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回族史(修订本)
19105500000029

第29章 元代回回人(12)

旭迈杰死,左丞相倒剌沙当国得君,与平章政事乌伯都剌,皆西域人,西域富贾以其国异石名曰斓者来献,其估钜万,或未酬其直;诸尝有过,为司宪褫官,或有出其门下者。(泰定)三年冬,乌伯都剌自禁中出,至政事堂,集宰执僚佐,命左司员外郎胡彝以诏藁示(宋)本,乃以星孛地震赦天下,仍命中书酬累朝所献诸物之直,擢用自英庙至今为宪台夺官者。

以上措施具有明显的保护回回人或庇护回回人的性质。由政府拨款在上都、大同兴建礼拜寺,免答失蛮差役,这是对回回人的特别优待;阿散(合散)以后党被英宗处死,将籍没之家产还给其子脱列,这是对阿散的平反;回回商人所献宝石,以高价酬其直,这是用国库资金使商人牟利;擢用自英宗以来被宪台弹劾罢官的官员,显然是针对被罢被贬的回回官员,这是为回回人掌权网罗队伍。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卒于上都。时佥枢密院事、钦察人燕铁木儿留守大都,实掌枢密符印,乃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等谋立武宗海山之子。八月初四日,“黎明,百官集兴圣宫,燕铁木儿、阿速铁木儿、孛伦赤等十七人,兵皆露刃”,号令于众,声言立武宗之子为帝,“有不顺者斩”,当即手缚平章政事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并分别执捕其他中书省官员。他们“籍纳库,录符印,召百官入内听命”,同时派人去江陵迎武宗次子怀王图贴睦尔抵京。

上都方面获悉大都发生政变的消息后,立即准备发兵南下,同时处死诸王满秃等18名准备响应大都的官员。不久,上都派兵分道攻京师。大都方面也严阵以待。九月十二日,大都方面杀乌伯都剌等。十三日,图贴睦尔即位,是为文宗。其即位诏中指责倒剌沙、乌伯都剌曰:权臣倒剌沙、乌伯都剌等,专权自用,疏远勋旧,废弃忠良,变乱祖宗法度,空府库以私其党类。大行上宾,利于立幼,显握国柄,用成其奸。

是月,倒剌沙与梁王王禅、辽王脱脱等在上都立泰定帝子阿剌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

两都的军队沿着长城一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燕铁木儿与其弟撒敦、子唐其势等率军屡败上都兵,齐王月鲁帖木儿和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合围上都,上都兵终于全面崩溃。十月十四日,倒剌沙“肉袒奉皇帝宝出请死”。十一月,倒剌沙、王禅及倒剌沙兄马某沙、子泼皮、木八剌沙等皆被处死,籍没家产。

自从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后,对回回人的打击和压制就已开始。还在政变的当月,即致和元年(1328年)八月,大都方面就下令“罢回回掌教哈的所”(掌穆斯林宗教事务及刑名、词讼的机构)。九月,中书左丞相别不花以“回回人哈哈的,自至治间贷官钞,违制别往番邦,得宝货无算,法当没官,而倒剌沙私其种人,不许,今请籍其家。”文宗即位后下诏谕中外曰:近以奸臣倒剌沙、乌伯都剌,潜通阴谋,变易祖宗成宪,既已明正其罪。凡回回种人不预其事者,其安业勿惧,有因而煽惑其人者,罪之。(《元史》卷三二,《文宗纪》一。)

次年正月,又规定“回回人户与民均当差役”,倒剌沙执政时免除答失蛮人差役的特权终被取消。三月,下令“僧、道、也里可温、术忽、答失蛮为商者,仍旧制纳税”,取消了回回人经商豁免商税的特权。

文宗虽声称“凡回回种人不预其事者,其安业勿惧”,但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回回人也受到了打击。高启在《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五《元故婺州路兰溪州判官致仕胡君墓志铭》中记录了下面一则事例:泰定主崩,文宗自金陵入继位,杀故相回回倒剌沙,命平章曹立巡东南,纠其党,授尚方剑得专诛。按行至常熟,君从长史逆诸境,民有告回回百余人匿海渚杀猪会饮,谋为乱;平章亟遣卒捕之,君当承行,辄请曰:“是诈也,愿毋烦兵。”平章怒曰:“吏何用知之?”君曰:“回回不食猪,今言杀猪,诈可知也。”不听,果往无获。(获)一舶,贾胡数人,讯之,盖讼者尝与互市,负其赀不能偿,欲投间陷之也。遂抵讼者罪。

由此可见,民间有趁火打劫、陷害回回人的事件发生。

文宗一朝,宰臣中只有阿儿浑人彻里帖木儿一人于天历二年(1329年)短暂地进入中书省,拜中书右丞,升中书平章政事,但不久就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总的来说,回回人的政治地位受到了严重打击。

五、元末回回人的政治颓势

(一)彻里帖木儿的短暂参政与老的沙的乱政

文宗图贴木儿依靠燕铁木儿发动政变、击败倒剌沙而夺取帝位,并与燕铁木儿密谋在王忽察都(今河北张北北)毒死亲兄明宗和世,保持了自己的帝位。为了报答燕铁木儿的特殊功勋,把治国大权交其“独运”,“燕铁木儿自秉大权以来,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元史》卷一三八,《燕铁木儿传》。)文宗死后,顺帝妥懽贴睦尔即位,燕铁木儿亦病死,蒙古人伯颜乘机起而代之,其擅权比之燕铁木儿更甚,“势焰熏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元史》卷一三八,《伯颜传》。)到后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伯颜之侄、养子脱脱在顺帝支持下发动政变,逐走伯颜,此后大约有十余年时间是脱脱执政。从燕铁木儿到脱脱掌权约二十余年间,回回人与中书省基本无缘。

这二十多年间,回回人唯一入中书省的是彻里帖木儿。他是阿鲁温人,宿卫出身,铁木迭儿擅权时任监察御史,“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元史》卷一四二,《彻里帖木儿传》。)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拜中书右丞,旋升中书平章政事,不久又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在河南期间因赈济灾民及时,受到文宗嘉奖,文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至顺元年(1330年)奉命率师讨云南伯忽叛军。后被召人大都,拜御史中丞。后至元元年(1335年),拜中书平章政事。

彻里帖木儿之所以能在文宗排回时拜中书右丞,一是阿鲁温氏虽在大范围内属于回回氏,但细分还有区别;二是彻里帖木儿有对抗铁木迭儿的经历,却与倒剌沙无点滴关系。凭此两点,文宗时得以短暂入中书省,顺帝时竟再度出任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二度出任中书平章政事之时正是伯颜擅权之日,中书议事只能据伯颜意旨定夺。伯颜排斥汉人、南人,竭力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可谓倒行逆施。其中废科举引起汉人强烈不满。史载:“伯颜奏曰:‘陛下有太子,休教读汉儿人书,汉儿人读书,好生欺负人。往时我行有把马者,久不见,问之云:往应科举未回。我不想科举都是这等人得了。’遂废今年二月礼部科举。”(权衡:《庚中外史》。)可见,废科举是为了防止汉人南人入仕。罢科举时,正是彻里帖木儿任中书平章期间。元代科举自延佑开科以来,每三年一科从未中断过,而且通过科举也录取了不少人才,现在骤然中断引起中书省参政许有壬和监察御史们的抗争。彻里帖木儿既不敢违抗伯颜旨意,而且废科举也是他的本意。《元史·彻里帖木儿传》云: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入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

科举虽废了,彻里帖木儿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很不得人心。所以台臣对其弹劾交相进行,“而伯颜亦恶其忤己欲斥之。”终于贬到南安(今江西大余),久之,卒于贬所。

脱脱当政时间最长,但对回回人依然不用,中书省宰臣中几无回回人,仅见至正三年(1343年)有中书参议买述丁一人而已。

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率军出征高邮,镇压张士诚起义军,不料被京城中的奸臣哈麻兄弟陷害,结果被贬杀害。从此,元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更加腐败黑暗。当时中书省中唯一的回回宰臣老的沙,在元末混乱的朝政中也有一份不小的责任。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的生父和世是武宗海山的长子,按照“兄终弟及,叔侄相承”的定约,武宗死后由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仁宗即位后背弃前约,谋立己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而有意把和世封周王,逐到云南就位。和世得知仁宗谋立硕德八剌为皇太子,颇为怨恨,遂与属臣相约会于延安,商量对策,事泄,和世亡命西奔,直达金山(今阿尔泰山),受到察合台后王的保护。和世在西北的居地与哈剌鲁人相近,终于娶了哈剌鲁首领阿儿思兰汗的后裔帖木迭儿的女儿迈来迪为妻,生子妥懽贴睦尔。不久,迈来迪病卒,其兄或弟老的沙在和世左右。后来明宗和世在王忽察都被毒死,老的沙随妥懽贴睦尔进入中原。元统元年(1333年),妥懽贴睦尔即位,作为母舅的老的沙也步步高升,初为兀良海牙行都指挥使。妥懽贴睦尔即位后,大权操纵于伯颜之手,脱脱发动政变成功,妥懽贴睦尔立志“中兴”,支持脱脱推行“更化”政策,朝政为之一新。但他经不起奸臣哈麻等引诱,为声色所好,厌于朝政。哈麻进西番僧宣淫,妥懽贴睦尔专习“演揲儿”(汉语“大喜乐”),又有哈麻妹夫秃鲁帖木儿教之习房中之术。秃鲁帖木儿荐老的沙等共十人为“倚纳”,引进良家妇、公卿贵人家命妇,君臣寻欢作乐。哈麻既得相位,为前所引进西番僧事所耻,欲除秃鲁帖木儿、老的沙等人,结果反被妥懽贴睦尔、秃鲁帖木儿除去。

老的沙地位节节上升。至正十六年(1356年)以外戚恩,超擢太子詹事。明年,拜中书平章政事。十八年,改御史大夫。当时的中书右丞相搠思监贪赃枉法,作恶多端,却受到顺帝妥懽贴睦尔的百般庇护。《元史·搠思监传》说:是时,天下多故日已甚,外则军旅烦兴,疆字日蹙;内则帑藏空虚,用度不给;而帝方溺于娱乐,不恤政务。于是搠思监居相位久,无所匡救,而又公受贿赂,贪声着闻,物议喧然。

作为御史大夫的老的沙十分支持监察御史燕赤不花等对搠思监的严劾,并悉以奏报皇帝,又奏请禁行省典兵大臣不得擅迁除风宪官。但顺帝仍留用搠思监。

与此同时,宫廷内部以奇皇后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为一方与顺帝之间的矛盾也与日俱增。奇皇后是高丽人,本为宫女,因被妥懽贴睦尔宠爱,生下爱猷识理达腊,立为正后。她迫不及待为皇太子谋内禅,通过宦官、高丽人朴不花四处活动。朴不花以皇后为靠山,“乘间用事为奸利,搠思监因与结构为表里。”(《元史》卷二〇五,《搠思监传》。)老的沙支持御史们对搠思监、朴不花屡加弹劾,奇皇后、皇太子对老的沙深恶痛绝。顺帝不得不封老的沙为雍王,安置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老的沙行至大同,藏匿于孛罗帖木儿军中。

当时孛罗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两支军阀“各拥强兵于外,以权势相轧,衅隙遂成。搠思监与朴不花党于扩廓帖木儿,而诬孛罗帖木儿以非罪。”(《元史》卷二〇五,《搠思监传》。)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昏庸的妥懽贴睦尔命扩廓帖木儿以兵讨孛罗帖木儿,元末军阀混战终于开始。

四月,孛罗帖木儿遣其党秃坚帖木儿出兵大都,顺帝不得不缚送搠思监、朴不花给孛罗,孛罗杀搠、朴,遂率师入京。顺帝以孛罗帖木儿为太保、中书平章,兼知枢密院事,以秃坚帖木儿为中书平章,孛罗等退回大同。五月,顺帝又命扩廓帖木儿讨大同,战事再起。七月,孛罗与老的沙等再次进兵京师,顺帝命孛罗帖木儿为太保、中书左丞相,老的沙中书平章政事,秃坚帖木儿御史大夫。八月,孛罗再升为中书右丞相,总揽国柄。皇太子调诸路军进讨孛罗,孛罗兵败,“乃日与老的沙饮宴,荒淫无度,酗酒杀人,喜怒不测,人皆畏忌。”二十五年七月,顺帝密旨威顺王子和尚等发动政变,杀孛罗帖木儿,老的沙被乱刀砍破前额,驰抵孛罗帖木儿家中,拥其母、妻及子天宝奴北遁,领孛罗军与秃坚帖木儿军汇合,至赵王王傅府(今内蒙古达茂联合旗阿伦斯木),动员赵王起兵反叛,被赵王灌醉后缚送朝廷诛杀。

老的沙是元代中书省中最后一个影响较大的回回宰臣,他死时距元朝灭亡仅两年。所以,回回人在中书省中的活动几乎是与元朝相始终的。

(二)亦思巴奚战乱

至正十一年(1351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推翻元朝腐朽统治为目的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遍及大江南北,“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西至甘肃,所在兵起,势相联结。”(《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儿传》。)“红巾军……纵掠江淮之南,南方之地,雄都钜镇,诸侯王之所封,藩臣臬司之所治,高城浚隍、长戟强弩之所守,环辄碎之,鲜有固其国者。”

在这场震撼全国的阶级大搏斗中,回回上层人物是坚定地站在蒙古统治集团一边的。他们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