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茶文化
191054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回族茶文化(4)

说到八宝茶“三泡茶”的冲泡,最为值得一提的应该是四川茶楼中的冲泡方法。四川的茶师沏茶很是讲究,他们一只手提着一个特制的一米多长嘴的龙头铜壶,有两个颤巍巍的红球,尖尖的壶嘴伸到离茶碗不到4厘米时,开水就对准盖碗直射下去,即快又准,还有诸如“苏秦背剑”、“反弹琵琶”等赋有艺术性的动作,可以称得上是门“绝活儿”。水顺着碗底翻上来,配料受湿均匀后,盖上茶盖泡五分钟就可以饮用了。

四川的八宝茶与回族的略有不同,主要是在配料的选择上,通常是按顺序先放入冰糖,再放入罗汉果,然后是花旗参、甘草、枸杞子、红枣、葡萄干,作后用茉莉花茶盖住配料,放上两朵菊花。这样冲出来的茶汤色碧绿,并能够显出菊花的幽致清雅。品饮时先要用茶盖把浮在上面的菊花轻轻拨开,然后再轻轻地抿一口,先尝到的是一种浅浅的味道,咽下去之后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口感特佳,使人心旷神怡,那种特别的口味,让人感到很满足。可以说,改良的回族八宝茶在川藏地区传承,现己成为了四川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文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我国古代茶人(文人稚士)“品茶”包括;

人品:清、雅、简、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神俱清。

雅:谦恭儒雅,有君子之风。

简:举止豁朗简约,不拘俗礼。

淡: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

茶品:清、香、甘、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色俱清。

香:其嗅如兰。

甘:其甘如荠。

淡:淡而有味。

水品:清、活、甘、冽

清:水质澄澈、纯净。

活:水质鲜活,不凝滞。

甘:水味甘香。

冽:水味清寒。

火品:明、活、洁、燥

明:有火光。

活:有火焰。

洁:无异味。

燥:无湿气。

茶器品:质、朴、雅、素

质:质地纯正。

朴:形制古朴。

雅:以秀雅为尚。

素:以素器为尚。

茶室品:简、古、通、幽

简:结构简洁、明快。

古:形制简古、朴素。

通:布局开放、通透。

幽:环境清幽、秀雅。

三、回族对茶疗的贡献和民间茶食及茶谚

古今的临床应用表明,茶叶具有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的功用,故有“诸茶为各病之药”之说。我国历代最具影响的中药学着作均有“茶”或“药茶”的专门论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回族,对中国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回族在不同的历史朝代均涌现出过一批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他们与中国其他民族一道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明史。在中华茶文化体系中同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回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对茶疗的贡献

1)李贽(1527~1602)

明代着名的回族大哲学家、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李贽在哲学上认为世间都是实在的,宇宙以物质性的阴阳二气为基础,经过无数变化,生出万物来,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社会伦理道德上,他公开向封建伦理挑战,批评男尊女卑思想,反对宣扬“伪道统”。在文学上还提出“童心说”理论,主张创作抒发己见,反对复古模拟。反对封建社会传统的是非标准,称赞武则天政治成就和卓文君、红拂的自选情侣、善于择配。勇敢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官吏是“不操戈矛的强盗、吃人的老虎、昔时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李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家。

李贽生前十分喜爱喝茶品茶,经常参加一些文人雅士的茶道活动、为中华茶文献宝库里留下了一些不可替代的茶疗茶评文章。这些内容丰富深刻的茶道专论同古代的茶文献一起,构成了举世无双的中华茶文化文献宝库。

2)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年)

是元代着名政治家,曾任中书平章政事,至元元年(1264年)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尚书省平章政事,莅官三年,政绩斐然;至元十一年(1274年),出任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主滇六年,云南大治,后被封为咸阳王。其长子纳速刺丁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亦有政绩,后被追封为延安王。其后裔有沙、纳、撒、丁等姓。据史记载,今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纳家户村居民就是赛典赤、纳速刺丁的后裔。

相传,在云南做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有一年夏天,率领穆斯林在九华山盖清真寺时,因天气炎热,中暑昏厥过去,不省人事。回民们相当着急,值此紧要关头,有一位名叫龙努斯的老人,连忙跑回家去用瓷碗放上茶叶、葡萄干、菊花等,用开水泡一碗药茶。匆忙端到工地,但这时赡思丁仍然未醒,他怕茶水放在工地被弄脏,找了个瓷器盖子盖好。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赡思丁醒来,龙努斯赶紧端起药茶递过去。赡思丁喝了一口,清甜爽口,顿感暑气全消,赞道:“美哉,盖碗茶!”云南一带从此喝盖碗茶之风大盛。

后来赡思丁的儿子纳速拉丁到陕、甘、宁做官,把喝盖碗茶的习俗传到西北,从此,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也盛行喝盖碗茶。并且总要在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重要节日,拿出最好的盖碗茶原料馈赠亲朋好友和招待客人,以示最隆重和最顶尖的礼节。

3)郑和(1371~1435)

回回穆斯林,《明史》传: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处,开中外交通最远的航路,宣扬威德,助马来西亚建国,海外诸国争来朝贡。时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熟识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回回穆斯林郑和统率千军的才能。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为了纪念航海家郑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航海节,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以此纪念1405年的7月11日郑和首次下西洋。将我国南沙群岛中有一群礁名为郑和群礁。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郑和号命名一艘训练舰。1994年台湾海军以郑和号命名一艘仿美国“Perry“级所建造的成功级巡防舰。2005年美国波音公司以郑和号命名首次环球飞行的波音飞机777-200LR。

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船队在海上常期航行,无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良好的营养食物,但生病的军土很少,据后人考证,这与船队上的人跟着郑和与随行的回商每日喝“八宝茶”有直接关系。“八宝营养保健盖碗茶”确保了船队上众多军士、船工、商人的健康。没有郑和统帅日常爱喝的“八宝营养保健盖碗茶”就不可能有七下西洋的顺利成功。

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加强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往来,发展了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大批货物和各国货物之间的交换。扩大了中国茶叶的输出量和茶种的外传的地域范围,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广作用。

2、回族回医独创的回方药材茶疗的功效特点

茶疗就是通过饮茶来调理身体,或治疗相关病症。在茶饮中添加不同的通过生物萃取的回方药材,泡制出一杯适合相应病症的、带着淡淡清香的药茶,它能帮你消减痛楚、强身健体、保持活力,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轻轻松松喝出健康!

吃药不如茶疗,茶疗不仅具备药的疗效,同时具备茶品的温和。它取药物之性,饮茶之味,两者配合,相辅相成,起到茶借药力、药助茶功的协同作用,收到解渴与保健调养的双重效应。茶疗温和持久,能激活沉睡的机体,令健康从“内”开始!古老的中医,很早就有“茶为万病之药”之说。回医茶疗通过药性与病性相互对抗,药性对机体正气的协调补充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回医茶疗除了具备茶的一般健康功能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药养功效。有针对性选用各种茶材,能起到很好的调理治疗的效果。回医茶疗具备其他药物的功效,但异于药物,特别在改善体质,治疗小病,慢性病,预防重大疾病方面有它的优势。用中药材料萃取配制而成的回医药茶,取代日常茶饮,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回医回方茶疗的健康理念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免疫是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它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维护机体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经常饮用回医回方天然本草养生相关功能的茶,可大大降低相应的患病几率。例如;传统中医对于脱发的病因病机及诊治均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回医回方茶疗从丰富的中医古代文献中发掘了脱发的证治规律,加以现代先进的生物萃取技术,可对脱发问题进行全面的根本调理。中国宁夏回族回医研究推出的〝回方育发茶〞通过饮用回医回方育发茶进行茶疗调理,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引起的脱发、发质干枯,都能得到很好的养护,止脱生发,乌黑柔顺。

3、回族茶点

回族语;接人待客不用酒,馓子油香盖碗荼,有吃有喝好味道。

馓子、馓子这道油炸面食据传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代文豪苏东坡诗赞:“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该诗把馓子的色香味概括无余。回族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做工考究。一般要在面粉里加入红糖、蜂蜜、花椒、鸡蛋、香油,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放在盆中醒一会儿,当油锅热时,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数根,轻轻抻长,套在筷子上下锅,金黄色出锅。回族的馓子看上去黄鲜鲜,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脆甜甜,堪称佳馔。

油香、回族的油香种类很多.西北回族的油香有,发酵面淡味油香、甜味油香、还有烫面油香等等。泉州、扬州等南方回族地区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等。回族在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净以保持“清真”,和面时很注意用料。炸油香时在发酵面里要适量调入香油、鸡蛋、并掺入少量的薄荷叶粉。炸甜油香还要掺入红糖和蜂蜜,然后搅拌在一起,揉成面团擀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状,用刀在中间切刻两三道。传说,油香上切二至三个孔是在穆罕默德创教时期,为避免宰一峰有功劳的骆驼,而在油香上切两个刀眼来替代。回族在炸油香时,一般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炸时,忌讳未洗大净的人闯入。吃油香时,要掰着吃。

4、在回族民间流行的一些常用茶谚:

壶中日月,养性延年;

苦茶久饮,可以益思;

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

饮茶有益,消食解腻;

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茶水喝足,百病可除;

淡茶温饮,清香养人;

苦茶久饮,明目清心;

午茶助精神,晚茶导不眠;

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

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寐;

烫茶伤五内,温茶保年岁;

清茶一杯在手,能解疾病与忧愁;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好茶不怕细品;

常喝茶,少烂牙。

四、回族茶艺

中国人有句客套话,不管熟不熟络,见面时都会说声:“有空来喝茶。”回应者也很干脆,“好,一定。”但那仅仅是喝,如果说“品”,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区别有点像业余与专业之分。所以才有茶艺馆这行当。品茶是一种体验式的生活,也是一种文化欣赏。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

1、茶艺概念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2、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