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臣(丁竹园之弟),北京人,初为京、津报纸撰写白话演讲稿,启迪民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爱国民主思想。1904年,他在北京自办《正宗爱国报》,宣传爱国思想,力图挽救民族危机。报上辟演说栏,所发议论,痛快淋漓,深受读者喜爱。其兄丁竹园的文章,大量刊载于《正宗爱国报》,为其阐发爱国言论的主要阵地。1912年,孙中山到北京,丁宝臣与报界开会欢迎,追随孙中山革命。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东站,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正宗爱国报》广泛报道各省反袁活动,激励民情。其近在袁世凯身边,不可谓不大胆,为民主革命奋斗之决心可见一斑。“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东渡日本,袁世凯解散国民党,积极准备复辟帝制。丁宝臣对于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一面揭露军阀抢劫、克扣军饷丑行,一面以具体数字说明国会议员和士兵收入之悬殊,以示对下层人民和士兵的同情,这更加激怒了北洋政府。袁世凯以“乱军心罪”将其逮捕。1914年7月将其杀害。丁宝臣为民主革命牺牲时,年仅39岁。
此外,在甘肃狄河组织护法运动的蔡大愚,也曾在兰州宣传法兰西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平等、自由等民主革命思想,并联系甘肃现状抨击张广建的暴政。
丁宝臣、丁竹园、蔡大愚等,是20世纪初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着名回族知识分子,他们的革命活动和所遗留下的精神财富,受到各族人民的崇敬。
第二节从五四运动到抗战前的回族
一、回族先进人物投入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后,一方面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和文化运动更深入地开展;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国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这种社会变化终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跨入了新民主主义的新阶段。回族的先进分子追随不断进步的历史潮流,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广大回族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构成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重要方面,体现了在新的条件下回族社会的进步。
1919年5月4日,为抗议“巴黎和会”中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三千多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等口号,要求政府不承认“巴黎和会”的决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响应。五四运动一开始,回族人民就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给予广泛地声援和支持。
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消息传出后,天津、武汉、济南等地回族先进分子和爱国青年就积极投身到运动中去,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
5月5日天津学生和各界群众首先响应。当时正在天津南开中学、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就读的马骏、郭隆真以及已担任小学教员的刘清扬等回族优秀青年,立即投身于运动行列之中,成为运动中最具影响的回族代表人物。五四运动发生后,马骏急起响应,发动天津学生示威游行。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时,他当选为副会长兼执行部长,领导学生讲演队“天天散布在大街小巷,向全市的人民宣传爱国主义。……号召天津市全体人民,群起保卫祖国,坚决不当亡国奴”(刘清扬:《回忆五四时期的马骏》,《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华书局,1959年。)。他和学生联合会成员一起,于5月23日发动15个中等以上学校举行罢课,“反抗军警压迫,争取爱国自由”(刘清扬:《回忆五四时期的马骏》。)。
6月5日上午,在南开中学广场召开的第一次爱国运动大会上,他带领全场学生宣读了六项誓言并领导了示威游行。6月9日下午,他主持召开了两万多人参加的公民大会,在会上揭露了徐世昌政府的卖国罪行,号召群众“要想达到我们救国的目的,只有依靠我们人民大众团结起来,奋斗到底”(刘清扬:《回忆五四时期的马骏》。)。他的不惜牺牲生命以救国的决心,教育和感动了商会多数董事。他们决定罢市支援学生爱国行动。
6月18日天津各界联合会成立时,马骏代表学生界参加了各界联合会,成为天津各界人民反帝爱国运动中最有威望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在郭隆真等人的发动下,5月5日晚天津女师爱国学生行动起来,揭露帝国主义和卖国政府的罪行。在5月6日下午召开的各班同学代表会议上,郭隆真指出国难当头,女子应冲破封建束缚,救国救民。她发起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为此四处奔走,联络贞淑、中西、普育等女中的学生和一些小学教师,于5月25日正式成立该会,并被选为演讲队(部)队长。她率领演讲队队员走出校门,在街头巷尾,甚至到郊区农村演讲,劝说民众不买日货、商店不卖日货,发动妇女参加斗争。她作为天津各界联合会代表,两次赴京请愿并两次被捕,在关押期间,坚持斗争,威武不屈。被营救释放后,她又作为学生代表赴省署谈判,第三次被捕后,仍坚持斗争,以理抗辩。“在天津举行多次的群众大游行,总是首先由女界同志会的妇女队伍作前驱。……一遇阻碍或发生冲突,郭隆真烈士,便带领妇女群众冲上前去,……在作冲锋前卫的斗争中,虽忍受枪托和木棍殴打,以及冷水浇头的打击,隆真烈士坚持苦斗,绝不后退”(刘清扬:《郭隆真烈士传》,载《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2期。)。
当时担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长、各界联合会常务理事的刘清扬,运动开始时,她带领天津学生宣传、演讲、游行,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当运动扩大后,她积极奔走于天津、北京、上海之间,呼吁各地一致行动,互相声援。在赴京请愿被捕关押于北京警察厅期间,警察厅长常朗斋(回民)妄图以同族关系拉拢分化她,当即遭到她的拒绝。当胞兄对其劝说时,她义正辞严地说:“我现在只知有国,不知有家,既不放全体代表,我也不回去。……说完毅然转身走回拘留所”(《天津回族简志》第65页。),表现了大无畏的爱国献身精神。5月6日,汉口各团体联合会会长回民马刚侯,即以该会名义致电北京国民外交协会,表示“日本二十一条之约,……我国民誓死不能承认。恳请要求政府令专使坚持,如不得和平,当退出欧会,万不可签字,致丧国权”(《汉口各团联合会致北京国民外交协会电》,载《汉口新闻报》,1919年5月6日。)。
当武汉学生联合会通电各团体,呼吁成立湖北各界联合会时,“清真自治会马刚侯、哈仁孚、马树陔、马琴友、雷文斋”及“武昌律师公会施洋”(《湖北各界联合会一览表》,载《汉口新闻报》,1919年8月1日。)带头响应。在7月12日成立大会上,“经马刚侯、施洋两君互相讨论,该会名称,以湖北各界联合会为定义,……公推马刚侯为筹备主任,王民仆、施洋为筹备起草员,拟定本会章程”(《各界联合会纪事》,载《汉口新闻报》,1919年7月14日。),对学生反帝爱国斗争给予声援。当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消息传到长沙后,正在长沙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就读的回族学生苏抱樵,当即冒着滂沱大雨往各校串联,通知第二天在商校召开各校学生代表会,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隆回县回族志》第八章,湖南省隆回县民委1994年铅印本。)。即使在偏僻县城如河南淮阳,五月下旬清真广化小学学生也在县城整队游行,沿途高呼“反对卖国条约!”“严惩卖国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高唱“四年五月七,二十一条件,日本要挟我国,欺我四万万。同学奔走呼号,誓死赴国难,爱国青年要当铁血男儿汉”歌曲,以激励群众爱国热情(《淮阳县回族志》附录。)。
随着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6月16日,全国学联在上海成立,马骏作为天津学界代表出席并参与了领导工作。他返津后和周恩来一起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揭露当局的反动,宣传爱国思想,指导学生运动。6月28日,系巴黎和会签字日期,为阻止中国代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全国学联号召下,京津青年联合起来,于6月27日结队向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请愿,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并致电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都是天津学生代表,他们和京、津学生一起,在新华门前经过两天的斗争,迫使徐世昌接见了代表。马骏、刘清扬被推选为发言的代表。他们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当面坚决要求政府必须去电巴黎,责成中国代表拒绝签字”(刘清扬:《回忆五四时期的马骏》。)。在学生及全国人民压力下,徐世昌被迫答应致电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山东是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点地区。当“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遭到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时,山东省会济南及各地的抗日爱国斗争尤为激烈。4月20日,省城济南10多万人举行国民请愿大会,致电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专使,希望他们据理力争,拒绝签字。回族知名人士也通电北洋政府,坚决反对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并谴责卖国行径。五四运动发生后,济南回族爱国志士、着名老中医马云亭,早年跟随回族抗日爱国将领左宝贵多年,曾转战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甲午战争结束后,他愤然离开清军,以行医为业,后落籍济南。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担任过济南清真小学校长,又热心公益事业,在济南各界和回民中享有崇高威望。当他得知北京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消息后,激于民族义愤,日夜奔走于回民群众之中,宣传爱国救亡道理,积极组织回民参加爱国活动。他和朱春涛、朱春祥、陈左等人“在济南回民聚居的西关一带,秘密集会,带头发起组织了‘济南回民救国后援会’当选为会长。‘后援会’下设若干个‘回民救国十人团’,其成员悉为当时回族反帝爱国斗争的骨干力量”(《近现代山东回族》,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3页。),他们经常利用伊斯兰教主麻日(星期五)回民聚礼时间,在清真寺内向回民族众进行爱国宣传,发动穆斯林参加“回民救国十人团”,积极配合学生爱国组织及各界民众团体的爱国活动。
在其领导下:“济南市的十人团,以西关回民组织的最多,也最活跃。他们随时听学生们的招呼,积极支持学生集会、游行、请愿和抵制日货等活动”(答振益:《民国时期山东回族人民革命斗争概述》,载《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成为“五四”时期全市最具影响的民众团体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青州很快成立了学生救国联合会。回族学生丁忠基、马忠怀、查子元等参加了该会,省立14中的丁忠基还被推选为该会会长。他们不仅在城关捣毁“怡翰斋”洋行并痛打其老板刘敬亭,还组织宣传队分赴10余县进行爱国宣传,和当地学生一道游行示威,罢课请愿,抵制日货,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当胶济铁路益都站日本驻军拘押了马忠怀等爱国学生后,他们发动城关、坡子、圣水等村庄的回汉群众拥入县城,参加了农、商、学各界的示威游行,迫使日军释放了被拘押的学生。平邑回民青年米栻民,也“怀着满腔爱国热忱,走上街头、集市、宣传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怒斥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组织发动群众及平邑各界商号开展抵制日货活动”(《近现代山东回族》,第108页。),充分表现了回族人民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