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回族史(修订本)
19105500000109

第109章 民国时期回族(2)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不少回族仁人志士在各地光复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回族马玉贵是陕西光复的着名领导人。马玉贵(1884~1957年),字青山,湖北谷城人。光绪末年,因生活所迫投入湖北新军,并加入秘密反清组织哥老会,后调防西安,任陕西新军二标一营左队正目,旋升什长。因受同盟会革命思想影响,在西安回民和新军中秘密从事反清宣传和组织工作,以推翻清廷为己任。1910年7月9日,他参加了同盟会会员、新军首领、哥老会头目在大雁塔举行的歃血为盟仪式,结盟者称36弟兄,“宣誓‘同心同德、共同反清’接受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思想”(马寿千:《辛亥革命陕西都督马玉贵》,载《湖北少数民族》,1990年,第1期。),积极筹划起义。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后,西安革命者信心倍增,决定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一),联合各界发动起义。500回民组成一个营,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起义开始的当天,“参加起义的回民军,是由曾任清军商州管带的马文英率领的各街巷回民群众五百多人,由西大街经南院门、木头市到东厅门,和占领军装局的革命军会合,领取到一部分枪械弹药后,于晚间整队回到回民区,维持秩序。经过半天的战斗,革命军占领了军装局以及除满城外的城内大部分官府衙门和重要军事据点”(马士年:《陕西回族人民参加辛亥革命的经过》,载《西安文史资料》第1辑,1981年12月。)。满城是西安城中之城,满族官员、旗兵及其眷属居住其中。23日黎明,起义军分西、南两路攻满城,遭到数千名旗兵的顽强抵抗。下午3时,马玉贵率新军和回民武装,在西华门经过激烈战斗后,率先奋勇攻进满城。满城是清廷在陕西统治的大本营,它被攻占标志着西安辛亥之役的胜利。西安光复后,清廷调动河南的清军猛扑潼关,又令甘肃马安良部回军攻打乾州,从东、西两方面威胁西安。当时陕西革命势力内部争夺权位,军纪涣散;加上军需困难,给革命带来严重危机。马玉贵作为秦陇复汉军总理粮饷兼管军务都督,并兼任秦陇复汉军第二协协统,力主和衷同济,团结合作,克服了同盟会与哥老会的分裂,协调了军政部与六都督之间的关系,并以粮饷都督名义先后发表了《严禁偷运满城草料和私藏军械告示》《收缴枪械子弹公告》《劝民捐助粮饷公告》《谕民踊跃交纳粮草白话告示》等布告,严明军纪,号召人民踊跃交纳粮草支援前线,保证了军需、粮饷供应。他组织数百名回民组成的卫队参加了抗击清军反扑潼关之役,并亲自参加保卫乾州的战斗,为保卫陕西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英勇战斗,屡建奇勋。后马玉贵又作为陕西代表赴甘肃谈判,为促成甘肃方面承认共和、撤军做了大量工作,为创建民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马寿千:《辛亥革命陕西都督之一的马玉贵》,《回族近现代史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

云南革命党人在蔡锷领导下,于1911年10月30日在昆明发动了着名的“重九起义”,响应武昌首义。起义中,同盟会会员、清军19镇炮队队官陆锦先(广西百色人,回族)率部炮轰督署,云南讲武堂科长孙永安(回族)、王廷治(回族)等率步、炮、工各科学生,攻占省城小西门,占领西南城垣一带并担任警戒,马聪(昆明人,回族)与唐继尧受命围攻督署,他们为云南光复立下了战功(《云南回族史》,第212页。)。

上海回民组织的“清真商团”(《清真商团纪略》,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张瑛亭:《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清真商团》,《宁夏文史资料》第10辑。)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11年4月,由同盟会会员底奇峰倡导,上海48名(后发展到130余人)回民青年成立了“以推翻清廷为宗旨”的清真商团,以沙善余为团长,伍特公为副团长,并加入上海商团联合组织--商团公会。该团成立后,团员着统一制服,聘请富有军事知识兼通武术的人对团员进行认真训练,操法和武艺受到其他商团赞扬。武昌首义后,清真商团与其他商团联合行动,积极筹备,于11月3日起义。起义前一夜所有团员集合在福佑路清真寺内,枕戈待命。第二天上午听到起义信号后立即行动,参与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清官吏逃遁,上海光复。随着形势发展,清真商团部分团员押运粮械进军南京,协同友军完成光复南京的任务。后来,又有30余名团员随军至浦口,奋战于浦口至徐州沿线,为革命立功,获“中华民国光复”奖章。

四川重庆,驻有6营清军,其中半数为回回。受革命思想影响,回民士兵与其他士兵一起于11月22日宣布独立,脱离清军系统,促进蜀军政府成立。

河南与湖北毗邻,辛亥武昌首义爆发后,河南同盟会会员积极响应。回民青年丹鹏晏参加了这次斗争,并为此献身。丹鹏晏,开封北羊市街人。父早亡,母李氏在住家处临街房内开一小茶馆勉强维持全家五口人生活。他对清末政府腐败,贪污盛行,土豪恶棍横行乡里,鱼肉人民极为愤恨,产生了革命思想,遂参加反清秘密组织仁义会。后到沧浪池澡溏当堂倌,与同盟会员王先庚、张钟瑞相结识,复加入同盟会。从此,他以“推翻清廷、建立共和、视为己任,……整日废寝忘食,奔走革命”(白宗正:《丹鹏晏烈士传略》,载《河南省民族宗教史志资料通讯》,第1期。)。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开封后,群情振奋,革命党人经过秘密策划,决定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三)发动起义。张钟瑞被推为起义军总司令,丹鹏晏被委任为敢死队队长,令其率仁义会众500余人,于初三日夜12点到西南城坡新法校内集中,看到起义信号即攻打巡抚衙门。但未及行动,被奸人告密,于22日前半夜在沧浪池澡溏内待命时被捕,起义军总司令张钟瑞等11人同时就义。临刑前丹鹏晏从容对群众说:“本欲推翻满清,建革新大业。事败而死,乃吾分,无所恨。寄语老母,仍以教礼葬吾”(《单烈士鹏晏(即丹鹏晏)传略》,载《河南文史资料》,第6辑。),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方23岁。

宁夏素称“关中屏障,秦陇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辛亥革命时,宁夏系甘肃的一个府,治所在今银川。1911年8、9月间,同盟会员刘先质等人,由兰州赴宁夏,先后发展了军、政、绅、学各界人士及哥老会头目回民马四虎等百余人加入同盟会,成立了宁夏革命同盟支部,由刘先质负责。西安起事后,革命党人和会党首领于11月14日召开的岳武庙会议上,分析了形势,决定19日晚9时起义,推举刘先质为起义军总指挥。根据会议部署,各地哥老会众纷纷起义。11月19日晚,刘华堂、马四虎等攻占宁夏府城。20日晚,“王之滨、马二虎(回民)领导平罗哥老会众,哈明、哈八虎兄弟领导宝丰、黄渠桥的哥老会回族会众,也同时举义,光复平罗”(和:《宁夏哥老会与辛亥革命》,载《宁夏文史资料》,第10辑。)。接着成立了“顺南”政权(顺从南方孙中山的领导),哈明任守备。随即“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由哈明和周祥率领,开往宁夏府城支援刘华堂攻打满城(今银川新城)”(《辛亥革命平罗民军反清斗争纪略》,载《宁夏文史资料》第10辑。)由于满城清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起义军久攻不下。甘肃清军之回族将领马麒、马麟率西军攻入宁夏府城,肆意屠杀群众。马四虎牺牲,哈明在撤退中因内讧身亡,宁夏辛亥之役遂告失败。

新疆地处祖国边陲,由于地理原因以及当时交通、通讯不便,这里响应武昌起义较其他省区为晚,直到1911年底和1912年初,才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和伊犁发动起义。迪化回族人民受同盟会员刘先俊等人的影响,回民马万荣率哥老会忠义堂首先响应。事前组织攻击部、防卫部、机要部,作为起义领导机关,积极策动起义。后由于奸人告密,形势紧迫,刘先俊于12月28日召集马万荣等在南关福寺巷回族磨商刘哈只(刘进才)家召开紧急会议,并将一百多名参加起义的革命志士集中于刘家的水磨院内,于晚9时发动起义。因城外起义回族群众被阻未能进城,城内原准备起义的部分官兵临阵反戈,刘先俊率部奋战,形势万分危急。刘令马万荣率众突围,保存革命力量。由当地回族哥老会会员马林引路,沿天山中的崎岖小路,在冰天雪地里,昼伏夜行,一同逃往伊犁报信。刘先俊等人经过激烈战斗后,被捕牺牲,迪化起义失败。

伊犁起义虽迟至1912年初举行,但准备工作开展较早。1904年革命党人杨缵绪赴新,同行者有其同志冯特民等。后杨任伊犁陆军协统,冯主持伊犁同盟会会务,河南新野回民步兵管带马凌霄负责发动当地回族,共谋革命大计。1910年3月,他们创办《伊犁白话报》,作为革命喉舌,开通民智,宣传革命,回族知识分子韩玉书参加了该报的编辑工作。10月在陕甘新回族大寺召开的筹还国债大会上,杨缵绪慷慨演讲,鼓动革命,回族知识分子韩玉书悲切陈词说:“昔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卧薪尝胆,而我甲午之役虽受挫于日本,但民气不馁,自有奋起图强之日”(《伊犁辛亥革命起义见闻》,载《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他们的演讲使到会各族人民深受感动,一回族周姓孀妇,当场捐献金镯一只,支持革命。回绅马兴隆、马秀文等倾向革命,成为杨、冯好友。回民游春生利用自己俄国领事馆翻译身份,积极奔走革命。他在革命党人冯特民指挥下,巧妙地与俄国人周旋,向华俄道胜银行贷款,为革命党人筹集活动经费(参见赵荣江:《从伊犁辛亥看哥老会》,载《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马林等人到达伊犁后,及时通报了迪化起义失败的消息,加速了伊犁起义步伐。革命党人推举杨缵绪为总指挥,于1912年1月7日发动起义。“马凌霄等人,率领步、骑、工各营民军及由哥老会会员为主组成的义勇团,在左臂缠着白布,冲向惠远城。惠远城东门委员马得元……开门把马凌霄等人所率义军迎进惠远,并与回民马尕思率众数百参加作战,与马凌霄等人占领军械库后,分兵三路,攻打将军署、军械北库和阻击敌人援军。在战斗最激烈时,……曾参加迪化起义的哥老会回族首领马万荣,率领一百多由回民组成的敢死队参战,回族知识分子韩玉书也召集回队数十人协助战事”(王平:《新疆回族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斗争述略》,载马通主编:《回族近现代史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二天天明,伊犁光复,起义取得胜利。回族人民在祖国西陲,又一次为辛亥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其他省区的起义,回族群众也积极参与斗争。南昌起义前夕,当地驻军以“省会警察武器比较完整,为运动革命的重点对象之一”“回族马步升、哈占魁”“都是警界现职人员,关系密切”,负责策动城外上下两区警界起义,为10月30日南昌光复做了有益的工作(周兆麟:《辛亥南昌起义之夕》,载《辛亥革命回忆录》(四),中华书局,1963年。)。在北京通州,同盟会员王汝川以其家为活动地点,秘密策划起义,拟进军北京,直捣清廷,不幸计划泄露被捕,在通州就义(马寿千:《辛亥革命时期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载《民族研究》,1981年,第5期。)。

总之,辛亥革命时期,从武昌起义到各地光复,从东南到西北,从边疆到京畿,回族人民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护国、护法运动中的回族志士

(一)参加护国运动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虽然一度取得胜利,但袁世凯在立宪派、旧官僚和帝国主义的配合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宋教仁案”真相被揭露后,孙中山认清了袁世凯的本性,主张“非去袁不可”,于1913年7月兴师讨袁,发动了“二次革命”。这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扞卫民主制度的斗争,很快被镇压下去。革命派继续坚持斗争,于1915年、1917年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国会和临时约法的护国、护法运动。回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入了护国、护法斗争。

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大总统后,还想登上皇帝的宝座。1915年,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换取了帝国主义的支持。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于1916年元旦举行“中华帝国皇帝”登极大典,改元洪宪元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性的反袁风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于1915年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通电讨袁,分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军,发起护国运动。在云南护国军中,回族知识分子、爱国将领赵钟奇、孙永安、马、马秀廷、马鑫培、沙云仙、王廷治、罗汉彩、马一等,追随蔡锷讨袁,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