零售商管理控制总库存量等。广西的物流产业链很短,物流业务层次低下,没有形成联盟型和一体化的行业或区域物流体系,自营物流的比重过大,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整体物流业不但不能很好地服务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运作,更不能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种国际化的经济体系。

(2)从物流理念和物流业务来看,广西物流整体上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层面,现代物流的网络和平台还没有建立,供应链思想和产业还没有形成。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指物品由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过程中,发生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活动等物流环节的集合,其主体是物品的运动;现代物流是基于顾客需求而进行的涉及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网链结构的物品与信息的系统流动过程,其主体是顾客的需求,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现代物流的最新拓展。广西现有的物流企业大多由传统物流企业改造而成,长期从事运输、仓储等单一物流服务。组织管理能力低下,经营方式落后,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不能进行综合性的物流增值服务。除过柳州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外,供应链管理不论在产业发展上还是理念上,在广西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传统物流极大地浪费了本不充足的物流资源,也不利于资源共享、信息便捷的现代化大物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