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回族史(修订本)
19105500000113

第113章 民国时期回族(6)

大革命时期,各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回族人民积极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早在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期间,北京长辛店机车工厂回族工人吴祯,任工人俱乐部委员兼调查团团长。他和调查团团员负责监视敌人行动,多次挫败敌人的复工阴谋,深受工人信赖。2月7日,他与12位工会干部同遭军警逮捕,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5月24日,在保定军法处遭酷刑致死。1925年5月,上海、青岛日本纱厂工人为反抗资本家压迫举行罢工,遭到血腥镇压。

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二千多人在公共租界散发传单,声援工人罢工,群众自动参加者达万余人。英帝国主义竟命令巡捕向人群开枪,死13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中共中央连夜召开会议,号召各阶层结成反帝统一战线,展开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回族人民积极响应。北京回族爱国人士立即组织“回民沪案后援会”,号召各地回民反对帝国主义,捐款捐物,救助上海受难同胞。当时在吉林省城毓文中学以英语、数学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的回族共产党员马骏,立即组织发动吉林各界响应。6月7日,以“吉林爱国六人团”名义发表宣言,揭发控诉英、日帝国主义侵略屠杀中国同胞的滔天罪行。8日,组织毓文中学师生罢课,声援上海。

10日,联合省城各级学校成立“教育界沪案后援会”,马骏被推举为会长。11日,在省城召开有四千人参加的声援沪案示威游行。示威群众高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回租界”“严惩英日领事”等标语旗帜,高呼反帝口号。14日,省城各校师生,各人民团体一万多人,在西关丹桂茶园召开“追悼五卅死难同胞大会”。马骏在大会发言中除介绍了惨案发生经过外,并代表大会向军阀政府提出判处凶手英国巡捕死刑,撤换上海英国领事等十项要求,还悲愤地指出:“今天除对死难者追悼以外,同时也是对外表达我国人民的意志,对内唤起一般社会的注意。从来我国外交的失败,多是由于人民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因此,外侮日益加深。为了促使政府能以强硬态度对外交涉,则人民必死命为之后援”。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在省城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下,长春、四平、辽原、梨树、公主岭、双阳、永吉、辉南、延吉、通榆等三十多个县镇,掀起了规模不等的斗争浪潮(马鸿超主编:《吉林回族》,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55~56页。)。

6月2日,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开封,河南“回教外交后援会”发表宣言,号召“联络全世界回教,组成神圣同盟,一致对抗强权”(李光一:《五卅运动在河南》,载《开封文史资料》,第4辑。)。14日,开封各界四万多人在南关演武厅召开声援大会,回族人民在回教俱进会组织下参加了集会和会后游行。五卅运动时,湖北沔阳回民一百多人在上海日本纱厂做工,郭晋棠、马全珊、李凤池、魏佑光、魏光华等人,积极参与反对厂方克扣工人工资,虐待工人,抗议日、英帝国主义枪杀我工人同胞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在斗争中魏佑光惨遭杀害。广州、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进行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时间最长(1925年6月~1926年10月)的省港大罢工。在斗争中“有两百多名回族工人冲破资本家……的控制,成立省港大罢工回族工人支队,积极参加了罢工斗争。

1927年,在举世闻名的广州起义中,牛肉公会曾发动全市牛肉业工人举行示威游行,支援广州公社”(《广东少数民族·回族》,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

1925年冬,“刘格平同志到天津组织了工人起义军,任总指挥,配合国民军击溃了奉系军阀张作霖部,有力地打击了奉系军阀在天津的势力”(丁毅民:《痛悼刘格平同志》,载《回族研究》,1992年,第3期。)。

大革命时期,随着城市反帝运动、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回族人民同样参与了这场变革农村的大革命。1925年10月,中共津南特委书记刘格平、张隐韬等人,借国民军同奉军大战之机,领导津南农村回、汉农民举行起义,一举占领泊头镇,正式成立农民自卫军。当地回、汉群众纷纷响应,很快占领盐山、庆云、南皮、沧县、乐陵几县交界地区,并发表了《农民自卫军宣言》,开展了反“盐禁”和抗捐斗争,并有计划地进行了“分吃大户粮”的活动,给予反动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丁毅民:《痛悼刘格平同志》,载《回族研究》,1992年,第3期。)。

这次暴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内部出现叛徒等原因遭致失败,但为我党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借鉴。在湖北,共产党员马伯恭于1926年任中共钟祥县城东区委书记,在回族聚居区答家湖、九里冲(今九里回族乡)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农会,贫苦回汉农民群众纷纷加入农会,建立农民自卫队,开展革除社会恶习、实现男女平等、禁止赌博、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同时沔阳县沔城镇(今沔城回族镇)回汉人民,在中共沔阳县委领导下,组织了“泥水”“摊贩”“店员”等工会及农会,进行了公审剅河劣绅高道荣和欢迎北伐军进驻沔城的慰劳活动,打击了土豪劣绅,支援了北伐。在湖南回族聚居区的常德、邵阳以及益阳、长沙等地,都普遍建立了农会。

1926年成立的益阳县第四区第三十六乡、六十三乡农民协会,会员大多数是回民,农协执行委员也主要是回民积极分子。现今的邵阳市郊区、隆回、邵东、邵阳等回族聚居或汉回杂居村落,当年也以回民为主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了农民武装纠察队,斗争土豪劣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马亮生主编:《湖南回族》,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8页。)。河南桐柏县回族爱国知识青年金孚光,在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到黄埔军校学习。

1926年6月和1927年初,两次受党组织派遣回河南调查农民运动情况,后回县建立了中共桐柏特别支部,任特支书记,积极发动群众,支援北伐(详见《南阳英烈谱》上册。)。

大革命时期,党也十分重视开展妇女运动,回族女共产党员刘清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1923年冬,在法勤工俭学的刘清扬,奉李大钊之命回国后,在天津与邓颖超等建立了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24年初,她与邓颖超、李峙山等创办《妇女时报》,任报社总经理,发动妇女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同年4月,复受李大钊委派,南下上海、广州组织妇女爱国团体。为了在国民会议中争取妇女参政的权利,党中央决定由上海、天津单独成立妇女国民会议促进会。刘清扬以上海妇女代表身份出席了4月初召开的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会上她与国民党左派代表一道,同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终于按照我党的计划通过了全部议案,她还被推选为驻会委员。不久,她又当选为经李大钊与国民党左派一道改组后的国民党北京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创办了《妇女钟》《妇女之友》等进步刊物,在宣传发动妇女群众参加国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郭隆真自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协助刘清扬在京从事妇女运动。她于北京西城报子胡同创办了缦云女校(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数十名学生,掩护革命工作。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先后发展了一些回、汉族女共产党员,为京津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妇女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成绩。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疯狂反扑,大批回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4月28日,中共北方党组织领导人李大钊等惨遭杀害后,马骏在危难时刻受党组织调遣由莫斯科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重建北京市委并恢复党组织的活动。为了开展工作,他经常化装,日夜活动在群众中间,为重建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不幸于12月3日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敌人始则劝降,继则酷刑,但他坚贞不屈,利用敌人法庭无情揭露军阀的卖国罪行。1928年2月15日,他“上衣被剥,双手被绑,两脚加镣”由反动军警押赴刑场。马骏挺身端坐在黄包车上,昂头挺胸,沿途高唱《国际歌》,大声高呼“回汉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卖国军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口号,英勇就义。马骏牺牲的噩耗传到他曾学习过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召开追悼大会,并决定将中山大学俱乐部改名为“马骏俱乐部”,以示纪念(《马骏同志的几则史科》,见杨怀中着:《回族史论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73~491页。)。湖南邵东县水井头农会执行委员马斌,湖北钟祥县九里农运骨干胡耀廷、胡道成等一大批回族群众惨遭杀害。马骏等人的英名和伟绩永垂青史,受到各族人民的崇敬。

大革命失败后,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回族人民遵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的指示,又重新投入了新的战斗。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武昌市白沙洲区委组织部长、代理区委书记的马世茂,发动运输、铁路、码头工人,破坏敌人交通运输,被叛徒告密遭逮捕,1930年9月被反动派秘密杀害。1925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郭隆真奉调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1928年秋,党组织派她去哈尔滨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工厂工作。她针对国民党当局大批裁减中国工人而以逃亡到东北的白俄人顶替的罪恶行径,组织了“失业工人复工团”、“失业工人后援会”,揭露裁工阴谋,终于取得了反裁工斗争的胜利。她还发动工人经过斗争,推倒黄色工会,建立了赤色工会。1930年,她回到省委所在地沈阳工作,被选为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后又任满洲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30年她被调往山东工作,任山东省委委员及青岛市委宣传部长,在纱厂、烟厂开展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遭敌人逮捕后,受尽种种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4月5日,在济南被反动军阀韩复渠杀害(参见黄庭辉:《郭隆真》,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1928年,党组织派马建农到河南沈丘县槐店镇(现为回族镇)开辟工作。他以槐店五小教员身份作掩护,宣传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建立了沈丘县第一个党小组,在群众中做了大量组织发动工作,以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1930年前后,湖北钟祥九里冲,沔阳县红庙、窑场(均属今沔城回族镇),洪湖月堤、吕蒙口(均属今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等地回汉群众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钟祥县九里冲始终是全县土地革命中心,许多回汉优秀青年参加了红军。沔阳县红庙、窑场的回汉人民组织了赤卫队、儿童团,保卫苏维埃,保卫家乡。郧西县红岩、东川(今属湖北,回族乡)回民组织了回民游击队。金孚光在河南桐柏、泌阳、唐河、信阳一带从事农民运动,1930年发动了桐柏万名农民围城斗争,6月组织了正阳白沟农民暴动。9月,正阳、罗山、息县农民暴动队伍在罗山集中,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先遣总队”,金孚光任队长,一直转战在鄂豫皖边界,为创建红色政权做了大量工作(《南阳英烈谱》上册。)。

其弟金祖光,在1930年桐柏县武装暴动时被捕入狱,后被反动派枪杀于城东一里冈。“八·七”会议后,中共顺直特委作出了“实行土地革命,打倒一切新旧军阀,组织农民武装斗争,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决定。当时担任顺直特委军事委员兼津南特委书记的刘格平,于11月间对鲁北阳信县一带的“绿林武装”进行了改造,创建一支300人的革命队伍--津南革命军,提出了“不杀无辜,不杀农民,只打击军阀势力和贪官污吏”的口号。于1929年春,在庆云、盐山一带又组建了津南革命军第一支队,攻占了庆云县城,缴了县民团和警察局的枪支。这是我党在北方领导的第一次重大革命军事行动,唤醒了广大各族人民群众。1932年秋,刘格平任中共津南特委军事委员,到沧州领导津浦沿线党的工作,发动回汉人民开展反苛捐杂税、反劳役斗争,并策动武装暴动。

1934年4月,他领导了津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庆云县马颊河民工暴动。两三万回汉群众冲进庆云县城,包围了县衙,砸了公安局,缴了警察30多支枪,释放了被捕的群众和革命者。在其影响下,沧县、孟村回汉群众在回族共产党员刘子芳为首的党委领导下,组织农民自卫武装大队,阻击镇压暴动的国民党军队。盐山县两万多名回汉群众攻占了县城。其间各地起义群众成立了农民自卫军,人数发展到上千人(丁毅民:《痛悼刘格平同志》,载《回族研究》,1992年,第2期。)。虽然武装斗争最后遭到了失败,但扩大了党的影响,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