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觉发展阶段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其中,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的第八章“继续教育”中,提出了“重视老年教育”。这是中国老年教育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对于发展老年教育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这是从国家教育总体战略规划上,从国家制度层面上,为老年教育发展定了性、定了位。未来十年,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将进入一个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发展任务的全新的自觉发展阶段。《纲要》所概括的教育思想,指明了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十年,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将在《纲要》“重视老年教育”的倡导下,在国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政策措施中得到大力发展;将以“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为依托,解决老年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根据,实现老年教育的“三个延伸”,即向城乡社区延伸,向高等学校延伸,向企事业单位延伸,在延伸中发展远程教育,形成开放式大发展的新格局。
三、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道路的概括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在纪念中国老年教育创办25周年的全国第八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作了《论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之路》的报告,对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道路作了概括。从我国老年教育的实践过程和基本经验来看,这条道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凸现出来:
(一)它是一条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的顺势协力之路
即:既由执政党和党主导的人民政府办学,又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和参与办学的“协力推进”之路。这里提出“顺势”,是说老年教育是应我国改革开放之运而生,应人口老龄化加快之势而生,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而生。到今天,我们在有些地方“顺”得不够,使老年教育的发展落后于形势。这里又提出“协力”,是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社会力量,积极而稳妥地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顺势”,是对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协力”是对儒家积极入世、精进力行的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二者结合,才能把老年教育事业办好。这里所说的“协力”,也是指我国的老年教育既要有起决定作用的党政主导,又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组织社会资源加以推动。
(二)它是一条统筹城乡、兼顾各方的科学发展之路
即:既坚持“办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又承诺“为每个老年人的价值实现服务”的“科学发展”之路。党中央在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这种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国的老年教育也正走在坚持科学发展的轨道上。28年来,我国的老年教育从以老干部为主要对象、逐步扩大到以广大老年人为对象;从在城市里发展、逐步扩大到农村,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了农村老年教育的兴起;从社会上层逐步扩大到社会各层、社会底层,让普通劳动者在养老期间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说,统筹城乡、兼顾各方不是我们的主观设想,而是已成之势。这条路已经开始走,还要更加广泛和健康地走下去。
(三)它是一条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
即:既纳入国家老龄工作(老干部工作),又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规范共管”之路。中国的老年教育是晚霞工程,又是朝阳事业。我们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又在探索中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新理念、新办法、新措施。28年来,这种创新是适应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需求的演变而不断展开的。我们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比之起步之时,已经扩大和深化了多少倍,原因是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层次性、递进性、变化性。按需施教,就必须自主创新。我们老年大学的教材建设,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向建成教材体系的方向发展。老年大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日新月异,从面授的“第一课堂”,到社团活动的“第二课堂”,到参与社会的“第三课堂”,自主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四)它是一条又普及老年教育、又提高老年教育的普惠老人之路
即:既致力于老年大学办学质量的提高,又把办学重点移到基层向全社会普及的“普惠老人”之路。党中央在解释科学发展观时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成果,应当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我们的老年教育要努力向惠及全体老人的方向发展。“惠”就是让老年人受惠,让老年人提高素质、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美化生命体验、享受幸福生活;“普惠”就是让更多的老年人受惠,就是要普及老年教育。各方面的调查表明,我国老年人群中有入学意愿的大约占20%。我国老年教育今后若干年的普及目标就是让这些有学习愿望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宪法法律所赋予的受教育的权利。普及以后跟着就要求提高,我国各地正在开展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又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这就为中国老年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进行了不懈的攀登。
(五)它是一条老年人既实现个性化发展,又实现社会化发展的助益小康之路
即:既坚持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又积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拓展创新”之路。老年教育首先着眼于每个老年学员个人需要的满足。我们的老年人是同共和国一起走过来的,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理想,有社会责任感,有继续参与社会发展的愿望。在老年人的个性化发展中,就包含着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的中国老年教育,应当积极参与有益于这一伟大事业的各项活动。在这种参与中,更好地体验生命价值,享受由此获得的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受。
四、对“中国老年教育发展之路”的简明概括
中国老年大学20字的办学宗旨,它的内容是辩证的,它的形式是简明的。20字办学宗旨正确地把握住了三大关系:知识与德行的关系;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为了自己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参照老年大学办学宗旨20个字的经验,把上面讲的五个“之路”联系起来构成整体,就是:“顺势协力,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普惠老者,助益小康。”这20个字也反映了我国老年教育发展之路的中国特色与辩证关系。这几个关系是:其一,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老年教育中的具体化,也是中国独有的发展形式。其二,学习参照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提出自主创新,就是讲的一种学习态度。老年教育要向国民教育的经验与学说学习,也要重视对外开放,吸取国外发展老年教育的先进做法和科学理念,但学习是为了自主创新,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道路。其三,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就是城市和乡村两大块组成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解决“三农”问题时就把消解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农村改革的目标。老年教育必须统筹城乡的发展。其四,惠及部分与惠及全体的关系。以人为本就是承认一切人、一切社会阶层、一切社会团体的合法地位、合法权益。老年教育从老干部教育开始,首先惠及他们,但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则更要惠及全体老人,特别是有学习要求的20%的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学习要求的老年人必然越来越多。其五,为了老年人个人与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为老年人服务,提升了广大老年人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本身就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但同时,当代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应得到尊重和保护。老年教育应当引导他们再次社会化。
五、对“中国老年教育发展之路”的经验总结
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借以走出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科学发展的道路来。“中国老年教育25年来的基本经验,从宏观微观结合上提炼,概括起来是: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思想、办学原则、办学宗旨;实行党政主导、社会办学、开门办学、联合办学;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创新中办学;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实行‘学、乐、为’相结合和‘实用、灵活、情感、和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实行尊严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坚持积极的老年教育观,优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造就‘紧跟时代的自尊、自主、自强、自信、有作为的新一代老年群体;创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老年教育体系和制度。”
第二节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内涵和特色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道路,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是存在形式、形成过程和发展内涵的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老年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形势下,有必要研究挖掘其深刻内涵,掌握其鲜明特色。
一、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具有丰富的发展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制度保障、办学目标、核心宗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发展内涵,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指导思想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曾经掀起过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推进了这条思想路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老年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很自然就成为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建设的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我国老年教育始终抓紧思想理论建设。十七大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要“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为此,学校开设时事政治课,请领导同志作政治报告,组织老同志对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座谈讨论,开展社会调查,重要节日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庆祝活动,正确对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某些新问题,提高认识,鼓舞士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际效果是保持晚节,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引领社会正气。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树立起政治思想上不断追求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正沿着十七大指出的“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道路前进。
许多地方创办老年大学初期,没有经验,没有教材,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固定经费,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鼓舞下,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把老年大学办起来了;从创办之初只有几门课程,发展到现在数百门课程;从没有一本教材发展到有几百种自编教材;从没有管理经验发展到既科学又人性化适合老年学员特点的管理体制;从旧的灌输式的教学,到自主学习理念的建立;从没有办学、教学经验发展到数以千计的有一定质量的理论文章;从对老年大学性质、任务不甚了解发展到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等等,无一不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路线指引的结果。
(二)在社会建设中发展创新,又服务于社会建设,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我国老年教育是在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再向农村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干部集中程度、文化程度以及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程度,都是大城市优先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优先于农村。大城市又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老年教育创始于大城市是必然的,它随着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而发展。老年教育发展到哪里,就把先进的教育形式、传统的优秀文化、现代的科学技术辐射到哪里,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程度,促进了当地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
老年教育除组织课堂教学之外,也组织各种社团参与社会活动,这既是学习,更是展示自我、服务社会。实践证明,老年教育对弘扬先进文化、活跃群众生活、坚持移风易俗、促进家庭和谐,以及建立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树立积极老年观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农村老年教育对发展生产,促进社会文明、坚持民主建设,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以及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贡献比城市更为突出。老年教育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不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