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茶文化
19105400000013

第13章 中国回族茶文化(5)

第三,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五,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3、茶艺的分类

茶艺可以分为三类,表演性茶艺、实用性茶艺和宣传性茶艺。

一、表演性茶艺,着重于表演,当然也要泡好一壶茶。

二、实用性主要目的是泡好茶,把茶叶的内涵物质充分溶解到茶汤中,使营养成分和口感达到最佳效果,适当照顾好艺术性。

三、宣传性茶艺则是企业或者茶乡为了宣传自己的茶文化,把当地文化和茶文化结合起来,比如推出的少数民族茶艺文化等。

4、茶艺用具

置茶器①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②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③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④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⑤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⑥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理茶器①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②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③茶针:用于通壶内网。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分茶器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②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③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涤洁器①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②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③渣方:用以盛装茶渣。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⑤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⑥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⑦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其它①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②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③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④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⑤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⑥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⑦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⑧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5、中国传统“茶艺表演”

1)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2)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3)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得雅,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4)仪式: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瓶,作为话题。

5)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6)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道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环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7)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8)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9)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10)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丝质)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11)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12)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13)品茶;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右手覆于杯上,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再闻香;右手取下闻香杯,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观而已,因此,品茶时左手右手等动作是要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二品甜腻,三细细回味。

14)品道;品完三口茶后,将茶杯放于自己桌上,众人静肃一段时间,不仅回味刚才喝过的茶,也默默感受这一切。

15)礼尽谢茶;最后宾主起立,茶师及侍女横列一排行礼,主客回礼,一同谢茶。茶师走后,主客留下来细细赏香品茶,或听琴悦耳,或高谈阔论,或安静思考,静静感悟这茶境,感受这宁静致远的氛围,客散后,主人相送至门外,也算是品茶聚会圆满成功的举行了吧。

6、回族茶艺

客来敬茶是回族的优良传统。“走遍天下回回家,款待贵客八宝茶”回族的八宝茶盖碗茶茶艺中的沏茶、敬茶、品茶都是很讲究的。八宝盖碗茶九道茶艺表演过程是,介绍茶具、鉴茶、净具温杯、配茶、摇香、沸水沏茶、敬茶、品茶、献歌共乐,共九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都在解说词和音乐的陪衬下缓缓进行,艺术表演用舞蹈化的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现着回族茶艺的魅力。当回族少女手捧盖碗,恭敬地将茶碗敬奉给贵客时,受茶人要跟着回族少女的演示,先观色、再闻香,然后三刮品茶,此时回族少女按照穆斯林的礼节,道一声:“安色俩目阿来昆。”即真主祝福您,便手持盖碗,伴随着回族《敬茶歌》,翩翩起舞……曲终人散,观众手捧盖碗茶,仍意犹未尽,恍惚似在梦里。

回族八宝营养保健盖碗子茶解说词:

1)润杯: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大西北,气候干旱寒冷,蔬菜缺乏,以食牛羊肉、奶制品为主。而茶叶中存在的物质,不但可以补充蔬菜的不足,而且还有助于去油除腻,帮助消比。所以,茶一直是回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

2)添用料:刮碗子茶用的多为普通炒青绿茶,冲泡茶时,除茶碗中放茶外,还放有冰糖与多种干果,有的还要加上白菊花、芝麻之类,通常多达八种,故也有人美名其曰:“八宝茶”。由于刮碗子茶中食品种类较多,加之各种配料在茶汤中的浸出速度不同,因此,每次续水后喝起来的滋味是不很一样的。刮碗子茶用沸水冲泡,随即加盖,经5分钟后开饮,第一泡以茶的滋味为主,主要是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浓甜透香之感;第三泡开始,茶的滋味开始变淡,各种干果的味道就应运而生。

3)润公道杯:回族人普遍都有喜好饮茶的习惯,一些懂茶道的回族人很会品茶,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回族把饮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当节日或举行婚礼等家里来客人时,主人会热情地给您先递上碗茶,端上些油香、点心、干果一类,让您下茶。

4)敬茶;回族敬茶也有良好的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将碗里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一方面是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分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给主客。回族喝盖碗茶也很讲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料,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点,这样主人会给您继续倒水。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放到嘴时,表示已喝够了,主人也就再不谦让倒茶了。茶,是连接友谊的纽带,其他民族兄弟到回族家里作客,会深深地感到,回族兄弟好客大方,茶香,情更浓。

5)刮茶:喝刮碗子茶时,一手提托,一手握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也由此而生。

回族认为,喝回族盖碗刮碗子茶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腻生津,滋补强身,是一种甜美的养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