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饲料加工业
纳家户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饲料需求逐年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纳家户饲料加工业开始出现。1984年,纳家户村纳金明第一个办起饲料加工厂,每年生产饲料2000余吨。生产的饲料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外,还批发零售。村民马玉兰办的饲料加工厂年加工饲料3000余吨,全部销售给养殖专业户。1996年,纳家户全村共有饲料加工厂8家,生产的饲料不但能满足本村的养殖户,还向周边养殖户批发。纳家户村有两户人家专门从事骨粉加工,其产品不但供应饲料加工厂,还当作化工原料出售。2000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纳家户传统养殖业规模开始缩减。到2009年,纳家户村有专业饲料加工厂两户,年各收入2.5万余元。
4.油料加工业
纳家户村一直以胡麻种植为主要农业生产特色,油料加工是纳家户村的传统产业,而且历史久远。根据村民回忆,1984年全村有油坊10余家,到1996年发展到了22家,其发展速度之快,而且在一个几千人的村庄中达到如此的数量,可谓是村庄农民经济创业的一大亮点。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昔日规模较小的油坊也开始向规模化发展,生产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到了2009年,全村有规模的油料加工厂就有8家,均有榨油机、炒料机等基本设备。
5.屠宰业及其附属产品加工业
屠宰业是回族人的传统产业,纳家户的清真屠宰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备受穆斯林的欢迎。新时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纳家户村的屠宰业在中断几十年后又得到恢复,一大批村民开始从事屠宰业。据统计,1984年全村有清真屠宰专业户36户。每年的屠宰旺季是9月份到翌年2月份,这是因为秋冬时期正是肉类需要的高峰时期。这一行业的经营者多是宗教人士或念经人。有的还出售牛羊肉,经营户农闲时全家出动,农忙时一人操作。到了90年代,纳家户全村屠宰业发展较快,1996年,纳家户全村屠宰专业户发展到241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3.7%。90年代后半期,由纳家户几个屠宰大户牵头,在村子东北角修建了屠宰场。2003年,村民纳学忠办起了永宁县纳家户清真牛羊肉定点屠宰场,注册资金100万元,年屠宰牛羊36万头(只),地点在纳闸桥西侧。村民马锋2006年5月也办起了清真牛羊定点屠宰场,注册资金100万元,年屠宰牛羊30万头(只)。王涛于2007年12月办起了李俊伊鹏清真牛羊定点屠宰场。在屠宰旺季时,这里的日屠宰量在1000只以上。纳家户牛羊肉也一度销往永宁、银川、吴忠、石嘴山等地区,还曾为国宴提供过羊肉。纳家户的皮货买卖连同牛羊肉买卖一起,成为纳家户的支柱产业。2009年,宗教部门对清真屠宰业进行整顿和规范,纳家户村的清真屠宰专业户为20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4%。
6.建筑建材业
20世纪80年代初期,纳家户村开始有人尝试从事建筑行业,但从业人数和规模不大。1984年纳家户村有建筑专业户5户,到1996年全村共有建筑专业户3家,有建筑工程队2个,有建筑材料制作专业户3户,生产建筑用的预制水泥板、水泥管子、石棉瓦以及石膏制品等,质量上乘,信誉较好,产品销往吴忠、银川、青铜峡等地,已初具市场规模。纳家户村的企业家雷金丰就是先从建筑行业干起的。2009年纳家户村外出打工从事建筑业等行业者人数增多,据统计全村共有305人从事建筑业和建材业。
7.电焊修理业
20世纪80年代初期,纳家户村开始有村民学习电焊修理技术,有一技之长后,在村里和县城从事电焊修理业。据统计,1984年,纳家户村共有电焊工12人,其中10人在县城经营,2人在本村经营。他们既干各类修理业务,也干各种来料加工业务。出售的加工成品有铁门、铁窗、铁网、支架等。1996年,全村共有电焊专业户14户,全部都集中在县城经营,修理和制作的产品范围有所扩大,有农用三轮车、黄包车、洗车配件等。到了2009年,随着竞争加剧,纳家户村电焊、修理专业缩减成5户。
8.塑料绳加工
1984年纳家户村有塑料绳加工专业户2户,1996年发展到5户。2009年,全村塑料绳加工户1户,企业规模和从业人数明显不如以前。
9.皮毛加工
随着清真屠宰业的发展,相应地带动了纳家户的皮毛加工业。1984年全村仅有2户皮毛加工业专业户,年收入不过几千元。1996年,全村皮毛加工专业户增加到3户。2009年,纳家户村有个体皮毛加工专业户2户,银川市纳家户皮毛店生产加工的二毛皮成为宁夏名优特产。
(三)纳家户知名回族企业
改革开放给纳家户带来了商机,一批能人走向市场,在工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致富大户,也形成了一大批村落企业。代表性企业有:
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宁夏伊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宁夏永宁县杨和工业园区,集生产玉米淀粉,各氨酸、赖氨酸、味精、复混肥、饲料加工于一体,是宁夏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企业”和国家民委认定的“全国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总资产20亿元,拥有年产10万吨味精、14万吨赖氨酸、30万吨淀粉、10万吨复混肥、10万吨玉米副产品的生产能力。拥有4000多名员工,其中大中专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0%。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
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前身为永宁造纸厂,创建于1989年9月18日。经历了20年的艰苦创业,已由当初的一家年产不到200万元的小规模乡镇企业发展成了拥有3000名员工,年产纸12万吨,利税近亿元的中国生活用纸十强企业,自治区30家非公有制工业骨干企业,并成为2008年西北地区经济效益最好的造纸企业。紫荆花系列产品荣获“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会”金奖,产品销往全国24个省(区、市)。
宁夏纳家户皮毛店:是一家以经销宁夏特产及二毛皮为主营业务的厂家。现主要生产经营滩羊及二毛皮系列产品,如:二毛皮褥子、背心、皮袄、皮围巾、皮床罩、汽车坐垫、沙发坐垫等。产品轻便保暖、雍容华贵,深受海内外朋友的喜欢,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三、纳家户商贸运输业
纳家户回族善于经商,自古以来商贸流通较为发达。历史上的纳家户村有着高大的城门楼和四周的寨墙,寨内规划十分讲究,既有专供马车行的大路,也有供行人走的小道。大街上店铺林立,各式各样,还有专门的牛羊市场和骡马市场,每到集市,商贾云集,商业甚为繁荣。新时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纳家户商业贸易以及运输业等先后发展起来,从事这一行业者逐年增多。
(一)商业
在商品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的大形势下,使本来就有着经商传统的纳家户在商业大潮中捷足先登,一大批村民率先走上了从事商业活动的道路,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4年,纳家户村农民首次开办私人商店3家,私人摆小摊2家。1996年纳家户村共有商店12家,1997年,全村注册登记的商业户3户,其中24户为摊商,16户为坐商,9户为本村经营,其余在县城经营,合计注册资金19.08万元,平均每户资金6154元,最高2万余元,最低300余元。还有未注册的10多户农民在村里经营,临时流动经商的有150户以上,从业人员200人以上。由于多属小本生意,每天销售百元左右,能赚10多元,年收入3000~4000元。主要经营蔬菜、禽蛋、肉类、粮油、小百货等,有的代办收购废品。到了2000年,纳家户村民在商业发展中向外拓展,从商空间走出村庄,走向县市。如今,纳家户村有4户人家在银川市开办商店、公司,从事大宗商业产品,每户资金都达到百万元。
(二)餐饮业
餐饮业是回族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群体大、从业人数较多的一个行业,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从古至今,清真餐饮业都是回族经济的一大亮点。纳家户人从事餐饮业者也不少,新时期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群体规模经营效应。1984年,全村从事餐饮业的共有8家,饮食业收入128万元,基本上都是在县城经营,还有几户在县城摆小摊,主要经营羊杂碎、凉皮子、糖酥馍、油饼子、茴香饼子、麻花子等回族风味小吃。1996年,纳家户全村注册登记的餐饮业和饮食摊点共有23家,其中在村内经营的3家,在县城经营的20家,没有固定场所的3家,流动性经营的10家,还有未注册登记的10多家。注册资金共有5.83万元,平均注册资金2535元,最高的5000元,最低的500元。一般的餐饮户每天赚钱100元,年赚3万余元。餐饮种类有米饭、炒菜、清炖羊肉、肉揪面、刀削面、炒面、羊肉臊子面、盖碗茶、干鲜果等。
(三)服务业
1980年以后,纳家户村兴起的服务业主要包括家用电器维修,自行车、摩托车修理,汽车、三轮车修理以及缝纫裁剪、理发美容、家政服务、打字复印、装修房间等,还有拉黄包车、开三轮车接送客人等。到了1996年,纳家户村有各类服务业10余家,1998年注册登记的修理服务铺和修理摊点15家,其中理发店2家、缝纫店3家、诊所2家、电器维修2家、自行车修理6家。这15家服务点在村经营的7家,在县城和外乡镇经营的8家,注册资金3.1万元,平均每户2067元,最高的5000元,最低的200元。拉黄包车、三轮车接送客人,因人少车多,早出晚归,一天平均挣10多元,有时只挣几元,每月挣300元左右。
(四)运输业
回族运输业在旧中国就是一个从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尤其在西北回族社会中,马帮、驼帮、牛帮等是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纳家户在新中国成立前,也有从事运输业的,主要以骆驼、马、骡子等为交通工具。民国初年,纳家户村富商纳清藻的商队骆驼多达300多峰。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主要靠驴、马驮运货物,或用牛车等。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用人力架子车运输货物。1980年后,本来就有从事运输业传统的纳家户,运输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运输工具也在不断更新,由人力车到拖拉机,再到大汽车、小轿车,经营由单一的货运,发展为货运、客运并举。20世纪80年代从事运输业的纳家户村民现在基本上都已从小到大,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到了2009年,全村有运输专业户150家,汽车150辆,其中客运汽车15辆,另有16户农民有汽车16辆,运输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第四节纳家户社区建设
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纳家户村落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纳家户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家户村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道路拓宽,街道延伸,居住条件改善,纳家户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
一、村庄建设
1978年杨和乡和县城建局在纳家户村进行勘查测量,本着尽可能节约土地的原则,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村建布局规划。此次规划对纳家户进行了统一建设,村庄中设计了两条贯穿东西南北的中心大道和巷道,形成了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棋盘状格局。
到了2003年,根据银川市和永宁县政府的发展规划,为了将纳家户村打造成为“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村”,在尊重纳家户村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编制规划方案。一是在新区以南开辟出专门的工业区,将工业集中在此;二是采用基本方格网络道路骨架,共规划村区道路10条;三是统一建设商业性公共建筑、行政设施、文化娱乐性建筑、教育设施、体育建筑等五类公共设施,以服务和方便纳家户人;四是根据村区商业服务网点的需要,集中在商业一条街的村区中心的边缘,建设集市和农贸市场;五是建设以常规化为主,点、线、面结合,近期达到50%的园林绿化。总之,此次村庄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以寺为根,以园为心,以文为魂”的理念,科学规划村域生态湿地、园林绿化、住房建设等,全力打造“水系环村、文化鲜明、民族特点、环境优美”的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村。
2002年11月,落户于纳家户的文化风情园投入建设,加快了纳家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第一期征地156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统一围墙和门楼,建设具有回族特色的高标准新居149幢1.74万平方米,已完成新村绿化50亩,新村巷道绿化20条,栽植枣树600多株,水泥铺装道路10条8300平方米。建设了有3000平方米广场和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对民俗街两侧和清真寺广场四周农户房屋实施了坡屋顶连片改造,实施平改坡91户364.5间11664平方米,全部为草泥挂瓦结构,粉刷面积489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