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26

第26章 香山豪绅冯建忠,功败垂成陨性命(1)

冯建忠,先祖于清康熙年间为官,系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家居中卫县城。后家道中落,由县城举家迁往香山冯家大庄子,穴居窑洞,以耕牧为生。又历三世,人口增多,家业渐盛。光绪十三年(1887年)冯建忠出生,浓眉大眼,相面者说:此孩天庭饱满,面相不凡,后必有一番事业。其时值家业兴旺之时,父亲望子成龙,对其寄予深切厚望,自幼延师识字断文,后又送到县城,先后上私塾、劝学所、应理书院。冯建忠幼年天资聪慧,勤学好问,在同辈学子中独出其右。中卫大儒刘佩黻慧眼独具,喜其聪明伶俐,特别付出心血教导,学问大有长进。冯建忠兴趣面宽,能吃苦,除学文外还拜师于县城武举盖奇文门下习武。冯建忠身体素质好,身手敏捷,又具习武天赋,武功进步也很快。其时,科举取士之路已断,学业期满后,冯建忠游学于兰州、西安,本想进一步学习深造,然而,军阀混战,社会动乱。胜者为王,盘踞一方;败者为寇,上山为匪,打家劫舍、祸害乡里。当时《甘肃政报》刊登一则匪情:“中卫香山强贼迭出不断,抢劫民财,杀害堡民多人,现已聚串成党……”看到这则消息,冯建忠已难安心在学校学习。恰其时,家中来信,诉说被匪徒抢劫之事。冯建忠愤而放弃学业,返回家中,弃文从武,抗暴护家。

为震慑匪徒,护村护民,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在短期内他很快完成了三件事:一是变卖了一些地产,暗中从国民党军警头目手中购买了两把盒子枪,又从逃跑兵丁和跑江湖的商人手中购得几杆长枪,取得了护身护家的武器。二是以族长身份,召集全族人议事,商定在全村最高的山头上修建寨子,山寨高悬,视野开阔,保家护村,防止匪患。此议得到族人及外姓人的一致拥护,大家齐心合力,在不长的时间内在高高的山头上建起了一座高大宽厚的寨子,村民把它称作“前寨子”。在前寨子下边,还有一座过去的老寨子,那是清同治年间族里人为自保而修建的,现在主要用于平时住人和储备粮食用,被称之为“后寨子”。

冯建忠在两座寨子中间挖了地下通道,用于防守时,人在洞道中来回穿行,两边都可接济。三是招兵买马、训练壮丁。中卫香山系耕牧之区,羊多必招狼,出现了不少猎手、猎户;香山自古匪患多,习武护家成为传统性共识。人人都有一些武功基础,但组织起来才会有力量,训练才能提高战斗力。一经冯建忠号召,家家户户的青壮年都来了,他又从邻村聘请武功、枪法好的当拳师、当教练,练兵习武也搞起来了。

冯氏是个大家族,单冯建忠一家,弟兄就有7人,冯建忠居长,会武术、精枪法。除二弟、五弟只勤于耕种、善饲养牲口外,其余三弟、四弟、六弟、七弟均非寻常之辈,刀棍施展起来,三五人也别想近得了身。特别是七弟冯建坤,虽然只有16岁,却机敏过人,身手不俗,更兼一身好马术,枪法也不含糊。冯建忠钟爱自己的小弟,把他比作杨家将的杨七郎,水浒传中祝家庄的祝虎。一天晚上,冯家弟兄和村上青年练射击,七弟冯建坤端一杆长枪瞄椽头子,冯建忠上前指点道“你这是打死靶子,靠的是‘眼法’,用眼睛瞄准,三点一线,这是最基本的打法,练好了,打伏击最有用,一枪一个。

但遇上边打边冲、边打边撤的情况就不行了,这时候来不及瞄准,就只能靠‘手法’了,凭感觉打。感觉在眼、在手,眼到手到、手到枪到,上打天上飞鸟,下打山坳奔兔,抬枪就打,弹弹命中,那才是真正的神枪手。”说着,他让人点着一把香,插在五十步开外,顺手抓起桌上两把盒子枪,只听劈劈啪啪一阵枪声过后,香身尚在,而香头却被齐刷刷打飞。一伙练兵青年竟看呆了。接下来,兵在练,粮在筹,整个冯家大庄子搞得红红火火。而“冯建忠黑夜枪捉香头火把”的消息不胫而走,名镇山川。

受冯庄的影响,相距不远的梁家水园子也修建起了护村寨子,和冯庄成掎角之势。可刚修好,尚疏于防范,就遭到土匪抢劫,受到很大损失。一天,一伙土匪三五十人,又悄悄朝冯庄摸了过来,离寨子还有二里多路就被放哨的发现,领头的土匪背插一把大砍刀,腰别一只驳壳枪,手拿一顶草帽,边走边扇着凉,神态自若、目空一切。就在他离寨子尚有四百余米时,冯建忠的一支七九枪响了,土匪头子手中的草帽呼地一下飞上了天,吓得魂飞九霄云外。他心里明白,这是对手给他留了性命,给他了个警告。手下有人告诉他,肯定是人称“冯大老爷”的放的枪,这位冯大老爷为人宽厚侠义,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夜捉香头火把早已人人皆知。土匪头子闻知,知是遇上有江湖情义之人,自己虽是人多势众,也绝不能再与之交手,未放一枪,领着他的匪徒悄无声息地走了。

冯建忠一枪吓走土匪传遍香山,从此,凡是土匪路过冯庄,都绕道而行,凡是听到“冯大老爷”的名字,土匪就退避三舍。冯建忠维护地方治安得到县政府重视,和梁家水园子的梁振邦一起被任命为民团团总。后来在县城阻击变兵的战斗中,冯建忠因救县长功大,被任命为中卫县护路队总队长。

辛亥革命后,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扩张势力,你攻我伐,战火连年不熄,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一些饥民无以生存,铤而走险,上山为寇;战争中溃败的散兵游勇啸聚山林,结伙为匪。地方治安极为混乱,形成四方鼎沸、群盗满山之势。据1926年《甘肃政报》载:中卫知事呈报,香山强贼迭出不断,抢劫民财,杀害堡民,现已聚串成党。贼匪林立,或十数人,或二三十人不等,明目张胆烧掠村庄,盗匪过后,村庄财物被席卷一空。当时甘宁一带,大的土匪团伙就有李尕胡子、杨子福、杨子禄(杨老二)、马廷贤等。这些土匪往往与某一方军阀勾结,介入军阀之争,加深了社会混乱局面。同心县匪首李尕胡子就站在甘肃回族实力派一面,扰乱西北军在后方的社会治安。

1929年5月间,西北军吉鸿昌部追击马仲英由兰州赶往宁夏,先头部队牛锦绣团从中卫乘皮筏子进占宁安堡,正在宁安堡一带抢劫的杨自福部匆忙潜入山区。牛锦绣解除了侧后方杨自福威胁,然后复乘皮筏子到达广武参加对马仲英的作战。是年6月,同心回民李尕胡子聚众到宁安、宣和一带打家劫舍,骚扰乡里。吉鸿昌将马仲英赶出宁夏后,回师宁安堡,剿打半个城(同心)李尕胡子。中卫护路队总队长冯建忠奉命为前哨,率十八堡民团兵勇由香山校尉川进兵,行至距半个城不远的马家塘与李尕胡子遭遇。时值天降大雪,且一众一寡,后续部队跟不上,冯部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冯建忠所率部众百十号人,系十八堡临时组合,虽其中不乏勇敢能战之人,但缺乏训练,协同战斗力不强,何况枪支五花八门,不少还是清代的鸟统、火绳枪、“汉阳造”之类,武器落后,好在有协同作战的吉鸿昌一个连的正规军,还可以抵挡一阵。李尕胡子得知来攻他的一伙不仅人少,还有一半竟是冯建忠这群乌合之众,他狂喜不止:“尕娃们太不自量力了。”现在大雪封山,吉鸿昌后续部队一时上不来,正是消灭他们的时机,该到他扬名显威的时候了。他狂叫着进攻,组织匪徒们向冯建忠阵地扑了过来。马家塘无好地形可利用,临时构筑的工事经不住匪徒们的进攻,冯建忠只好与协同作战的吉鸿昌一个连退至油房庄子。油房庄子后面有一道山水切割的深沟壕,沟壕上架着一座独木桥,只能容单人单骑通过,天寒雪大,桥面结冰,冰滑桥窄,人马如何轻易过去?何况李尕胡子追兵在后,只需一杆枪就可以把桥封死。冯建忠意识到已到绝地,只能破釜沉舟,背沟一战,争取绝地逢生。

油房庄子有东西两个羊圈,土筑的半人多高的圈墙正是绝佳的掩体,十八堡团勇守住西面一个,吉鸿昌一个连守住东面一个,倒是左右呼应,成掎角之势。李尕胡子匪徒向两个羊圈围攻,几次猛冲猛打都被打退,阵地前留下数十具尸体。原来羊圈墙高,可堵枪弹,墙上掏开洞口可作枪眼,即便于隐蔽,又便于射击。冯建忠一伙有“生铁棒”王生才一伙神枪手,弹不虚发,吉鸿昌连队武器精良,火力猛,特别是当时的手榴弹,众匪徒尚未见过,轰隆一声炸开,地动山摇,炸得匪徒们晕头转向,魂飞天外,到后来匪徒们任凭李尕胡子打骂督阵,就是没人敢冲锋陷阵,白天进攻不行,晚上偷袭也无济于事。

两天两夜过去了,吉鸿昌大部队赶到了,机枪大炮一齐上阵发威,李尕胡子匪徒哪里经得住正规主力部队打击,顿作鸟兽散,丢掉半个城,从此不知去向。冯建忠临危不乱,剿匪功大,被吉鸿昌委任为中卫、海原、同心、靖远、会宁五县剿匪司令。

1931年8月25日,中央陆军新编第八师师长雷中田在兰州发动军事政变,扣押甘肃省政府主席马鸿宾,时称“雷马事变”。

马鸿宾原属冯玉祥派系,在“蒋、冯、阎大战”中,随着冯玉祥军事力量的溃败瓦解,马鸿宾改而投靠蒋介石。1931年1月15日,马鸿宾被蒋介石任命为代理甘肃省主席,并于同日由宁夏赴兰州就任,宁夏省主席暂由马福寿代理。同年8月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马鸿宾为甘肃省主席。马鸿宾投蒋,冯玉祥看到自己多年经营的西北地盘不保,寄希望于留在兰州的部属雷中田,企图依靠雷中田在西北东山再起,重新建立反蒋军事力量,因而指示雷中田发动军事政变。“雷马事变”虽然将马鸿宾成功扣压,但此时冯玉祥在甘肃的势力已不能左右局势,在蒋介石干预、吴佩孚参与调停、甘肃地方势力呼吁下,“雷马事变”最后和平解决。宁夏营救马鸿宾的冶成章部队尚未到达兰州,马鸿宾已被释放,接着他在自己部队的保驾下,回到宁夏。

雷中田不甘心让马鸿宾轻松回宁夏。他派人通知沿途各要害点的地方武装,于途中拦截马鸿宾的部队。与西北军关系密切的中卫地方武装冯建忠,接到雷中田伏击冶成章返宁部队的密信后,立即召集香山民团旧部计议,决定在黄河黑山峡榆林口设伏,拦击马鸿宾部冶成章由兰州乘木筏返宁部队。黑山峡在甘肃靖远县与宁夏中卫县交界处,全长约70公里,两岸岩壁嵯峨耸立,形若危墙,河水湍急,惊涛骇浪。榆林口正处在黑山峡要冲之地,对岸有突兀石崖一座,名曰枣刺墙子,悬于水面上空,犹如在黄河河面上空搭起了半个顶棚,形势险要,便于隐蔽,利于伏击,冯建忠率众埋伏于上。

从兰州到中卫的黄河水运,历史悠久,但因黑山峡峡谷遍布暗礁、流急滩险,不能行使木船,只能行使木筏或羊皮筏子。特别是羊皮筏子,重量轻,吃水浅;羊皮有柔韧性,不怕碰撞、不怕搁浅,河道宽窄都能行使,且驾驭灵活,运量大,行驶速度快。丰水季节,每小时可行三四十华里,枯水季节也可行二三十华里。皮筏子不仅用于民间运输,商业贸易,也可用于军事物资的运输和兵员的调动。抗日战争前,西北地区的皮毛、药材等物资就经过黄河水运,由兰州经中卫、银川运到包头,再上火车,可运抵天津港口。而国民党军阀之间你攻我伐时,军队调动和军事物资转移也大都使用皮筏运输。

秋季是黄河洪水季节,马鸿宾率部返回宁夏,正值八月,黄河正是水大的时候,流速极快。冶成章的步兵头一天乘羊皮筏子由兰州动身,于次日中午便进入了黑山峡。黑山峡河面狭窄,水流湍急,冶部士兵所乘木筏行驶如飞,陆续驶入榆林口,进入冯建忠的伏击圈。机会来了,冯建忠一声令下,快枪、土枪一齐响了起来,劈里啪啦,像炒豆子一般。要说冯部占据山顶,自上而下射击,形势十分有利,然部众50余人,只有快枪十来支,余者以土枪、马刀为兵器,火力不足。冶部虽处不利形势,但武器精良,火力密集,每只皮筏驶来,就是嗒嗒嗒一阵机枪,而且皮筏行驶速度极快,一转眼就冲出冯部的伏击圈。对打半日之久,冶部皮筏一个个过去了,将要过完,也未截住一只筏子。此时冯部团勇子弹将尽,冯建忠急得挠头抓腮、搓手跺脚,也丝毫不解决一点问题。气急之下,有人指着不远处一个牲口草料棚,提出用檑石打木筏的主意,还讲出一番道理:“岸高河低,水流湍急,即便打死了筏子上的士兵,筏子也会顺流漂走,不如拆下草料棚,将麦草捆在木椽上,登上枣刺墙子高峰,用檑石打船筏,用柴草塞河道,定能阻住筏子。”

冯建忠茅塞顿开,立即行动,恰值上游驶下一只装有子弹的木筏,当即率领众弟兄登上枣刺墙子山峰,将檑石和柴草一个劲地往河道里扔。弹药筏子被檑石和柴草绊住,旋在对岸的一个回水湾里,早有河对岸冯建忠安排的狙击手拦住,一下缴获子弹60余箱,快枪30多支。冯建忠大喜过望,惊喜之余,不住顿足,只恨此法用之太晚,不然,冶之大部兵筏就会葬身于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