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10

第10章 处边境冲突不间断,动乱中设州又设县(2)

正当吐谷浑与唐朝的关系日益亲密发展的时候,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不断向北扩张。在吐谷浑一畏罪潜逃大臣引领下,吐蕃发动了一场消灭吐谷浑的战争。吐谷浑大败,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率领几千帐人畜过起了逃亡生活。唐朝曾派大军攻打吐蕃,失败而归,吐谷浑完全失去了复国的希望。咸亨三年(672年),唐廷将吐谷浑徙至灵州南鸣沙县界内,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鸣沙县治在今中宁县鸣沙镇,辖今中宁、中卫及同心部分地区。吐谷浑诺曷钵部在安乐州居住了90余年,在吐蕃入侵宁夏一些地区后,唐又将吐谷浑迁往长乐州。

吐谷浑部先后在安乐、长乐二州,一直受到唐朝的关怀和优待,其首领慕容氏数代人都和唐宗室、外戚通婚,子弟长大为汉朝官吏,世代相袭。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一直居住在鸣沙安乐州,到武后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病逝,终年65岁。他的儿子慕容忠袭青海国王、吐谷浑可汗号。武则天又赐弘化公主姓武,改封为“西平大长公主”。唐圣历元年(698年),弘化公主病逝于灵州东衙之私第,享年76岁。弘化公主去世后,埋在今甘肃武威南山青嘴喇嘛湾,这里是吐谷浑王族慕容氏的祖茔。

通天元年(696年),突厥侵扰灵州,朔方节度使在灵州黄河外180里置丰安军(中卫境),驻守官兵8000人,马1300匹,以防止突厥进犯。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春,突厥可汗默啜率部数万人南侵,占领灵州鸣沙县等地,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战败,默啜继续南侵,占领原州、会州,夺走陇右牧苑马万余匹。至睿宗年间,默啜才遣使请和。在这次侵扰中,鸣沙县移到废丰安城。同时,又废他楼县,以其地置萧关县,今海原分属会州会宁县和原州萧关县。

唐朝玄宗时期,宰相李林甫为了专权,欲杜绝边将入朝为相之路,向玄宗奏言:“文人为将,胆怯害怕,不能立战功,不如用贫寒的胡人。胡人勇敢习战,寒族孤立无党,只要陛下施以恩惠,则胡人能为朝廷卖命。”唐玄宗听从了李林甫的建议,开始用安禄山等胡人为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从东北到西北的六个重镇中,安禄山管辖着三个,统率重兵18万人之多,超过了唐朝边镇军队49万人的三分之一。安禄山经过10多年的精心策划,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以诛杀奸相杨国忠为名,发兵15万攻陷洛阳,次年破潼关,京城长安危在旦夕。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一班人马仓皇出逃,行至陕西一个叫马嵬坡的地方,士兵发生骚乱,杀了杨国忠,接着又胁迫唐玄宗缢杀了杨贵妃。唐玄宗奔向四川逃难,而老百姓拦住太子李亨,要求追随其讨伐叛军。李亨无所适从,六月到原州(今固原),盘桓数日,后接受部下建议,决定移驻灵武。李亨一行离开固原沿清水河北上,朔方留后杜鸿渐、节度判官崔琦率朔方步骑数千人在今海原百草顿迎候。李亨行至丰宁南(中卫黄河南岸),看到黄河天堑险固,便改变主意,欲渡黄河至丰安郡,借天堑以自保。适风沙骤起,数步之内,不辨人、物,河中翻浪,无法渡河,遂转至鸣沙。六城转运使魏少游率千余精骑迎接。七月九日到灵武,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南门城楼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继位,召其旧部李泌为宰相,诏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副使李光弼回防朔方,派使节出使回纥等少数民族部落,借兵共讨安禄山叛乱。八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副使李光弼率军至。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武举出身,从下级军官一级级升迁,担任过许多重要军职,天宝十三年(754年)担任天德军使、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肃宗继位后,势力非常单薄,身边只有几千军队。他知道,朔方军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于是,任命朔方军统帅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宰相,由他指挥全国平定叛乱的军队。在吐蕃、回纥等部族协助下,郭子仪九月收复了长安,十一月,收复了洛阳。郭子仪成为“再造唐朝”的中兴功臣。

这一时期宁夏地区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大本营、后方指挥基地。中卫地区是唐肃宗扭转危局的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今宁夏南部地区陷入吐蕃之手,丝绸之路凉州以东的传统道路被迫中断。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张义潮率沙洲民众驱逐吐蕃势力,收复河西走廊,由长安至河西的传统道路复通。不过宁夏境内不再走萧关道而是改走灵州道。其具体走向是:由长安经今陕西咸阳、彬县和甘肃宁县、庆阳、环县北至灵州,再由青铜峡等地过河,经今中卫到甘肃武威;或经今银川,西越贺兰山,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至凉州或肃州(今甘肃酒泉)再西,即传统丝绸之路。而今中卫道成了两条道中的捷道。

唐后期百年间,吐蕃不断入侵,唐北方边界一直处于动乱不宁之中。这期间却又发生了朔方将领仆固怀恩的叛乱事件,使唐边境乱上加乱。

仆固怀恩,唐朝着名藩将,铁勒部人,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从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在收复长安、洛阳等地中,战功显赫,一门忠烈,有46人为国战死。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仆固怀恩因战功卓着,拜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他的女儿为了国家,和亲远嫁到回纥汗国。但是,由于他得罪了宦官骆奉仙而留下隐患。后来,仆固怀恩和时任河东节度使的辛云京发生矛盾,在骆奉仙支持下辛云京有恃无恐,借仆固怀恩女儿是回纥汗国可汗之妻,诬告仆固怀恩谋反。初,朝廷对此态度暧昧,后在骆奉仙挑拨下,仆固怀恩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不得已只得叛乱。在唐朝老将郭子仪打击下,叛乱很快飞崩离析。唐代宗感到有愧于对功臣的不信任,多次下诏,慰勉其心,希望他入朝,但仆固怀恩疑虑重重。广德二年(764年)九月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10万余众入寇,一度逼近长安。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又引回纥、吐蕃、吐谷浑等部族20万大兵,准备分三路南下合围长安。九月初八,大军行至鸣沙县,仆固怀恩突得暴病,第二天死于鸣沙,由于仆固怀恩突然死去,松散的各族联盟随之溃散,长安才转危为安。仆固怀恩拒朝命三载,两次引回纥、吐蕃等族入寇,给唐王朝及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祸害。从此,鸣沙为吐蕃所占,鸣沙县再次移治于废丰安城(中卫黄河北岸)。

唐军在黄河北岸和牛首山一线与吐蕃长期对峙。大历年间(766~779年),吐蕃军频繁围攻灵州,唐军和吐蕃军之间的战斗互有胜负,虽有郭子仪、马璘、浑瑊等名将镇守,但朔方军镇实力已大不如前。吐蕃军频繁进攻,除抢掠人口、财物,还破坏水利设施。贞元二年(786年)八月,吐蕃首领尚结赞率部攻占盐、夏二州,各留千余兵马戍守,自己屯于鸣沙。翌年春,粮草匮乏,疫病流行,牲畜多死。尚结赞多次请和,唐廷不允。后来尚结赞遣大将论恐热,带上厚礼贿赂住石州的唐将马燧。马燧受贿后亲自领论恐热到长安见唐王,请求盟和。尚结赞趁马燧入朝,唐将皆坚守不战之机,以3000骑迎盐、夏二州士卒撤退,毁郛堞、尽烧二州城庐舍。马燧中了缓兵之计,失兵权。四月,朝廷派崔瀚到鸣沙向吐蕃传诏议和。崔瀚诘问尚结赞为什么违约陷盐、夏二州?尚结赞诡称,因误牵倒定界碑,恐双方背盟相侵,所以早离是非之地。崔瀚又与尚结赞再次商定在平凉会盟。结果,吐蕃在会址埋伏刀斧手,伏杀唐使,唐方只有浑瑊一人逃脱,唐王懊悔自己竟中诈盟之计。尚结赞阴诈之计得逞,扭转了不利局面,吐蕃军乘机占据原州并以此为据点,向四周抢掠。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吐蕃3000余骑自青铜峡袭灵州,与节度使李进城战于大石山下(即今牛首山)。大中三年(849年)一月,吐蕃内乱,宰相论恐热愿以秦、原、安乐3州和石门等7关归唐。唐廷命灵州节度使朱叔明等收复,八月,诏改安乐州为威州,于废丰安城置雄州,鸣沙县才搬回故地。

居住在三州七关的原汉族后代(包括今中卫、中宁黄河以南地区以及整个海原)经历了吐蕃80余年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其习俗已被深深同化,为了增强三州七关人民回归唐朝的凝聚力,唐王朝组织三州七关百姓数千人到长安朝觐、观光游览。唐宣宗登上延喜门城楼接见他们,并赐冠、带15万匹。群众欢呼雀跃,高呼“万岁!”当场脱下藩服,换上唐装,剪去发辫,在大街上争购汉冠带,恢复了汉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