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茶文化
19105400000026

第26章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9)

据预测,印度仍将保持世界最大红茶生产国的地位,其产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2.2%,到2017年将达到120万吨,其次为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其增长率预计均为1%,预计产量分别为344000吨和341000吨,再次为中国,预计产量为312000吨。(其它主要生产国的红茶产量预测数据如下:土尔其279000吨;印度尼西亚197000吨;阿根廷95000吨;孟加拉国101000吨;马拉维51000吨;乌干达38000吨;坦桑尼亚34000吨;伊朗26000吨。

预计世界绿茶的产量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远高于红茶的1.9%。1996到2006年间,中国采取土地整理、再植和部分转型的措施提高了产量。这一预测反映出中国的产量将持续增长到2017年。中国的绿茶产量将达到1350000吨。世界茶叶产量增量的一半将归功于越南。2006年越南的茶树产茶丰富,加之该国完成了土地整理和扩栽,增长喜人。预计越南的茶叶产量为106000吨,其次是日本,100500吨,再次为印度尼西亚,22100吨。

4、传统的茶消费市场已近饱和

世界茶叶消费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非产茶国的净进口;二是产茶国本国的消费。因为绿茶的消费数据尚未统计完全,因此不能准确推测出未来的消费量。红茶的消费量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2017年将达到280万吨。红茶产茶国本国消费量的大幅增长足以抵消其在传统市场上减少的销量。预计印度的消费量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达到906900吨;接下来是土尔其189000吨,中国115000吨,印度尼西亚95000吨,孟加拉75000吨,伊朗65000吨,越南37900吨。预计红茶的世界净出口量(约等于进出口国家的消费量)每年增长0.5%,说明传统的茶消费市场已近饱和。这方面增长最迅速的国家应该是俄罗斯。过去十年该国的进口量增长率只有4%,但估计以后会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达到328000吨。巴基斯坦将以0.3%的边际增长率排在其后,达到119100吨。美国和加拿大的消费量也将增长,进口量分别达到92300吨和15200吨。欧盟二十五国之中,除了荷兰之外,其他国家的增量将和前十年一样持续减少。

预计世界红茶的出口量在2017年会达到139万吨。非洲和亚洲将同比增长,这样亚洲的出口量仍将远大于非洲。2017年,亚洲的出口量是806000吨,非洲则为478000吨。主要的出口国家保持不变。斯里兰卡仍将以395000吨的出口量作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排在其后的肯尼亚为325000吨,印度265000吨,印度尼西亚95000吨,马拉维48000吨,乌干达34000吨,坦桑尼亚30000吨。

5、世界绿茶的出口量将会显着放慢

预计世界绿茶的出口量将会显着放慢,按每年3.8%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达到397100吨。前十年绿茶出口量的增加率高于14%,此次估计增长放慢主要是因为产茶国本国的消费量会大幅增加。中国将以379700吨的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远远多于排名第二的越南的33500吨。印度尼西亚会有13300吨,日本是2400吨。

(四)国际茶叶主要消费国家市场现状概况

1、俄罗斯

俄罗斯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叶消费大国之一,当前世界最大茶叶进口国。俄罗斯人饮茶习惯由来已久,所需茶叶主要依靠进口。俄罗斯茶叶进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0世纪初叶俄罗斯茶叶进口曾达7万吨左右,约占世界茶叶进口20%,仅次于英国(13万吨)。20到30年代苏联茶叶进口减少到2万吨左右,40年代以后更进一步减少到万吨以下甚至千吨以下的低水平,直到50年代中期才转为恢复性增加但是仍在较低水平上徘徊。70年代中叶突破5万吨、80年代中叶又突破10万吨——超过了20世纪初叶的水平。随后几年苏联茶叶进口逐年增加,1990年增至23.50万吨的创记录水平,第一次超过英国因而改写了长期未变的世界茶叶进口国的排行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茶叶进口一度急剧减少,但是很快就恢复增加了。20世纪后半期直到21世纪初叶一直在15万吨左右的较高水平上徘徊,从而连续三年(1999-2001)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大茶叶进口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俄罗斯茶叶进口的主要供应者是印度和中国尤其是前者。90年代末叶以来情况开始变化。目前俄罗斯茶叶市场的主要供应者(以2001年为准)依次为:印度(48%)、斯里兰卡(37%)、中国(6.6%)、格鲁吉亚(2.5%)。俄罗斯进口的茶叶90%是红茶,绿茶和其他茶类仅10%。90年代以前俄罗斯市场销售的茶叶绝大部分是进口的散装茶在国内拼配分装,但是由于俄罗斯茶叶加工厂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难以和进口货竞争,最近几年产量减少仅占进口茶叶一半左右。同时直接进口的小包装茶有所增加。看来俄罗斯茶叶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情况制约,而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影响进口的另一个因素是进口税的调整,例如1997年俄罗斯为了增强国产小包装茶的竞争力,将进口税由10%提高到20%,就曾导致当年茶叶进口减少,国内茶叶消费也相应减少15%左右。

两个多世纪以前茶叶从中国传到俄罗斯以后,很快就受到广泛欢迎,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饮料,进而发展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饮茶早已成为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并且是俄罗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俄罗斯人不分男女老少全民饮茶,一年四季都饮茶,饭前饭后都饮茶,居家外出都饮茶……在俄罗斯茶叶是一种大众化饮料,大多数人爱喝红茶,也有少数人偏爱绿茶,往往因地区而异。俄罗斯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饮茶方式——用黄铜茶壶煮茶而不是冲泡;喜欢在茶中加糖牛奶或蜂蜜、奶油、果酱,有时伴以各种小点心。俄罗斯人在家里饮茶时通常由女主人为家人煮茶、倒茶,邀请亲友到家里喝茶是友好的表示。在俄罗斯饮茶者大大超过饮咖啡者,约为2:1。俄罗斯人均茶叶消费量90年代初曾达1215克,现在一般稳定在1000克左右。据有关业界人士估计,俄罗斯茶叶市场潜在消费量可达到20万吨左右,笔者认为这个估计有一定根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茶叶市场完全实行自由经营。现有大大小小的茶叶公司将近800家,有的进口和国内加工、销售兼营,有的只经营内销业务。目前俄罗斯最大的茶叶公司是1992年成立的“五月茶”公司,该公司产品有50个商标的各种小包装茶叶,占全国茶叶销售额20%。其他较大的茶叶公司有狄尔曼、占11%左右,尼基丁、占8%左右,奥里米占6%左右。外国公司中主要是来自欧洲的利普顿、团宁、匹克威克共占12%左右,来自亚洲国家斯里兰卡和印度的一些公司也有一定影响。俄罗斯茶叶市场销售量约70%是纸盒包装,较高档的茶叶用铁盒包装。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茶叶界针对过去国营企业垄断经营的局面被打破以后茶叶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在加强行业管理、整顿经营秩序方面采取措施。1996年俄罗斯茶叶协会(英文缩写TAR)成立后发挥了显着作用。该会由俄罗斯主要茶叶企业的代表(现有来自各地区的代表60多人)组成,旨在维护成员企业利益,协调企业经营和市场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俄罗斯茶叶协会的主要工作有:为成员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咨询、推销、广告宣传、代加工、运输、报关、检验等,制订新的茶叶质量标准(包括品尝和鉴别方法);市场准入、管理和发放许可证;组织成员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叶展销活动;设立茶叶科研机构,组织茶文化方面的俱乐部和休闲活动;参加或组织国际茶叶界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或组织俄罗斯茶叶出口国有关技术合作并促进双边茶叶贸易。1998年2月俄罗斯茶叶协会曾和印度茶叶理事会签订一项茶叶贸易协定,规定1999-2005年印度每年向俄罗斯出口茶叶5万吨。这在稳定俄罗斯茶叶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说俄罗斯茶叶协会和斯里兰卡也签订了类似的协定。

俄罗斯早在19世纪中叶的1847年就开始试种茶树,但是到19世纪末才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园。然而长期以来苏联的主要茶叶产区是西部的格鲁吉亚,俄罗斯只有黑海之滨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可生产茶叶,所以没有发展余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茶叶产量虽达15万吨左右,可是其中俄罗斯所占比重仅1%左右。俄罗斯茶叶产量90年代初8000多吨,1998年仅1500吨,随后又稍见增加,2001年为2500吨,仅为10年前的30%。看来俄罗斯茶叶市场还有潜力。

2、美国:美国茶叶市场在发展中

美国是世界主要茶叶进口、消费国之一,而且历史悠久。然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茶叶进口和消费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最后10年才出现比较显着的增加势头。对某些美国业界人士所说的美国茶叶市场正经历着1660年以后的“第二次革命”的进展,人们仍须拭目以待。

早在美国独立以前的1660年就有欧洲移民将茶叶引进北美殖民地,1767年已有将近90万磅(合400多吨)。由于英国殖民当局征收高额茶叶进口税,1773年12月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亦称“波士顿茶党案”——Boston Tea Party)——波士顿码头工人将一条英国商船上的284箱茶叶倒入大海。随后美国茶叶进口减少,到19中叶才逐步恢复——1830年美国茶叶进口增加到3000多吨。茶叶来自东方,欧洲人又从中渔利,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反感。随着岁月的推移,欧洲移民不断增加,政治和经济情况的变化,加上茶叶作为一种饮料的独特魅力,美国人对茶叶才逐步由反感到认同、接受进而喜爱。美国茶叶和消费虽然历经反复,但是总的趋向是增加。

截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主要进口、消费国之一。1909-1913年间美国每年平均茶叶进口已达4.41万吨、占世界茶叶进口量13%,仅次于英国(39%)和俄罗斯(21%)位居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间)美国年平均茶叶进口已增至5.02万吨。随后的30年间(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由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美国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大减少——1942年美国茶叶进口曾减至2.17万吨的低点,还不到20世纪初之半。“二战”后美国茶叶市场逐渐恢复,1954年美国茶叶进口大体上恢复到40年前的水平——5.17万吨。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茶叶进口步入缓慢增加时期,1977年第一次突破9万吨大关以后,虽然仍有反复,但是毕竟是在较高水平上的反复,不同于40年代到50年代的情况。90年代美国茶叶进口进入新的增加时期,增加势头较前显着——4年在9万吨以上。新世纪之初的2001年美国茶叶进口增至9.67万吨的创记录水平。

美国几乎从所有的茶叶生产国进口茶叶,但是主要供应者依次为阿根廷(2001年占美进口41%)、中国(16%)、印度尼西亚(6.6%)、马拉维(6.0%)、印度(5.6%)、肯尼亚(4.9%)、斯里兰卡(3.4%)。最近10年以来美国茶叶进口国别的最大变化是从阿根廷进口增加(2001年比1991年增加105%)和从中国进口减少(同上述时期减少28%)。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更锐减52%。

最近10年美国茶叶进口的品种也有所变化——绿茶增加得比红茶快,绿茶在整个进口中所占比重也相应上升。2001年美国绿茶进口比1991年增加55%,比重由8%上升到11%。同期红茶增加11%,比重则由92%下降到89%。由此可见,美国茶叶市场绿茶消费在增加。

美国的茶叶消费方式或者说美国人的饮茶方式与众不同——美国茶叶消费量80%以上最终消费途径是制作冰茶,美国人很少饮热茶而对冰茶情有独钟。很多美国人一年四季都饮冰茶(当然夏季更多了),这在世界上也许是独一无二的。美国人饮冰茶一开始当然是自己在家里用散装的茶叶冲泡或煮的。到20世纪中叶袋泡茶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以后,一般都用袋泡茶制作冰茶了。随后速溶茶和类似速溶茶的“冰茶冲剂(ICEDTEAMIX,有人译为“混合冰茶看来不妥”)问世,制作冰茶更方便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瓶装或罐装”现成茶饮料”(READY-TO-DRINK,往往缩写为RTD)异军突起,不胫而走地进入冰茶领域,冰茶的内容更丰富了。美国的冰茶有加糖的也有不加糖的,有加柠檬或其他香料的也有什么香料都不加的。制作冰茶(包括“冰茶冲剂”和“现成茶饮料”等)的原料既有红茶也有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