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茶文化
19105400000028

第28章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11)

3)茶叶本身的变化。和其他欧、美国家一样,20世纪后半期以来袋泡茶在英国日益普及,销售量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叶,英国茶叶销售量中袋泡茶已占85%以上。由于袋泡茶冲泡方便,所以受到多数消费者的欢迎。然而袋泡茶实际上减少了茶叶用量。

英国茶叶市场历史悠久,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东西,所以是一个比较发达的成熟的市场。英国茶叶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销合一——大茶商自营进口、加工(拼配和分装)和销售(包括出口)。几家大茶商占领了90%的市场。这些大茶商(这是一种习惯的叫法,实际上应该叫公司)有:——布洛克·邦德(BROOKBAND)——泰福(TYPHOO)——里昂和泰特莱(LYONS &; TETLEY)——合作批发(Cooperative Wholesale Society)——团宁(Twinings)——杰克森(Jackson of Piceadilly)

英国进口的茶叶大多数是散装茶,经过拼配、分装(小包装)或加工成袋泡茶以后才能进入市场。大多数公司(拼配、分装)都有自己的标志或商标。比较着名的布洛克·邦德的PCTips、里昂和泰特莱的QuickBrew。越来越多的茶叶零售商或超级市场经营的茶叶往往也有自己的标志如SrairDury、Waitrose、Fainfaire和Safeway等等。一般超级市场销售的是大路货,大公司的高档或名牌茶叶则由专业的茶叶店经营。英国人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较高,所以通常消费的以中高档货为主,对标志和商标也比较注意。英国人对所谓“特色茶”(Specialty tea,过去曾被译为“特制茶”)兴趣颇浓。“特色茶”是一种用某些特定品种的茶叶、为特定的目的并适合某些特定的消费者群体需要的茶叶,如早餐茶、下午茶等等。团宁公司的“格雷伯爵茶”(Earl Garry)就很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茶叶界1965年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茶叶理事会”(THE TEA COUNCIL),几十年来在推动茶叶消费、促进行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英国茶叶进口来源几乎遍及所有的茶叶生产国,但主要是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马拉维、印度尼西亚、中国。以2001年为例,英国茶叶进口的最大供应者是肯尼亚——占52%,其余依次为印度——占17%、印度尼西亚——占9.6%、马拉维——占7.2%、斯里兰卡——占4.6%、中国——占3.6%。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笔者不禁想起,英国18-19世纪大诗人柯勒律治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因为有茶喝要感谢上帝!没有茶的世界真难以想象——让人怎么活!幸亏我自己生在有了茶以后的世界。”这对茶叶在英国的影响和英国的茶文化不失为绝妙的写照。

6、波兰茶叶市场稳步发展。

波兰是欧洲和世界茶叶市场的后起之秀,经历了20多年的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茶叶进口消费国之一,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和英国。

波兰不产茶叶,其需求完全依靠进口。20世纪初期只有少数波兰人饮茶,所以茶叶进口也不多。直到50年代中期以前,波兰茶叶进口一直停留在千余吨到两千吨左右的低水平。60年代以后有所增加,70年代初突破万吨大关,70年代末又突破2万吨大关,80年代中期突破3万吨大关以后除90年代初的3年一度减少以外,一直保持3万吨以上的水平。1993年波兰茶叶进口虽达3.64万吨的创记录水平,2001年为3.31万吨,大体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高水平。由上述情况可见,波兰茶叶市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稳步发展的结果。这个过程没有大起大落打算一直继续到今天还将继续到可以预见的将来。

波兰茶叶进口的供应者主要是印度、孟加拉、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波兰茶叶进口的品种多达50多种;但是究其大类主要是红茶,绿茶和其他茶都很少。过去波兰以进口散装茶叶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小包装茶叶所占比重增加得很快,现已达60%以上。这在各主要茶叶进口国中不多见。进口的散装茶大部分拼配、分装或加工成袋泡茶以后进入市场。这些茶叶都有拼配商或加工商自己的商标。

波兰现有40多家茶叶企业。这些企业有的经营进口业务;有的以进口为主兼营拼配、分装;有的以拼配、分装为主兼及其他;有的专门加工袋泡茶。这些茶叶公司既有波兰人经营的企业,也有外资企业,还有波兰人和外国人的合资企业。一般经营拼配分装的企业是波兰人经营的,经营进口的大公司主要是外资企业。仅荷兰的万·瑞斯公司(VANREES)一家就占波兰茶叶进口的40-50%。不少外国大茶商都在波兰设点,如英国的利普顿(LIPTON)和泰特列(TETLEY)等。这些外资企业或经营茶叶进口,或经营拼配、加工、或两者兼营。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国际茶叶界看好波兰茶叶市场。

波兰人爱饮红茶,尤其是色艳味浓的红茶。饮时加糖。也有人爱饮绿茶,但是不多。

波兰茶叶市场的发展并且是稳步发展,说明波兰人已经养成饮茶习惯,饮茶人数逐步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的政局动荡,90年代有时(如1997年)世界茶叶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剧涨等不利因素,都没有根本改变波兰茶叶市场的发展势头。主要原因可概括为:

1)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日益广泛的声誉已经从西欧传到东欧,在和其它软饮料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茶叶价格低于咖啡和其它软饮料,不失为经济实惠的东西。波兰低收入者人数越多,茶叶理所当然地受到他们的欢迎。

3)用进口的散装茶叶拼配改装的小包装茶和波兰加工的袋泡茶成本较低,价格低于直接进口的同类产品。

看来波兰茶叶市场还有一定潜力。

7、阿联酋已成中东地区最重要茶叶市场

据2011中东茶叶与咖啡展组委会表示,阿联酋的茶叶年消费还达到了2.56亿迪拉姆(约7000万美元)。目前有4000名贸易商人在阿联酋从事茶叶和咖啡的进出口贸易,阿联酋已经成为地区最重要的茶叶和咖啡市场。中东地区和非洲占全球茶叶消费13.8%,是全球第二大茶叶消费区。

迪拜茶叶交易中心当前的茶叶存储来自13个国家,包括肯亚、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拉维、卢旺达、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越南、尼泊尔、中国和伊朗。

交易中心已计划将其服务拓展到中东其他地区和欧洲市场。中东及其周边地区占有全球茶叶市场进口的25%,迪拜已迅速成为着名的茶叶贸易及转口中心。

“迪拜茶叶贸易中心(DTTC)成为当地茶叶市场逐渐融于国际市场的动力,去年,迪拜共进口茶叶7400万公斤,转口量达7100万公斤。”因迪拜介于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商及出口商之间(印度、斯里兰卡及肯尼亚),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此贸易中心倍受贸易商家的青睐。

为了更加便利茶叶商家经营,迪拜茶叶贸易中心将在杰拜阿里自由区仓库设立一个分级搅拌厂以帮助商家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印度茶叶委员会(Tea Board of India)非常欢迎这一举措,表示它将进一步加快中东茶叶市场的发展。

8、中国

1)中国茶业在世界概况

中国作为全球茶叶产销大国,“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这就是商业市场上中国茶业的世界地位。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12家省级公司中,只有4家有商标。目前国内有7万多家茶叶厂,注册商标的仅有1000家。市场散乱,品牌企业稀缺——-这是当前中国茶业的现状。

中国20个产茶省,8000万茶农,每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2008年中国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业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整个茶业产值的2/3强。英国立顿在袋装茶市场建立了强势地位。品牌效应的缺乏,使中国茶叶大国的美名蒙尘——-早在160年前,英国人从中国带走的是2万株茶苗、1.7万粒茶籽,以及8位中国工人,到今天,他们事实上篡夺了商业市场中的茶王地位。立顿在袋装茶市场的一枝独秀,令他们意识到传统饮茶习惯已开始转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袋装茶成为发展的主流。有信息表明,2000年全世界袋装茶总量为54万吨,占茶叶消费量的23.5%。英美等国家袋装茶消费比重在60%以上,2001年我国袋装茶产量接近2万吨,占全国茶叶市场总量不到3%。

2)“品牌”茶是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

《2011-2016年中国茶作物种植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纵观整个茶业市场,我国茶业未来发展潜力无限,但也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如何突破自身瓶颈,让中国茶业品牌的知名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些,都是中国茶企在未来的经营中发展出具有中国茶业特色的品牌之路,所面临的问题。“品牌”茶是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当前中国茶品牌策略不够完善,相关产品的计划不能整合,市场手段零散、混乱,难以与国际品牌竞争。名茶多名企少,区域品牌借机崛起,国内名茶众多,提起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连老外都熟悉;但提起名茶品牌,却叫不出几个来。在2008广州茶博会上,汇聚了世界与中国各地红茶:越南红茶、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茶、肯尼亚CTC红茶、英德红茶、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云南凤庆滇红等。掀起了一场经典的“红茶风暴”。相形之下,中国红茶名茶可谓不少,但是真正形成品牌实力的凤毛麟角。高端品牌已经为中国茶叶预设了机会,也设下了一个热闹的擂台。不论如何,他们对外,面临成熟对手立顿,内销市场面临着消费观念和品牌认知的开拓。中国茶企现在并非孰高孰低,但正因如此,中国茶业才显示出巨大的商机。

作为最古老的产茶大国,中国有傲人的数千年饮茶历史,直至今日,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大国之一。但是在商业盛行的今天,从产业的价值而论,中国茶业竟然早就难以称王。全国多达7万家茶厂,总产值只比英国立顿单一品牌企业产值稍多。市场的散乱无序长期存在,品牌企业更是寥若晨星。前两年普洱茶市场被爆炒,随即跌入冰点,茶市就此长期低位徘徊。

我国是茶叶的生产与消费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今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却下降了近一成。据分析,造成我国茶叶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我国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二是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主要靠价格优势取得市场,然而随着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产品价格更为低廉,冲击很大。三是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茶叶加工简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品种单一,国际知名品牌少,在市场开拓、营销和广告宣传等方面也相对落后。四是今年年初欧洲的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调整了茶叶监测标准,提高了茶叶进口门槛,使茶叶生产企业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总体来说,我国茶叶全球竞争力在下降。主要表现在,经营体制、营销方式,经营规模与创新能力诸方面。要不断开发全球茶叶市场就必须要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加强研究,因为不同市场其特点具有明显的特点。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就要加快研究目标市场,选定和围绕目标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建立现存市场、潜在市场和未来市场开发与产品创新体系。

3)急待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个国家茶业的全球竞争力是由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产品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如何加快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建立新型的交易方式,加快调整创新等是增强各国茶业全球竞争力的唯一选择。要不断提长我国茶业的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着手:(1)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茶业产业价值链;(2)不断创新茶业经营方式特别是流通方式;(3)培育全球化经营主体,培养全球经营人才。产品竞争优势是建立在本国本地区资源优势基础上的,只有围绕目标市场,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创新茶产品才能确保竞争力。产业竞争优势是政策环境,服务体系,创新机制等要素决定。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群体数量与质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要素决定。要提高一个国家茶业综合竞争力必须从产品、产业、企业三个层面上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