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25

第25章 冯军西进兰州城,兵匪战祸接连生(2)

马仲英系马麟部骑兵第十一营营长,年轻气盛,早想成就一番大事。在马麟的怂恿下,联络河州地区广大回汉人民发动反冯抗暴战争,自称“黑虎吸冯军总司令”,因时年仅17岁,西北回民又称之为“尕司令”。1928年马仲英率部攻河州,围狄道(今临洮),破岷县,又从湟原直抵山丹,攻陷永昌。5月10日,马仲英率部包围河州城(今临夏),国民军甘肃形势危机。是年秋,吉鸿昌于河南开封接到冯玉祥电令,率师援甘,直到1929年3月马仲英离甘入宁,吉鸿昌所部一直是甘肃国民军追击马仲英的主力部队。

吉鸿昌入甘后,马仲英在河西走廊遭国民军重击,处境困难,于1929年3月率部队占镇番(今民勤),旋即率2万余众轻装通过中卫北部腾格里沙漠,抵达阿拉善旗王爷府定远营,进而攻占宁夏省城。4月16日,宁夏省主席门致中在卫兵护送下仓皇逃出银川南门,退到中卫。消息传到兰州,吉鸿昌奉命率部由镇番、古浪到中卫驰援宁夏。5月10日吉鸿昌率国民军十一师到达中卫,与门致中会合,旋移驻广武城,集结部队,准备进攻马仲英大坝阵地。5月22日进攻开始,当吉鸿昌率领人马赶到大坝时,主攻部队已被马仲英部从山腰处赶了下来。门致中从望远镜中看到马仲英的红、白、黑各一色的马队冲了过来,顿时惊慌失措,率先勒马回逃,于是军心摇动。吉鸿昌的部队不知底细,跟着逃跑,一时间乱了阵脚,溃退不可阻挡。吉鸿昌愤然拔出战刀,挺身向前督战,仍然不能阻止退却,在万分危急之际,警卫人员不顾吉的反对,硬将其架到马上,逃向广武。

第二天吉鸿昌重新布置部队进攻,他向全师进行战前动员:“今天这一仗只准胜,不准败,如果打不垮敌人,则大坝就是我和诸兄弟们的葬身之地!”战斗打响后,马部虽然抵抗顽强,火力凶猛,但阻挡不住吉鸿昌部前仆后继的连续冲杀,终于溃败。吉鸿昌率师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宁夏城下。马仲英不敢恋战,一把火烧了马福祥的“将军第”,匆匆出北门,向石嘴山方向逃去。吉鸿昌率部进驻宁夏省城。

6月下旬,马仲英组织了两次反扑,率部攻打宁夏省城,战斗十分激烈,经反复拼杀,吉部险胜,马仲英再次败退石嘴山、蹬口一带。正在马仲英进退维谷之际,蒋介石插了一手,为利用西北反冯力量,邀请马仲英去了南京。马仲英离开部队后,群龙无首,余部均接受了吉鸿昌改编。10月,冯玉祥调吉鸿昌率部离开宁夏,参加中原爆发的“蒋、冯、阎大战”。

1930年9月,马仲英趁蒋、冯、阎大战之机,由山东泰安马鸿逵部重返宁夏,妄图重整旧部、东山再起。时任宁夏省主席的马鸿宾对其采取羁縻之策,一面委任马仲英为教导大队大队长,一面暗中严密监视,以防止其再度滋事。马仲英在宁期间,经常到宁夏中学活动,以图在青年学生中发展骨干人员。宁夏地下党组织也想利用马仲英控制教导大队,指示宁中革命力量。10月,马仲英与宁夏中学师生结合,准备谋反的行动暴露,马鸿宾将要下手,马仲英闻讯后急率教导队逃离银川,到中卫后收集马谦(马仲英原部属)旧部和一批青年学生,共1000余人,组成甘、宁、青联军,自任联军司令,于10月底离开中卫,率部西去甘肃酒泉。共产党人梁大均、李天才参与此事,并随同前往。

1929年,马仲英在宁夏失败以后,残部马得仓部千余人,由宁夏省主席马鸿宾收编。翌年叛马,继而为匪。正月,自灵武西出牛首山,沿途抢劫,到达恩和堡。恩和商民,均躲入附近民寨,加倍防守。马得仓部占据店铺、学校,打开粮库,任意吃喝拿用,直至奸人妻子,无恶不作。第三天,宁安堡警察巡官范锦春奉马鸿宾之命到恩和堡再次招抚。于是,马得仓又移驻舟塔。

2月28日,马得仓部又突然东下,二次叛马,当日驻恩和堡。这时,全堡各营寨都各自组织了防御力量,昼夜巡更,寨墙顶配置了火力,又派民团40余人分守高庙粮库及街区外围各寨。三月初二,从堡内传出消息说:“瞎师长(马得仓)很生气,准备开拔时放火,烧掉学校、仓库和铺房。”群众怒不可遏,纷纷要求出击。下午,王成绩等数十人在团总张维屏寨中商讨对策,决定采取四面包围,虚张声势,以保护房舍、粮库、学校等大宗财产,把土匪赶走。由张维屏指挥作战,王成绩组织七星渠民夫鸣锣呐喊助威,午夜发起攻击。

夜里,留守高庙的民团首先堵住王星舟院内的驻匪,防止火烧粮库。张铭盘、张自信等接近学校前后门布防,阻止土匪烧学校房舍。其余各路都进入阵地。这时,王绪祥、王廷荣等在朱家桥开枪发出讯号,各寨同时攻击,几里之内喊杀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土匪们从睡梦中惊醒,不知虚实,乱成一团。马得仓指挥土匪向南逃跑,神枪手张铭盘、张自信等率领一队好汉奋勇堵击,打死几名土匪,马得仓又指挥土匪向西逃跑,张铭盘等瞄准人影射击,又毙数匪。这时,马得仓指挥匪众改西南角火力弱处撤到南山坡,张维屏指挥民团追到七星渠外,到天亮时,枪声停息,战斗结束,马得仓已经驮上数具尸首沿山坡向东逃窜。而检查本堡群众损失,只有两人受伤。经过这次战斗,以后过境的土匪再也不敢在恩和堡留宿了。

1929年10月,冯玉祥将甘、宁、青的大部分国民军调往陕西、河南参加中原大战。吉鸿昌临行时,指定民政厅长马福寿代理省政府主席职权。但马福寿手中没有军队,只好调驻守平罗县的苏雨生骑兵师进驻省城,任苏为省城城防司令。苏却俨然以省政府主席自居,把持省政,飞扬跋扈。马仲英离去后,余部由其族侄马谦代管,后分裂为几股人马分驻各地。其中,马谦率领4000多人驻中卫,韩进禄率领约3000人驻灵武,马存良率数百人驻金积,马占仓率千余人驻中宁。他们对苏雨生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几乎酿成战祸。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军总部负责人宋哲元于1929年11月9日电令马鸿宾带一团军队速赴宁夏,负责维持后方秩序,兼代宁夏省政府主席,此为马鸿宾第二次主政宁夏。马鸿宾部当时驻陕西朝邑一带,他从所部第二十二师抽调一个团,前往宁夏。1930年1月,冯玉祥正式委托马鸿宾为宁夏省政府主席。

马鸿宾到宁夏后,先后收编了韩进禄、单有才、杨子福、马存良等部,又以金钱利诱的方法,遣散了盘踞中卫的马谦的一部分,马谦本人只带少数部队赴甘肃河西。但占据平罗县的苏雨生部势力较大,马鸿宾要求冯玉祥调苏雨生部去陕西。1930年5月,冯玉祥命苏雨生率部移防平凉。5月初,苏雨生率所部3个旅向平凉进发,途经固原时,遭到甘军黄得贵部的堵击。打了半个月,没有解决问题,陇东的陈珪璋部又乘机占了平凉。移防平凉已不可能了,于是苏雨生决定返回宁夏。

马鸿宾虽然接吉鸿昌当了宁夏省主席,但因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和收编马谦的一些地方武装,对兵多势大的苏雨生部存有戒心,得知苏雨生返宁的消息后,决定在宁安堡(今中宁县城)进行堵击。当时,驻守宁安堡的马鸿宾部冶成章团不足300人,分驻在宁安堡“南洋行”(在南门外)和“西洋行”(在西门外),城内守军主要是地方民团,约有200人。苏雨生返宁的计划受阻后,双方便在宁安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7月11日,苏雨生命令部队发动进攻,很快将宁安堡四周大部分堡寨攻占,接着包围了宁安堡以及南、西两洋行。其间,苏雨生向郑州的冯玉祥电告,申述途经固原被阻、退回宁安堡与马鸿宾部发生战斗的经过。次日收到冯玉祥复电,责令苏部停止冲突,等待派员前来宁安堡调解。但苏雨生并没有停止进攻宁安堡的军事行动。7月14日,天降小雨,四周漆黑,苏雨生下令集中火力进攻宁安堡。他命令一个团主攻南洋行,手枪队主攻西洋行,其余各部分攻大小东门。苏雨生鼓动士兵说:“打下宁安堡,自由三天。”约半夜时分,城东北上空出现两颗照明弹,黑夜如同白昼。攻城的苏军抬着梯子,光着膀子,一手持短枪,一手拿大刀,气势汹汹地向城下杀来。顷刻间,枪声、杀声、炮声大作,震耳欲聋,守城民团,恐惧异常。不多时,苏军从城北角爬上城来,用机枪扫射。守城民团纷纷逃下城墙,跑不及的被打伤打死。冶成章部也伤亡甚重,只好放弃西洋行,集中兵力固守南洋行。苏雨生本是土匪出身,烧杀抢掠成性。其部入城后,大开杀戒,屠戮了未跑脱的30余名护路队员和护城农民,街头巷尾,伤亡枕藉,尸体无人收殓,群狗饿猪,争相撕食。苏军抢劫、搜杀、奸淫的暴行,三日不息。不管是百姓还是商号,见啥抢啥,据说全城商号只有买药兼看病的“忠仪长”没有被抢。

苏军占领宁安堡后,内部产生了矛盾,两个旅在宁安堡外哗变,退至东山。剩下的一旅中愿意打仗的人也不多了。故攻打南洋行3天没有得逞。7月22日,马鸿宾急令西路护路大队长张自箴星夜返回宁安,率领恩和堡护路队救援冶成章。恩和护路队攻占了东门外一批寨子,解了南洋行之围。两天后,马开基、马振川等部以及收编的杂牌部队,在宣和、香山、桃山、彰恩、鸣沙等地民团配合下,由东路、南路、西路展开大包围,很快收复宁安堡城周围的全部堡寨,切断苏军各据点的联系,使之首尾不能相顾,迫使苏雨生部全部退入宁安堡城固守。

苏军被围20余日后,城中粮草告罄,有的杀马充饥,有的驱赶城中百姓到城外抢割小麦,群众乘机逃走。有时苏军在夜间亲自出城抢收麦子,被马鸿宾的部队发现击回。马部还有意放松北城守护,让苏军零星潜逃,自此逃亡者一天比一天多,最后余部不到千人。苏军王万成(团长)见势不妙,私下修书秘密与冶成章联系,不料被巡城的手枪队队长查获,立即将王枪毙于城上。苏军内部分裂越来越严重。处于内饥外困、士气低落的苏雨生部,大有被马鸿宾吃掉的趋势。8月上旬,冯玉祥派谈判代表赶到宁安堡,双方开始接触,最后达成协议,停止战斗,并派员到宁夏辖区内为苏部安排粮草及沿途住宿等事宜。1930年9月13日,苏雨生率残部离开宁安堡,狼狈向陕西转移。中卫地方趋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