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16

第16章 杨忠刚烈丢性命,周哲智救中卫城

明代宁夏边患严峻,内乱也不断,涉及中卫的主要有正德年间安化王叛乱和万历年间哱拜兵变。

明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擅权,人称之为“立皇帝”。刘瑾心狠手辣,为人狡诈,罗致党羽,一手遮天,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奸宦。而武宗作为皇帝,又是一个不理朝政的昏君,吏治腐败,政治黑暗。其时,退居大漠的鞑靼毛里孩等部多次南下攻掠,宁夏、固原等地岁无宁日。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为搜刮钱财,以整顿军屯为名,派大理寺少卿周东至宁夏,清查屯田地亩、催征粮饷。周东到宁夏后,勾结部分宁夏官员,加大屯田亩数和田赋税额,肆意敲诈盘剥,激起军士怨怒。宁夏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在宁夏也横行霸道,多次侮辱将士妻子,将士恨之入骨。周东的到来,二人臭味相投,很快结为一伙。这一情势正好被安化王朱寘利用。

朱寘,庆王朱栴三子安化郡王朱秩炵之孙。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朱寘袭封为安化郡王。他是一个迷信、野心勃勃的郡王,时有相面术士投其所好,蛊惑他说:在郡王中唯你的相貌魁梧,必当大贵,有18年的天子命分,他信以为真,他利用皇帝朱厚照年轻贪玩不理朝政,宦官刘瑾专权及宁夏巡抚的暴政,拉拢引诱宁夏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等,阴谋搞军事政变,以“清君侧”“诛奸宦刘瑾”为旗号,发动兵变,妄图夺取政权。

此次周东奉刘瑾之命到宁夏清查田亩,苛政逼索,致使屯田军民怨声载道,朱寘感到他实现梦想的机会来了。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五日,朱寘在安化王府设宴,乘机杀死总兵姜汉及太监李增等人,接着派兵赶到巡抚公署,杀死巡抚安惟学、都指挥杨忠和朝廷使臣周东等人,发出“清君侧”的檄文,释放狱囚,劫掠官府库藏,自造印章旗牌,组建造反军队,将黄河渡船扣于河西。以何锦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军师,徐钦为先锋将,共起讨伐刘瑾。

兵变中,效忠朝廷“不屈而死”的杨忠,系中卫人,原是中卫指挥使,后擢升为镇城都俭事。旧志对杨忠不屈而死大加颂扬,列入《忠节》条目,现录之:“杨忠,以都指挥官宁夏都司。廉勇多艺,卫人德之。寘鐇之变,叛守拥众出台,杀巡抚安惟学。忠执杖击贼首,厉声曰:‘国家何负汝,敢造此大逆也?’忠为贼所执,骂愈烈。贼怒碎其尸于堂。”由这段记载看,杨忠应是忠勇之人,中卫民众对他的口碑也不错。他忠于朝廷,个性耿直,突发的叛乱,使他处在非常矛盾的境地。他站在维护朝廷利益的立场上,面对叛众执杖搏斗,厉声质问,被执后大骂不止,“大义凛然”“慷慨激昂”,表现了他的忠勇。而这样一来,却把自己推向刘瑾及其死党周东、安惟学一边,与造反士兵形成尖锐对立,因而造成可悲的惨死局面。杨忠死后葬于永康堡西门外杨家大桥(今中卫市永康镇),被后人讹传为杨千岁墓。千岁本是皇族,杨忠名声被拔高,盗墓者蜂至,新中国成立前,墓室早已空无一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墓茔尚存,20世纪60年代田园化时被平为耕地。

兵变时,正值游击将军仇钺率兵出防,仇钺是位很有智谋的将领,返回镇城后佯为应诺,假意表示愿意追随叛乱,但暗中却积储力量,并与河东平叛明军暗通信息,等待动手时机。待城中大部叛兵调出攻伐它地时,仇钺又设计让何锦等带兵外出到黄河沿岸设防,使城内兵少空虚。迷信思想严重的安化王庆幸自己初步得逞,得早早祭拜祖先,祭告天地,通知留城官员出城祭祀,仇钺佯称有病不能去。周昂怀疑,亲自上门探视,仇钺暗伏门吏乘机将周昂杀死,随即率人冲入安化王府杀军师孙景文等11人,擒获安化王及其子朱台溍等多人。接着设计假传安化王之命,命河防叛军何锦、丁广等返城,又乘机将何锦、丁广擒获,安化王之变遂平。此时距安化王起事只18天,术士说朱寘鐇有18年的天子命,18之数是应了,只是18天,不是18年。

这次叛乱,对明廷震动很大,准备派大军进剿,因叛乱迅速平息,只派杨一清为右都御使和太监张永到宁夏处理善后事宜。在宁夏,杨一清对刘瑾派来监督他的宦官张永晓谕大义,将张永拉了过来,共同研究好剪除刘瑾的方案。张永回京后,按计实施,借刘瑾乱政、查出其家中私藏的违禁龙袍、伪玺等物,将刘瑾凌迟处死。行刑之日,许多受害者争啖其肉,竟至一文钱换一小片肉的地步。

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镇爆发了哱拜、刘东旸之乱。哱拜原是鞑靼部小酋长,于嘉靖中来宁夏,屡立战功,升任到游击将军,并任宁夏卫世袭指挥使。万历十七年(1589年)哱拜被加封副总兵衔退了下来,由其子哱承恩袭任都指挥使。多年来哱氏集团在宁夏发展为较大的家族势力,对地方政权形成一定威胁。新任宁夏巡抚党馨便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其限制,从而引起哱氏父子的极大怨恨。而党馨本人对部下的苛刻、贪婪,又酿成他和军士之间的尖锐矛盾。他克扣宁夏驻军士兵的军饷,三年的冬衣布花银只给一年,激起军士的愤恨。以刘东旸、许朝等人为代表的下级军官,受到士兵拥护准备起事,此等局面被受党馨排挤正在寻找机会报复的哱拜父子利用。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十八日,哱拜及其子哱承恩煽动兵士要求补发冬衣、月粮而起事,指使所部军锋刘东旸等拥众冲入帅府,杀死党馨等人,挟庆王起事。起事者发布告示,列诉党馨罪状,烧官署,释放囚犯,劫持总兵张维忠。5天后消息传到中卫,哱拜义子哱云和游击土文秀从中卫率兵回镇城,参加兵变。总兵张维忠自缢身亡。哱拜自称总兵,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哱拜一面派兵南下,阻止固原官军北上讨伐;一面分兵攻取广武、中卫等河西诸城堡,又勾结河套着力兔部进攻平虏(今平罗县城)。中卫西协参将熊国臣慑于贼势弃城逃跑,中卫成群龙无首之状。卫人庠生周哲虽一介书生,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召集全城士绅百姓分门据守,不料城内叛弁韩范做了叛军的内应,城陷。由是河西望风披靡,叛军气焰十分嚣张,数日之内横扫河西47堡,河西军官相继投降。

叛兵将领王虎怒周哲率众据守,与叛兵对抗,扬言杀哲。同事者劝周哲去见王虎请求宽恕,哲闻言大怒,以头触柱曰:“吾宁可为国捐躯,岂肯屈膝逆贼求性命。”王虎侦知哲性刚毅,且素服众望,为收买人心暂停杀念。数日后,虎遣兵攻取尚未占据的其他城池,只留数十侍卫与己据守卫城。哲得知此事,即与其子周邦筹划,约志同道合者暗藏兵器,又选择家童中机智勇敢者,携带羊、酒等前往衙署贺礼。王虎不知是计,欣然躬身出迎。哲率众一拥而上,立毙王虎于衙前,旋即率众擒拿叛兵十余人,皆杀之,中卫城得以恢复。

与此同时,宁夏北部之平虏堡,由宁夏参将萧如薰(原中卫参将)率军民誓死固守,虽形势极其危险而毫不退却,坚守平罗城长达数月,“铁打的平罗城”从此扬名西北塞上。

宁夏兵变,事关九边安危,万历皇帝先后两次任命陕西三边总督赴宁夏进剿。宁夏镇城地势低洼,官军绕城筑堤,决堤放水淹城。八月初,部分城墙倒塌,城中断粮,军民大量死亡。鞑靼着力兔率兵万余,攻占外围镇北堡等地,欲牵制明军,解除镇城围困,被明军击败。九月,明军继续增兵攻城,又设离间计,制造叛军内部相互猜疑,致使叛军内讧,自相残杀。城中官绅兵民冒死出逃,城终陷。哱拜自焚身死,降者2000余人被杀,哱承恩被押送京城肢解。中卫西协参将熊国臣因畏敌逃跑被兵部问斩。

这次兵乱,历时八个月,经反复镇压,到年底才艰难平息。兵变中,城堡、水利设施、民宅被破坏,百姓在战乱中无辜惨遭杀害,中卫以及整个宁夏地区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后任宁夏巡抚杨应聘说:“‘壬辰兵燹’,遂举二百年之所经营者,荡然如同草味!”意思是说,明朝二百年经营所得的经济成果,全被这一次兵乱毁灭了。可见暴乱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

萧如薫延安卫人,为将持重,在中卫曾任参将,屡建战功,哱拜兵变中,因出色的平虏城守卫战,而升为宁夏总兵。“壬辰兵变”后,因到中卫巡防,路过广武,数次登牛首山。他在《登牛首山有序》中专门作了一段记叙:甲午春由贺兰偕巡(指陪同总兵金明)中卫,从广武过河,远望牛首之胜,苍翠嵯峨,真如妙境。因传释迦佛祖曾三次过牛首山,二人约定时间登山眺望,不料被大风阻止。又一年癸卯六月,因公事乘船到广武,乘暇时登上牛首山巅,晚上聆听了沙弥焚香诵经。当时值炎炎夏日,而山上若清秋清凉,入夜在禅榻借宿,天明后离去。因感与此山有缘,赋了两首律诗,表达了他对牛首奇景和佛教的向往:

理棹还登岸,攀萝入紫烟。

云霄千嶂出,色界一灯悬。

石藓碑磨灭,金光像俨然。

不须探绝胜,即此是诸天。

闻道经台古,如来说法年。

树因藏垢拔,水为渡迷穿。

人我终无相,空门不二缘。

岂惟欣此遇,投老愿皈禅。

“壬辰兵变”中,因南有中卫周哲,北有平罗萧如薰守护城垣,使百姓免遭涂炭,二人可为名垂千古之功臣,得到了后人的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