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19106700000050

第50章 老年教育学中学习论问题的研究(6)

(3)尝试学习法。怎样能使重点内容的记忆效率成倍提高呢?据实验,用好了尝试记忆法就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操作尝试记忆法的一般步骤是:将学习的材料默读或朗读数遍,到自己感觉到比较熟悉的时候,就将学习材料遮盖住,尝试着在头脑里再现一遍刚才熟悉的材料;再打开学习的材料对照,随手用蓝笔在没记住和记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做记号之后,再次对照、再次阅读,让局部再现与局部再认反复交叉进行到记熟为止。

回忆,就是再现,分有意再现(这种主动的心理过程,有既定目的、与克服一定困难相联系)、无意再现两种。在背诵材料的时候,不要一遍接一遍地读,应经常停下来尝试回忆和背诵,检查自己记住了多少(这是有意再现),这样动脑筋记忆学习内容的重点,有利于记忆。据实验,如果把4/5的时间用于尝试记忆,从4小时以后的测试结果上看,其效率提高3倍。至于阅读与尝试记忆的时间分配,研究表明,用40%的时间阅读,60%的时间用于尝试记忆,对背诵有意义的短文最为有效。因而在背诵一些学习内容的时候,我们可采用边阅读边尝试背诵的方法来进行。

(4)协同法(眼、耳、口、手等器官协调起来,参与学习活动)。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在学习活动中使用多种感官比使用一种感官的记忆效果大得多。例如只是用听的方法学习3天后能记住10%,只是看能记住20%,如果又听又看就能记住65%,而听、看、说三者并用则能记住70%,听、看、说、写四者协同就能记住90%。这是因为多种器官都在接受信息,人脑中的相应部位同时兴奋了起来,信息联系的通道多了,大脑皮层下留下的“痕迹”深了,所以记忆也就格外准确、格外持久了。我们应该尽量多地动用各种感官,协调起来联合行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老年人学习方法的创新

学习不只是熟悉前人成果,而是为了学习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为了科学文化知识、政治文明知识的逐渐积累。任何学习的终极目标,都是崇高无比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真正推进学习进程,真正提高人类的文明层次和人们的精神境界。老年人的学习方法也是这样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员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参与性与创新性。所谓预期性,是指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又要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类、整理。所谓参与性,是指学员参与班级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对集体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所谓创新性,是指学员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知识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够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问题。

自主学习强调学员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其一般步骤为:(1)自学生疑。学员在自学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质疑。(2)合作质疑。在班级或小组交流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员交流解决;难度较大、较重要的问题,可经筛选,由老师集中解答。(3)归纳释疑。创新学习提倡学员要对知识本身作深入探讨,了解来龙去脉,悟出它们之间深层的联系。同时,还应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改进。(4)巩固拓展。巩固是对学习知识的尝试记忆,既要加强练习,更要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思考、调整,深化发展。

(二)问题学习法

问题学习法,就是学员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法。要求学员要勇于提出问题,要善于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提出问题不一定要依靠别人去解决,可以是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所以学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开放学习法

开放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教学活动不局限于教室,可为学员提供参观、实践场所,准备必要的图书资料、学习器材等。如书画班可组织学员参观书画展、开展笔会活动等,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评、指导和帮助。开放学习具有学习场所和内容的动态性(可变性)、学习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学习过程的探索性等特性。

开放学习,是一个从开放学习目标到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形式以及开放思维空间的过程。开放学习目标,是指学员通过学习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也可能超过预期目标。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对学习目标进行修订。开放学习内容,是指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或一种学习材料,要结合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发展进行横向或纵向思考。开放学习形式,是指学员要更多地通过个性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网上学习、图书馆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开放思维空间,是指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去学习。只有学员的思维开放了,才能创新学习。

(四)案例学习

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上是“原理教育”,即通过各种定理公式语法的学习,去寻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很容易导致学员行为公式化。“个案学习”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同一个问题,100个人可能会有100个答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给出个性化的具体答案。这是培养学员创新学习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案例学习法有三个显着特征:(1)内容非定型化。即学员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和处理结果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答案,只有“理”的正确;(2)思维非定势化。即学员在进行案例学习时,没有定势思维的束缚,思维充分发散,以解决具体问题;(3)结果非唯一化。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案例学习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员的创造潜能,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分析过程。

运用这种学习法,就要找好案例和兴趣相同的合作伙伴,营造合作环境。如书画班写生,面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可能会产生不同结果,就会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五)课题学习法

课题学习,实际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这是学员创新学习的一条良好途径。课题学习法的特征是:(1)学习生活化。指学习内容来源于学员的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涉及的内容广泛。它可以是某一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问题;它可以是偏重于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方面的问题。(2)学习多维化。指学员的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指学习结论具有多元性,不一定只有一种解决方案。(3)学习活动化。指学员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要经过准备(即确立研究课题)、实验(即搜集和分析材料,制定研究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和总结(得出结论)三个阶段。重要的是要使学员了解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思维的品质。

创新学习的方法应该还有很多,如反思学习法、发现学习法等,只要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就可能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创新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