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回族史(修订本)
19105500000133

第133章 民国时期回族(26)

其次,就清真饮食业看,在各地众多的饮食小吃业中,民国时期先后出现了一批档次较高的清真佳肴和风味小吃,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有东来顺的涮羊肉,西来顺的菜莉竹荪汤、芙蓉鸡片、红烧鱼翅,月盛斋的酱牛羊肉。天津有永元德、庆兴楼等着名羊肉馆,恩德元、恩华元、万顺德等牛肉馆,白记饺子馆,着名风味小吃有耳朵眼炸糕、王记麻花、马记盒糕。山西太原清和源餐馆的八珍汤,认一力饺子馆的饺子。河北保定马家老鸡铺、白云章包子铺;宣化及秦皇岛的朝阳城、老二位回族饭庄。辽宁沈阳有庆仙楼饭庄的烧羊肉、扒肉条、爆肚两吃、牛舌头、肉馅火攻,二酉轩的烩菜、扒菜和马家烧麦馆。吉林长春有西域楼、回宝珍饺子馆;吉林西来顺。陕西西安有辇子坡老童家的腊羊肉,天锡楼、老孙家、同盛祥、一间楼、文祥楼的羊肉泡馍,清雅斋的各类清真炒菜。甘肃兰州庆馨楼的各种炒菜,张家川文和园的大众小吃。

内蒙古呼和浩特有古丰轩、天兴园清真餐馆,万胜永的酱牛肉。安徽有安庆方顺兴筵席馆的咸水鸭、烤鸭、白斩鸡、砂锅牛肉、醋熘桂鱼。江苏南京有蒋有记的牛肉汤、锅贴,马祥兴菜馆的美人肝、凤尾虾、松鼠鱼、蛋烧麦。山东济南有翠乐楼餐馆的红烧牛肉条、油爆羊肚、炸羊尾,老马家馆的牛肉馅水饺、芝麻酱烧饼。湖北武汉有东来顺、老乡亲的涮羊肉、烤鸭、爆三样、馅儿饼,哈永兴的锅贴、透味卤牛肉、油鸡,贡永兴、寿春林的锅贴、烧麦,徐春记的牛肉豆皮,寿记的甜食;沙市有艾福兴的粉蒸牛肉、牛肉凉面;襄樊有米银记、安春园的糖醋鱼片、烧肚杠、烧三鲜、牛肉葱饼;老河口有马悦珍餐馆的锅盔馍,闻名鄂西北各地的海老八糊辣汤;沔阳唐广福的泡面锅盔馍,贺龙同志称其为“表皮焦黄,肉如瓜瓤”(《沔阳县民族志》,沔阳县委统战部1986年编印。)上乘佳品。

河南开封有中兴楼的烩三代、烩金银丝涮羊肉、火爆肚、油爆肚、锅烧肉、焦烧肉、软烧肉、靠山肉、大葱爆肉片,兴庆楼(新生饭庄前身)的羊肉烩馍、小笼包子、单麻、双麻、拉面;固始穆少鸿餐馆的白斩鸡、炒虾仁;孟县桑坡有白全泰家的滚凉粉及酱面条,白玉宪家的蒸馍、枣糕,老彭家的烧牛肉、肉丸,白金保家的烧牛肉与肉片,杨伯书的烧饼,拜吉地的肉合,白恩林的水煎包等。湖南长沙有李合盛餐馆享有盛名的“牛中三杰”牛百叶、牛蹄筋、牛脑髓;常德复合楼有挂炉烤鸭、盐水流鸭、口磨鸭掌、油淋子鸡、三元牛鞭、全牛尾、生炒百页、盐炒牛腱、糖醋鳜鱼、什锦火锅十大名菜和牛肉包子、蟹壳酥饼、三丝炒面、冰糖莲子四大名点;邵阳有双发馆、四海楼、东和馆、东和园、翠香园、逢发馆等。

广州有漱记、万栈、聚兴楼等清真饮食馆,深受各地回汉群众的喜爱。在上述清真饮食业中,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系1906年回民丁子清于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前创办的东来顺粥摊发展起来的,到1938年,已经成为以东来顺为主体,办有东来顺、天义顺、永昌顺、大中公寓、长兴铁铺、大车店六个大店铺,雇有三百多人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了。其经营的范围从农业(租地给农民种菜),加工业(天义顺磨面、榨油、制酱醋等,长兴铁铺制用具),商业(粮食、酱园、副食品、羊肉等出售),直到服务业(公寓、大车店),门类齐全。1930年,东来顺羊肉馆楼上楼下可同时容纳顾客五百人左右,1938年6个月内光羊肉片就销售107662斤,所销涮羊肉不仅在北京城内首屈一指,而且是北京城最大的菜馆之一(《北京东来顺羊肉馆发家史》,载《回族史论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82~383页。)。

清真糕点业是在回民饮食小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清真饮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各地较为着名的清真糕点店(作坊)有:天津的桂顺斋;甘肃张家川的鸿盛祥;陕西西安永信;青海西宁的万盛马;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刘糖坊、兴隆元;湖南常德的清品斋(伍清品),邵阳的大有斋、两信斋,隆回有玉和斋、公益斋;湖北武汉有张万泰、金兰斋、德万斋,沔阳有永兴公、于启泰;河南开封的五福,固始有王金生清真糕点铺;安徽有安庆柏兆记清真糕点店,界首清真一品斋果店;广东广州有萨棠记……1927年上海回民集资创办的春申食品有限公司,部分采用机械生产饼干、面包、奶油蛋糕及牛肉、鸡鸭和水果罐头、陈皮梅、糖果、蜜饯等产品,不仅深受上海、江、浙、香港等地穆斯林的欢迎,还开创了回民近代食品工业生产的先河。

医药业质量的提高与创新。医药业是回族传统商业,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各地仍有不少疗效极佳的回回名医制作的药品。天津刘秉彝,精通中西医,善治各种疮疸。他所开设的中西大药房所研制生产的保赤一粒金、小儿金丹、坤中第一丸、仙丹等,对小儿科、妇科,内科、皮肤科各种疾病疗效甚好。河北宣化的王弼臣,善治外科、妇科、对疮疣肿毒疑难病症,不动手术,纯用药物治疗,疗效极佳。定县白云升在沈阳行医,所制白氏产科救坤金丹,以治疗妇科疾病在当地享有盛名。山东无棣从德普,善治外伤、脓疮等症,所研制的白聚丹、红升丹等多种膏药,疗效显着。西安市穆文焕(河南周口人),善治妇科各类病症,被誉为“小穆仙”。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马林,精于儿科、外科、妇科、喉科,尤善治疗喉科各症。马凤阁被誉为甘肃四大名医之一。安徽凤台洪德昌,所制膏丹丸散疗效极佳,其中麝香膏对治疗无名肿毒尤为见效。湖南王静亟、王松龄父子,擅长眼科,抗战时开设回民眼科诊所,前往医者络绎不绝。湖北沔阳李沛霖对内、外、妇、儿各科诊治及疗效均极显着,尤以善治湿病闻名,求其诊治者门庭若市。河南南阳水应龙医术高超,善治伤寒杂症。广州杨氏、保氏开设的牙科诊所,以其精湛的技术在当地享有盛名。襄樊张长清,精于医术,所研制的牛黄丸能治疗多种疾病,受到当地群众称赞。1919年,河北回民马歧山,于武昌斗级营开设“北京马应龙定州眼药分店”,以名贵原料,祖传秘方精心加工炮制可治多种眼疾,尤以疗瘴除翳负有盛名(马惠民:《马应龙眼药的今昔》,载《武汉文史资料》,第1辑。)。白泽民继承祖业,民国初在河北定县成立白敬宇药厂,并在郑州、北京、天津、西安、南京、汉口、重庆等地广设分厂,推销眼药至全国各地,经营和医疗效果均佳。

珠宝业虽不及民国前那样普及,但各地仍有一些回回经营此业。在武汉有万金斋、伍云记、钱云记;在河南开封有德宝斋、韫玉斋;在江苏苏州有扬鸿源、王复兴,镇江有半古斋,扬州有峻古斋、古善记;山东青岛有文和古玩店,聊城有丙辰商行;云南腾冲大兴公司等。此外在北平、上海还设立有回民珠宝玉石业公会和回民珠宝汇市,维护本行业利益或进行集团经营。民国时期,南京、北京、天津、上海等历史名城,因系政治、文化、经济、外贸中心,回民珠宝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南京有伍氏经营之迪华斋,常氏经营之荣宝斋。“北京有回民经营的玉器铺151户,玉器作坊15家,青山居玉器市有98家。

从业人员约两千人,其中回民占70%以上。按营业对象,可分为‘洋庄’,即以外国人为对象;‘本庄’,以本国人为对象;还有‘蒙藏庄’。回族在玉器行中有成就者不乏其人,如余宝斋闵姓,文宝斋张姓,荣兴斋梁姓等都很有名。被称作‘翡翠大王’的铁宝亭,是回族玉行中着名的大亨”(胡振华主编:《中国回族》,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页。)。天津一些回族商人,“在北门里、东门外、估衣街等地开设了珠宝古玩店。如从润田父子俩,于大经路、大罗天开设了‘大吉山房古玩店’和‘润古斋古玩店’。

回族冯海川、沙雨时在朱家胡同(现在的曲阜道)开设‘德兴斋古玩店’和‘怡古斋古玩店’。回族张子元在劝业场租柜台经营‘翠文斋’珠宝玉器。这一时期回族经营此业的,还有‘纯明山房’(沙焕文开设),‘联恩号’(白德泉兄弟经营),‘效珍斋’(安庆祥经营),‘聚珍厚’(丁秉衡开设),‘福聚成’(张崇福开设),‘义祥号’(张崇歧,张德忠开设),‘新月’(马兆彬开设),‘卧宝’(王忠才、马骥开设),‘三星’(自文祥开设)等”(胡振华主编:《中国回族》,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6、275~276页。)。上海有古玩市场、天宝斋、金才记、马长记、松薪阁、国际首饰店、中央首饰店、丽昌首饰店等。“他们有的通过珠宝、古玩交易,同香港、广州、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商业挂钩,进行出口交易;有的人出入租界一些特殊场合,结识豪门富户,销售珠宝、玉器、首饰,获得厚利;有的人以上海为据点,来往于云南、缅甸、伊朗等玉石产地收购原料;有的与北京古玩商联系,收购由于西方列强侵略造成大量流失在外的宫廷珍宝、文物、古玩。一些人通过珠玉、古玩交易,积累了资本,再投资到皮革、颜料、医药、轻工业等业,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者”(胡振华主编:《中国回族》,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6、275~276页。)。他们之中有些人资本雄厚,实力庞大,堪为各地执珠宝业之牛耳者。

总之,民国时期回族的传统商业经济,清真饮食业和牛羊屠宰加工销售最具生命力,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医药业就其质量来说,有所提高和创新;珠宝业的经营销售,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虽不及元、明时期那样普遍兴盛,但在一些大城市中经营档次及规模均有所提高和扩大。然而,在回族传统商业中,仍以小商小贩、摆摊设点、提篮叫卖者居多。他们经营广泛,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在各地生产流通领域中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恰恰反映了民国时期回族传统商业经济的贫困性、落后性和分散性。

(二)商业活动领域的扩大

民国以前,回族商业门路比较狭窄,经营的大多是与其生活习俗有关的生活必需品等传统行业。清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回族商业经营门类已显着增多。到了民国时期,凡是与回族风俗习惯无大的直接相抵触者,回族人也从事经营,商业活动领域得以扩大和拓宽,几乎涉及到商业的各个部门。就各地情况来看,如:

河南开封鼓楼街,位于市中心闹市区。“在这条长不足一里的街道中,就有回民开设的商号三十多个。从该街路北自东向西数有:‘宜生斋’烧鸡店、‘宜生斋’古玩店、‘明星’电影院、‘杨鹤龄’中药店、‘味美’饮食馆、‘普临电灯公司营业所’、‘金美斋’甜食店、‘汇芳泉’澡塘、‘桂香斋’油菜铺、‘顺记’鲜果店、‘丁记’饭铺、‘顾和园’饭店、‘五福’东号酱果店、‘浴华泉’澡堂、‘聚记’甜食店。从鼓楼路南自西向东数有:钱家鲜果店、金陵‘马豫兴’鸡鸭店、‘新美’甜食店、‘新生’饭庄、‘中西楼’饭庄、王姓甜食店、商务印刷所、‘万盛魁’酱果店、‘尚豫兴’鸡鸭店、‘天香泉’澡堂、方旅社、李郑合办的金店、王家电料行、缸记烧饼店、‘振记’果脯、杜家饭店、‘紫罗兰’甜食店。计14个行业、33家店铺”(马达等:《河南回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载《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上述行业中虽然饮食等传统行业仍占多数,但已拓展到五金、电料、电力、照明、印刷、浴池、文化娱乐等新式行业。另外据1932年的调查材料,开封商业分51行,回族经营的除传统行业外,独占的新行业有电业、洗澡业、棚彩业等。新拓宽的行业有钱庄、面粉、旅馆、洋货、杂货、影剧院、卷烟、煤炭、鞋帽、西药等十多种(马达等:《回族在河南》,载《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

湖北各市县有襄樊“刘同兴”瓷器店;老河口“聚康”盐号,老河口“马魁盛”、沔阳“永兴公”,“于启泰”杂货商店;老河口“复成瑞”和沔阳“魏祥兴”疋头号;有经营山货的老河口“天生行”;襄樊定为伯的石印馆;沔阳答容川、魏海宏等在武汉、上海等地经营的花纱业;销售西药并兼营电器的沙市“同善大药房”;谷城“马德盛”,随州“江源兴”等在当地被称为巨富商号。在商业重镇武汉,回民新经营的商业有:“盛福昌”“马人和”“马中和”“马春林”“马德记”的百货香粉业;“张万泰”“张泉记”等粮食加工和行栈;“魏合记”“廖和昌”“玉春茂”等开办的估衣店;魏跃堂、魏质彬合伙经营的典当业;马汉三的“同文信记钱庄”;陈经畲的“义顺成呢绒号”和经营桐油出口业的“义顺泰油行”;陈经畲开设的经营百货鞋帽的“义顺成广货店”,由于重质量,信息灵通,讲求信誉和效益,很快“发展成为吞吐武汉,立足本市,面向华中的武汉最大高档百货商店之一”,并涉足于金融、医药、纱织等行业,在武汉享有盛誉(关于湖北回族新拓展的商业领域,详见答振益着《湖北回族》,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4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