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09

第9章 处边境冲突不间断,动乱中设州又设县(1)

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史称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大江南北,结束了东汉以来长达400年的分裂战乱状况,进入相对统一的稳定发展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地方行政建制设郡、县两级制,今中卫、中宁地区先后设丰安县(今沙坡头区)、鸣沙县(治在今中宁县鸣沙镇),隶属灵武郡。今海原高崖一带置他楼县,属平凉郡。

隋代,北方突厥兴盛,取代柔然称霸于北方草原。随着突厥汗国的建立,其扩张野心逐步增强,多次侵扰隋的北方边境,中卫及其周边地区首当其冲。

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原北方分裂为周、齐两个王国,连年混战。突厥利用周齐之间的矛盾,有时联齐伐周,有时又助周伐齐,两国都惧怕突厥,对其极力讨好。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他钵可汗逼周和亲,北周只好将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册封为千金公主嫁给突厥王。隋初,他钵可汗死,千金公主又按照突厥继婚制习俗嫁给他钵可汗的儿子沙钵略。隋朝此时停止给突厥送礼,引起突厥可汗沙钵略不满。

隋文帝杨坚,原是北周勋戚重臣,被封为隋国公。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的皇后,宣帝昏庸,喜怒无常,曾一怒之下要杀皇后,被杨坚入宫阻挡。当然,这种帝后不睦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后,宣帝青年颓然早逝,10岁的儿子周静帝由太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辅政,杨坚辅政不到两年,就由隋国公晋封隋王,进而由隋王受禅称帝,废周建隋。北周是千金公主的娘家,现在被隋朝灭了,因此千金公主对隋朝怀恨在心,怂恿沙钵略为自己娘家报仇。这正好迎合了沙钵略的扩张野心,于是经常侵犯隋朝边境,当时中卫处于防御突厥的最前沿。

隋朝对突厥大的进攻有三次:隋开皇三年(583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率40万之众深入,一路势如破竹,一时间“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整个西部地区都受到侵扰。隋发兵两路出击,东路尚书左仆射高颍率军出宁州,由庆阳、灵州北进;西路由内监虞庆率军出原州(今固原)北上。突厥战败,从此分裂为东、西两部。开皇十八年(598年)突厥达头可汗发兵由河套南下,隋以尚书左仆射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经庆阳、灵州出塞讨之。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晋王杨广、左仆射杨素出灵州道进击突厥,这三次战事,均涉及中卫、中宁、海原地区。

大业六年(610年),山东人王薄揭开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宁夏地区随即卷入。大业九年(613年),灵武郡奴隶出身的白瑜娑夺取官军马群,联络塞北突厥牧民起义,历时5年,中卫属起义范围。《乾隆宁夏府志》载:“炀帝大业九年,灵武白瑜娑兵起。贼帅白瑜娑,劫牧马,连突厥,陇右多被其患,谓之贼奴。”隋代在西北设置陇右牧监,原州除设有马牧外,尚有羊牧、驼牛牧。白瑜娑在牧监当牧军,也就是有军籍的牧民。不堪忍受隋炀帝残暴统治的白瑜娑聚众起义,劫掠牧监的官马武装自己,还和北面的突厥人联合起来,转战于陇右一带,不断攻袭陇右各郡县。隋朝派兵数年征讨,始终不能平息。后来起义军占据平凉,发展至数万人,一时声势大震,被地方士绅诬称为平凉“奴贼”。义宁元年(617年),白瑜娑率起义军南下围攻扶风郡,数月不下,粮尽无食,起义军不少离散,白瑜娑被杀,余部在官军围攻下失败了。

白瑜娑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隋王朝土崩瓦解。618年,隋炀帝被禁军将领缢杀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618年,唐朝建立,实行道、府、州、县行政建制。贞观六年(632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道皆管军政。宁夏全境属关内道,初设原州和灵州。原州(治在平高)在宁夏有平高、百泉、萧关、他楼等4县,萧关县(治在今海原县李旺堡北),海原部分地区属会州(治在今甘肃靖远县)。灵州(治在回乐县)辖回乐县、灵武县、保静县、怀远县、鸣沙县(治在今中宁县鸣沙镇)、温池县(治在今盐池县惠安堡),今中卫沙坡头区上隶于鸣沙县。其后,又置安乐州(后更名为威州,治在今同心县韦州),雄州(在今中卫沙坡头区)。灵州设总管府(都督府),后来都督持节(皇帝所赐信物),又称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总督府设灵州,又设六城转运使(管黄河水运)。

唐初,北方突厥联盟与唐王朝时战时和,东突厥常侵扰北部边疆,当时宁夏境内,突厥兵往来驰骋,战火纷飞,从贺兰山下到灵州、中卫、海原,到处是唐军与突厥血战的沙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为了国家的统一和边境的安宁,出兵北疆,一举击败了东突厥的进犯。后来,东突厥所辖的铁勒薛延陀部逐渐强大起来。不断骚扰大唐边境,唐朝北部以灵州为重点的边疆广大人民不得安宁。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决心趁薛延陀部发生内乱之机发兵出击,在郁督山(今内蒙古杭爱山)击败薛延陀部,俘虏三万人,威震北疆。铁勒所属的回纥等11个部族从此摆脱了薛延陀的控制,一致要求归顺唐朝。是年八月,塞外秋高气爽,唐太宗李世民由长安出发,经瓦亭、过原州,九月十五日到达灵州,接见并宴请陆续赴约而来的各部族首领及其使者,一一进行安抚。至会盟日,铁勒诸部落的俟金、颉利发所遣使臣来贡者达数千人。他们向唐太宗献上最珍贵的礼物,尊唐太宗为“天至尊”“天可汗”,曰:“原行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之尊奴,死无所恨”,愿意子子孙孙做唐朝的臣民。唐太宗深受感动,答应将这些部族列入大唐州县,从此“羁縻州府”制度成了唐代边境固定模式。会盟之际,唐太宗设宴招待诸部贡使,酒酣即兴挥毫赋诗:“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并令石匠将诗刻在石碑上,以记其功。因唐太宗灵州勒石,史称灵州为“受降城”。后李益(诗人)随朔方节度使崔宁巡视边防,感慨于战场的惨烈和边地的荒凉,赋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反映当时灵州的凄凉景象和从征士兵思念家乡的心情。意境很美:在明月之夜,久戍不归的士兵,登上受降城,向远处眺望,似乎看见烽火台前的沙漠,这时从远处飘来的笛声,如诉如泣,引起军中戍卒一片思乡之情。回乐峰即今牛首山。

唐太宗接受铁勒诸部归顺后,十月,离开灵州返回长安。第二年,太宗下令为铁勒等降部在宁夏境内设立六府七州(羁縻府州),安置内附部落,用其酋长为都督、刺史,以统其部。其中,鸡鹿州、鸡田州寄治灵州回乐县境内,皋兰州寄治鸣沙县(今中宁县鸣沙镇)。从此,烦扰隋唐数十年的民族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宁夏境内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在羁縻府州中,与中卫关系紧密而且影响大的是弘化公主所在的吐谷浑部。弘化公主是吐谷浑部诺曷钵的妻子。吐谷浑原是东北鲜卑中的一支,后迁居青海、甘南一带,统治了当地的羌、氐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逐渐融合形成吐谷浑。从隋到唐初,吐谷浑和汉族政权一直处于边境的冲突之中。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派遣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大军进军吐谷浑,吐谷浑投降。后吐谷浑发生内乱,部族首领慕容顺被杀,唐太宗派军队稳定吐谷浑局势,又立慕容顺幼小的儿子诺曷钵为可汗,辅佐成唐保护下的属国。

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诺曷钵到长安朝见唐太宗,太宗将唐宗室淮阳王李道明之女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为妻,这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是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唐与吐谷浑结成亲密的甥舅关系。诺曷钵每年都要遣使向唐朝进贡,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进一步加强。唐高宗继位后,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永徽三年(652年),弘化公主和诺曷钵到长安朝见,高宗将宗室会稽郡王李道恩之女封为金城县主嫁给诺曷钵长子慕容忠。以后,弘化公主又为次子请婚,唐高宗将宗室女金明县主嫁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