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梁秉政的中心仍然是理财,其主要措施有:
第一,清理户籍,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大德三年(1299年)七月,中书省臣建言:“江南诸寺佃户五十余万,本皆编民,自杨总摄冒入寺籍,宜加厘正”(《元史》卷二〇,《成宗纪》三。)成宗表示赞同。所谓“杨总摄”即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加,他在江南为所欲为,“怙势恣雎,日新月盛,气焰熏灼,延于四方,为害不可胜言。”他盗掘前宋皇帝大臣陵墓、戮杀平民、受人献美女宝物、攘夺盗取财物,可谓无恶不作,且“私庇平民不输公赋者二万三千户。”(《元史》卷二〇二,《释老传》。)现在伯颜等重新清理江南诸寺佃户,决心从寺庙手中夺回国家编民,不能不说这是维护政府利益的重大举措。要知道,“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百年之间,朝廷所以敬礼而尊信之者,无所不用其至。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正朝衙会,百官班列,而帝师或专席于坐隅。且成宗即位之始,降诏褒护,必敕章佩监络珠为字以赐,盖其重之如此。其未至而迎之,则中书大臣驰驿累百骑以往,所过供亿送迎。”(《元史》卷二〇二,《释老传》。)伯颜等真可谓是摸了老虎屁股。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成宗命札忽而带、阿里等整治江南影占税民地土者;同年十一月又下诏“江南寺观凡续置民田及民以施入为名者,并输租充役。”(《元史》卷二〇,《成宗纪》三。)看来这一措施是认真贯彻的。
第二,劝止成宗减少赏赐。成宗即位初,大肆赏赐诸王勋戚。国库已无力承受。对此,中书省臣屡加劝止:(至元三十一年六月)中书省臣言:“朝会赐与之外,余钞止有二十七万锭。凡请钱粮者,乞量给之。”
(同年十一月)中书省臣言:“国赋岁有常数,先帝尝曰:‘凡赐与,虽有朕命,中书其斟酌之。’由是岁务节约,常有盈余。今诸王藩戚费耗繁重,余钞止一百十六万二千余锭……而来会诸王尚多,恐无以给。乞俟其还部,臣等酌量定拟以闻。”从之。
(元贞二年二月)中书省臣言:“陛下身御极以来,所赐诸王、公主、驸马、勋臣,为数不轻,向之所储,散之殆尽。今继请者尚多,臣等乞甄别贫匮及赴边者赐之,其余宜悉止。”从之。
(大德二年二月)帝谕中书省臣曰:“每岁天下金银钞币所入几何,诸王、驸马赐与及一切营建所出几何,其会计以闻。”右相完泽言:“岁入之数,金一万九千两,银六万两,钞三百六十万锭,然犹不足于用,又于至元钞本中借二十万锭。自今敢以节用为请。”帝嘉纳焉。
(大德三年正月)中书省臣言:“比年公帑所费,动辄钜万,岁入之数,不支半岁,自余皆借及钞本。臣恐理财失宜,钞法亦坏。”帝嘉纳之。(以上均见《元史·成宗纪》。)
由此可见,伯颜等中书省臣看到了财政赤字的严重局面,而且也是不断地劝止成宗皇帝停止或减少对诸王勋戚的赏赐,只是效果并不明显。
第三,增加岁课。伯颜等不得不动用至元钞本以弥补亏缺,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不得不在各地增加岁课,如大德三年(1299年)山东转运使阿里沙等增课钞4108万锭,得到“赐锦衣一袭”的奖励;七年十月,安西转运司于常课外增算57000万锭,“人赐衣一袭,以劝其功”。
大德七年三月,伯颜、梁暗都剌以“朱清、张瑄贿赂”罢官。八年九月,复为中书平章政事。同月,梁暗都剌病卒。十年,伯颜再罢。监察御史杜肯构等抨击道:伯颜等树党受赇,谪戍远方,道路相庆……天下之人,目伯颜、梁德硅、八都马辛为三凶,三凶不诛,无以谢天下。又况迷而火者、阿里等,与之同恶相济,浊乱朝纲,是以比年灾异屡见……诸将群凶或斥或诛,明正其罪。(《续资治通鉴》卷一九五。)
赛、梁秉政实际上是阿合马、桑哥以来色目人理财的延续,只是由于成宗的保护,伯颜才未被诛杀。然平心而论,伯颜理财达十一年之久,占去了成宗朝大部分时间。史称“成宗承天下混一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元史》卷二一,《成宗纪》五。)亦有伯颜一份政绩。赛、梁秉政时能防止财政完全恶化、劝止成宗减少赏赐、敢于从寺院中夺回编民,应该说政策是对头的。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成宗病死。成宗后卜鲁罕氏(又作伯要真氏)与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辛、前中书平章伯颜等谋推卜鲁罕皇后称制,世祖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剌之子阿难答辅之。阿难答虽是蒙古贵族,但自幼受伊斯兰教熏陶,与理财的回回政治家关系密切,这可能是伯颜卷入这场皇位继承争夺的原因。是时右丞相哈剌哈孙暗中遣使北迎怀宁王海山(成宗二兄答剌麻八剌之子),南接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及其母到达大都。后者抢先一天发难,擒阿忽台、阿难答等,“责以乱祖宗家法”,杀之(《元史》卷二四,《仁宗纪》一。)海山即位,是为武宗。遂废卜鲁罕后(后赐死),杀阿难答余党。伯颜亦在这次风波中被诛(《元史》未载伯颜结局,《三史同名录》卷三二“伯颜”条下有“伏诛”两字。)
(二)倒剌沙执政与“两都之战”
武宗海山是在击败阿难答之后登基的,而阿难答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赛典赤伯颜是回回人,因而武宗朝对回回官员有明显的排斥倾向。如中书省中两位回回官员先后被遣为地方行省官员:合散(又译阿散、哈散),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为中书平章政事,武宗即位后即出为辽阳行省平章;乌伯都剌(又译兀伯都剌),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任中书左丞,未几即出为陕西行尚书省左丞。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对回回官员明显倚重,其中最主要的回回宰臣就是被武宗贬出的合散和乌伯都剌。
仁宗首先召合散为中书平章政事。皇庆元年(1312年)五月升为中书左丞相;延佑元年(1314年)二月又升为右丞相。合散是回回人祃祃在燕京行中书省中担任丞相之后,唯一的一位出任中书省右丞相的回回政治家。是年九月,蒙古贵族铁木迭儿为右丞相,合散退为左丞相。四年六月,铁木迭儿以奸贪不法被劾罢,合散复为右丞相。但合散坚持以“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臣;合散回回人,不厌人望”(《元史》卷二六,《仁宗纪》三。)为由恳辞。九月,仁宗不得不以宣徽院使蒙古人伯答沙为右丞相,合散仍为左丞相。合散以回回人两次出任右丞相,充分说明了仁宗对他的倚重。合散为官秉承仁宗意图,不敛财,不立私党,注意纠正武宗旧政,颇得仁宗赏识,仁宗以大量田土赏赐给他。延佑七年(1320年)英宗即位,当时任中书省左丞相的合散被贬往岭北行省任平章政事。
另一位在仁宗朝受重用的回回人是乌伯都刺。他是世祖时的翰林学士承旨、精通亦思替非文字(一种财务上的专用符号,下文将专门论述)的亦福的哈鲁丁之子,乌伯都剌自然继承家学,精通回回财务管理。成宗晚年时起用为治书侍御史,武宗即位后升为中书参知政事,旋升中书左丞,但不久即出为陕西行尚书省左丞。仁宗即位后被召入朝任中书平章政事。英宗上台后,又外放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英宗硕德八剌是元朝中期难得的力主改革的皇帝。他自幼受儒家教育,通汉文化,他即位时年仅十七岁。当时皇太后答己趁英宗年幼,让被仁宗罢黜的权臣铁木迭儿再次出任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贪赃枉法,诛杀异己,权倾朝野。英宗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立太祖时功臣木华黎的后裔、有“蒙古儒者”之称的拜住为左丞相,以抑制答己一铁木迭儿势力。为进一步铲除答己一铁木迭儿势力,拜住上任后仅几天,即以合散等“谋废立”迅即处死。《元史·英宗纪》曰:(延佑七年五月己丑)左丞相阿散(即合散)罢为岭北行省平章政事。以拜住为中书左丞相……戊戌,有告岭北行省平章政事阿散、中书平章政事黑驴及御史大夫脱忒哈、徽政使失列门等与故要束谋妻亦列失八谋废立,拜住请鞫状,帝曰:“彼若借太皇太后为词,奈何?”命悉诛之,籍其家。
此案显然是预谋已久的。贬合散,用拜住,杀合散等人,前后不过十天时间,以闪电般的速度,把后党打得措手不及。这批被杀的官员中,亦列失八是黑驴之母,是答己的女幸臣;失列门等则是答己的幸臣。《元史·后妃传·答己传》说:“英宗立,群幸伏诛,而后势焰顿息焉。”把合散等均笼统地称为“群幸”;《元典章新集·诏令·阿撒等诡谋遭诛诏书》中说合散等的罪名是“潜结诡谋,扰乱国政”。根据这些史料分析,由于合散在仁宗朝地位显赫,与铁木迭儿共事多年,成了后党中的重要人物,自然成了英宗和拜住开刀的对象。
由于中书省中的回回官员在后党一边,英宗在位期间对回回人采取了压制的政策。英宗即位伊始,即下令罢回回国子监,稍后又下令“课回回散居郡县者,户岁输包银二两。”至治元年(1321年)又下令“毁上都回回寺,以其地营帝师殿。”(《元史》卷二八,《英宗纪》一。)在文化教育、差税、宗教信仰上对回回人全面压制。
英宗和拜住虽然给后党以致命的打击,却没有彻底清除后党的余党。朝廷内形成了以铁木迭儿义子、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政变集团。
至治三年(1323年),铁失及其党羽加紧策划政变阴谋。他们与晋王也孙铁木儿的心腹、王府内史倒剌沙“深相要结”。《元史·泰定帝纪》披露如下:(晋)王府内史倒剌沙得幸于帝,常侦伺朝廷事机,以其子哈散事丞相拜住,且入宿卫。久之,哈散归,言御史大夫铁失与拜住相忤,欲倾害之。至治三年三月,宣徽使探忒来王邸,为倒剌沙言:“主上将不容于晋王,汝盍思之。”于是倒剌沙与探忒深相要结。八月二日,晋王猎于秃刺之地,铁失密遣斡罗思来告曰:“我与哈散、也先铁木儿、失秃儿谋已定,事定,推立王为皇帝。”又命斡罗思以其事告倒剌沙,且言:“汝与马速忽知之,勿令旭迈杰得闻也。”
八月五日晚,铁失与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铁木迭儿子前治书侍御史锁南、铁失弟宣徽使锁南、典瑞院使脱火赤、枢密院副使阿散、佥书枢密院章台、卫士秃满及诸王按梯不花、孛罗、月鲁铁木儿、曲吕不花、兀鲁思不花等发动政变,在英宗与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南返至离上都三十里的南坡驻骅时,将英宗、拜住杀害,史称“南坡之变”。政变集团派诸王按梯不花、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奉皇帝玺绶,北迎晋王。九月初四日,早已觊觎皇位的、真金太子之长子甘麻剌的长子、晋王也孙铁木儿不费吹灰之力,在龙居河(今克鲁伦河)即皇帝位,是为泰定帝。
不难看出,倒剌沙是政变集团与晋王之间牵针引线的人物。泰定帝巧妙地先稳住铁失等政变人物,一一封官;同时任命倒剌沙为中书平章政事,倒剌沙兄马某沙知枢密院事,以牢牢控制中书省、枢密院两大要害部门。泰定帝入大都前,即在同年十月,果断地先行处死也先铁木儿、完者、锁南、秃满等;命旭迈杰为中书右丞相,令他到大都处死铁失、失秃儿、赤斤铁木儿、脱火赤、章台,戮其子孙,籍没家产。十二月,又杀月鲁、秃秃哈、速敦等铁失之党,参与政变的月鲁铁木儿、按梯不花、曲吕不花、孛罗、兀鲁思不花等五王被流放至边远地区。泰定帝此举是为表白他与政变无关。但以后文宗图贴睦尔在即位诏中仍指责他“与贼臣铁失、也先帖木儿等潜通阴谋,冒干宝位,使英宗不幸罹于大故。”
泰定帝对南坡之变的处理中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件事:一是参与政变的回回人、枢密院副使阿散是唯一未受惩处反而在新朝中用为御史中丞的人物,阿散后来在监察御史弹劾下“窜岭南”,但终未被处死。这就为阿散与倒剌沙之间不寻常关系提供了迹象。二是倒剌沙是通过其子哈散与铁失为首的政变集团进行秘密联系的,政变前夕,即八月二日,“铁失密遣斡罗思来告曰:‘我与哈散、也先铁木儿、失秃儿谋已定,事成,推立(晋)王为皇帝。”合散代表倒剌沙参与政变密谋,如果倒剌沙得不到晋王同意怎能如此放肆呢?由此可见,文宗指责泰定帝“与贼臣铁失、也先帖木儿等潜通阴谋,冒干宝位”并非子虚乌有。
倒剌沙原秉承泰定帝旨意参与政变策划,泰定帝登基后自然视倒剌沙为心腹,委以大权,于是出现了回回政治家再度秉政的局面。倒剌沙初任中书平章,旋即升为中书左丞相,不久右丞相旭迈杰去世,整个泰定帝朝的中书省大权实际上操纵在倒剌沙之手;再加上老资格的乌伯都剌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入为中书平章政事、赛典赤伯颜之弟伯颜察儿也出任中书平章政事,整个中书省成了回回人为主的内阁。所以倒剌沙秉政的五年间对回回人采取了保护和庇护的政策。见于记载的主要措施有:
(泰定元年六月)癸亥,作礼拜寺于上都及大同路,给钞四万锭。
(同年九月)癸丑,以籍入阿散(即仁宗时丞相合散)家赀给其子脱列。
(同年十一月)己酉,诏免也里可温、答失蛮差役。
(泰定四年三月)辛酉,中书省臣请酬哈散等累朝售宝价钞十万二千锭,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