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卺、交杯酒:将一个匏瓜分成两个瓢,这瓢就叫卺。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叫“合卺”。古人认为,匏瓜味道苦,因此,这个仪式,有夫妇同甘苦的意思在;匏又是古代八音之一,因此,这个仪式,又有祝愿夫妇琴瑟和谐的意思在(见明人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三)。后来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就是这个仪式演化来的。(古罗马婚礼中,有个叫“康发”(confarreatio)的仪式。一块用意大利一种古老的叫“发”(far)的谷类做成的圣糕,先用来祭祀丘比特,再由新婚夫妇分享。他们分享这圣糕的仪式,就叫“康发”。见瓦德·佛乐《西塞罗时代罗马的社会生活》。(Social Life at Rome,in the Age of Cicero,W.Warde Fowler,1908,P.136)这与我国的“合卺”有异曲同工之妙。爱德华·西进《早期信仰及其社会影响》(Early Beliefs and Their Social Influence,by Edward Westenmarch,Macmillan and Ca,Limited ST.Martin’s Street,London,1932)第132页更是说:“有一个极为常见和流传得非常广泛的婚姻礼俗,不管在野蛮人和文明人中都有之,这就是新郎新娘一起吃东西。”或是吃同一块面包或糕点,或是吃同一个盘子中的食物。在瑞士,曾经有这样的说法,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子,吃了同一份菜,他们会相爱。在德国,人们认为,一对夫妇用同一把勺子喝早汤,他们准有个平安的婚姻。“北美印第安人,新郎新娘在同一个碗里饮酒,或一起喝白兰地。在日本,他们交换酒杯喝酒达九次之多,并贯穿整个婚礼。在欧洲,新郎新娘一起喝酒的风俗,从意大利到挪威,从布列塔尼到俄国,都存在,苏格兰也有它的踪迹。在犹太教国家中,它是婚礼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心锦:新娘到门,司仪拿一条红色的锦,让新郎和新娘各持一端,新郎牵着新娘进门上堂行诸礼。这段锦,叫“通心锦”,也叫“合欢梁”。意思是,新婚夫妇此后心心相通,正是从此开始的,是这段锦将他们的心通了起来,这不是“通心锦”么?这段锦又是将他们联系起来的桥梁,他们的幸福生活从此开始,这不是“合欢梁”么?
撒帐:把果子等,如枣子、花生、彩色纸屑之类,撒在新房里或新床上,甚至新郎新娘的身上。此俗甚古,乃祝愿新郎新娘婚后生活甜蜜兴旺、早生贵子等的意思。现代在新房等地抛洒糖果,是其遗风。(这样的风俗,欧洲古代也很普遍,只是所抛撒的东西不同罢了,他们抛撒米麦谷类和油炸果品等。见柳颇尔德·威格纳《礼仪·风俗·习惯》(Manners,Customs,and Observances,Their Origin and Signification,by Leopold Wagner,London,William Heinemann,1894)。爱德华·西进《早期信仰及其社会影响》也详细介绍了世界许多地方类似的风俗。)
其实,广义的婚礼,在亲迎以后,还没有结束。还有“回门”、“庙见”、“满月”等的仪式。“回门”一般在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到新娘家中,拜见新娘的父母长辈。“庙见”一般在结婚的第三天,新娘到祖庙拜谒,意思是告诉祖宗,她已经成为这个家族的正式成员了,祖宗的灵魂,就会保护她。所谓祖庙,或称家庙,也就是祠堂,祖先灵魂的依附之处。有的人家离祠堂远,或是没有祠堂,或是祠堂运转不正常,就在家里造个两三米长、大约一米宽或更小的木制小房子,挂在家里的厅堂上,叫做“家堂”,祖先的灵位,就供奉在其中,逢年过节,就对家堂祭祀礼拜。新娘“庙见”,也就是新郎新娘一起对着家堂祭祀礼拜一番。(古罗马婚礼中,也有与“庙见”相似的礼仪。瓦德·佛乐《西塞罗时代罗马的社会生活》第五章《婚姻和罗马妇女》中说,家庭的世俗部分接纳了新娘作为一个新的成员,但必须让家庭的神灵部分也同意接纳,婚礼才能算完成。因此,新娘必须礼拜新郎家庭的神灵,例如新郎的祖先,他们在坟墓中,或是在附于家里的一个礼拜地之处。(Social Life at Rome,in the Age of Cicero,W.Warde Fowler,1908,P.136))
在我国旧时,结婚满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住几天,回娘家时,要准备许多食品,如米糕、馒头等物,作为礼物。在回夫家的时候,娘家也要给她准备许多食品,如米糕、馒头等物,作为礼物,带回夫家,分送给公公婆婆等夫家亲友。到这时,婚礼才算完全结束了。
实际上,即使是在古代,人们也未必严格按六礼进行,而是通常删繁就简,合并成几步行之。例如,纳采、问名,可以合成一步,纳吉、纳成也可以合成一步。但请期和亲迎这两步,是不能合的。
仅从六礼的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整个广义婚礼的进程中,男方对女方是何等的迁就了。这也许是对女方失去一个成员的补偿或婚后丈夫支配妻子的先期补偿吧。
古今广义的婚礼,大致可分为:(1)择偶;(2)订亲;(3)定婚期;(4)结婚。
相亲: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是自由恋爱的,择偶阶段就没有什么礼仪。经人介绍的,则有个“相亲”的过程。“相亲”的地点,可以安排在女方家里,也可以在男方家里,但也可以在其他的地方。如果是在农村,则在男方家里的为多,因为女方除了看对象本身外,还需要看看对方家里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态等。“相亲”以后,就进入恋爱了。
订婚:订婚礼仪,各有不同。在城市,也许就没有这个阶段的礼仪,只是双方明确一下就行了,但在农村的许多地方,还是要有礼仪的,那就是男方家里摆若干桌酒席,宴请双方的亲友。男方亲友中的长辈,应该给那未来的新娘压岁钱,多少不一。如果女方要求彩礼,也一般是在这时商定并施行的。男方给女方订婚戒指的风俗,也很流行。如果这时不给戒指,结婚前夕,或结婚时,一般还是总要给的。(这在西方,这也是个古老的风俗。遗失或打破结婚戒指,在西方,预示着死亡、解除婚约或别的不幸的事发生。在苏格兰的东北部,人们认为,一个妇女,如果丢了她的结婚戒指,她就会失去她的男人。见爱德华·西进:《早期信仰及其社会影响》(Early Beliefs and Their Social Influence,by Edward Westermarch,Macmillan and Ca,Limited ST.Martin’s Street,London,1932)。)
定婚期:俗称定“好日子”。在城市,不一定有什么仪式,但双方选定一个日期,这是绝对必要的。在农村许多地方,则至今还是男方请媒人将选定(其实是事先双方协商定了的)的佳期送到女方。也有些家庭,佳期是请术士选定的,或是提供一个大致的时间段,让术士确定若干个吉利的日子,双方就在这些日子中选一个。这个阶段,不论以前如何,女方仍可以向男方要求彩礼,作为同意佳期的条件。佳期一旦确定,没有重大的事情,就不能更改。到了佳期,就行结婚礼。当然,在此之前,双方就互相协调,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现代社会的婚礼,各地有很大的差别,农村地区和城市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农村保留的古风多一点。现就江南农村的一般风俗而言。
女方婚宴:男女双方家里,都要摆酒席,宴请亲友。新郎在若干个亲友的陪同下,到新娘家里,迎接新娘。在新娘家的筵席上,新郎和他的陪同人员一席,新娘和将要陪伴她到男方去行婚礼的姑娘们一席。新娘的母亲或父亲领着新郎遍向新娘家的亲友敬酒,实际上是向新郎逐个介绍这些亲友,随着介绍,新郎逐个称呼这些亲友,致敬、敬酒。
女方压岁钱:新娘亲友中的长辈要给新郎压岁钱,但通常不直接给,而是让新娘的母亲或父亲转交。
嫁妆:下午,男方的人将新娘的嫁妆运往男方家中,放入新房。新床上第一次用的被子,由两个家庭幸福、父母双全、聪明俊美的男性少年抬进新房,由新郎长辈中有福气夫妇为新郎新娘铺床。
新郎领新娘等到新郎家中:新郎新娘,跟着嫁妆,或稍微迟些,从女方家里出发,前往男方家里。陪同新娘的,有新娘亲友中的未婚女子六到七人,他们与新娘正好坐一桌,容易安排,此外,还有新娘的兄弟及其陪同人员若干,也是一桌之数,只会少一两个,不会多。
男方晚宴:新娘及其陪同人员坐一席,新娘坐尊位;新娘的兄弟及其陪同人员坐一席,新娘兄弟中年龄最长者或事先指定者坐尊位。新郎的母亲或新郎方面其他的一位女性尊长,领着新娘,到男方亲友席上,向新娘一个个地介绍这些亲友,新娘一个个地称呼他们,向他们问好致敬,并给他们敬酒。男方亲友中的长辈,都要给新娘压岁钱,给的方式,与女方亲友给新郎压岁钱的方式相同,数量当然就不一定相当了,视财力与亲戚关系之远近等而定。
闹洞房:酒宴结束,新娘和她的陪同人员进新房。亲友乡人就开始“闹洞房”,或云“闹新房”,不外是与新娘或她的陪同人员开玩笑,翻新娘的嫁妆,在新床上打滚等等。此俗东汉就有之,见仲长统《昌言》。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二十五也有记载。此后历代有之,见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卷下等。增加婚礼的喜庆热闹气氛,本是好的,但要注意文明,注意分寸,否则,就与增加婚礼喜庆热闹气氛之旨相违背了。
送新娘陪同人员回家:男方送女方陪同新娘来的人员,包括她的兄弟等,回女方家,新娘也要出来相送,因为她现在已经是男方的人了。一切打理完毕,新郎和新娘就入洞房。
放爆竹:这一天里,新郎、新娘、新舅舅(新娘的兄弟)、嫁妆的送迎,都要放爆竹。旧时放爆竹,是为了辟邪。(国外婚礼,也有驱除邪恶、保护新人的风俗。爱德华·西进《早期信仰及其社会影响》(Early Beliefs and Their Social Influence,by Edward Westenmarch,Macmillan and Ca,Limited ST.Martin’s Street,London,1932)中说,新人脆弱,需要保护,新娘也是危险之源,因为也许有人或神要抢新娘。婚礼上放枪,旨在驱除邪恶的精灵与其他不好的影响,后来,包括大声的音乐在内的热闹,也被认为有这样的功能。在英国的达尔姆农村地区,武装的男子护送着新人去教堂,他们一路放枪。在有的地方,还一路在新人的头顶上方放枪!在摩洛哥,新郎要带剑、匕首、手枪等,目的也在驱除邪恶的精灵,人们认为,精灵怕这些用金属制造成的武器。)当然,我国现代婚礼中放爆竹的风俗,早就已经没有了驱除邪恶精灵的意味,而是增进热闹的气氛罢了。
回门:次日,新郎和新娘回新娘的娘家,拜见新娘的父母等家人,叫做“回门”,一般要带上一两桌酒菜。从这次开始,对于娘家说来,新娘是亲戚了!
以上就大体言之,至于细节,还有太多的讲究,这里就从略了。
至于城市中的婚礼,就比农村地区简单多了。
喜车:婚礼中用的汽车,也要装饰一番,如插上一些玫瑰,贴上几个用红纸剪的“喜”字,或者红纸黑字或红纸金字的祝贺词句等等。喜车不止一辆,有新郎和新娘专用的,也有其他人如双方父母、兄弟、亲友等用的。
婚宴:一般来说,双方联合在某饭店举行婚宴。宴会大厅经过精心布置,正面墙上有祝贺新婚的字样或对联。新郎新娘身着礼服,在饭店门口迎接双方亲友。席面的安排,或是新郎和他的陪同者一席、新娘和她的陪同者一席,也可新郎新娘和他们的陪同者合一席。新郎新娘双方的父母各一席或合一席,都可以。双方亲友,可以混合坐在一起,也可以分开坐。这些都没有问题。
有关仪式:新郎新娘在喜庆的背景下,足踏红地毯照相或录像,新郎给新娘戴上结婚戒指,两人喝交杯酒等等。席间,可能还有要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的要求,无非是增加热闹的气氛。重要的是,新郎和新娘要逐桌向逐个亲友敬酒,新郎方面的亲友,由新郎向新娘介绍,新娘就叫一声这位被介绍者的称呼,然后给他敬酒。新娘方面的亲友,由新娘向新郎介绍,新郎就叫一声这位被介绍者的称呼,然后给他敬酒。这样,新郎新娘就把对方的亲友认了一遍,算是加入了这个亲族,这个亲族也就接纳了他(她)。这些程序,也或有或无,或多或少。讲究点的,还有司仪,但不多。具体的程序,可以参考旧式婚礼、文明结婚的仪式和欧美婚礼的仪式,增损整合,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要在文明、喜庆、有意义。
压岁钱与喜糖:新娘亲友中的长辈,要给新郎压岁钱;新郎亲友中的长辈,也要给新娘压岁钱。钱也不是直接给的,是长辈们用红纸包了请各自一方的新人(新娘或新郎)的父母转交的。出席婚宴的人,都能拿到一包或两包喜糖,这也是不会少的。
闹洞房:婚宴结束,新郎新娘就往新房。亲友们有的回家,有的则也到新房,还要“闹新房”,不乏闹到半夜方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