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34

第34章 红军占中卫惋惜落空,河防携护路销声匿迹

红军三大主力先后在甘肃会宁、宁夏将台堡会师,为开创西北新局面,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战热忱,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0月11日适时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纲领的要旨是: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集中向北发展,在西兰大道以北、黄河以东、同心以南、环县以西的地域内,三军配合,打几个歼灭战,对尾追红军之敌给予狠狠打击,而后消灭马鸿逵势力,占领宁夏,把陕北、陇东、宁夏连成一片,作为党中央的根据地和大后方。早在1936年5月18日党中央在发布西征战役计划时,就把夺取宁夏作为西征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央之所以制定宁夏战役计划,是因为宁夏属陕、甘、青、绥、内蒙古——即整个西北之中心。要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途径有两条,一是新疆方向,一是内蒙古方向,占领宁夏走内蒙古这条路更方便,冯玉祥过去就是通过这条道路取得国外援助的。还有宁夏气候与西北各地相比较好,物产较为富庶等。中央军委指示,三个方面军在短期休整和准备之后,从11月中旬起,集中力量向北发展:即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三个军进攻宁夏;以红四方面军另两个军、红二方面军和陕甘宁军区独立师向南防御,阻敌北援,必要时抽一部参加攻宁战役,以夺取宁夏,巩固和扩大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西北抗日根据地,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0月13日,毛泽东主席致电彭德怀,要求“按照十月作战纲领准备做出宁夏战役计划纲要,与朱、张面商后提交于军委”。10月23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及第四、三十一军到达打拉池,同彭德怀率领的西征野战军总部会合。朱德、张国焘、彭德怀、徐海东等会面,商讨了宁夏战役计划,并于当日电告毛泽东主席,提出宁夏战役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西征野战军主力占领黄河沿岸,以红四方面军第四、三十军攻击中卫,钳制马鸿逵。第二步,渡黄河,控制宁夏门户,以一部分兵力袭击定远营,相机攻占宁夏省会银川。宁夏战役计划发布后,各方面军按照第一阶段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进攻宁夏的战前准备工作。

而此时,堵截红军北上屡遭惨败的蒋介石,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惊恐不安,急忙调集了十几个师的兵力追击红军。10月21日,国民党第三路军总司令朱绍良命令第一军胡宗南部、第三军王均部、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分别由东、南、西三个方面向静宁、通渭、会宁地区大举进攻。接着,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督战,威逼张学良所部东北军、杨虎城所部西北军第十七路军进攻红军,妄图趁红军刚刚会师、立足未稳之机,将红军扼杀于黄河以东的靖远地区。红军在对敌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之后,遂由通渭、会宁一带向海原、打拉池地区转移。22日,敌三十七军毛炳文部在飞机配合下,攻占华家岭,23日进占会宁。同时,胡宗南部和王均部也分别进占通渭、静宁、界石铺地区。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在华家岭新店和会宁大墩梁的战斗中损失800多人,副军长罗南辉壮烈牺牲。宁夏战役尚未开始实施,西北战场的形势就发生了十分严峻的变化。

10月24日,党中央根据西北战场形势的变化,致电红军总部:“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已占西兰大道一段,如继续北进,则我处南北敌之间,非击破南敌无法向北,目前先决条件是如何停止南敌。”25日,党中央又电示红军总部和三个方面军领导人,对阻击南面进攻之敌和实施宁夏战役作了全面部署。指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中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待南敌受阻后,第二步再向北攻取宁夏。并决定向北集中,以三个方面军主力进行海(原)打(拉池)战役,作战方针是逐次转移集结于打拉池南北地区,诱敌深入,我则构筑工事,鼓励士气,待敌前进时歼灭一部,迫使敌人停止追击。同时,为了给第二步夺取宁夏创造条件,红四方面军除第九军外以两个军西渡黄河,迅速占领黄河弯曲处头卢塘、三眼井堡、大营盘、大塘驿地区之枢纽地带,并向中卫方向延伸,侦察定远营(今阿拉善左旗)和中卫形势,准备第二步以一军袭取战略要地定远营;红一方面军主力则在红四方面军控制河西枢纽地带后开始行动,袭战河东金积、灵武一带,积极造船,准备渡河,待击破南敌之后,第九军再从中宁渡河,开始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10月27日,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在海原树台和甘肃靖远的吴家川击溃马步青第五师第一旅和第三旅,俘敌200余人,缴获步枪800多支,机枪10余挺,马70多匹。红二方面军第六军经穆家营到拦船儿塘、川儿湾一线。第三十二军在海原县西安园子河与胡宗南部接触。第二军四师至海原曹洼遇敌何柱国骑兵阻击。

10月28日,红二方面军经木头沟到冯家庄,总指挥部到海原杨明堡,四师到脱烈堡与何柱国骑兵继续战斗。同日,党中央及军委致电红军总部及红一、二、四方面军首长及政治部主任,指出:“目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关头,三个方面紧靠作战则有利,分散作战则削弱,有受敌人隔断并各个击破之虞。”要求全军深入动员,坚决消灭敌人,并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统一指挥海(原)打(拉池)战役。

10月30日,彭德怀下达了海(原)打(拉池)战役计划,并拟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六个师集结于古西安州、麻春堡、陈家湾地域,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集结于打拉池以东甘盐池地域,以上两部为突击集团,准备从东西两面歼灭胡宗南部先头一至两个师;第四军和第五军在郭城驿、靖远、打拉池占领阵地,钳制毛炳文和王均部,保障突击集团左翼安全。

“海打战役”计划的实施以红军击败南敌为关键,达此目的,就可以扼制南敌进攻的势头,为宁夏战役创造条件。对此,张国焘口头上表示同意,实质上动摇不定,另有所谋。彭德怀及时将此情况电告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当即致电朱德、张国焘,指示:“方针先打胡敌,后攻宁夏,否则攻宁不可能,请二兄把握中心关键而领导之。”接着又速电前敌总指挥部和红军总部,指出,打拉池、古西安州为我军以后宁夏战役屏障,万万不可失,第三十一军必须遵照彭德怀命令由西向东打。

在大敌当前、两军决战的关键时刻,张国焘无视党中央和军委的一再指示,既不请示中央军委,又不通知前敌总指挥部,竟令第四军撤至海原贺家堡、兴仁堡,第三十一军开到同心城、王团庄,致使红一方面军主力的右翼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军委整个部署被打乱,至此,红军不得不放弃海打战役计划,向东北方向转移。尔后,国民党继续追击,进至靖远、打拉池、中卫等地,控制了增援宁夏的道路,隔断了红军主力同渡过黄河的河西部队的联系,使红四方面军第五、九、三十军陷入了孤军征战的困境。

10月31日,红一军团第一师、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在由打拉池向东转移中,于贺家堡一带与拦截我军之敌东北军骑兵第六师和第三十五师主力发生激战,俘获敌人、枪支、马匹各千余。为了争取东北军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对被俘官兵,以礼相待,经过教育,全部释放,并退还了战马武器,扩大了红军良好的政治影响。

是月,红一师与东北军某部举行抗日联欢会,陈赓师长讲了话,一师还表演了文艺节目。会上口号此起彼伏,充满了团结抗日的战斗气氛。几天后,部队给养困难,排长就带领士兵到汉民地主田里拔麦子,老乡因怕打仗都跑光了,他们只好用一家老乡留下的灶火做饭,饭后,排长写了一张条子,包了两块银元挂在这家门上,偿还了柴火钱并表示谢意。

11月1日,当红军转移至同心城与海原关桥堡之间时,彭德怀、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在海原关桥堡召开会议,决定在海原、打拉池大道以北、同心城以南的关桥堡地区部署伏击阵地,准备消灭胡宗南部两三个师,以停止其追击,继续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为完成作战任务,确定三个方面军由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红军总部张国焘不再干预。

11月3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县城北贺家堡召开干部会,朱德到会报告了党中央关于集中一、二、四方面军消灭胡宗南部的战斗计划,彭德怀发布关于消灭胡宗南部先头部队两三个师的战斗命令,要求三个方面军做好战斗准备,引敌深入至关桥堡一带,一举消灭敌人。

11月4日,彭德怀发布《我军打击周、孔两敌东进部署》,通告敌情,调整三日之部署。要求各部隐蔽企图,加强侦察,做好在关桥堡歼敌的准备。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到达关桥堡一带,第十五军团到达王家湾一带;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在东移途中于西安州张家湾歼灭东北军第67军1个团,俘敌团长,进至同心城以南的王家团庄、田家池地区;红二方面军进至双河堡、下马营一带。

11月5日,胡宗南部周、孔两师一部进占海原驼场堡。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彭德怀不得不调整战斗部署,命令各部队隐蔽集结于驼场堡一带。待敌周、孔两师全部通过驼场堡后即发起攻击。张国焘口头上表示同意,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又下令红四军团东撤,使红军埋伏在驼场堡附近的右翼部队的意图暴露,周、孔两师停止追击,就地构筑工事,与红军对峙,红军总部的伏击计划再次落空。11月中旬,红军撤离海原地区。

对这一段丧失战机的战斗经历,彭德怀曾在《彭德怀自述》中不无遗憾的说:“张国焘多次破坏作战部署,使我们不得不放弃豫旺以西大块土地。如果我军当时把王均军消灭,西安事变就可提早,我军就可能控制兰州和西兰公路以至甘肃全省。”

作为实施宁夏战役的前奏,红军乘机夜袭彰恩堡河防、护路队,可谓解放中卫的一个试探性战斗。1936年6月,中央红军西征,相继解放了盐池、同心一带的广大地区。盘踞在宁夏的军阀马鸿逵和马鸿宾,把宁夏全境划分为三个警备区,在中宁石空堡设河防司令部。命令警备区和河防司令部就地扩军,发展壮丁队和河防队。河防司令部下辖石空、广武、横城三个大队,大队下设若干个分队。广武大队有三个分队设在黄河东岸的彰恩堡,不但控制当地的渡口码头,而且轮班巡逻青铜峡一带的公路,企图切断当地群众与在关口的红军、游击队的联系。关口是罗山北坡的一个村庄,有几十户人家,由红军陕甘宁省骑兵独立二营驻守。附近有两支在红军帮助下成立的游击队:一支是江湖游击队,队长罗金秀,政委唐天际;一支是西北抗日金积游击队,队长韩登云,政委郝玉山。

游击队的20多名中宁人里,有三个彰恩人,他们更是迫切希望拔掉马鸿逵这颗钉子!为了摸清彰恩一带的敌情,游击队政委郝玉山于8月下旬派彰恩人张致光回中宁侦察。张致光利用伯父当区长的方便条件,走亲访友,把恩和、鸣沙到彰恩一带的敌军驻防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星夜赶回罗山坡,向郝政委作了汇报,还领来三个中宁穷苦人介绍给罗金秀,加入了江湖游击队。随后,驻关口的骑兵营又派人化装成货郎担进行侦察,掌握了彰恩河防队的全部情况。最后,决定于10月29日夜袭彰恩堡。

29日早晨,陕甘宁省独立骑兵二营的一个连,带上一天的伙食,从关口出发,以放马的形式向北移动,天黑前赶到牛首山下的山沟里隐藏起来。派一个小组到清真寺旁把内线袁洪如叫来,问明村里情况。说明了来意,让他回去给老百姓作宣传。主攻部队分成两路。一路包围了堡外的河防队驻地巫家老庄,一路直扑堡内的一家鞋匠,首先活捉了在那里宿娼的大队长罗得理,并且鸣枪通知包围巫家老庄的红军开始进攻。巫家老庄是堡外一座较大的土寨,寨墙高3丈3尺,墙顶宽6尺,四角有碉楼。原来护路队编为三个分队,轮流在彰恩、极乐寺、头道沟三个点驻扎,每天沿包兰公路巡逻,总共有20多人。

这天,正好是一分队与三分队在巫家老庄驻扎。红军集中火力向寨门等处射击,几个军号同时发出攻击命令,但是寨内没人反击,红军向寨内喊话,命令打开寨门,缴枪投降,寨内人不敢开门。红军把罗得理带来,命令他向里边喊话。里边回答:“我们是护路队,河防队的人不在!”红军向罗得理追问,罗得理交代:今天是队员袁洪志结婚之日,副大队长单学义领几个人吃席去了,其余的回了家。护路队本来是乡村武装,不是红军的主攻目标,红军命令把寨子里的枪支弹药等全部从墙上递出来。护路队队员把寨内的22支枪全部交了。红军把缴获的枪支弹药装好用牲口驮上,又写了标语,散发传单。在月光下排成长队,沿牛首山边向公鸡岭前进,很快消失在月色中。第二天早晨,人们看见标语传单,都十分惊异,有的还小声称赞:“红军真是天兵!”彰恩堡的河防队和护路队从此销声匿迹。